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日本H3火箭發射成功 中國專家酸葡萄掉滿地

照這個中國專家的說法 中國自己的火箭不也
"面临服役即过时困境"

有點航天常識的都知道 中國最新的長征五號 還沒日本30年前就發射已經要退役的H2火箭先進
日本火箭技術和歐洲一樣都快達液態火箭性能的極限 又面臨美國SPACEX 可重復使用火箭的廉價競爭
所以新一代的火箭都放在降低成本上

日本最新的H3在提高運力30%還能降低一半的造價 相當的厲害 最近日圓又大貶 日本火箭更便宜
要不是中國政策不許可 基本上中國自己的火箭市場都要被日本搶光了 難怪中國專家要造謠貶低日本火箭

===================================================
日本主力火箭面临服役即过时困境,为何会面临此困境?
日本17日成功发射的H3大型运载火箭引起全球航天界的关注。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8日援引航天专家的分析称,这是日本30年来首次成功发射的全新大型运载火箭,它寄托着日本进军航天市场的雄心,并将承担为美国“门户”月球轨道站提供补给的重任。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从小行星采样返回到月球表面软着陆,虽然日本航天近年来接连取得突破,但存在可靠性不足和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大都沦为美国航天计划的附庸角色。

日本共同社称,携带有模拟卫星和两颗小型卫星的H3火箭于17日从日本种子岛宇宙中心点火发射,并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宣布,本次发射的任务是确认火箭的姿态控制和星箭分离性能,随着模拟卫星被送入约670公里高的预定轨道,H3火箭完成了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

报道称,H3火箭是JAXA与三菱重工公司合作开发的两级液体燃料火箭,将取代日本现役的H2A火箭。《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基于安全、防灾、通信等角度考虑,利用太空日益重要,H3火箭被视为日本今后的主力火箭,将引导日本的太空开发。按照计划,H2A火箭只剩最后两次发射任务,H3将在今后数年内负责运送新一代货运飞船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并承担月球和火星探测的发射任务。

庞之浩介绍说,日本对于H3火箭寄予了厚望,但由于研制周期过长以及缺乏技术前瞻性,它面临服役即过时的困境。据介绍,日本于1994年成功发射H2大型火箭,随后又在2001年推出性能更可靠的H2A型火箭。但它们都存在发射成本高、准备周期长的缺点,H2火箭发射成本超过1.5亿美元,H2A为9000万美元,在国际航天发射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针对这些弱点,JAXA于2013年开始开发H3火箭,目标是将发射成本削减为H2A火箭的一半。为此,H3火箭采用了商业化开发模式,选择大量民用零部件,基本实现了预定目标。

但H3火箭的研制道路并不顺利。JAXA原计划在2020年实现首飞,但由于新研制的主发动机在试验中出现故障而两次推迟。2023年2月17日,H3火箭首次试射时因控制系统检测到异常而未发出点火信号,火箭未能发射升空。当年3月7日,H3火箭在种子岛宇宙中心终于成功点火后,又因二级火箭未能点火导致发射失败。JAXA和三菱重工花了数月时间才找出失败原因。由于存在同样的潜在问题,现役H2A火箭也因此停飞了半年,直至2023年9月才恢复发射。而H3火箭则一直等到今年2月才准备第二次发射,由于在首次发射中,价值高达280亿日元的“大地3”号观测卫星随着H3火箭的发射失败而损毁,因此在17日的H3火箭第二次发射时没有搭载实用卫星,而是使用了质量相当的模拟卫星。

就在H3火箭启动研制计划的同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也开始投入商业化发射。庞之浩表示,“猎鹰9”号借助火箭第一级回收技术,不但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而且还显著减少了发射准备时间。尤其是随着“猎鹰9”号火箭的大批量生产和高频次发射,其发射成本仍在持续降低。美国《太空》网站称,虽然“猎鹰9”号火箭的发射报价为6200万美元,但实际成本低得多,SpaceX公司完全可以凭借低价战略挤占商业航天发射市场其他对手的份额。庞之浩认为,H3火箭采用的保守技术路线使它很难与“猎鹰9”号火箭展开价格竞赛,特别是“猎鹰9”号火箭已经在商业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领先优势的情况下,H3火箭的竞争力非常有限。

庞之浩表示,日本航天存在明显的发展不均衡问题,火箭发展慢、航天器发展快。例如就性能而言,H3火箭采用了先进的大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芯级直径为5.27米,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数量的助推器,近地轨道最大运力为16.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最大运力为7.9吨,相比H2A火箭有较大提升。但作为对比,中国长征五号大型火箭芯级直径为5米,比H3略小,但近地轨道运力为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为14吨。这背后体现了中日火箭总体设计的技术和能力差距。日本开发的另一种固体运载火箭“埃普西隆”进展也不顺利,2022年10月,“埃普西隆”火箭在第六次发射时因故障被迫自毁;2023年7月,其改进型号“埃普西隆S”火箭的发动机在进行燃烧试验时又发生爆炸。

相比事故频发的运载火箭,日本在航天器研制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成果。日本为国际空间站研制了内部容积最大的“希望”号实验舱,通过三次航天飞机任务、耗时半年才完全安装到位;日本HTV货运飞船先后8次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补给,JAXA研制中的新一代货运飞船具备可返回能力,未来将负责为国际空间站和美国“门户”月球轨道站运送货物;日本“隼鸟”号和“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分别于2005年和2019年成功从小行星上采样,并将样品送回地球;今年1月25日,日本月球探测器SLIM成功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降落地点位于预定目标地点偏东约55米,实现了“精准降落”的预定目标。此外,日本还研制和发射了对地观测、通信和导航定位等不同用途的卫星。

庞之浩表示,日本航天技术发展不均衡,长处和短板都很突出,因此目前JAXA主要是依托美国展开的大型航天探索项目。例如SLIM在这次探月获得的技术数据将提供给美国主导的“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JAXA还希望通过参与“阿尔忒弥斯”计划,最终实现让日本宇航员登月。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航天发展近年来出现越来越明显的军事用途倾向。庞之浩介绍说,日本航天发展带有典型的“民转军”特色,例如“埃普西隆”固体火箭就被广泛认为具备改装为远程弹道导弹的潜力。其他运载火箭使用的先进导航技术和耐高温材料,也有助于突破弹道导弹的研制难关。

同时日本已经发射了多颗对地观测、通信和导航卫星,它们普遍具备军用潜力。例如日本2023年发射的“雷达7”号和2024年1月发射的“光学8”号卫星分别代表日本雷达和光学侦察卫星的最高水平,它们在国际上也属于领先水平。日本《读卖新闻》2023年1月24日称,日本计划给新一代通信卫星加配监视功能。报道称,自卫队计划2024年度开始研制供通信卫星搭载的小型监视设备,在本世纪30年代初,现役两颗军用通信卫星寿命到期后,后续部署具有监视功能的通信卫星。
2024-02-29 9:49 發佈
H3火箭最大的突破就是新的LE-9 並不是以前LE7的改進 LE7是最先進的氫氧發動機 但是太貴
日本反而是從LE-5改良來 用的是膨脹循環式 好處是機構簡單價格便宜 但是推力做不大
日本突破技術瓶頸 成功做出大推力 推翻了火箭教科書的傳統說法 相當厲害
  LE-9[28] 技術実証エンジンLE-X(参考) LE-7A長ノズル(参考)
燃焼サイクル エキスパンダブリードサイクル エキスパンダブリードサイクル 二段燃焼サイクル
真空中推力 150.0 tf (1,471 kN) 148 tf (1,450 kN) 112 tf (1,100 kN)
混合比 5.9 5.9 5.9
真空中比推力 425 s 430 s 440 s
燃焼圧力 10.0 MPa 12 MPa 12.3 MPa
LH2ターボポンプ回転数 約42,000 rpm 40,000 rpm 41,900 rpm
LOXターボポンプ回転数 約17,000 rpm 16,500 rpm 18,300 rpm
脚注
==================================
LE-9は、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JAXA)が三菱重工業とIHIと共に開発したH3ロケットの第1段用液体燃料ロケットエンジンで、世界初の第1段用の大推力エキスパンダーブリードサイクルエンジン[1]。燃料に液体水素、酸化剤に液体酸素を使用し、H3ではペイロードの重量や投入軌道に合わせてLE-9を2基又は3基にクラスター化して用い
對比中國最新長征五的主力發動機YF-77和日本30年前的LE-7

YF-77
發動機主要設計性能指標
真空推力:700千牛頓(160,000英磅力)
真空比沖:4,197公尺每秒(428.0秒)


LE-7參數首次發射 1994年
工作循環: 分級燃燒循環

推力:
真空 = 1078 kN (242,300 lbs)
海平面 = 843.5 kN (189,600 lbs)
比衝 (Isp)
真空 = 446 秒
海平面 = 349 秒
中國助推火箭 YF-120 是引進俄羅斯氧煤油發動機RD-1020放大改良來的 中國長征五號推力比H3大
是因為用了四個大型的助推器 日本也有H3 HEAVY 將來用於把人送到月球去


還在吹啊???
hank28 wrote:
還在吹啊???(恕刪)


日本技術先進不得不吹 你沒看中國專家乾脆造謠中傷??
shaupenhauer456

H3先進與否不是關鍵,關鍵是日本的火箭發射率相比中美都太低了。低到幾乎失去實際價值,只剩下象徵意義了。日本的國力現在根本也支撐不了與中美同等級的太空活動。

2024-02-29 12:41
yichen8173

先進..還是在吹

2024-02-29 19:04
PIPIKUMA wrote:
照這個中國專家的說法...(恕刪)


====

先進有個屁用, 重點是要先能飛得上去!!
中國航天專家忙死了
還有空理日本喔!


為什麼我能在萬千ID中一眼認出轉世1000次的IDF教主

還不是因為你萬年不變的文案啊
force2012

[笑到噴淚]

2024-03-01 20:58
super bandage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2024-03-01 21:13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中國航天專家忙死了還...(恕刪)


中國航天專家不是都跑出來造謠中傷日本了嗎??
kemeat

庞之浩是个网红,不是什么航天专家。你张嘴胡喷前起码做点调查

2024-02-29 14:05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