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多德韋爾:波音的困境加深了華盛頓對中國大飛機時代到來的恐懼







在印尼獅航和埃塞俄比亞埃航兩起空難之後,波音737 MAX 8型噴氣式客機已經在全球範圍內禁飛,波音公司已陷入重大危機。美中貿易戰也許會因此開啟另一個戰場,北京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似乎已經讓華盛頓感受到越來越嚴峻的生存威脅。



戴維·多德韋爾:波音的困境加深了華盛頓對中國大飛機時代到來的恐懼

香港-亞太經合組織貿易政策集團執行董事戴維·多德韋爾2019年3月16日在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網站刊發文章:《波音的困境加深了華盛頓對中國大飛機時代到來的恐懼》

關於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公司及其帶來的網絡安全挑戰的各種新聞餘波尚存,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陷入危機的新聞又引發了人們的另一波關注——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the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英文縮寫為Comac)這家有志於製造商用噴氣式客機的中國公司很可能將與美國波音(Boeing)和歐洲空客(Airbus)形成鼎足之勢。

在經歷多次首飛延期之後,中國首款國產商用噴氣式客機C919即將於2021年交付用戶。中國推出的這款飛機已經成為一個令美國政府很不舒服的、體現中國日益上升勢頭的象徵。

中國推出C919意在打破由波音和空客構建的商用飛機市場上的雙寡頭壟斷格局(指市場份額全部或絕大部分由兩家供應商掌控的壟斷現象。雙寡頭之間雖然也存在競爭,但無法解決客戶被動接受高昂價格和低質服務等問題。從鼓勵競爭的長期角度來看,雙寡頭壟斷勢必會瓦解,市場上必將出現新的供應商來形成充分競爭——觀察者網注),為此中國對該項目給予了大量資金支持。

中國正在民用飛機製造領域實施追趕戰略。C919客機的製造涉及大量零部件供應商,其中也包括美國公司,因此美國技術也被用在了這款客機上面。C919可搭載170名乘客,其市場定位是短途航線的主力機型,這意味着C919將成為波音737 MAX 8和空客A320neo的直接競爭者。

從客觀角度來說,兩架波音737 MAX 8相繼發生意外對於C919的推出是有利的;然而從美中貿易戰的角度來說,兩起空難發生的時機並不好,華盛頓對北京產業政策以及更廣泛領域的不公平貿易行為的不滿情緒將因此更加高漲。

美國對華鷹派人士稱,中國的快速發展損害了美國的一些最成功、技術最先進的製造商的利益,這是不公平的,C919客機項目就是最佳例證。

而其他一些反華傾向較弱的人士則認為,C919是國際技術合作的產物。從長期角度來看,他們認為中國商飛公司具備打破波音-空客雙寡頭壟斷格局的潛力,而且C919的製造也暴露了中國在大型噴氣式客機這一高科技產品製造領域對全球航空產業鏈中的外國技術引領者的依賴度有多高。此外,他們還認為可以藉此看到中國將花多長時間來縮短與西方航空製造巨頭之間的差距。

獅航和埃航兩起悲劇性空難的發生讓人們注意到,空客A320系列和波音737系列(737 MAX 8是737系列四個新型號之一)已經基本上主導了全球中短途航空運輸市場。

波音737 MAX 8機型於兩年前正式投入商業飛行,該機型的推出就是為了滿足“中等載客量、短途航線”這一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這一細分市場約佔全球航空市場的70%。

波音公司2018年共向客戶交付了806架飛機(這個數量基本與空客旗鼓相當),其中580架屬於737系列,而這些飛機中大部分是737 MAX機型。

截至2017年底,中國的航空公司共擁有3273架飛機,其中1558架購自波音,1533架購自空客,其餘182架小型客機購自巴西航空工業和加拿大龐巴迪等公司。中國人已經在全球商用飛機雙寡頭壟斷格局之下忍耐了幾十年,他們非常渴望能研發出屬於自己的大型商用噴氣式客機與波音和空客進行競爭。這就是2008年中國在上海成立中國商飛公司並啟動C919型號研發的原因,中國已經向這家公司注入了大量資金。

美國蘭德公司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中國商飛公司成立之初的啟動資金有70億美元,這筆資金來自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鋁業集團、寶鋼集團、中國中化集團以及隸屬於上海市政府的國盛投資集團等大型國有企業。

為了打破美國在商用航空市場上的壟斷局面,歐洲多國政府也曾向位於法國圖盧茲郊外的空中客車公司注入啟動資金。空客花了10年時間研發A380機型,研發該機型共耗資約130億美元。蘭德公司的報告指出:“設計研發一款全新的商用噴氣式客機對於中國商飛這樣一家公司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該公司沒有設計研發一款飛機的經驗,也沒有在售機型的利潤為其提供研發經費”。

C919的設計最初於2009年向公眾展示,並計劃於2019年投入商用飛行。然而由於面臨大量技術挑戰,該機型正式投入商用已延期至2021年。該機型中約有半數的分系統採購自外國供應商,尤其是美國供應商。例如,美國霍尼韋爾航空航天集團為該機型提供了輔助動力系統、機輪與剎車系統、飛行控制工作包和導航工作包;C919的發動機採購自美國通用集團與法國賽峰集團合資的CFM國際集團;此外,還有大量飛機組件由位於中國的中外合資企業製造。

目前來看,波音公司對於波音737的競爭機型C919的出現並未表現出太多緊張或悲觀的情緒(波音自上世紀70年代起就在中國採購飛機部件並且一共為中國培訓了3.7萬名航空專業人員),然而當下美中之間的貿易緊張形勢使得美國政府的內心並不會像波音公司那般輕鬆自信。

來自遊說集團美國工商理事會的阿蘭·托納爾森(Alan Tonelson)等對華鷹派人士認為,“由於C919由中國國有企業研發製造而且接受政府補貼,所以我可以肯定,外國買家購買該機型時可以享受到大幅折扣……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將是,波音等外國飛機製造商在中國的市場將受到中國飛機製造商的侵蝕,而中國的飛機製造商將進入全球主要國家的市場……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北京的最終目標是將外國飛機趕出中國市場”。

不過波音公司並未產生像阿蘭·托納爾森那樣的焦慮感。波音預計2037年之前全球客機市場規模約為42000架,而中國就佔到其中的7000架。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來看,尚未獲得市場實際驗證的C919(該機型已從28家客戶那裡收穫815架訂單)在未來幾十年里對波音造成威脅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考慮到正忙於處理737 MAX 8危機的波音公司,美國政府應該不會輕易在不公平貿易行為等問題上與中國握手言和。

(譯自2018年3月16日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網站)









2019-03-20 12:12 發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凭啥美国一直做老大。
靠美元一直剥削全世界的日子也是该到头了

毒蛙哀鳴 wrote:
在印尼獅航和埃塞俄...(恕刪)


慢慢做白日夢比較快達成....lol
我想他們都不知道地球上還有一家規模超大不輸波音的民航機製造商叫做空中巴士.....

kun429 wrote:
慢慢做白日夢比較快...(恕刪)


一边是脚踏实地的在做事情,一边是您这样的冷嘲热讽。
2021年距离现在也没多久,希望您到时候保持这样的心态。

jesselu wrote:
一边是脚踏实地的在...(恕刪)

做實事還會發這種文章中國的確有很多了不起的成就,但這種文章除了膨脹自信外還有什麼幫助

如果文章為真,就算是2021年正式投入商轉也不會構成威脅,除非只打算做外交採購跟國內政策.工業產品都需要時間"驗證",因為規格表可以美化可以灌水,前期觀察一定少不了,觀察期可用年計的.真正能正式打擂台可能都是下一代機了

要吹等到大量出貨在吹,就像登月背面這種別人只會欽佩,成績都還沒出來就在宣傳...這是幹實事的態度?殲20還比較值得這種待遇

Roc.au wrote:
靠美元一直剥削全世界的日子也是该到头了

想挑戰美元,先得接受貿易逆差......
已編輯,這樣再多打兩個大概夠15個字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