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將考慮是否要求美國公民在赴歐旅行前申請簽證,布魯塞爾與華盛頓之間長期以來圍繞簽證問題一直忍而不發的爭執有望公開化。
歐盟委員會將舉行會議,討論若華盛頓方面無視歐盟提出的、將赴美免簽待遇適用於所有歐盟公民的要求,應採取何種措施(假如有對策的話)反擊美國。
雙方圍繞簽證問題展開的各種形式的磋商,已持續了將近十年。參與磋商的官員們相信,在貿易、稅務乃至中國問題已然導致歐美關系緊張之際,雙方能夠避免簽證問題演變為一場全面的外交鬥爭。
盡管大多數歐盟公民無需適當的簽證就能赴美,但華盛頓方面已收緊了針對歐盟某些中東歐成員國公民的赴美入境規定。
波蘭、克羅地亞、塞浦路斯、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公民,須拿到簽證才能在赴美度假或作商務旅行。官員們稱,正是這些國家在推動歐盟對美採取嚴厲措施——除非後者改弦更張。
歐盟要求其成員國在簽證政策方面“統一行動”,尤其是在某國“使公民們受到不同待遇”時。
2014年,歐盟給予美國兩年時間、要其向所有歐盟公民提供受益於免簽計劃的機會。該計劃目前總計適用於30個歐洲國家。
歐盟委員會一名發言人稱:“這一截止日期考慮了全體(委員)評估局面的需要。他們將討論相關經濟影響、政治影響和對這些國家對外關系的影響。然後,他們會討論接下來可能採取的舉措。”
對於是否暫停赴歐美國公民享有的免簽計劃,各國政府和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將擁有最終發言權。這類決定將不適用於英國和愛爾蘭,這兩個國家已選擇不參與歐盟的簽證政策。
不過,美國官員們堅稱羅馬尼亞這樣的國家根本不滿足其免簽計劃的要求。
美國出台的新規還要求,所有去過伊朗、伊拉克、蘇丹或敘利亞的人士在赴美前必須申請簽證。此舉也激怒了歐盟方面,加大了雙方磋商的難度。
這場簽證之爭只是表明大西洋兩岸關系日益不穩定的例子之一。2016年以來,雙方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沖突——從在歐洲的美國大型科技企業享受的稅收待遇,到是否應把中國視為“市場經濟”國家。
這些分歧出現之際,雙方正就名為《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的全面自由貿易協議展開磋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