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導
五毛黨貼了什麼? :作者們將全部回報的貼文進行文字探勘分析,發現共可分成五大類:
1.嘲笑外國
2.與其它網友針對時政的爭論
3.對近日施政表達滿意
4.純粹施政內容的貼文
5.讚美中國、愛國愛黨
網路評論員(即網評員、輿情員)是中國大陸的一種特定稱呼,是指受僱傭發表有利於中國政府或相關部門評論的人員。他們通常以普通網友身分,發表擁護中國政府(或相關部門)的內容,圍攻批評政府的網路聲音,或採取其他網路傳播策略,來試圖達到影響、啟動和製造網路輿論的目的。
「五毛」或「五毛黨」是網路上對網路評論員的一種常用別稱,用以象徵性地諷刺網評員每發一文「能賺五毛錢」。「五毛黨」的詳細說明與網路評論員的其他稱呼,見下文的「名稱」段落。「五毛」也經常會被稱為「網路水軍」(簡稱「水軍」)。狹義的「五毛」與「自乾五」和「憤青」有一定的區別,廣義的「五毛」包括後面兩者。
哈佛大學怎麼研究中國「五毛黨」?又有什麼發現?
五毛黨何時發文:作者接著再把這些文章的貼文時間排序統計(見原文圖二),發現五毛黨貼文並非隨機,而顯然是只要有重大爭議事件或時間點,各機關間似乎就會協調好一起跑出來密集的貼文。作者特別指出,假如某些事件可能會引起群眾抗議的話,那時貼文數就會特多。
總結上述三點,作者認為這些愛國愛黨文跑出來洗板,目的是要透過大量資訊引開群眾對特定事件的注意力,而不是真的想靠論辯來改變其它中國網友的想法。假如一直在網路上跟人互相筆戰,只會引起網友們對特定事件更多的注意,反而可能造成因注意力提升而最終導致群眾上街的反效果。相較之下,這些五毛黨的行為反映了中共政府的策略:只要大家注意力被拉走,該事件時間點過了就沒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