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初步實驗之後,軍隊停止了撥款,巴克斯特博士則繼續探討更遠距的效果。「某一回,受試者和細胞甚至相隔480公里遠。」受試者和細胞反應之間的時間差,由科羅拉多州一座原子鍾負責測量。每一次實驗,情緒變化與DNA反應的時間差都是零,此效應是同步發生的,即,當DNA主人經歷情緒經驗時,DNA的表現仿佛仍以某種方式與人體相連。問題是,為什麼會這樣?
不論細胞是在同一房間或相隔幾百裡遠,人的情緒都可以對自身DNA產生影響,而且這種效應是同步發生,這太令人驚訝了,意義非同凡響。比如器官移植,這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時,兩個個體將會彼此維持某種相連狀態?
其實,上面所摘錄的實驗的結果是由於DNA共振引起的,因為離體的DNA與在體的DNA的固有/共振頻率是相同的,所以受試者在看影片時DNA中產生的電流會通過電磁縱波(標量波)的形式傳輸到離體的DNA當中,即DNA是通過共振相互“交流”的,「腦控武器的原理之一就是DNA共振。」
隨著科技發展,目前屬於軍工復合體的秘密公司已經研制出針對改變人類DNA的V2K(筆者注:V2K指的是Voice-to-Skull)技術,該技術被定義為利用射頻(射頻)信號在目標顱腔內引起聲音的EM頻率技術。該技術用於確定DNA本身的共振頻率,然後使用諧振頻率來微調技術,將其完美調諧到目標個體DNA的共振頻率。V2K可以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直接將想法直接植入人們的頭腦中
另外,丘腦共振是腦電波共振的本質之一(注:腦電波共振的另一個本質是大腦共振),腦指紋也可以指丘腦的共振頻率,丘腦共振也屬於腦電波共振,所以利用雷達也可以采集到丘腦的共振頻率這個腦指紋。丘腦具體的共振頻率目前也還沒有相關披露的信息,不過可以推測,丘腦的共振頻率應該是在0赫茲到30赫茲之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