海龜交易法則作者「淪落成流浪漢」:一個交易天才,口袋裡只剩27美元

1983年,華爾街傳奇交易員理查丹尼斯(Richard Dennis)發起了著名的「海龜交易實驗」,證明普通人也能透過系統化的交易方法成為成功的交易員。為這個實驗撰寫知名理財書《海龜交易法則》的作者柯蒂斯·費思(Curtis Faith)在多年後,從富豪交易員淪落成流浪漢。

============================================================

名的理財書《海龜交易法則》在今天仍有不少投資者追捧,故事的源頭早在 1983 年,華爾街見證了一場堪稱煉金魔法的實驗:一群背景各異、幾乎毫無交易經驗的普通人,被傳奇交易員理查·丹尼斯 (Richard Dennis) 選中,在短短兩週內被塑造成市場殺手。他們被稱為「海龜」。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他們利用一套嚴格的機械化交易系統,為丹尼斯賺取了超過 1.75 億美元的利潤,複合年化報酬率高達 80%。這場實驗不僅終結了「交易天才天生論」的迷思,更將趨勢追蹤與「投資紀律」的理念,深深烙印在現代投資的基礎思想中。

在這群報酬率驚人的海龜中,柯蒂斯·費思 (Curtis M. Faith) 是最耀眼的一顆。他在 19 歲之齡入選,成為最年輕的學員,並在實驗期間創造了超過 3000 萬美元的個人利潤,被譽為「最成功的海龜」。

Curtis M. Faith 後來將這段經歷寫成全球暢銷理財書《海龜交易法則》(Way of the Turtle),將這套神秘的系統公諸於世,成為無數交易者的啟蒙導師。

然而在這套以紀律為核心的系統被奉為圭臬的同時,其最著名的佈道者,卻走向了與法則完全相反的人生軌跡。他從千萬美元富翁的神壇,墜落至無家可歸的深淵,最終被記錄在波士頓遊民收容所裡的名單上。

是什麼讓這位昔日的交易巨星,如此迅速地殞落?

這是系統交易的勝利與人性的悲劇,在金融與失控人生之間,留給我們最殘酷的故事。

百萬美元賭局:交易革命
1980 年代初,一場交易本質的辯論在兩位傳奇商品交易員,理查丹尼斯與威廉·艾克哈特 (William Eckhardt) 之間展開。

丹尼斯,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堅信交易是一門可以傳授的技藝。艾克哈特,嚴謹的數學家,則認為丹尼斯的成功源於無法複製的直覺與天賦。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丹尼斯發起了一場豪賭:他將親自招募並訓練一批投資新手,用自己的錢讓他們去市場上廝殺,證明「交易員可以像海龜一樣被養殖出來」。

隨後刊登在《華爾街日報》的廣告,吸引了數千名渴望改變命運的申請者。

最終,十幾位背景五花八門的候選人脫穎而出,其中就包括年僅 19 歲的柯蒂斯·費思。他們被帶到芝加哥,接受為期兩週的速成訓練,學習完整的、涵蓋市場選擇、部位規模、進出場、停損與加碼的機械化交易系統。

這套系統的核心,是將交易視為科學,徹底排除情緒與主觀判斷。它的核心在風險管理:透過一個名為「N 值」(基於市場平均真實波幅 ATR) 的概念,將每筆交易的初始風險都標準化為帳戶總資產的 1%。無論是在波動劇烈的原油市場,還是在相對平穩的債券市場,每次下注的風險都被精確控制。

實驗的結果震驚了世界,也證明了丹尼斯的勝利。海龜大獲全勝,宣告了一個系統化交易新時代的來臨,只要嚴格遵循一套優越的交易系統,任何人都能成為市場的贏家。
2025-09-11 7:02 發佈
從明星學員到暢銷書作者
在海龜計畫中,柯蒂斯·費思無疑是最大的勝者。他不僅最年輕,而且據他自己和媒體的廣泛報導,他也是獲利最多的學員,為丹尼斯賺取了超過 3000 萬美元的利潤。(追溯當初的媒體報導,大約是 3300 萬美元)。

他的成功,被視為對海龜法則最完美的詮釋:年輕、沒有經驗的投資小白,像一塊海綿般吸收了規則,並像機器一樣精準執行,最終獲得了超乎想像的市場報酬。

實驗結束後,費思將這段經歷與系統規則寫進了《海龜交易法則》。這本書的出版,讓他從一個實驗的成員,一躍成為全球知名的交易大師。

書中反覆強調紀律、耐心、以及克服恐懼與貪婪等心理障礙的重要性,他告訴讀者,成功的秘訣不在於預測市場,而在於擁有一套正期望值的系統,並在遭遇連續虧損時依然堅定不移地執行它。

最諷刺的是,這些他教給全世界的道理,卻在他自己的人生中,被完全違背。

然而,費思「最成功海龜」的皇冠並非沒有爭議。在海龜群體內部及後來的研究中,許多人指出,另一位學員傑瑞·派克 (Jerry Parker) 才是長期來看最成功的典範。

派克在計畫結束後創立了切薩皮克資本公司 (Chesapeake Capital),並將其打造成一家數十年來持續穩定獲利的頂級商品交易顧問公司 (CTA)。

相比之下,費思的「天才股神」傳奇,更像是當年成功的自我品牌行銷之王,為他之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一個海龜交易員的漫長溺亡
柯蒂斯·費思離開海龜計畫後的人生,走向了事業失敗、財務崩潰,最後是毀滅。

他的商業嘗試屢屢碰壁,包括創辦一家持續虧損、被審計師質疑其生存能力的軟體公司。2003 年,他利用自己的名聲創立了商品基金管理公司「加速資本」(Acceleration Capital),這本應是他事業的第二春,最後變成把他推向深淵的加速器。

加速資本公司起初因為員工盜用近 20 萬美元資金而陷入混亂,而根據其合夥人的證詞,費思在公司成立後不久便幾乎完全消失,對公司的運營漠不關心。

2007 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 (CFTC) 以對代理人欺詐行為負有責任為由,對加速資本處以罰款,並永久吊銷了其註冊資格。這徹底終結了費思作為合規資產管理人的職業生涯。

事業的崩塌引發了財務的全面破產。到 2012 年,這位曾經的千萬富翁在採訪影片中坦承自己「一無所有」,口袋裡只剩下 27 美元。

此後,他的人生便與一系列的犯罪記錄緊密相連。從美國維吉尼亞州的損壞財物、持有管制藥物,到喬治亞州的盜竊與入室盜竊,再到奧勒岡州的多次被捕,他的足跡遍布美國各地的法庭和監獄。他的一位家人公開譴責他是一個活在「自己捏造的幻想世界」中的騙子。








最終,在 2022 年,這位海龜傳奇的墮落達到了谷底。

當時 58 歲的費思在麻州一間飯店裡拒絕離開,不斷對工作人員叫囂並露出攻擊姿態,最終警方抵達,他因非法侵入和抵抗逮捕而被補。

費思被釋放後,過了幾週,他進入一家雜貨店,並自顧自的重新排列貨架上的物品。當店內員工要求他停下來時,費思開始拿起商品摔在地板上,包括架上的一些瓶罐和櫃檯上的大玻璃罐蓋子。店員當下撥打了 911 報警。費思見狀徒步逃跑了,在離開大樓時,他按下了火災警報器。

整起事件都被商店的監視器捕捉到了。警方後來表示,影片顯示費思非常咄咄逼人,威脅員工。他被逮捕後根據擾亂秩序、惡意損壞財物並謊報火警而被捕。

警方的報告中,將他描述為「無家可歸的男子」,他最後的已知登記住址是波士頓的一個遊民收容所。曾經在華爾街大殺四方的天才少年,在將近 60 歲時徹底淪為社會的邊緣人。

自此之後,費思再也沒出現在大眾的視線中,就此溺亡在資本社會裡。

諷刺的是,他的姓 Faith(信念),正是他失去的東西。

海龜實驗證明了交易員可以被「製造」,但費思的人生則揭示了他們同樣會被「摧毀」,而摧毀他們的,正是交易系統本身告訴我們需要被克服的人性弱點:沒有紀律、情緒和放縱。
huang635555

自問自達,很可憐,幫你打119好嗎?[笑到噴淚]

2025-09-11 8:14
天天星期六

海龜也是中分頭嗎?[^++^][^++^][^++^]

2025-09-11 10:17
Harvey norman wrote:
1983年,華爾街傳...(恕刪)

他不是敗在"海龜交易法",而是敗在人性 -- "自欺欺人"。
「少年得志大不幸」的最佳寫照。

人一旦得志就會忘我,甚至目空一切,一旦沾上利益,交易員如此,政客也是如此。

長江後浪推前浪,還會有更多小白前撲後繼的死在沙灘上。




Harvey norman wrote:
1983年,...(恕刪)

謝謝分享,誠如已故海軍上將海曼•李高佛(Hyman Rickover)所言:「我們必須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因為我們沒有足夠長的生命去一一犯下所有過錯。」
海龜交易實驗
最後就變成是
槓龜交易實驗
Harvey norman wrote:
諷刺的是,他的姓 Faith(信念),正是他失去的東西。


就像民進黨一樣,誕生於 民主進步 這個信念

而這個信念,正是現在 他們失去的東西
TVCF2010

也正如國民黨失去了反共的信念.

2025-09-12 12:53
高不成

低不就

坐吃山空

如此而已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