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証券的這份報告主要介紹了國內集成電路「自主可控」的前景,對比了國內核心集成電路的國產晶片佔有率。報告中,他們將應用領域分為計算機(個人電腦)、通用電子、通信、內存(記憶體)及顯示/視頻系統。
在個人電腦系統中,國產晶片的佔有率最好的就是工業應用, MCU 主控芯片佔有率為 2% ,而個人電腦、 服務器的國產率為 0% 。另外在通用電子設備領域,可編程邏輯設備、DSP 數字信號處理器等,國產晶片方面佔有率通通為「零」,換言之即 100% 需依賴由外國供應 。
在通信準備行業,國產率最高的還是應用處理器、通信處理器,也就是華為海思麒麟、巴龍基帶這樣的產品,佔有率分別是 18%、22%,這也是國內佔有率最好的領域,不過嵌入式 MPU、DSP處理器依然是「零」。
還有就是在存儲晶片方面,DRAM 記憶體、NAND 快閃記憶體佔有率也是「零」,NOR 快閃記憶體佔有率達到了 5%,ISP 處理器佔有率也有 5%。最後在顯示及視像系統中,顯示處理器中國產佔有率僅為 5% ,驅動 IC 佔有率也是「零」。
上述統計數據中,0% 並不是代表國內完全沒有這個產品,而是與市場主流相比可以忽略不計,比如 CPU 處理器,國內有龍芯、兆芯以及新近曝光的海光、瀾起等等,但是它們在技術、性能以及產量等各方面都無法與 Intel 、AMD 之類的公司相比。
https://tw.news.yahoo.com/%E4%B8%AD%E5%9C%8B-%E5%9C%8B%E7%94%A2%E8%8A%AF%E7%89%87-%E5%8D%A0%E6%9C%89%E7%8E%87%E7%B5%B1%E8%A8%88-cpu-ram-0714259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