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我聼到跨度最大的跨界工程了,比Elon還厲害!

“米哈”網游大概很多人都知道。

“原神”,“崩壞”,“絕區零”大概大家都知道。

但是...這公司同時也轉身變成了能源相關開發公司

而且開發的不是什麽油氣,不是台灣愛搞的風電或是綠電這種爛大街的技術

而是核聚變

沒錯,他們搞出了核聚變實驗裝置。

我當然沒有能力知道他們是抄的還是變的還是自研的。

也沒有能力知道裏面什麽Pump,什麽IC,什麽結構是用哪一個國家的。

但是,他們搞出來了,而且成功了。

雖然只有幾十毫秒,但是全球只有美國,歐洲(算一個國家好了),還有中國。

這個我覺得比Musk從車子跨到火箭的跨度還大。

預計2027年,將會建成輸入1度電,輸出100度電的洪荒170

當然,這是未來,不知道是否準時。

就算你們告訴我是吹牛的我也無所謂

但是跟其他無論是私人或是國家投資,這次從0到點火只花了兩億人民幣

這個投資貌似是全球最低。

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能創造出黑悟空

一個游戲公司能搞核聚變

一個人能從0創建到現在最優秀的機器狗公司

一個小公司能大到幾乎壟斷整個民營無人機公司

還有多少人認爲大陸沒有人才了?

相關報道: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50JNV470531M1CO.html

https://www.gamesindustry.biz/mihoyo-invests-usd65m-in-nuclear-fusion-technology

https://technology.inquirer.net/135470/genshin-impact-nuclear-reactor

https://www.yahoo.com/tech/just-fyi-genshin-impact-pulls-112202837.html
2025-01-03 14:45 發佈
人才 是這樣來的

看完 就回答了標題的疑問

累積了足夠的新科技,發展出更多的新應用 解決了始終想要又得不到的需求

錢到了 人來了 技術有了 ..解決就是時間問題了


oxxx wrote:
人才 是這樣來的看完...(恕刪)


作爲在大陸常駐接近30年的老臺商

可以算是親眼目睹了整個過程

也跟行業内的朋友們瞭解了一下

當然,是從市場的角度瞭解的。

所謂的厚積薄發,當年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就是爲了這些目標

貫穿幾十年,無論誰當家,這個目標一直沒改變。

回顧台灣,突然有種蛋蛋的悲哀。

現在回台灣,只有吃飯喝酒了。

跟朋友連政治都不想再談

大家聊著的不過是那裏的酒最貴,哪裏的女人最美(歌詞)

只想著自己的PG什麽時候才能搞定,

黑悟空到底要不要打第六章

真的要回台灣養老還是帶著家人移居日本?

研究第四本護照到底應該放在那裏

這種小事情上
bulldog2005 wrote:
真的要回台灣養老還是帶著家人移居日本?
應該都不是好決定吧?
台灣十年內必完,日本就半死不活拖在那。
kevin721202 wrote:
應該都不是好決定吧?...(恕刪)


反正是第四本,其實到哪裏都可以

美洲不想去,歐洲基本已經在辦

日本的話完全就是爲了孩子能多學一門外語

不過這也不重要,反正孩子還是會去讀美國學校。

多走,多看才是好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