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的主因是美國打敗日本,並非中國打敗日本,當時那個中國叫"中華民國",
而中共國根本不存在。
從1937年7月7日的蘆溝橋事變 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中華民國和日本之間總共發生22場兵力超過10萬人的大型會戰,
這些會戰都和中共的八路軍、新4軍沒有關係,
整個8年抗戰中,中共唯一參加能被稱為"戰役"的只有1940年的百團大戰。
當時八路軍的總指揮是副總司令彭德懷。
此戰之後,因為彭德懷違背了中共的『1分抗日、2分應付、7分發展』的方針,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把百團大戰當成罪證拿去長期批鬥彭德懷,
長期拘押彭德懷,讓他於1974年12月病逝。
從彭德懷的事件與其他抗日戰役的統計皆表明中共完全沒有抗日的意願,
1945年8月,70萬日本關東軍向蘇聯紅軍投降,共軍順勢接手日軍的龐大軍火物資,包含最先進的戰機、重型坦克、大砲、重機槍、輕機槍,彈藥、各式車輛、大量糧食。
物資數量足以武裝幾百萬人的軍隊,瞬間成為凌駕於國軍的武裝力量,因此才能在日軍投降後短短4年佔領整個中國領土。
因此,毛澤東先後4次向到訪的日本客人道謝。
1956年,毛澤東對淺沼稻次郎說:如果沒有對日抗戰,共產黨未必能在那麼短時間內取得全國性勝利。
1989年6月4日,天安門事件、64學運鎮壓,當時中共國因為屠殺抗議者而被西方國家全面制裁,
中共為了轉移民眾的注意力便開始操作民族主義,而當時最容易被利用的議題便是日本侵華,
於是中共開始無恥的把和他沒啥關係的對日抗戰拿出來炒作,順便再加上釣魚島議題來加深民眾的仇日情緒。
這就是中共煽動民眾反日情緒的起點。
中共在嚐到甜頭之後,意識到炒作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很好用,
便在學校教育、大眾媒體中強行加入大量相關內容,進行政治洗腦,一直操作至今日。
以客觀事實來說,中共發跡過程的前期主要是靠蘇聯,後期主要是靠日本,
中共在8964失去民心後又利用武力、政治洗腦與日本議題來操作民間輿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