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加沙市現已成為戰區,以軍不再每天暫停攻擊當地10小時。
一批批加沙市居民,周五帶著大小家當,從北部向南遷移。全加沙200多萬人口中,約半數居住在加沙市,包括本地居民,及原本從其他地區北移的居民。
以軍指加沙市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在加沙剩餘的兩個據點之一,周五發聲明宣布,經局勢評估及政治層面指令,即日起不再在加沙市實施,每天早上10時至晚上8時的「戰術性軍事活動暫停」,當地已成為戰區,以方攻入當地的軍事行動進入起始階段。
另據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指,以軍在加沙一次軍事行動中,尋回兩名人質遺體及遺骸,其中一人是56歲的魏斯,前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時被殺,遺體被帶到加沙。另一人的遺骸有待驗證身份。
美國國務院已拒絕向巴勒斯坦官員發放前往九月聯合國大會的簽證。
(1)這對巴勒斯坦自治政府而言,確實是一個教訓。自治政府長期以來選擇與華盛頓保持一致,並與以色列合作——往往是針對那些因數十年的佔領與違反聯合國決議而興起的抵抗力量。自治政府原本期待這種立場能換來保護與政治利益,然而結果卻是美國甚至不允許其官員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訊息再清楚不過:對華盛頓的忠誠並不保證尊重或權利。對許多巴勒斯坦人來說,這只進一步證明了:正是由於以色列一再違反國際法,抵抗而非依賴美國斡旋,才是被迫走出的道路。
(2)這同時也是對聯合國框架的侵犯。根據《1947年聯合國總部協定》,美國有義務允許所有受邀參加大會的代表團入境,不論其與美國的雙邊關係如何。拒發簽證給巴勒斯坦官員,構成了對該條約義務的違反,也損害了美國作為東道國的公信力。
華盛頓或許會援引「國家安全」的豁免理由,但這一說法先前已被用來對付伊朗、古巴,甚至俄羅斯,而每一次都遭到聯合國法律委員會的反擊。從法律上看,美國不能以其國內法凌駕於其已批准的國際協定之上;從政治上看,此舉則顯示華盛頓願意扭曲聯合國規則以推進以色列的利益,更加強了這一指控:美國在中東的外交遠非中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