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貿易"戰"? 戰,就是戰爭,現在中美是在開戰了。但戰場不在實體,是在貿易上。這是中美圍繞著雙方之後幾代人命運的大戰,敗方將難以翻身。
而今次貿易戰,目的當然不是貿易逆差,而是要把世界由一個地球村,變成兩個。之後,中國會被排除在美國的經濟圈外,自成一體系。其餘的小國,就要選邊站。
華為會像中興嗎? 暫時看來,不可能,原因就是中興事件。先不說華為本來就有自家做研發,中興事件的發生,讓華為警覺事態的嚴重性。之後貿易戰拖了一年才開打,有了一年時間做最後準備,華為已有足夠的底氣繼續打下去。
華為是虛張聲勢嗎? 如果可以的話,中興為何這麼快就投降了? 有存貨沒有存貨,可生產不可生產,如何可以虛張聲勢? 如華為沒有自家技術和庫存作為後盾,就算中國政府短期之內拋給它一大堆錢也幫不到甚麼。
沒有美國技術和產品協助,對華為傷害大嗎? 如你談國內市場,不大。Google不願意遵守中國法規,所以產品入不了國內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為了保護國內企業和科技的發展,所以給外企進入加入了條件 (這是正常發展中國家會施行的政策),所以國人都慣了用自家軟件)。現在看來,這是中國的好運道。
如你是談美國市場,算了吧!
最大影響的,是歐洲市場。但沒有Google,不是世界末日。沒有Google map和Gmail,地球也會繼續運行。很快,替代軟件就會出現。重點是,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的市場。中國用甚麼,對全球來說就已經是一種壟斷。試想想,以前因著要和美國做生意,中國才會接受Visa和Master。若日後中國只接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整個地球的支付生態環境會變成怎樣? 如果貿易戰中美國的武器是石油美元,中國的武器就是市場。
相對地,美國廠商沒了一個14億人市場,和中國廠商沒了一個3億人市場。誰的長遠傷害大,就不言自明。
今次貿易戰,美國沒有付出代價嗎? 當然不可能。 關稅其實是由美國人付,已經有太多文章談及,在此不贅。
中美分道揚鑣,中國失去的,是生產程序的高端部份,要追回,需要付出的,是時間。美國失去的,是中低端,要補回,等價交換的,就是惡性通脹。但是,中國可以用錢買時間,美國郤沒法應付惡性通脹。
除此以外,美國企業會失去中國這個大市場 (市佔被國內廠商填上後,就會永遠失去),並會流失大量人材到中國企業。更重要的是,川普正在透支美國的信用和商譽,以後其他國家的政府和企業,和美國公司做生意就會多一重政治考量,會分散投資,和開始累積自己的核心技術,以免日後受制於美國。換句話,美國的全球壟斷地位,將會於川普手上終止,全球貿易成本將會上升,供應鏈會被打散重建。
最後,中國會屈服於美國的要求嗎? 不會。正如川普所講,他要的,不是一份50-50的協議,而是一份有利美方的協議。內容說白點,就是要中國放棄高端製造業,大幅升值人民幣,和開放市場給美國進入,特別是金融業。
多得日本和蘇聯的前車之鑑,中國當然知道這些要求背後的利害之處,也就不可能答應。
重點是,和預警機一樣,西方可以甚麼都不賣給中國,但等到中國可以用白菜價做出來,那些外國企業就等著要關門了。
短期來說,中國是會有陣痛,我們需要花一段時間來重建沒有美國的經濟體系,建立自己的遊戲規則。但長遠來說,美國正在雙手奉上一份大禮給中國,就是下幾代中國人的美好生活。
謝謝你,川普。
依舊是十足垃圾
谷歌可是跟全球所有對手競爭還當上王者
毫無疑問中國自搞手機系統死路一條
除了中國人誰要買這種手機



四天狂跌兩成 百度市值只剩谷歌5% 中國最大搜尋引擎向下沉淪
信傳媒
邱立玲
2019年5月22日 上午11:36
百度市值只有谷歌的5%,中國最大網路搜尋引擎的線上行銷收入向下沉淪。
百度ADR自2005年在美國上市14年來,首次出現季報虧損,令這家中國互聯網龍頭昔日光環不再,市值一路狂瀉,僅為全球網路搜尋龍頭谷歌的5%,目前谷歌市值約為7994億美元。
百度17日公佈慘澹財報當天,股價慘摔16.5%,收128.31美元,20日又跌8.4%,收117.55美元,短短3個交易日股價狂瀉23.3%,21日跌深反彈,小漲2.5%,收120.49美元。
以5月21日收盤價計算,百度的市值只有420億美元,僅為騰訊(4100億美元)和阿裡巴巴(4164億美元)市值的1/10左右。
百度關鍵字搜尋業務向下沉淪之快,可以從網路一篇「網路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文章看出端倪,內文痛批百度非常不好用,利用「關鍵字搜尋」後出現在前幾頁的內容,全部都是百度百科、百家號、以及百度貼吧等旗下服務網站,根本查不到關鍵字相關的外部網站,作者怒批百度根本可以改名叫「百家號站內搜索」。
百度淪落為賣成藥、柬埔寨賭場人力仲介等劣質廣告搜尋引擎,所以,最近股價慘烈下跌和第一季淨損3.27億元人民幣(下同),不令人奇怪。
百度互聯網行銷收入下降,新業務難獲利
《華爾街見聞》報導分析,「百度核心的互聯網行銷收入下滑以及運營成本大增,令公司利潤率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明顯下降。與此同時,被百度給予厚望的人工智慧、雲計算、自動駕駛等新興業務,總體盈利前景仍然顯得有些遙遠。」
百度首季的淨損為1.88億元人民幣(8.56億台幣),比市場預期的淨損高出75%,首季營收只有年增15%達到241億元,也低於分析師預期的242.7億元。
美國《巴倫》雜誌網站報導,百度面臨重組挑戰,尋找新的增長領域,中國搜索巨頭百度主要依靠其搜索平臺的廣告收入。雖然百度通常與阿里巴巴(BABA)和騰訊合稱為BAT(中國科技三巨頭),但是和阿裡、騰訊相比,百度業績增長持續放緩。
強敵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生態系統壯大,打擊百度
鑑於中國經濟增長疲軟和政府監管收緊,各家公司行號一直在削減廣告預算,導致百度首季營收創兩年多來最慢的增速,僅增加15%。
在2010年谷歌退出中國之後,百度在中國佔據70%的網路搜尋市場。但互聯網使用模式的轉變已經打破了百度的主導地位,像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騰訊擁有自給自足的超級應用生態系統的崛起。用戶可以非常容易地上網收看電影,閱讀新聞,在線購物並訂購外賣食品,而無需離開這些有「有長城防火牆」的社區或是去傳統的搜尋引擎。
與此同時,像字節跳動(ByteDance)這樣的初創公司,旗下《今日頭條》以人工智慧推薦值得閱讀的新聞,以及短視頻應用程式《抖音》快速崛起,吸引中國超過8億互聯網用戶的關注和錢包,正在挑戰原來科技三巨頭BAT。
首季總營業成本大增53%,壓抑百度獲利能力
另一方面,百度一直在向新的業務領域投入資金,希望能夠觸發其下一階段的增長,例如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汽車、原創影片製作、以及其網站上內容供稿,包括新聞、迷你城市、簡短視頻。
這些業務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大量支出正顯著降低百度的獲利能力,導致首季總營業成本和支出大增53%至252億元,但是首季收入只有增加15%。
成本大增,主要是因為百度加大自身行銷力度,業內有分析認為,百度在央視春晚行銷活動中的實際開支可能高達19億元,更是抑制利潤空間。
展望未來數季,百度業績將保持低迷低迷。《南華早報》報導,中國經濟放緩,政府對內容的審查更趨嚴格、以及競爭加劇帶來的挑戰已經在第一季末開始壓低百度線上營銷業務,並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個季度進一步抑制百度的收入。
《經濟通通訊社24日專訊》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華為鴻蒙」商標,申請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註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 在商品名稱一欄中,華為鴻蒙可應用於操作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件等等,進一步佐證了華為自有操作系統命名為「鴻蒙」的可能性。 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早前透露,最快今年秋天,最遲明年春天,華為自行研發的操作系統將可能面市,其系統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還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余承東表示,華為始終堅持打造自己芯片的核心能力,堅持使用與培養自己的芯片。除了自己的芯片,還有操作系統的核心能力打造。"
http://www.etnet.com.hk/mobile/tc/news/categorized_news_detail.php?category=latest&newsid=ETN290524774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