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童掛「炸藥包」紙板, 中共「紅色教育」從小被灌輸「為黨獻身」

河南童掛「炸藥包」紙板, 中共「紅色教育」從小被灌輸「為黨獻身」
2025/08/10 05:30
◎ 郭索

來自河南鄭州新密市智勇幼兒園的一張照片,再次揭示了中共「紅色教育」的滲透已深入到學齡前階段。畫面中,一群四、五歲的孩童,被要求在背上掛著寫有「炸藥包」字樣的紙板,模擬成戰場上的自爆英雄;舞台上則是身穿八路軍裝束的成人,配合滿場紅旗與標語,營造出濃烈的政治儀式感。這並非偶發的創意活動,而是中共長年灌輸「為黨而死」的教育縮影,從最天真無邪的年紀開始,將個人生命價值徹底隸屬於國家機器的敘事框架之中。

活動看似遊戲化、戲劇化,實則隱含極端化的意識形態暗示。孩子們在老師指令下,把暴力與死亡視為光榮,把犧牲自我視為最高的愛國表現。當「炸藥包」成為背負的象徵,當「衝向敵陣」被描述為榮譽,幼兒在毫無防備下接受了對生命的非人化理解。中共從不滿足於對成年人洗腦,因為成年人的批判意識難以完全消除;它更偏好在價值觀尚未成形的幼兒階段植入單一的政治信仰,讓一代人長成天然的順民與犧牲者。


這樣的教育模式下,歷史不再是多元反思的對象,而是單向的政治素材。南京大屠殺、長征、抗美援朝……都被包裝成忠於黨的英雄敘事,去掉了複雜的人性掙扎與歷史真相,只剩「敵我分明」與「捨身取義」。這種單一化敘事剝奪了兒童接觸多元價值的權利,將暴力與民族主義綁定,甚至使孩子在日後更容易接受「為黨獻身」的政治號令。

這張照片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當一個政權毫不掩飾地把「死亡美化」的教育推向幼兒園,這不僅是對兒童權利的踐踏,更是對整個社會的精神改造工程。童年本應是學習探索世界、建立自我與培養判斷力的階段,而非被操弄成戰爭的舞台與政治的工具。中共的「紅色教育」不是歷史教育,而是極權養成,這樣的體制最終培育出的,不是獨立思考的公民,而是隨時準備為黨赴死的棋子。

(作者從事自由業)
2025-08-10 13:09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