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上周在一場演講中,直言中國與美國及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狠批誇大其詞的輿論只會「誤國害民」。劉亞東的觀點引發熱議,《環球時報》卻評價他的觀點來得「正逢其時」,到底為何這樣?
劉亞東出席名為「是甚麼卡了我們的脖子?亟待攻克的核心技術」的論壇,談到有關中美貿易磨擦及美國對華技術制裁。
劉亞東(左)
「在別人地基上蓋房子」
劉亞東指早前輿論氛圍都是「厲害了我的國」,但他認為公眾有必要知道「我的國也有不厲害的地方」,甚至還受制於人。他指中國目前在某些關鍵技術領域,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不但沒有縮小,反而呈現出擴大趨勢;而只有認識到差距,才有可能彌補差距,「否則我們的中國夢將永遠是中國夢」。他舉例說,中國今日的科技成就例如製造大飛機的技術,他國半個多世紀以前就有,而目前仍在研究的載人登月技術,美國1969已大功告成。
劉亞東批評道:「明明是在別人的地基上蓋了房子,非說自己有完全、永久產權。如果只是鼓舞士氣也就罷了,可麻煩的是,發出這些論調的人忽悠了領導,忽悠了公眾,甚至忽悠了自己,這就成了問題。」
劉亞東又說,中美科技有很大差距,這本來是常識,可是中國國內偏偏有些人,一會兒說「新四大發明」,一會兒說「全面趕超」、「主體超越」。他指這種誇大其詞的輿論,無論出於甚麼動機,都有百害而無一利,結果是「誤國害民」。
指古代四大發明「跟科學無關係」
劉不但炮轟中國科技現狀,還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並非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技術創新和突破,跟科學無半毛錢關係」。比如指南針,先人只知道它很有用,不去研究磁場、磁力線。比如火藥,先人只滿足於它能爆炸,沒深入探討其化學和物理原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求甚解,「這些傾向今天依舊存在」。
不過,也有人不贊同劉亞東的論調,認為中國需要振奮人心的消息,「如果只是妄自菲薄,永遠說自己落後別人,哪來的士氣?」
然而,人民日報社旗下的《環球時報》評價稱,有官方身份背景的人對誇大中國成就進行批判,劉亞東的演講來得「正逢其時」。
《環球時報》:批判來得「正逢其時」
有報導指,雖然劉亞東沒有指名道姓,但劉所針對的,應該是有「國師」稱號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為首的官方智庫。胡鞍鋼去年4月出席一個講座時,指中國在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上,已逐年超越美國;又說2016年經濟、科技、綜合國力分別相當於美國的1.15倍、1.31倍和1.36倍,居世界第一。由於胡所在機構專為中南海提供決策參考,其報告曾引輿論譁然。
有分析指,正正因為這些頂級智庫在近年狂捧「中國強大」論,令中共最高層飄飄然決策,惹翻美國。結果美國近日不斷挑起貿易戰,又下令封殺中國高科技品牌中興通訊,引發中國高科技企業恐慌,更據聞「中國製造2025」成為美國出手打壓中國經濟和科技的目標。中國內部認為,此刻再大加吹牛中國如何高科技就顯得「不合時宜」。
早前,中國電影《厲害了我的國》宣傳習近平主政中國的成果,獲得豐厚票房,不少學校由教師組織全體學生進戲院觀賞。但這部紀錄片卻在4月下旬,緊急喊停。
而中國網絡更流傳一份疑似官方下達的文件截圖,抬頭是「宣傳口通知」。其中最後一點「再次強調不再使用『中國製造2025』,否則究責」。「中國製造2025」於2015年5月8日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從「製造大國」成為「製造強國」,而到2035年,中國的製造業將超越德國和日本的製造業。
而今次由官方身分的媒體負責人劉亞東出面呼籲,相信也是中共近期對「中國趕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宣傳緊急煞車的一部分。
演講狠批「厲害了我的國」誤國害民,為何《環時》也贊同?
https://hk.thenewslens.com/article/98857
(高清完整版)科技日报刘亚东爆红演讲:你的国没那么厉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bxUZr4u8U
mjh1021 wrote:
差距本来就是很明显,中国大陆明白人也还是占大多数的,只是那些“历害了我的国”式的标题更容易吸引人眼球罢了。要真的在中国大陆街头问行人,谁要觉得中国第一了,可以断定这人脑子有问题。
我想“历害了我的国”應該是一種縱向對比後的感慨。
如果要在各個領域裡面, 中國 vs 外國,那麼中國確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半導體行業,在軟體行業,中國確實差美國一大截。我關心的是,中國有沒有在發展這些行業,有沒有可能追上美國?如果有可能,需要多少年?
我不覺得目前的中國有多強大,但也不覺得它弱。它的問題在於基礎科學比較弱,不確定能否追趕西方?我相信它可以。
從1912年起,中國就是一個被壓迫者,到反抗者、在到現在的追趕者的角色,他們有理由為他們取得成績感到自豪,毫無疑問。 當然,也希望他們清楚,前面的路還很長,並且會越來越困難。
中共官媒「人民網」從前天(2號)開始,連續三天以「浮誇自大文風」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出現在大陸主流媒體和網路自媒體的自嗨文章。文章表示,這類文章會助長驕氣,激增民粹情緒,讓人看不到真實差距,「不可不慎,不可不防」(繆宇綸報導)
「人民網」連續三天發表評論文章,對大陸媒體及自媒體出現的浮誇文提出批評。文章指出,文風不端照見心態不正,語言浮誇助長風氣浮誇。靠貶低別人、吹噓自己來耍威風、逞能耐,已成一些自媒體招徠關注的慣用手法。
文章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創作風格,正因這種多元性,才形成漢語世界的洋洋大觀,也才有輿論的百花齊放。然而,言論有言論的底線,部分浮誇的文章,透過抬高自己、貶低別人,迎合部分讀者的自大心態,不僅超出了平實自然的格調,也僭越了言論客觀公允的價值底線。浮誇自大文風的確可以激起許多麻木讚許和廉價笑聲,也極容易被更多人模仿,但這樣以逞口舌之快的形式,謀求「精神勝利」,只會製造浮誇風氣、混淆是非黑白、顛覆公眾認知、極化國民心態,助長驕嬌之氣,激增民粹情緒,導致民眾看不清事實真相,看不到真實差距,「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文章說,「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論是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錘煉好文風都是不可懈怠的責任。
中國崛起雖是不爭事實,但從中興通訊等事件,陸方似乎意識到自身技術能力的不足,但網路卻充斥「美國害怕了」、「日本嚇傻了」、「中國世界第一」之類的文章,在賺了點閱率之餘,也間接助長民粹風氣。「人民網」以中共黨媒身分,連三天對這種風氣提出批評,可視為對這種風氣的檢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