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港城錘殺三華人之凶嫌獲無罪協議 華社譁然

僑報記者高詩雲8月5日紐約報導: 兩年前發生在布碌侖羊頭灣華人自助餐廳海港城的錘殺案5日開庭,檢辯雙方竟以被告患有精神病、料想進行審判也不會改變結果為由,提前達成了極為罕見的無罪協定。殺害三名華男餐館工友的白人兇手馬圖諾維奇(Arthur Martunovich)就這樣因精神失常而判無罪,不用為其錘殺三條人命的恐怖暴行負任何刑事責任。

專家證被告患精神病不涉仇恨

5日該案在布碌侖高等刑事法庭再度開庭,被告方首先傳喚了證人、精神科醫生巴德博士(Alexander Bardey M.D.)。巴德作證稱,他在親自檢查了被告、並審閱其歷史醫療報告、警方問訊視頻、案發視頻和多家醫院記錄後,認定被告患有躁鬱症,即雙向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最近有與情緒一致的精神病性特徵的躁狂(most recent episode manic with mood congruent psychotic features)。

證人表示,被告由於患病,失去了分辨幻想與現實的能力,懷有多種幻覺(delusion),比如相信自己是“第二次降臨人間的耶穌基督”、幻聽到有人讓他啟動“審判日”等。被告還對許多種族有怪異的看法,比如認為非洲裔都是“機器人”,尤其對華裔男性持有一種特殊的幻覺。

由於分不清電影和現實,他以為華裔女性像在他看過的一部影片裡一樣被華裔男人監禁著,所以他自詡為“戰士”“基督再世”,相信自己應該出手解決。因為相信“華裔男人根本不是人”,他認為自己有責任“除掉他們”,以便“用人類來代替他們”。巴德博士認為,沒有證據證明被告假裝精神病,記錄也顯示在案發的數年前,他就出現了各種幻覺,和案發時的幻覺症狀相一致。證人認為該案不屬於典型的仇恨犯罪,因為其親友、同事、鄰居等等都作證被告從未表現出針對任何族裔的仇恨,他也沒有參加過任何種族主義的社團組織。專家相信,被告與種族相關的幻覺是源自其精神疾病,並非反映出他存在某種模式化的種族主義觀點。

控辯雙方達成因病無罪協議

被告傳喚證人過後,檢方也向法庭確認,他們尋找的精神醫生也得出了一致的結果,控辯雙方的專家證人都認為被告有精神病。然而,檢方卻在所有家屬始料未及的情況下,當庭宣佈與被告方達成“因精神失常而無罪”(not guilty by reason of insanity)的協議(plea),連主審法官陳丹尼(Danny Chun)都形容檢方的這種決定“非常罕見”。

法官描述,因為罪名重大,他在大陪審團預審時播放了凶案的現場視頻。當時陪審員們看了全被嚇慘,連法官自己看了都深感震驚。他也驚訝於控辯雙方,特別是檢方,同意法庭接受因精神疾病或缺陷而不負刑事責任(not responsible by reasons of mental disease or defect)的協議。不過既然檢辯雙方已經達成了一致,無罪協定就是該案在法律上和實際上的公正公平的結果。

陳丹尼法官於是向被告馬圖諾維奇宣講了因精神病無罪協議的含義和後果:首先,法庭將下令請兩名專家再進行一次精神鑒定,判斷被告有沒有危險的精神異常,期間他將被押送安全機構監管不超過30天,視鑒定進展可延長;如果發現被告有危險的精神異常,他將受到精神衛生專員監管,第一期監管時間為6個月。法庭隨後決定將下次開庭日期定在10月4日,屆時料將公佈新一輪鑒定的結果。

潘家三子女上書陳情籲重判

對於達成無罪協定,主持該案的助理檢察官傑克遜(Howard Jackson)給出的理由是:雖然他們擁有大量證人證詞、監控視頻、警方隨身攝像頭視頻、盤問筆錄等等證據,但僅僅因為檢方委託的專家也得出了被告患有精神病的結論,讓他們相信即使訴諸陪審團審判,最後也會得到和協議一樣的結果。

諷刺的是,檢察官隨後在法庭上誦讀了其中一名死者潘子密的三個子女寫給法官的三封陳情信。孩子們在信中泣訴:一家人的生活被永遠地改變了,他們無不懇求法庭給兇手定最重的罪、判最重的刑,字字泣血,讓人淚目。

長女一封長信,娓娓道來父母親作為典型的華裔移民如何在美國辛苦做工打拼,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做出犧牲,把還在繈褓中的她送回中國給長輩撫養,直到4歲才接回美國。她對父親的感情從生疏到慢慢理解了他表達溫情的方式:不是嘴上說“我愛你”,而是在少有的休息時間回家給家人做一頓飯、默默給深夜苦讀的孩子們端上一杯果汁。“‘行動勝於雄辯,’父親就是這方面的巨人。”

孩子們形容,2019年1月15日,父親潘子密在他工作的餐館遭到錘頭襲擊。到了醫院見到重傷瀕危的父親,孩子們簡直認不出他的模樣。9天9夜,他們在醫院裡痛苦無助,查詢每一個醫生提到的醫學名詞,恨不得自己學的是護理專業,能夠幫上一點點忙。遺憾最終,父親還是傷重不治、撒手人寰。子女們代表自己和母親,要求法庭“用最高的罪名起訴”,“判最大限度的刑期”。

悲傷的是,念著他們苦心準備的陳情信的檢察官,已經決定和被告達成無罪協議。

家屬崩潰社區憤怒斥正義缺席

法庭決定出爐後,死者潘子密的太太當庭慟哭,淚如雨下。一同出席的十多位家屬,沒有人想到會是這種結果。社區人士表示,休庭後檢察官給家屬的交代就是:他們必須尊重專家的意見。但不少人質疑檢方為何沒有事先和家屬通氣,甚至在開庭前夕,家屬僅被檢方告知被告可能有精神病,結果可能不會令他們“滿意”,卻隻字未提無罪協議的事。

當天組織上百民眾到法庭示威的陳善莊向當局發出連環三問:一問檢察官,為何事前沒有同受害者家屬充分溝通,直到開庭才公佈達成無罪協定,讓所有人蒙在鼓裡、措手不及?二問法官,為何不質詢被告是否為其惡行感到悔過,為何不督促他向受害者家屬當庭道歉?三問政府,為何在保護亞裔安全、阻止仇恨犯罪上不作為,當亞裔尋求司法公正時卻又忽視亞裔?

他痛批此次的無罪協議絕對是不公正的結果,質疑檢方未盡全力,用個別專家的鑒定報告蓋過其他證據,主動放棄審判,決定太過草率——哪怕走完整個審判程式,真的得出一樣的結果,至少也曾努力爭取過,對受害者家人也是一種慰藉。

陳善莊表示,接下來亞總會一定向布碌侖地區檢察官蔣沙樂(Eric Gonzalez)遞信,質疑該案草草了事是故意忽視亞裔的公平公正。如果檢察官不能給社區一個交代,未來必將號召民眾針對檢方舉行聲勢更大的抗議示威:“華人命也是命!”

據布碌侖地區檢察官辦公室5日發出的聲明,根據大量的醫學和精神病學評估,被告被認定為在法律上精神失常,因此對其可怕的行為不承擔刑事責任。“在可預見的未來,他從現在起將被關押在精神病院,並在他的餘生中接受精神衛生官員的監督,以確保他不再對公眾構成威脅。”不過檢方也承認,被告未來有權定期申請重新評估其精神狀況,檢方則可以提出異議,堅持他應該被繼續關押,“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會被關押很長的時間。”


被告馬圖諾維奇。(均高詩雲攝)

巴德博士作證被告患精神病。
2021-11-05 15:37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