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ek2025 wrote:
基本上, 這篇鴻文把...(恕刪)
很符合羅輯的論述,我也是贊同這些觀點。
但是事實上這時間可能會比預期還要長。
絕對不是10到20年就能夠看到的。
首先美國和日本不同。
美元是全球使用率最高的國家,所以註定債務承受能力與印鈔的能力。不是日本可以相比。
在沒有任何一種可以替代美元的選擇出現之前,美元的天然優勢就存在。
他可以為所欲為,而後果由大家一起承擔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那句‘’美元是我們的貨幣,確是你們的問題‘’
哪怕因為美國債務問題和美元濫發導致美元信任問題。美元的佔比仍然超過50%是
未來50年內最大的世界貨幣。
或許很多人以為人民幣可以慢慢替代。
但是不開放資本賬的流通性。成長的速度就有限。只能以每年0.5到1%緩慢增加佔比。而不具備美元替代性。
但是人民幣如果開放資本賬的風險太高了。全世界70%的資本都在西方。就算中國政府資本雄厚。但是能夠動用的現金流也沒辦法與西方財團的聯合相比。
目前中國人想利用數位人民幣嘗試開放來管控風險。但是發行量太小了。不具備影響力。(市場上美元和數位人民幣的規模至少相差上千倍)
如果發行量大。又會間接影響本身貨幣的風險。和直接開放資本賬的風險沒有兩樣。
唯一比較可行的是發行金磚共同貨幣。由大家一起出資。一起承擔風險並慢慢成立非美元的貨幣圈。但是牽扯太廣、八字還沒有一撇。真的出現到形成規模,十年內都不見得可能。
再來債務問題雖然美國的債務增長率會因不斷的提高債務上限達到GDP的數倍。不過日本都沒事了,更何況具備印鈔能力的美國。
哪怕美元濫發引起通膨。再沒有替代品的情況下。美國還是有獨一無二的承受能力。還有很多手段可以慢慢使用。
或許慢慢發行200、500、1000面額的鈔票。等到貶很多時以發行新美元的方式將舊美元回收。彌平債務。
或許美元衰弱是必然!但是時間絕對不是一二十年可以見到。
中國還是需要慢慢的累積、慢慢的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對於美元濫發所受到的影響自然就比較小。
等到總體經濟規模達到歐美的數倍,才有開放資本賬的空間。看看再50年有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