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上提到「腦控」的文章,只是看到標題就會令人感覺有些不太正常的地方。- 一是有點不太現實的感覺,似乎是超乎大眾目前對科技的認知- 二是「腦控」一詞,似乎有些貶義而會招到某些人嘲笑。- 當有人陳述自己遭到腦控,必定有些人、甚至多數人直接就會認為這個人是神經病。- 而宣稱遭到腦控的人,實際上也無法提出證據。很大概率在其他人看來會認為這只是他自己相信。查詢腦控會發現有另個詞叫做「電子騷擾」。如果使用電子騷擾這個說法,那麼沒有人可以否認電子騷擾的可能性。- 因此受害者使用腦控這個詞,對自己是不利的。因為那會讓自己所說的話失去可信度。- 所以當一個人說他被腦控了,更適當的理解是他被電子騷擾了。- 正常人不會說自己被腦控了,所以會說自己被腦控的人,表示他被電子騷擾的很嚴重。- 當一個人感受到安全遭受威脅時,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會被激活來警戒四周狀況。此時警覺心提高、感官變敏感,腎上腺素上升產生能量準備戰鬥或逃跑。而副交感神經是讓人放鬆,尤其是睡覺時屏蔽一些感官、聲音,來讓人可以好好休息不受打擾。面臨威脅時,副交感可能不作用了,此時許多聲音不被屏蔽了,加上感官又變得敏感,就會聽見許多原本聽不到的聲音,這還不包括加害者製造的聲音-如果在重複或長期的壓力情況下,自律神經系統被強烈激活,而由於刺激的情況持續不斷,自律神經停留在充電的交感神經狀態,無法釋放被動員起來的能量,未能完成自然循環並且回到更穩定平靜的狀態。當身體動員起來的能量沒有從身體釋放掉時,這些能量會轉到大腦,大腦的運作是思考,對面臨的情況會有推測、假設或是想像。或是在發生危及生命的事件或情況之下:交感反應在這樣的狀況被強烈激活時會讓人難以忍受,無法承擔。身體的整個生理 反應轉變模式,會開始訴諸最基本的生存策略。大腦內的生存中心會啟動副交感神經來引發驚嚇反應,亦即使人處於凍結狀態,解離或切斷與身體的感覺以麻痺感知。如果系統不能重新放電和調節至放鬆狀態,回復到再次與外在相連的自然循環之中,自律神經 就會被鎖定在生存模式,亦即潛藏著高交感神經電荷的副交感神經狀態,這就導致兩種情況,過度敏感及無法放鬆。長期下來就會出現思覺失調,而思覺失調過去稱作精神分裂。而自律神經失調過去稱作腦神經衰弱。如果有人對你進行電子騷擾,當然最主要的意圖就是干擾你的感受,讓你感到不舒服。而這個讓人不舒服真正在影響的是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失調後導致思覺失調,這樣的狀態就能讓人疑神疑鬼,很多時候,普通的聲響都能讓人產生許多想像。-所以我認為是電子騷擾讓人自律神經失調,進而思覺失調,當頭腦產生了這就是加害者的目的這樣的想法,就會有一種被控制的感覺,產生大腦被控制的錯覺。遭受電子騷擾的受害者應該避免使用「腦控」這個詞,使用「腦控」這個詞正是令大眾忽略電子騷擾嚴重性的主因如果將文章中的「腦控」改為「電子騷擾」應該能讓更多人理解。不過也不排除「腦控」一詞就是加害者發明的,目的是讓受害者講的話看起來有些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