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這新聞,一直懷疑真實性。
香港回歸中國時,人走了一些。
反送中時人又走一些。
理論上應該變便宜的,怎麼會變成世界最貴的地方?
以下是chatGPT說的:
世界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
Demographia 2024/2025 調查結果
根據 2025 年 Demographia 國際住房負擔能力報告,全球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如下:
香港(Hong Kong):房價是當地家庭年收入的約 14.4 倍,為全球最不易負擔的城市
查普曼大學
維基百科
視覺資本家
。
雪梨(Sydney):約為 13.8 倍,排名第二
查普曼大學
Courier Mail
News.com.au
。
隨後依序為:San José(12.1 倍)、溫哥華 Vancouver(11.8 倍)、洛杉磯 Los Angeles(11.2 倍)、阿德萊德 Adelaide(10.9 倍)、檀香山 Honolulu(10.8 倍)、舊金山 San Francisco(10.0 倍)等
查普曼大學
。
Demographia 2020 年數據對比
早年的 Demographia 報告亦顯示類似結果:
香港 曾高達 20.8 倍
維基百科
。
之後為雪梨(11.0 倍)、溫哥華(11.9 倍)等
維基百科
。
雖然冬季有所緩和,但香港、新雪梨、溫哥華仍是全球房價所得比最高的都市群之一。
結論
總結來說,目前全球房價所得比最高的城市是香港,約達 14.4 倍;雪梨緊追其後,約為 13.8 倍。兩者皆位居「極度難以負擔」的頂端。
ChatGPT 說:
你問的是 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即「購屋痛苦指數」),也就是中位數房價除以家庭年所得,代表需多少年「不吃不喝」才能買房。以下是目前的最新數據與分析:
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現況
根據 內政部 於 2024 年第 3 季公布的統計,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高達 16.60 倍,意即一般家庭至少需要 16 年以上收入才能購屋;六都中位居最高
經濟日報
。
此後於第 4 季則略微下降,但仍維持在 16.43 倍左右
經濟日報
。
Global Property Guide 的資料則指出,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從 2004 年的 6.4 成長至 2023 年的 15.71 倍,高於雪梨、倫敦和紐約等城市
ABC
。
另外根據學術研究指出,到 2023 年,台北的房價所得比可能已上升至 20.1 倍,意味需要超過 20 年家庭收入才能買房
學生研究期刊
tpp.org.tw
。
近期的網路資料也指出,若採用不同統計口徑,某些推算數字甚至達到 29.5 倍
Mr.Market市場先生
。
小結整理
資料來源與時間點 房價所得比(倍)
內政部 2024 Q3 16.60
內政部 2024 Q4 16.43
Global Property Guide(2023 年) 約 15.71
學術研究推估(2023 年) 約 20.1
網路推估(不同口徑) 高達 29.5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