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30.927871v1.full.pdf
來源
有神人看得懂這篇論文在講什麼嗎?
skykid183 wrote:
https://www(恕刪)
這篇讓我想起去年大陸基因編輯的一對雙胞胎。CCR5異變可以讓艾滋病毒的gp120無法辨識,或許也能免疫武漢病毒。如果大陸強制編輯下一代寶寶的CCR5,然後再讓各種gp120的病毒滿天飛,也許可以統一全世界。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508722
skykid183 wrote:
https://www....有神人看得懂這篇論文在講什麼嗎?(恕刪)
這一篇是德里大學(印度)的一缸子印度學者匆忙發表的論文,由於內容不甚嚴謹,被眾學者打槍,已經自行撤回論文了。
這一篇跟研究病毒藥物有關,目前有許多研究機構正進行類似的研究分析。病毒入侵細胞的機制是蛋白質突刺(冠狀病毒表面的突起物)會讓細胞受體蛋白結合,允許病毒穿越細胞壁。了解突刺構造,就可以尋找或製造對應藥物,阻斷病毒入侵或是訓練免疫系統辨認病毒。 目前幾家抗病毒和疫苗藥物公司就是利用這個概念在緊急開發產品。甚至在美國已經開始利用原為伊波拉病毒開發的廣效抗病毒藥物對2019-nCov病患做試驗性施藥,初步成果驚豔。
冠狀病毒有非常多突刺,這缸子印度教授挑了其中4個突刺發現類似HIV(愛滋病毒)上的其中4個突刺,全文做的是比對方法說明,並認為這可以提供開發新療法的參考。要注意這個發現是"類似"而非"相同",所以價值仍待進一步研究。
最受爭議的是,在論文中丟了一句話,這種(冠狀病毒突刺類似HIV突刺)巧合"不太像是自然中發生"的,被有心人廣傳為"人為製造生化武器"的科學證據。
skykid183 wrote:
https://www(恕刪)
這論文讀起來有點欲加之罪,先射箭再畫靶的感覺.......反正就是意指病毒事件可能是人為的....
Conclusions:
我們對2019-nCoV峰值糖蛋白的分析顯示了幾個有趣的發現:首先,我們確定了2019-nCoV峰值糖蛋白中的4個獨特插入片段,這些插入片段迄今為止尚無其他冠狀病毒報導。令我們驚訝的是,NCBI數據庫中所有帶註釋的病毒蛋白中,2019-nCoV中的所有4個插入片段都映射到HIV-1 gp120和Gag中氨基酸的短片段。 2019-nCoV峰值蛋白中新插入片段與HIV-1 gp120和Gag的這種不可思議的相似性不太可能是偶然的。此外,3D模型表明,在2019-nCoV刺突糖蛋白的一級蛋白質序列中不連續的獨特插入物中至少有3個會聚在一起構成受體結合位點的關鍵成分。值得注意的是,所有4個插入片段的pI值均約為10,這可能有助於病毒與宿主的相互作用。
因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spartamimi wrote:
這文章不是peer reviewed...看來這病毒確實和SARS很像(恕刪)
"很像"基本上是個抽象說法,所有冠(輪)狀病毒長得都很像。就基因分析,已知數據比對的結果2019-nCoV基因序列與SARS的比較有87%相同。但這最多也只能推論是同源病毒。大陸做大規模田野調查蒐集到的蝙蝠冠狀病毒樣本比對還有過更高比例的同質性數據,但並不跨物種感染。
對於致病機轉,最重要的是還是蛋白質突刺的結構,經過變異後會讓人感染的關鍵也在於此。這也讓廣效抗病毒藥物和新一代疫苗的開發有理論基礎。輪狀病毒只有RNA(攜帶單股遺傳物質),造成容易突變的特性,一旦蛋白質突刺變異成人類細胞受體可鍵結的蛋白質結構,就具備感染可能性。這種變異特性,讓動物輪狀(及其他)病毒發展成人類傳染病源的機率無法避免,一定會發生,只是遲早的問題。
近十年在基因技術的突飛猛進之下,我們進入了全新的科學領域。留意新聞眉角的,可能有注意到疫情之外檯面這些大國跟頂尖研究機構(公司)的軍備競爭並不是比製造口罩速度。從基礎研究,到新技術應用與科技儲備,期望台灣新一代能從其中看見一些未來可以立志投入的方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