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6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bd_player wrote:
中國的現狀更糟,過去(恕刪)


你根本就亂扯一通
中國市場還是走向更開放
反而是美國政府開始更保守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bd_player wrote:
我講「民間」的創新力(恕刪)


還民間創新
台灣連新創行業都活不了
中國新創行業活得比台灣好多了
還有專業的投資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lordkon wrote:
曉得華為連豬養不起了(恕刪)


起碼人家能活著沒問題
也願意投入研發
台灣這種沒幾個企業願意投入研發的還敢笑人家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bd_player wrote:
我講「民間」的創新力量,結果你扯一堆官方組織的研發成果,看來「民間」的創新力量應該是不容易找到值得拿出來說的。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繼續介紹中國的創新情況。

中國大部分技術創新來源於國企?民企和外企笑了

2015年專利創新申請受理數為279.9萬件,其中發明專利受理數為110.2萬件,連續5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報告,2014年國內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擁有量為43221件,佔比61.8%,企業已經成為驅動技術創新的主要動力。

2016年1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在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排名前10位的企業中,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分別佔據6席和4席。在具體的專利數目上,國企佔比56.4%,民企佔比為43.6%。由此來看,國企相較於民企在技術創新領域的優勢並不明顯。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進行,國有企業數量大量減少。據統計,1998年,國企數量約佔全部企業數量的30%,而這一比例在2009年僅為2%。

基於工業企業資料庫2005-2007年數據,整體而言,企業每投入千萬研發資金,私企和三資企業分別產生6.5個和7.6個專利,而國企則只產生2.2個專利。從研發投入的產出效率來看,民企將國企甩開了不止一個身位。

不同類型的創新對於研發周期、費用有不同的要求。近年來,國企在一些重大領域成為了創新先鋒,在核電、航天、高鐵等領域尤為明顯。相較於民企,國企承擔了更多基礎性研究工作,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國企在研發產出領域的「低效率」。"

---------------------------------------------------------------

下面是一次民企董事長演說的新聞稿。

"“2021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394家企業的關鍵技術源於自主開發和研製,有效專利數較上一年上升了8%。”10月11日,全國工商聯副主席,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在2021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峰會透露了這組重要數字。

2020年,廣東省研發經費支出從2015年1798億增加到3200億,約佔全國14%,匯集了超過5萬家國家級高新科技企業,並逐步構建成覆蓋設計、研發、技術、製造及資金的創新產業鏈。“未來大灣區若能進一步整合粵港澳三地的科創資源,提升基礎科研創新能力,加大對頭部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大灣區定能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者。”李東生說。

李東生介紹,2021年上半年,TCL科研投入50.9億元,同比提升77%,佔營業收入的7%,研發投入規模居行業前列。至2020年底,TCL累計申請專利79000多件,其中PCT專利14761件。"
lordkon wrote:
曉得華為連豬養不起了嗎
知道電動車也搞爛了嗎


你口中連豬也養不起的華為,現實是這個樣子。

"2021年美國專利數排行榜出爐 華為躍升為全球第5

最新研究顯示,在美國專利授予量創下 10 年來最大降幅之際,華為在 2021 年的 IFI 美國專利權排行榜上,一舉躍升至全球前 5,顯見中國企業對全球創新的貢獻正在快速增加

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 研究顯示,去年華為一共取得 2,770 項美國專利,排名全球第 5,IBM 則以 8,682 項美國專利蟬聯榜首,三星電子、Canon 和台積電分別位居 2 至 4 名。

除了華為以外,去年共有 4 家中國企業躋身全球前 50 名,在華為之後的是京東方,排名全球 11,Advanced New Technologies 排名 43,Oppo 排名 49。去年授與的近 33 萬項美國專利中,美國企業僅占不到一半,中國企業則排名第 4,有望超越南韓成為第 3 大專利接收國。

此外,中國企業也在全球專利方面佔據主導地位,IFI Claims 表示,包含華為、中國科學院在內的 6 家中國實體,所擁有的發明專利數量已超過 IBM。"

電動車方面,也可以給你看一些報導。

"華為的考量 九次公開表達不造車

3月28日,中國科技企業巨頭華為舉行了2021年年報發布會,對公司過去一年來的業績進行了披露。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年報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重申了「華為不造車」,表示華為要用積累三十多年的技術與汽車行業深度融合,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

這已是2019年以來,華為官方至少第九次公開表達了此類觀點。

早在剛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2019年,華為就提出了「1+8+N」的全場景戰略,其中「1」指手機,「8」包括大屏、音箱、手錶、車機、耳機、平板等8種終端,「N」泛指移動辦公、智能家居、運動健康、影音娛樂及智能出行各大板塊的延伸業務。

在這個生態中,鴻蒙系統是基礎。2021年,鴻蒙系統已正式登陸手機、平板、智能手錶等應用,當年底鴻蒙設備總量達3.35億台,其中搭載Harmony OS的華為設備數超過2.2億,2021年新增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1.15億台。

不過,想要搭建生態,華為尚需找到更多領域的合作伙伴。中國車市已由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智能網聯被認為是跳出競爭困境的新利潤極。華為在2019年5月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為其最年輕的事業群,也承載着華為新增長點的重任。當下,華為已經構建了七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已上市30多款智能汽車零部件。

在過去三年中,華為已多次強調公司不會下場造車。有媒體統計稱,至2021年底,華為通過任正非、輪值董事長、內部文件等多種途徑,已8次表示不會造車。"

一直以來,危機都是有危有機,禍福相倚。沒有老美的制裁,就催生不了鴻蒙,任正非就不會這麼快提出「1+8+N」的全場景戰略。中國又好,中國企業也好,都是越被制裁越加成長。

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市場,單做本土都夠做夠生存了,這就是中國的實力。
Derek2025 wrote:
謝謝你讓我有機會繼續(恕刪)


那幾個就是意識形態鬼扯而已

創新那是主要來自競爭壓力
而競爭壓力來自更開放的市場狀況
那為了要生存甚至發展
當然得更大的投入在研發創新
不管國企還是民企
如果面對的是競爭狀態
要存活發展都得從研發創新有相當的投入

最近在看氫能源
這個日本的專利最多
尤其是核心專利最多
第二現在是中國了
雖然特性上的限制這個很難說有多大的發展
但起碼對於大型車輛來說
這個比現在的鋰電池電動車好用
另外是有可能這是儲能的可能項目之一
那台灣如果大筆利綠能
這個台灣要不要投?(台灣條件很差就是)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烏東頓巴斯大戰開打俄外長:俄軍行動進入下一階段,關鍵時刻已至

一夜之間,俄羅斯軍隊對烏東頓巴斯地區發動數十次空襲……繼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8日晚稱俄軍已經正式打響“頓巴斯戰役”後,烏國防部19日宣布,俄軍昨夜發起重大攻勢,烏東地區大部分前線都遭到打擊。

這一消息也得到俄羅斯方面的確認。俄國防部19日稱,俄軍昨夜在頓巴斯及哈爾科夫地區近500公里的前線上,用火箭彈和火砲一共攻擊了烏方超過1260個軍事目標。俄防空系統還擊落一架烏方米格-29戰機。此外,俄軍已佔領了烏東部盧甘斯克州小城克里米納(Kreminna)。

當地時間19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接受印媒採訪時表示,俄軍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開始進入下一階段,並強調如今已是關鍵時刻。同日,俄防長紹伊古稱,俄軍正在逐步落實解放“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人民共和國的計劃。

綜合路透社、《泰晤士報》消息,烏克蘭國防部19日稱,俄軍昨夜對烏克蘭東部地區發動了“蓄謀已久的全面進攻”。

烏國防部稱,俄軍在一夜之間發動了數十次空襲以及大規模的火砲和火箭彈攻擊。俄軍部隊試圖沿著整條東部戰線向前推進。目前烏克蘭東部小城克里米納被俄軍佔領。

同在19日,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接受《今日印度》(India Today)獨家採訪時表示,俄軍在烏克蘭的特別軍事行動正開始進入下一階段。

“在烏克蘭東部的行動,如之前所說,旨在徹底解放'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拉夫羅夫指出“這場行動在繼續,現在開啟下一階段。”他還強調,現如今是此次特別行動的關鍵時刻。

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同日也表示,“俄羅斯軍隊正在執行最高統帥在特別軍事行動過程中確定的任務。正在逐步落實解放'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的計劃,正在採取措施以恢復和平生活。”

他還稱,參加此次行動的俄羅斯軍隊在履行軍事職責時表現出了勇氣和英雄氣概。

當地時間18日晚,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電視講話,表示“俄羅斯軍隊已經開始了他們準備已久的頓巴斯戰役”。

“整個俄羅斯軍隊的很大一部分現在都集中在這次進攻上。無論有多少俄羅斯軍隊被驅趕到那裡,我們都會戰鬥。我們都會保衛自己。我們每天都會這樣做。”

當地時間19日,澤連斯基的助手也在電視台上發表講話,給烏克蘭民眾加油打氣。

這位名叫阿列斯托維奇(Oleksiy Arestovych)的總統顧問稱,俄羅斯在烏東地區的攻勢正在“非常謹慎”地進行,並且將最終失敗,因為俄軍部隊缺乏突破烏克蘭防禦的力量。

“昨天宣布並顯然開始的頓巴斯之戰正在進行中,(它的)進展非常謹慎。這場戰鬥不會對俄羅斯有利……他們的進攻將會失敗——我給你99%的保證——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力量。”"
Derek2025 wrote:
"烏東頓巴斯大戰開打(恕刪)


現在開打有點早
俄羅斯這打法不光兩共和國
那是連哈爾科夫州都起碼要拿下大半
打的過程恐怕核電站大機率也會去掌控下來
還是得看看烏克蘭到底打得怎樣
這種大部隊的對抗
俄羅斯的野戰防空和基本的電子作戰裝備也會部屬
烏克蘭的中低階無人機不好發揮
然後反而烏克蘭自己的電子戰裝備不知道美國給的夠不夠
無人機偵查砲兵陣地後被打擊會很慘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老美的家底,還有多厚呢?

我很期待。

美官員: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當地時間19日,一位美國高級國防官員表示,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烏克蘭運送武器。該官員稱,過去美國向其他國家運送軍事設備的過程需要數週或數月,而現在只需48小時至72小時。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政府已授權向烏克蘭提供價值23億美元的武器和設備,此外還向烏克蘭提供了3億美元的安全援助,幫助烏克蘭向製造商購買武器。"

有趣的是,到埗之後會運到那裡,郤沒法知道了。

援助烏克蘭的武器會送到哪裡?美國難以追踪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幾乎沒有辦法追踪其通過邊境進入烏克蘭的大量反坦克、防空和其他武器供應。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在烏克蘭缺乏地面部隊,而且很多小型系統現在可以輕鬆跨越邊境。

CNN表示,即便如此,拜登政府願意冒這個風險。美國一名國防部官員表示,在做出向烏克蘭輸送數十億美元武器裝備的決定時,拜登政府考慮到了這樣一種風險,即部分武器裝備最終可能會運到意想不到的地方。但是,拜登政府認為,未能充分武裝烏克蘭,是一個更大的風險。"

————————————————————————

北約方面,法國開始了新一輪的躁動,當家作主的思潮再次浮上枱面。

"俄烏戰爭仍在持續,近來圍繞北約的爭論出現了新的變化。烏克蘭在與俄羅斯談判過程中重新提出要加入北約,芬蘭和瑞士也考慮在今夏加入北約。美西方借俄烏衝突壯大北約的聲勢很大。但4月13日,法國的總統候選人、極右翼政黨「國民集會」(RN)領袖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重申退出北約聯合指揮體系的立場,讓美國和歐盟極為不安。

勒龐表示,如果她贏得大選,法國將效仿戴高樂時期的做法,再次退出北約的聯合軍事指揮體系。她說:「我不會把我們的軍隊置於北約統一指揮之下,也不會置於未來的歐洲指揮之下」,並拒絕「隸屬於華盛頓的保護之下」。勒龐還重申,和1966年法國退出北約軍事機構的做法一樣,她仍將堅持《北大西洋公約》的集體防衛條款。同時勒龐主張改善和俄羅斯的關係,並提議俄烏戰爭結束後,讓北約和俄羅斯達成「戰略和解」,並強化彼此的聯繫。

勒龐將於4月24日第二輪大選投票中和現任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爭奪總統之位。美國和歐盟擔心如果勒龐勝選,可能會瓦解北約的抗俄聯盟,破壞歐盟團結,從而衝擊美國的領導力。"

————————————————————————

很罕有,有關俄軍電子戰的消息。

"4月14日,俄羅斯國防部公佈了俄軍“克拉蘇哈”-4S、“摩爾曼斯克-BN”、“莫斯科”等電子戰系統在烏克蘭的工作情況。

俄國防部發布通告稱,裝備“克拉蘇哈”-4S、“摩爾曼斯克”、“莫斯科”電子壓制系統的俄軍部隊,完成了搜尋和識別空中物體(包括無人偵察機和無人攻擊機)的任務,對烏克蘭軍隊的軍機機載雷達進行了壓制。

據俄國防部介紹,自特別軍事行動開始以來,俄軍共摧毀烏軍456架無人機、132架飛機和105架直升機。電子戰部隊在其中功勞不小。僅過去24小時內,就有12架烏軍TB-2“旗手”無人機被發現並壓制,敵人因此無法對俄軍發動定點打擊。

如今,電子戰是俄軍所有軍兵種的主要作戰保障形式,並且還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俄羅斯武裝力量電子戰部隊司令尤里·拉斯托奇金中將15日表示,俄軍正在衛星群的基礎上組建電子戰部隊的太空段。目前完成這項任務的所有條件已經齊備,這將使俄羅斯擁有確保太空電子安全的能力,就連美國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連GDP也不能落後於人的老美,郤忽然"我佛慈悲"起來。原來是,自己手握著技術優勢,然後要別人不可以做試驗來追趕了。

"美率先禁反衞星導彈試射指威脅太空站

美國政府周一宣布禁止進行反間諜衞星導彈試驗,成為全球第一個頒布這項禁令的國家。美國總統拜登最近曾批評俄羅斯此類試驗,製造大量太空碎片,以及對國際太空站構成危險。  本身是國家太空委員會主席的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在加州范登堡太空部隊總部公布這項決定。她將會敦促其他國家跟隨美國的做法。

西方分析家擔心,正在攻打烏克蘭的俄羅斯,可能會發射導彈,攻擊西方國家部署在太空軌道上的間諜衞星。  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共和黨人羅傑斯指出,俄羅斯和中國都已展示了他們的反衞星能力,「認為他們不打算使用這項能力攻擊我們的太空資源,是天真的想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二在例行記者會上回應指,美國是最早開展直升式反衞星試驗,試驗次數也最多,希望美方停止假藉軍控名義擴大單邊軍事優勢的虛偽做法,以維護外空持久和平。 "

—————————————————————————————

今天,輪到玉米了。

"玉米價格創10年來新高…農業通脹加速

隨著世界糧倉烏克蘭的戰爭長期化,國際農産品價格暴漲的“農業通脹(agflation)”現象非常明顯。農業通脹作爲“農業(agriculture)”和“物價上漲(通貨膨脹•inflation)”的合成詞,是指由糧食價格主導的物價上漲趨勢。

 據彭博社等媒體報道,18日(當地時間)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貨的玉米期貨價格比前一日上漲約3%,達到每蒲式耳(約25.4公斤)8.07美元。這是自玉米産量較多的美國中西部出現異常高溫的2012年以後,時隔10年再次突破8美元大關。玉米價格在今年年初還是每蒲式耳6美元左右,但自從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呈現出急劇上漲的趨勢。

以烏克蘭爲主産地的小麥、大豆等的價格也在持續上升。小麥價格也因主要産地美國和加拿大的寒冷春天持續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的3月份糧食價格指數(FFPI)比前一個月上漲了12.6%,來到159.3點,達到了1990年統計以來的最高水平。"
  • 22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