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風聞社區 作者:兩岸觀點
中美貿易戰讓一些精神外國人很是興奮了一把,各種邏輯清奇的為美國洗地文層出不窮,什麼中國不遵守世貿規則,什麼中國不“普世價值”,甚至還期盼著中國輸掉與美國的貿易戰——因為這“將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更便宜的價格享受發達國家的金融服務,更便宜的價格買國外商品”,把國外資本描述得如同耶穌一樣聖潔。
這些謬論我們今天先不忙著打臉。先討論一個關鍵的問題——中國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威脅,為什麼選擇硬懟?
先講一個大背景,中國現在的綜合實力還遠不如美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管理層當然更加清楚。
實際上我們基本的外交策略中對美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一直在極力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只要不涉及核心原則問題,我們實際上更多的是選擇一種柔軟的態度處理中美關係。
舉個例子。 2017年川普上台就拿中美貿易逆差說事,然後就有川普訪華,我們開出了一個2500億美元的大單——這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中國的誠意。
但是2500億美元的蛋糕卻遠遠不能滿足美方的胃口;川普回到國內,簽署台灣旅遊法,啟動對中國的301調查,單方面喊話要求中國立即減少1000億美元的逆差——中國立刻派出高級別官員赴美談判,結果還是不行,美國直接宣布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稅,這已經把中國逼到絕境,只能選擇奮起反擊。
那麼,為什麼這次中國無法滿足美方的要求,讓美方選擇如此激烈的手段?原因很簡單,美方的要求已經觸動了中國的核心原則利益,在核心原則利益上我們無法讓步,只能選擇強硬反擊。
先讓我們梳理一下美方對中國的訴求(實際上也是世貿十幾年美方一直的訴求,只不過這次美方用更激烈的手段希望壓迫中國滿足這些訴求):
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中國政府削減對農業的補貼;
降低汽車關稅;
中國政府削減對國企的支持,讓國企退出市場;
增加對美半導體、能源的採購;
擴大金融開放;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方不得用“技術換市場”的條件“逼迫”美方出讓先進技術;
林林總總主要是這些,川普甚至還蠻橫的在這些條件上加了一個金額條件“確保中美貿易逆差能減少1000億美元”。
這些條件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加入世貿的承諾,就算有部分美方訴求我們可以咬著牙齒做出讓步,但是,有些美方訴求已經觸動了中國最核心的利益,是根本不可能妥協的。
為什麼?舉幾個例子。
“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中國政府削減對農業的補貼;”
這一條雙方就有很大的差距。中國農業品進口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就是主糧必須自給,雜糧可以放開。去年中國進口1億多噸農產品90%都集中在大豆+玉米上,至於大米與小麥這樣的主糧比例非常小。
這裡涉及一個糧食安全的戰略性問題。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大國,中國每年要生產6億噸糧食——這差不多是立國之本,至於進口大豆+玉米主要是為了改善老百姓食物水平(養豬、榨油、豆製品等等)。在極端情況下(進口斷絕),中國政府的底線是,老百姓可以少吃肉、少用油,但是國內自產糧食要保證老百姓吃飽肚子。
所以,每年中央財政都要撥出幾千億給與農業補貼。比如種糧補貼主要覆蓋大米、小麥、棉花、玉米四大類。所以,即使國際糧價遠低於國內價格,中國政府也能保證農業生產不受衝擊。比如,大米國際價格是3000元/噸,中國政府收儲價是3900元,國際棉花價格是14000,我們收儲價是19000……這也是最被美方詬病的。美方一直要求中國削減甚至取消對種糧的補貼,企圖以低價糧食衝擊中國農業市場,擴大對華的糧食出口而不是局限於區區大豆這樣的雜糧品種上。更深的意圖是將糧食作為一種遏制中國的戰略武器。
寫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疑惑,為什麼中國國內糧食收儲價要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同等價格為什麼不買國際上的糧食?
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不提高糧食收儲價格,國內農民種植糧食就無利可圖!無利可圖耕地就要拋荒,中國就不能保證基本的口糧自給,而全球可供出售的糧食一共只有3億噸!未來人類人口還在源源不斷的增長,14億人口的國家口糧不能自給要仰仗國際進口……前景太恐怖了!
那麼,為什麼中國農民種植成本要高於國際市場?因為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2畝多一點(現在是3畝多一點),導致農業無法產業化發展,無法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
那麼,為什麼不改革土地制度,讓農村土地可以集約流轉,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因為我們城市產業發展還不夠,還不足以完全吸納農村勞動力——過去三十年,中國城市化是漸進式發展,每年城市化大致提高1.2%,每年吸納1000多萬農村勞動力,這種漸進式發展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貿然改動農村土地制度,在城市還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下將大量的農民推向城市……請欣賞一下巴西、印度城市的貧民窟。
那麼,中國農村什麼時候才能改革土地制度,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很簡單,只有中國工業升級到高端產業——包括大飛機、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等,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以及更多的就業崗位,就能最大程度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能推動農村土地改革,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當然,中國工業產業升級必然就會觸動西方發達國家的核心利益,它們就會用各種手段遏制我們,比如,川普的貿易戰就是這麼來的。
看看,邏輯的閉環就這麼又回到貿易戰這個主題。
所以,中國絕對不可能同意削減對種糧補貼,把主糧市場讓出來,任由美國低價糧食產品來衝擊我們的基本農業,這是動搖國本,哪怕“不惜一切代價”打一場貿易戰也在所不惜!
再說說國企的問題。國企給國人印像很壞——“腐敗、效率低”這些標籤已經根深蒂固。但是,國人不知道的是,國企在中國經濟種有三大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領域的定海神針;
公共領域提供普惠性的公共產品;
對外投資(一帶一路戰略)體現國家意志的資本力量。
關於第一點,講一個大豆的歷史。入世之前,中國是全球第三的大豆生產國,每年生產大豆1500萬噸左右,加入世貿之後,中國放開了雜糧市場,國際市場大豆蜂擁而入,由於美國大豆價格低,出油率高,很快將國產大豆打得潰不成軍(東北這個中國的糧倉很多種大豆的都紛紛改種其它農作物),2004年,美國農業部配合大宗產品市場操縱大豆價格巨幅震動,將中國很多榨油企業幹掉,到了2006年中國壓榨油市場基本被外資控制。
外資控制中國大豆、榨油產業後就毫不猶豫開始剪羊毛。
從2007年開始,美國大豆價格一路飆升,從500元/噸,最高漲到2008年7月的1650元!豆油也從5000元/噸飆升到15000元,豆米白價格也翻了一倍;直接導致豬肉價格一下子飆到20幾元一斤,幾乎是舉國震動。
沒辦法,中國政府只能派出國家隊進場,08年3月中糧、中儲糧等國企開始收儲大豆與國際資本展開拉鋸戰,天佑中華,8月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虛高的大豆價格暴跌,國際資本損失慘重,國家隊抄底大量收儲大豆作為國家戰略儲備,光是08年就買了700多萬噸,以後每年只要大豆價格下降就買買買,一旦國際資本炒作大豆價格就動用儲備砸盤,誰也不知道中國的戰略儲備是多少(這幾乎是機密),所以,雖然中國大豆產業被國際資本擊潰,但是,誰也不敢再炒作大豆價格。沒有國家隊(中糧、中儲糧這些國企糧商)這個定海神針,中國現在的豬肉價格至少要翻一番。另一個反面教材參考2010年淡馬錫對華鐵礦石加價90%。
關於公共領域提供普惠性的公共產品,就不展開,簡單說幾點。中國鐵路客運白菜價、高鐵白菜價、城市地鐵白菜價、公交白菜價、農村水、電、氣、網絡白菜價……這些都代表這國家通過國企對全民基礎公共產品的補貼,這些補貼客觀上形成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巨大門檻。
關於對外投資,也是以國企為主。與民間資金只以利益為主的導向不同,國企對外投資往往都體現國家的戰略意志,不僅投的出去而且收得回來,與西方資本的競爭因為背後國家的力量往往也是碾壓性優勢。
因為上述3點的原因當然讓西方國家對中國國企又恨又怕,強烈要求中國政府削減對國企的補助與支持,甚至是要求國企退出市場。所以,關於國企的問題,我們與美方也是有著原則性的分歧。
關於知識產權的訴求中美雙方也有很大的分歧。這個分歧倒不是中國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而是美方的要求非常過分——因為中國過去用“技術換市場”的條件“竊取”了美國大量的先進技術,導緻美國知識產權損失達3000億美元(川普原話),所以,中方必須廢除這個“技術換市場”的“不合理”的壁壘。
這個要求完全是強盜邏輯。為什麼? 9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搞了一個瓦森那協議,主要內容就是聯合對華技術封鎖。瓦森那協議清單中林林總總列了好幾百款,包括精密儀器、精密機床、關鍵設備什麼的都禁止對中國出口。這方面美國做得最狠最徹底,十幾年來,美國否決了無數次對華精密儀器、設備的出口,強行叫停了無數次中國對美高科技產業的收購。
好吧,你對我封鎖是你們的權利,但是,你要進入中國市場賺錢——我們難道不可以提出“技術換市場”作為交換條件?難道中國是西方的殖民地就應該無條件讓你們來中國跑馬圈地?難道中國人就應該一輩子在中低產業上做血汗工廠被你們剝削?
關於汽車關稅25%的問題。本來中國汽車關稅25%是在加入世貿協議時白紙黑字寫入的條款,不應該有任何爭議。但是美國要耍流氓,拿這自己汽車產業2%的關稅說不公平。
汽車產業是美國的優勢產業好不好。我們難道不可以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沒有這個25%的關稅,美日德這些外資會老老實實在中國合資建廠?會有我們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自主產業的發展?光是汽車產業以及關聯的配套產業每年就可以解決上千萬人就業。
同樣,當遇到中國的優勢產業,比如華為,美國為什麼直接禁止華為進入美國市場? 25%汽車關稅還可以勉強說是貿易壁壘,禁止進入——你是直接關上大門好不好!這個公不公平?
西方世界對中國態度轉變的時間點,就是習近平取消換屆制度,確定中國已走回專制老路,而不是走向開放,加上習近平加大對國內的管制力道,對外擴張勢力,讓區域國家感到不安,讓美國決定下手
中國經濟成長的關鍵:外資。所以削弱中國的擴張,最重要的就是先拔掉中國的最重要奶水:外資。外資為何投資中國設廠?就是因為中國人力便宜、以及希望進入中國市場。美國加大關稅,是為了迫使外資離開中國,並不是關稅提高,東西賣不進美國這麼簡單的事情
中國確實偷拐搶騙各國的先進技術,這不能怪中國,中國人本來就是很勤奮的民族,要不是中國共產黨(毛澤東)胡搞數十年,中國人哪會現在還不到人均1萬美元?但是追求更高成就,應該謹守道德底線,用不正當手段取得的技術,只能說真的很流氓,看看多少人帶錢、帶技術、帶經驗去中國,最後全部奉送中國,兩手空空逃回母國,中國該心存感謝,而不是沾沾自喜,自我膨脹,目中無人
讓問題炸彈爆開 之後也好重新檢視 重新定義 今後的定位與角色
從一開始到現在 用了一年 還找不到互利雙贏的平衡點 ,也差不多該引爆了
一年前就讓他爆開,說不定已經走向和解的路上
把事件看積極一點 就是 機會,
當年沒抗日 後來也沒五常 沒法丟開列強不平等條約 ,未必不是壞事
幾年來對世界講復興、談崛起那麼多次,早晚要面對的
時間不在美國,可美國把戰場放在經貿 而不是直接用他最厲害的 軍事
拿沒絕對優勢 不一定能贏的經貿 當戰場。只會加速拖死美利堅
雖然未來的方向 對我們的生存來說 嘿嘿
萬一美國鬆開對中國大陸的 科技制裁,改用平等互惠交往
或者 美國贏了,之後直接奴役中國,我們也不會變成美國人
不再下棋了 沒有棋盤了,棋子就要收起來了。連 反悔要回不丈夫都沒機會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