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是在治國或在整人❤️為了政治儀式❤️ 不惜摧殘民生經濟❤️

中共是在治國或在整人?/為了政治儀式 不惜摧殘民生經濟
2025/08/16 05:30
◎ 郭索

為了在電視畫面上呈現出晴空萬里的首都,中共再度祭出極端環境治理措施,要求在九月三日二戰勝利紀念閱兵的前後時程,全面暫停施工,至少有十二個省份遭波及。官方理由只是為了確保「藍天白雲」與城市整潔,要為重大政治活動營造最佳氛圍。然而,這種行政式的一刀切,卻造成建築工地陷入沉寂,也讓鋼鐵與原料市場立刻承受壓力。

Navigate Commodities董事總經理Atilla Widnell指出,施工禁令直接壓抑了建築需求,上海螺紋鋼期貨及大連、新加坡的鐵礦石期貨紛紛出現拋售。Mysteel的數據雖顯示八月中國建築鋼材需求仍有新開工項目支撐,但近期惡劣天氣已干擾施工進度,需求穩定性本就脆弱,如今再遭行政干預,市場的悲觀情緒迅速升溫。



對於本已疲軟的房地產與基建市場而言,這種短期突擊式停工措施,無異於在經濟車道上踩下急剎車。

事實上,這並非首次上演的劇本。早在二○○八年北京奧運:北京市及周邊地區暫停大量工業生產、停工工地、限制車輛上路,以營造「奧運藍」的空氣品質。二○一四年APEC會議,甚至有媒體戲稱那幾天的晴朗為「APEC 藍」,會後污染濃度迅速回升;以及二○一五年抗戰勝利七十週年閱兵,中共同樣採取限產、停工、交通管制等措施,北京與鄰近省市短暫迎來「閱兵藍」。

這些行動的共同特徵,是依靠行政命令和短期高壓手段,達到特定時段的視覺效果,而非源自結構性環境治理。從環境治理的角度看,臨時施工禁令的確能在數日或數週內顯著降低空污指數,但代價是巨大的經濟損失與市場不確定性。更關鍵的是,這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治污邏輯,本質上是形象工程:為特定節日或政治活動塑造亮麗背景,優先度高於長期改善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

對企業而言,這種突襲式政策缺乏可預期性,不僅影響短期營運,還會降低長期投資意願。對居民而言,表面上享受了幾天清新的空氣,但污染根源未解,活動結束後又回到灰濛濛的日常。

今年的「藍天工程」發生在房地產持續低迷、基建拉動效益下降的背景下,任何需求端的抑制都可能引發更大連鎖反應。市場對施工禁令的快速反應,正顯示出經濟底盤的脆弱。而政治儀式感凌駕經濟理性的粗糙作為,也釋放一個訊號:在形象與經濟之間,形象絕對是中共的優先選擇。(作者從事自由業)
2025-08-17 20:14 發佈
ebola01 wrote:
中共是在治國...(恕刪)


中國怎麼還有建設,不是都沒錢了嗎?所以不可能有停工這種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