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報》⠅需警惕SpaceX星鏈衛星野蠻擴張,及軍事化應用

SpaceX星鏈衛星嚇死中國人

可以突破中國網路長城





《解放軍報》⠅需警惕SpaceX星鏈衛星野蠻擴張,及軍事化應用
新浪網 (2022-05-05 14:43)


4月21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下稱SpaceX)的「獵鷹9」火箭,再次將53顆「星鏈」衛星送入近地軌道。至此,「星鏈」衛星的發射總數量已經逼近2400顆。

俄烏衝突中,SpaceX為烏輸送大量「星鏈」衛星通信終端,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除支持通信外,還有專家推測,「星鏈」與無人機交叉互動,利用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可能已介入烏對俄的有關軍事行動。

「星鏈」項目已決定將原計劃1.2萬顆衛星增加至4.2萬顆,高分佈性、靈活性、快速重構性等特點更加凸顯。「星鏈」的軍事化應用野心及其野蠻擴張,值得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多方滲透,妄圖倍增軍事優勢

「星鏈」項目雖然以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為名打著「民用」的幌子,但其背後卻有著深厚的美國軍方背景。這從部分發射場建在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內、技術驗證試驗列入衛星和空軍戰鬥機進行保密互聯的內容等可以看得很清楚。而且,「星鏈」衛星可搭載偵察、導航、氣象等載荷,從而在偵察遙感、通信中繼、導航定位、打擊碰撞、太空遮蔽等方面,增強美軍作戰能力。

事實上,「星鏈」已經與美國軍方進行了多次合作。2019年,SpaceX從美國空軍獲得資助,用於測試「星鏈」衛星與軍用飛機的加密互聯網服務。2020年5月,美國陸軍與SpaceX簽署協議,計劃試驗使用「星鏈」寬頻進行跨軍事網路傳輸數據。2020年10月,SpaceX獲得了一份1.5億美元的合同,用於開發軍用版「星鏈」衛星。2021年3月,SpaceX表示,正準備與美國空軍合作,進一步測試其「星鏈」互聯網。

全面建成之後,「星鏈」可在全球實施全天時無縫偵察和監視,使戰場態勢對美單向透明,讓美掌握態勢感知主動權;可提供覆蓋全球的大帶寬、高速率軍事通信服務,為美軍構建起覆蓋無人機、戰略轟炸機、核潛艇等作戰平台的強大指揮通信網;可顯著提升定位精度和抗干擾能力,為遠程精確打擊提供更精準導航定位信息,提高毀傷效能;可搭載天基武器系統,甚至直接作為武器平台,成為遍布太空的「智能卵石」,威脅他國航天器的安全。

可見,「星鏈」項目的軍事化應用,很可能使美軍佔據未來戰場的主動,成為美國稱霸太空的「幫凶」。

密集「織網」,妄圖重構網路版圖

3月31日,美國空軍官網發文稱,F-35A在測試中成功使用「星鏈」衛星進行了數據傳輸,一周時間的試驗結果證明,通過「星鏈」衛星傳輸數據,比傳統的連接方式快30倍,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60M/S。

此次測試在地面狀態進行,「星鏈」的接收終端集成在F-35A的吊艙內。專家認為,如果把「星鏈」終端裝在無人僚機上,則可將其打造成一個戰術無人中繼平台,將數據傳輸共享給戰鬥機。在此基礎上,無人機操作員可以同時指揮大量無人機執行集群任務。

萬物互聯是信息時代的高階形態,網路是連接萬物的基礎支撐。「星鏈」項目是地球重新「織網」的超級工程,居高臨下、依天構網可以有效克服地理地形束縛,為空中、遠海、高山、荒原、僻地等提供可與地面寬頻相媲美的無線寬頻互聯網接入服務,甚至重繪世界網路版圖。

「星鏈」項目從硬體晶元到通信協議,都對地面互聯網技術進行了全面升級。其去中心化、輕量化且支持點對點的全新協議,可降低數據傳輸時延、提升訪問速度。有專家稱,如果SpaceX在太空再架設數台根伺服器,「星鏈」甚至可以成為第二套獨立的全球互聯網,推動世界網路版圖重塑重構。這將對各國捍衛網路空間主權、維護自身信息安全構成重大挑戰。

數據是當代諸多經濟領域的「生命線」。「星鏈」憑藉高網速、低時延、全覆蓋、低費用等特點,可提供比傳統光纖通信更為順暢可靠的通信服務,在航海、民航等領域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特別是,全球股市、證券、外匯等金融交易市場涉及龐大資金,交易價格受網路時延影響明顯,「星鏈」技術的運用,或將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對相關競爭對手造成「軟殺傷」。

跑馬圈地,妄圖壟斷航天資源

軌位和頻率作為太空戰略資源極為稀缺。目前,地球同步軌道資源利用已接近飽和,中低軌資源爭奪將更趨激烈。地球低軌可容納約5萬顆衛星,「星鏈」項目如果按計劃發射4.2萬顆,佔比將超過80%。SpaceX妄圖通過在太空跑馬圈地,搶佔發展先機,壟斷戰略資源。

而且,SpaceX在航天科研生產上蹚出一條低成本發展之路,其研發的可回收和重複使用的「獵鷹9」火箭、「龍」系列飛船,極大降低了航天發射的成本。目前,SpaceX單顆衛星發射成本從6000多萬美元降到50萬美元以下,小衛星的研製成本也降至50萬美元以下。

目前,SpaceX已成為集衛星製造、地面站建設、火箭發射和回收、衛星運營和服務為一體的、擁有自主可控完整產業鏈的航天「巨頭」。「星鏈」與自動駕駛、物聯網、雲數據、智慧城市建設等深度結合,可拓展形成全新產業價值鏈,打造龐大「星鏈」生態圈,進而壟斷今後的航天應用市場。壟斷與霸權互為因果、互相聯繫,「星鏈」的相關動向,極有可能被痴迷霸權的美國深度利用併為禍世界。

(原標題 警惕「星鏈」的野蠻擴張和軍事化應用)
2022-05-13 16:40 發佈
現在才想起來會不會太蠢了。

北斗變廢物之後 解放軍的飛彈要去哪

我只想問解放軍,當你的北斗都被干擾同頻的電波,從大量衛星往下打的時候,你要怎麼作anti jam?

你的火箭彈,你的彈道飛彈,你吹牛的ASBM,只靠衛星定位,顯得那麼脆弱,做這些武器要幹嘛?
兩岸和平:接受集中營、特色管理、坦克輾人民。
衛星容易受干擾
但星鏈衛星
採用更多的數量來提高衛星的密度
更低的運行高度來降低干擾

一但星鏈衛星另外裝上紅外線感測裝置後
還可以追蹤彈道飛彈的軌跡
甚至可以提供軍用衛星雷射砲的目標標示能力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