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2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殲二十 wrote:
中國外交部新鮮出爐,我認為這是中國向全球公告的一篇「討賊檄文」。
加上王毅在慕尼克會議上直斥美國「沒有巧取只剩豪奪」,
中國正式舉起反對美國霸權的大旗了。


猜的。

一年半載之後,大家回過頭來,才會發現,這是一篇相當重要,反映中共對美政策,由防守轉為進攻,由期待共存改為放棄幻想的大外宣。

其實,之前制裁洛馬等軍火企業的行為,已經是一個相當明顯的訊號。老美在台灣問題上的操作,事實上也在踐踏著中共的紅線。中共從來都不是一個膽小怕事的政黨,它只是懂得何時該戰,何時不該戰而已。

看來,中共真的打算動手了。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應該說,老美判斷後年會和中國打仗,可能是猜對了。中國被老美欺負了這麼多年,台灣問題也拖了這麼多年,也差不多是時候。況且,放任歐美這樣胡搞下去,一個不好失控,就是三戰了。要來的,終歸會來。

2023-02-20 21:16
wugoson

[嘆氣][嘆氣]

2023-02-20 21:58
終於都去打卡了。

選這個時候,應該是有些玄機吧!

“拜登突訪基輔晤澤連斯基 美額外軍援烏克蘭39億

周五(24日)是俄烏戰事爆發一周年,美國總統拜登今日(20日)未經宣布下,突訪烏克蘭首都基輔,與烏國總統澤連斯基會面。拜登指戰事爆發一年,基輔、烏克蘭及民主依然屹立不倒,今次行程展示美烏團結抗俄的姿態。



拜登宣布美方會額外提供5億美元(約39億港元)支援,同時對俄羅斯實施更多制裁。拜登並再度向烏克蘭保證,美國同盟友會在俄烏戰事持續期間,繼續給予支持。

澤連斯基稱,他與拜登討論有關遠程武器的議題。澤連斯基對拜登說:「你(拜登)的來訪,是極其重要的標誌,代表對所有烏克蘭人的支持。」

自俄烏開戰以來,多位大國領袖已先後前往基輔與澤連斯基會面。惟拜登一直未有行動。美媒分析,基輔一直處於受到襲擊威脅當中,拜登冒極大風險來訪,顯示華府對烏克蘭的承諾猶在。白宮昨日曾表明,拜登出訪歐洲期間不會進入烏克蘭。他本周將訪問波蘭並就俄烏開戰一周年發表講話。”
watching-guy wrote:
..少蓋了, 你把公司名稱, 職位數量, 薪資給我, 我義務幫你去廣州貼徵人廣告. 保證淹死你家工廠, 絕對人多到能讓你家工廠挑到滿意的.(恕刪)


說真的,你多久沒聽到有大陸偷渡客來台打工了?
廣州是一線城市,目前真的在缺工,尤其是製造業,但也不用想太好,大陸製造業的職場環境其實跟台灣的製造業差不多,也是在賺賣肝的辛苦錢,老闆也蠻摳的,有找到較好工作的不會想待在那個環境,尤其大陸一線城市本地的年輕人跟台灣的覺青一樣多數不願意做的很辛苦,他們很多人寧願用打工的方式再加拍視頻賺錢,就是一邊打工一邊拍視頻。

另外說一句你不想聽但很現實的話,台灣跟大陸只有統一這條路,除非台灣國力能超越大陸,但目前看起來這個史上最安靜最沒政績的總統只想用打壓異己的方式平安下臺。
Derek2025 wrote:
猜的。一年半載之後,...(恕刪)


沒覺得在實質層面會有多大的變化
今年中國真正動作多的是在外交上
可以預期在外交這個面上會有些成果
搭配中國在世界經濟貿易的比重持續的上升
會跟非歐美國家產生更多的連結

此外中國畢竟不是歐美有過去歷史殖民的包袱
軍事力量基本還是在自家周邊為主
那中國主導的一些平台可以當成一些以前彼此敵視關係有個可以溝通的平台
印巴在上合就有可能多溝通而減少實際軍事衝突
伊斯蘭的兩派也有機會
甚至以色列和伊斯蘭也是有機會
如果能達成一些成果
那對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的影響力會有很大的突破
反而美國沒有阻止俄烏戰爭甚至是引發者
這會對國際和談主導者的變化有不小的影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ugoson

但願如此 只在外交上的交鋒

2023-02-20 21:57
watching-guy wrote:
今天的新聞, 布林肯竟然親口說出, 中國即將提供有殺傷性的武器, 軍援俄國.

============================
布林肯:中國考慮提供「致命性武器」給俄羅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中國正積極考慮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包含武器和彈藥,以幫助俄國對抗烏克蘭。



布林肯:FXXK,老子沒說過的話,居然被這樣硬生生塞在嘴裡
明明只有講考慮......


這腦補得很嚴重喔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Ramsa wrote:
布林肯:FXXK,老...(恕刪)


中國也不是多怕美國的制裁
美國能用的大多都用上了
美國新的動作中的反作用力都很大
其實包含貿易戰的反作用力都很大
中國畢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
反市場的動作都會有不小的副作用的
中國很少對美國制裁也是類似的邏輯
非常容易雙輸
那只是政治上的動作對實際利益反而不利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美國能用的大多都用上了
美國新的動作中的反作用力都很大

其實包含貿易戰的反作用力都很大
中國畢竟是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
反市場的動作都會有不小的副作用的
中國很少對美國制裁也是類似的邏輯
非常容易雙輸

那只是政治上的動作對實際利益反而不利


我的觀察是,
美國才正要開始拿新一輪的政治動作出來
2023今年要決定總統候選人
2024要拚總統選舉

對於每4年的派對,怎樣才能提高聲望?

拜登/民主黨,
美國國內最近光熱氣球跟火車出軌,執政能力備受質疑
歐洲,德國從修憲擴軍開始,到現在著手建置歐洲軍
美國影響力式微是可見的進行中,
但美國必然不會坐以待斃,畢竟其影響力,包含軍力,都是在那邊
只是這些都是"家底",用掉了,美國就真的要下台沉潛了

看的出來,美國現在極力要將把經貿全球化斷鍊,打回區域經濟發展
這樣除了阻止中國經貿成長外,美國也能節省家底,也才有機會再站起來
做法,當然就是把各區域打爛,剩北美區塊安穩發展
這就是美國的實際利益所在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基本上, 這篇鴻文把我的想法解釋清楚了。

美崩這種事,早已不是沒可能的事。

"即便美國不會因為俄亥俄州事件而迅速崩潰,但這不等於美國在五到十年的時間崩潰的概率絕對不存在。因為俄亥俄州的事件暴露的問題,遠不是美國問題的全部,美國更大的問題是經濟金融化和經濟空心化。美國因為這個遇到了大麻煩。

美國現在的製造業只佔經濟比重的10%多一點。金融資本繼續統治著美國,成為決定美國資產配置方向的關鍵力量。所謂市場看不見的手,並不是真的無形,而是幕後運作,加上媒體和學者的故意掩蓋隱藏了其踪跡。

因為經濟金融化和經濟空心化,是美國經濟變遷的硬幣兩面。資本可以不再通過生產獲利,產業資本利潤下降,不得不大量外溢,造成了經濟空心化。馬克思早就說過,資本唯一關心的就是利潤,對於資本家來說,資本是沒有辦法才從事物質生產這種倒霉的事情,它也不願意去從事物質生產,它總希望有更快、更輕鬆的賺錢手段。還有什麼是可以不事生產,就可以通過金融市場操作獲利更爽的事情呢?

經濟空心化產生的第一個問題,是美國自己生產的物質財富不能滿足美國的消費和福利需求,美國越來越依賴進口,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自從1971年美國出現了自1893年以來的第一次貿易逆差1.52億美元開始,美國的貿易逆差就長期存在。2022年更是創造了9481億美元的歷史記錄,其中貨物貿易逆差更是高達1.19萬億美元(美國的服務貿易還保持順差)。

長期的貿易逆差,標誌著美國變成一個很大程度的食利國。美國能夠保持這麼大的貿易逆差而經濟還未崩潰,是因為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美元的地位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就是世界各國相信手中持有美元能夠買得到想買的商品。但這個信任,最近幾年遭到很大的質疑,而且這種質疑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有:

一是美元這幾年超量印刷的規模太大,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已從2007年的大約9000億美元,擴大到2021年的峰值8.9萬億美元,結果搞出了美國近四十年最嚴重的通脹率。

二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國對俄羅斯的金融制裁太過不擇手段,又是關閉金融結算系統,又是凍結和沒收資產,美元體系的信用為此受損嚴重,隨之的結果,就是各國的去美元化共識在不斷強化。

儘管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中的地位看起來還是很穩固,但一旦去美元化的共識形成,美元的地位崩潰就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大家現在等待的只是一個替代貨幣和替代體系和一個時機而已。而中國實力的迅速增長,讓世界看到了替代的希望。

美國經濟空心化產生的第二個問題,是美國的政府連年赤字,政府收入不能覆蓋支出,美國政府的債務規模不斷增長,而且增速越來越快。目前的數據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已經31.4萬億美元左右。

美國這兩個問題的存在,又產生了第三個問題:美國祇能用政府不斷發債以及美聯儲濫發貨幣的方式,才能維持著基本運轉。

美國祇要不能重新實現工業化,不能恢復財富創造可以覆蓋社會需求的能力,這樣的飲鴆止渴遊戲就不可能停止。美國的重新工業化是很難的,歷史上也沒有去工業化之後還能重新實現全面工業化的先例,因為這樣也不符合資本的運行規律。

第三個問題又必然導致了第四個問題的出現:貨幣超發太多,超出了美元回流機制的吸收能力,就會引發嚴重的通脹。

然後又引發第五個問題,通貨膨脹嚴重,美元就不得不加息(當然還伴隨著縮表,以下相同)。美元現在已經加息到區間為4.5-4.75%的高點了,通脹還沒抑制住。

加息到高位,如果長期保持,又會引發更多的問題,包括:

利息太高,美國經濟會可能衰退;如果通脹問題依然不能堅決,那就會出現滯脹。美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飽受滯脹之苦。

利息太高,美國資產價格會重重新估值,股市、債市會繼續跌。美國人的虛擬財富會縮水,實體經濟又很難增長。政府收入會減少,政府支出會會增加,政府債務繼續快速增長。

利息太高,政府發債成本增加,利息支出壓力暴增。如果利息長期維持在高位,美國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就有可能擴大到讓美國政府吐血不止的程度。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國債流動性危機。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現在就特別擔心美國國債出現流動性問題。2022年10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IMF的年度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談及美債問題時表示,財政部正在努力支撐美國國債市場,“我們擔心美國國債市場缺乏足夠的流動性”。

利息太高,美國的實體經濟會承壓,重新工業化會受阻。製造業可承受不了太高的利息壓力;重新工業化不能完成,美國經濟空心化的問題就解決不了。

這就回到了美國問題的起點,美國面臨的問題都可以形成邏輯閉環了。

如果在通脹率降不下來的時候,就轉頭降息,通脹率失去控制,美國普通民眾生活出現問題,大規模的社會問題和危機會隨之出現。歐洲在這方面已經走在美國前面,英國、法國,都在鬧大規模的街頭運動

這些問題,本來單獨挑出哪一個都不好解決,何況現在這個狀態呢。

這幾乎就是個死局啊。美聯儲和財政部,現在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簡直就是如同懸崖邊走鋼絲。

你以為這就是問題的全部?too young,too simple。

如果沒有中國,美國的麻煩差不多就這麼多,但有中國就不一樣了。

美國還要面對中國的產業升級。美國現在不是還保留著一些製造業嗎?美國的這部分製造業將直接面對中國產業升級的競爭壓力。

如果這部分優勢再失去,美國創造實際財富的能力將嚴重萎縮。

美國為什麼要通過政府行為,跟中國進行部分脫鉤,就是為了抑制中國的產業升級。因為美國自己都認為憑藉市場競爭,無法阻擋中國產業升級完成。美國針對中國,同時啟動了全球供應鏈重構。現在中美之間的決戰,就變得簡單了。中美之間是中國先完成產業升級,還是美國先完成全球供應鏈重構。中美國運幾乎都依賴於這個結果,這是中美決戰的主戰場。

這樣的美國,是不是就沒有希望了呢?有的:

一是美國再次率先實現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換來幾十年的經濟景氣週期,通過生產力的爆發式增長,用增量解決存量問題。美國在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還是有著最強的實力,美國在這方面的創新嫩能力,還保留著率先開啟新一輪產業革命的希望。但中國在這些領域,雖然整體技術實力落後於美國,但也是處於世界第一陣營,赶超希望也是存在的。

二呢,是在現有的條件下,窮盡一切手段打贏存量財富的爭奪戰。美國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美元的貨幣潮汐週期性收割世界財富,低息資本對外擴張,加息時資本回流,造成其他國家的外匯枯竭,匯率崩潰,然後美國資本低價收購該國的優勢資產。

這個遊戲保證了美國去工業化之後又保持了幾十年的繁榮。

美元的地位雖然還在,但美元的回流機制好像不那麼順暢了,也影響了美國經濟空心化之後的財富收割機制的有效運轉。

對外貿易長期逆差,意味著美國經濟的長期虧空。世界上不存在可以空手套白狼而沒有代價的事情。美國需要金融項目的順差彌補經常項目的逆差,才能在美國作為一個經濟體的“資產負債表”上實現平衡。如果美元回流機制不順暢,美國就無法實現這種平衡。同時,也會影響到美國通過美元的周期性潮汐運動,對世界其他國家進行財富收割,導緻美國經濟空心化而產生的虧空就無法得到彌補。

美國2022年開始的這一輪美元加息,基準利率都已經4.5-4.75%了,力度不可謂不小,速度不可謂不快。但這次倒在美元加息週期的國家並不多,更沒有什麼大塊頭。說明美國的這一收割財富,遇到了嚴重的障礙,收穫不大,補血嚴重不足。

當然,美國還有一個終極手段就是發動熱戰。但核武時代,這個很難辦,資本當家的美國發動戰爭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搏命。代理人戰爭還是可以搞搞的,但不解決根本問題。

留給美元的加息空間不多了,留給美國的時間也不多了。所以美國現在表現得越來越焦慮,越來越瘋狂,出牌越來越沒有章法。

如果中國提前完成產業升級,同時實現產業鏈的自主化,美國的製造業優勢和科技優勢失去,美國的霸權地位就倒計時了。

本來按照2015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的綜合指數接近德國、日本實現工業化時的製造強國水平。到2035年,綜合指數達到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二方陣前列國家的水平,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強國。到2045年,乃至建國一百週年時,綜合指數率略高於第二方陣國家的水平,進入世界製造業強國第一方陣,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製造強國。中國這個速度在時間上還是給自己留下很大餘地的。

但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產業升級,對中國進行有針對性的脫鉤斷鍊,這就倒逼中國加快產業升級和產業鏈自主化速度。

從歷史上,中國人不怕封鎖,怕的是對於對手存在幻想。

現在,多虧美國人的努力,讓中國人上上下下基本去掉了幻想,越來越看清楚美帝國亡我之心不死的現實了。放棄了幻想,中國的產業升級就不會受阻於美國的脫鉤斷鍊,而且應該在五到十年之內完成,因為不可能指望對手給予更多的時間從容實現了,只能跑步快進了。

2022年,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就曾發表演講稱,未來十年將會是美國和中國競爭的關鍵時期,如若美國無法抓住機會,將會徹底喪失遏阻中國崛起的能力,美國的世界地位也將受到影響。同時他還表示未來十年,減緩甚至是停滯中國快速發展腳步將是美國的首要戰略目標。

頂級高手博弈,大家都是明白人,現在打的都是明牌了。

美國崩潰還有一個時間點,取決於美國的債務擴張速度。

日本政府債務比比美國高一倍,經濟規模只有美國六分之一的日本,政府債務已經達到美國的三分之一,美國是31萬億,日本是12萬億美元。所以日本死死地把日元的利率摁在基準利率-0.1%的歷史低點,繼續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並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

日本因為債務比更高,基本已經失去利率調解能力了。這也可以預示,如果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規模再擴張一倍,即便美元地位遠超日元,也就差不多失去利率調節能力了。到時候,美元潮汐收割財富的機制也就差不多廢了。

當美元失去財富收割能力,美國又不能重新工業化,美國的霸權地位不畫上休止符,難道還會留著過年嗎?

按照美國債務的增加趨勢,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突破20萬億美元的時間是2017年9月9日,到美國宣布未償還債務總額突破30萬億美元的時間2022年的1月31日,僅僅四年多的時間。而美國聯邦政府債務規模突破10萬億美元是2008年十月份,增加到20萬億差不多用了十年。看看美國國債規模的那條越來越陡峭的曲線,美國會不會在十年之內政府債務規模再增加一倍,都不是沒有可能的。

美國債務的問題還可能撐不了那麼久。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券流動性問題很有可能提前到來。耶倫最近非常驚慌於這個問題。2022年10月12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IMF的年度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談及美債問題時表示,財政部正在努力支撐美國國債市場,“我們擔心美國國債市場缺乏足夠的流動性”。

耶倫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美國政府的國債屬於裸奔的債務,並沒有相應規模的資產對應。隨著俄烏衝突之後,美國的信用動搖之後,不少各國央行、主權基金、全球商業金融機構已經或正在考慮從美債市場上撤退。

美國的崩潰如果是以失去霸權為標誌,那在概率上還是存在的。

如果是以聯邦解體為標誌,這個就難說了。美國失去全球霸權地位,如果美國實行收縮政策,憑藉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禀賦,美國維持一個比較體面的生存是不成問題的。但如果不能認清形勢,繼續為了霸權地位的持續而不顧國力蠻幹,內部又不肯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國內勞資矛盾,民族矛盾加劇,分離主義勢力就會風起雲湧,也未可知。

美國這種資本國家的聯合,是以不斷擴張作為生存基本條件的。擴張的空間沒了,美國的經濟問題就會內爆,很多尖銳的矛盾和激烈的衝突就會集中引爆。美國各個州,是為了利益結合在一起的,美國本身就是個移民國家,缺少統一的文化歷史積澱,抗分裂的能力未必很強。為了利益而結合,往往是共享福易,共患難難。

所以,一切皆有可能。這個世界要想變好,沒有美國,其實很重要。"
"儘管已經視中國為最大的戰略對手,儘管一直試圖打壓中國,可美國也真不願意麵對與中國全面衝突對抗的局面。不是美國不想,而是大勢已去。面對中國美國真的是既輸不起也玩不起了。

特朗普時期,主要是把中國視為美國經濟霸權的挑戰者。所以,對華髮起了貿易戰。企圖通過貿易戰逼中國對美國霸權讓步,更企圖鞏固美國的金融經濟霸權。當然,主要的就是要遲滯中國建設經濟強國進程。

然而,即沒能逼中國妥協,更沒能阻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升級。反而美國承受了更大的損失。貿易戰自然也就打不下去了。不得不與中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拜登上台後,儘管把特朗普罵的一無是處,可實際上還是延續了他的對華經濟政策,並且強化了對中國的經濟打壓。主要是增強了對中國高科技和核心製造的打壓。甚至於不惜推動“選擇性脫鉤”戰略。

由於已經把中國定性為美國最大的戰略“對手”,自然是想進行全面的遏制打壓。可全面的進行遏制打壓,卻又怕引爆全面的衝突對抗。所以,只能是一邊強調只是競爭而非對抗,主要強調的是要建立防衝突護欄,而又一邊盡力打壓。

這種矛盾的打法,還真的令人難以完全理解。

如今,情況似乎越來越明了了。那就是美國既輸不起,也玩不起了。想贏怕輸是美國心理恐懼的根源。越是想贏怕輸,就越是一輸再輸。而越輸就越心急越氣憤,就越想動粗示強。可又怕引爆全面衝突對抗。在沒有必勝把握甚至於預感到最終還是輸的結局的情況之下,自然心中更沒底了。美國早就陷入了戰略思維混亂期。

日前,美國商務部發布2022年貿易數據,美國對華貨物出口額1538億美元;進口額5368億美元。中美貨物貿易總額高達6906億美元。貿易逆差為3830億美元。

貿易總額,貿易逆差,都創了歷史新高。這還是在貿易戰繼續進行,經貿脫鉤不斷推進的情況之下。這樣的數據,中國人看著可笑,美國人看著就可悲了。

特朗普的貿易戰打到現在這個樣子,實際上就已經就等於是宣布了美國的失敗。至少是第一階段貿易戰徹底失敗。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去年已經到期,中美之間的貿易逆差非但沒有縮小,反而在繼續擴大。脫鉤的結果就是中美貿易額又創了新高。

拿對華出口來說,2018年對華出口額是1551億美元,2022年是1538億美元。不增反降。而在第一階段經貿磋商的時候,美國曾強烈要求中國大量的增購美國貨。這反而變成了美國繼續大量增購中國貨了。

也就是說,當初被特朗普自豪地稱之為有足夠的關稅戰子彈,真的是射向了美國人自己。有意思的是,美國的關稅大棒還在繼續揮向美國消費者和相關企業實體。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過期,拜登政府對是否繼續第二階段經貿磋商隻字不提。不是不想繼續進行第二階段協議談判,而是在目前這個貿易狀態下,第二階段協議實在是不知道如何談才好。

美國繼續大量進口中國貨,這是美國的剛需使然。不是美國願意進口,而是美國不得不進口。

反之,也不是中國不願意增進美國貨的進口,而是美國不願意對華出口。而想強塞給中國的農產品,也並不是中國的剛需。或者說中國完全可以找到替代國。而由於美國無理的打壓,中國沒有按美國的要求大量增購美國貨,美國也拿中國沒有辦法。

目前,拜登政府正在全力推進高科技領域是的脫鉤政策。企圖以此來打擊中國經濟,或破壞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

不可否認,目前的脫鉤戰略對中國經濟確實會帶來一定的困難。對中國經濟升級會有一定的影響。可這卻無法從整體上打擊中國經濟。中國第一製造大國和第一貿易大國的地位不會改變,甚至還有可能得到強化。越想擺脫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反而依賴會增強。

中國是世界產業鏈、供應鏈重要的一環。也是世界經濟復甦的主引擎。而美國對中國華為等高科技公司的打壓,以及對半導體產業的封殺政策,傷害的不僅是中國,也同時在傷害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經濟。重要的是,嚴重破壞了世界經濟秩序規則。

由於中國的經濟狀況最好,發展勢頭最強勁。世界經濟越是不景氣,對中國的依賴性就越大。美國打壓中國對世界的傷害越大,就對中國依賴性越強。就越是能夠提高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力。這就是對美國霸權的間接打擊。

而高科技也好,核心製造也罷,這是高投入需要高回報的。也是需要世界合作的領域。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控制。

而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脫鉤即意味著放棄中國這一最大的市場。美國投入巨額的資本維持的高科技統治地位,如果無法找到一個更大的市場,就一定會失去創新的動力。而反之,越是打壓中國高科技,越是給中國創新科技提供更大的動力。

美國嚴重破壞了世界供應鏈,可中國卻已經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內循環經濟圈。重要的是,中國與發展中國家或非西方國家的經貿合作卻在日益加強。也就是說,中國與非西方國家或友好國家的外循環經濟圈建設也在提速。

中國的策略是,通過強大的內循環經濟蓄勢強大的外循環動力。也就是首先推動區域性或雙多邊經濟合作圈的建立。最突出的就是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

儘管“芯片與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很大程度上的可以推進資本流向美國,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振興美國製造業。

可美國也只能是取得或維持高端製造優勢而已,中低端或基礎製造業還是無法與中國匹敵。這依然是互有優勢的對立。要修復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要全面振興美國製造業,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重要的是,振興美國製造業的終極目標是需要市場的。沒有市場,美國製造業的建立也將注定是一個爛尾工程。

為了打擊中國製造,美國一直在推動產業轉移。也就是把製造業投資投向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去。可是,印度、越南這兩個最有希望取代中國製造的國家,似乎真的是不爭氣。

中國強大的製造業基礎,以及中國擁有的世界上最好的基礎設施,這是任何國家也無法取代的。這已經成為了中國產業鏈共應鏈環節的一大優勢。

有意思的是,中國產能因為有了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以及雙多邊合作機制,卻得到了良好的轉移。這就是東盟已經連年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的重要原因。而上合組織和金磚國家的擴容,也可以體現中國經濟的影響力。

正是由於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總想著擺脫對中國經濟依賴,也就是不積極參與中國倡導的合作機制,特別是美國嚴重破壞了世界經濟體系規則,目前實際上已經悄然正在形成“大中華經濟圈”了。

與中國脫鉤或不與中國合作的美國,目前只能是在“圈外”破壞,而無法在“圈內”攪局,更不要說在爭奪領導力了。

不管怎麼說,在一定的時間之內,中國強大製造能力依然還是世界經濟的主引擎。對於美國之外的國家來說,特別是經濟不景氣的或急於快速發展經濟的國家來說,中國都是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發展中國家是如此,美國的盟友國家同樣是如此。這就是澳大利亞急於修復受損的中澳關係的重要原因,也是法德等歐洲國家誓言絕不推動與中國脫鉤和搞陣營對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的基礎製造市場有的是,世界也離不開中國製造這個供應鏈上最重要的一環。而美國的高端製造最大的市場卻應當是中國。其它國家也形不成多大的市場。何況歐洲發達國家也要與美國競爭。

這樣的情況之下,反而會制約了美國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的振興,反而會傷及美國經濟的根本。美國高端製造失去了市場,美國中低端製造沒有優勢,衰退是必然的趨勢。

目前,美國的經貿政策,明顯的要體現美國優先、美國第一。甚至於要把美國法律建立在世界之上,也就是要形成對世界各國的長臂管轄。連歐盟都強烈反對。

因此,近年來戰略上去美國化,金融經濟上去美元化,已經形成了趨勢。這會隨著中美競爭的升級而加速。這對美國的打擊更大。

美國可以給中國科技強國建設設置一定的障礙,但卻無法動搖中國的經濟基礎。而美國的科技優勢卻正在變成無根的“空中樓閣”。

美國也深知,正在加速的世界變革時間等人。也正因為如此,美國才強調未來十年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或者說是中美競爭戰略優勢的關鍵期。

十年後,就算美國能夠維持絕對的科技優勢,可美國的經濟基礎恐怕就要有坍塌的危險了。或許中國高科技發展會遇到一定的障礙,但中國的經濟基礎會更穩固。

鑑於此,美國會不會真狗急跳牆採取極端行動?也就是會不會引爆中美戰爭?恐怕美國已經沒有了這個勇氣了。

無法建立新的反華聯盟,無法統一西方聯盟的統一戰略和意志。再加上烏克蘭戰爭危機的牽制。以及中東局勢的巨變,朝鮮半島局勢的演變。還有中國周邊國家拒絕選邊、站隊。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已經構建了強大的區域反介入拒止戰力。這都是強烈制約美國衝動的重要因素。

10年後,美國就徹底對中國無能為力了。而20年後,中國就會完成世界強國建設。

總之,美國這些年對中國的強力打壓,並沒能阻止中國復興強國的腳步。反而是越戰越強。美國已經輸掉了第一階段貿易戰。再輸也就輸不起了。可不想輸又如何?不管是冷戰還是熱戰,美國都已經失去了獲勝的能力。以今時的國際局勢,以今日的中國實力,想玩大的美國也真的玩不起了。就算可以重創中國,可美國衰敗的速度將更快。"
fatman88

直接Ending,看看是美國先崩潰還是牆國先蹦,你這行為很塔綠班

2023-02-20 23:15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你是說我嗎?願聞奇詳。雖然這篇文不是我寫的,但我是相當認同內文的觀點。老美早已不是外界想象中的那麼強大,那麼牢不可破,甚至可說已是江河日下,窮途末路。美崩越來越不是想像中的事。

2023-02-20 23:37
Derek2025 wrote:
基本上, 這篇鴻文把...(恕刪)

盘了盘美国铁路现状,网民麻了:这像第四世界国家

  近来,越来越多美国网民开始关注全国铁路的运行情况,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年久失修导致枕木移位下沉、铁轨变形的铁路随处可见,列车翻车脱轨事故更是如吃饭一般稀疏平常,甚至连时隔几个月在同一地点脱轨翻车都是发生过的。

  《国会山报》称全美每年平均大约要发生1700多次脱轨事故。号称“世界上最伟大”的先进国家却在基础交通建设上如此拉胯,有人震惊道:“这像是一个第四世界国家!”

  美国俄亥俄州“毒气列车”脱轨事故给当地民众带来的恐慌和疑虑还未消除,得克萨斯州、南卡罗来纳州和密歇根州又接连发生了类似的事故。

  短短2周,竟发生4起列车脱轨事故,简直匪夷所思。“好几辆列车同时脱轨,这不可能,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人们纷纷在推特等社媒平台上发出质疑,不少网民还查询起了美国一些铁路的运营情况。

  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事实上,全美铁路事故案例层出不穷,一些铁路年久失修到铁轨变形还在“带病上岗”的现状更是触目惊心。

  这两天,推特上热传一段最早上传于2017年3月31日的视频,其显示一列货运列车正在一条连接俄亥俄州与印第安纳州的老旧铁路上艰难缓慢行驶,铁轨变形程度严重到令人难以置信。

  以至于还有人将这段视频上传至核查网站以辨明真假,得到的答案:童叟无欺,这的确是一段未经造假的真实实拍视频。




----------------
第一次見這種路軌,居然還能繼續行車,美國火車司機的技術令人佩服。
美國平均每天發生5起脫軌,因鐵路主要運貨,甚少載客,所以傷亡倒也不大。
但鐵路是危險貨物如化學品的主要運輸方式,以此離譜的脫軌率,直至如今才出大事其實已經算幸運了。
  • 22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