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2020年以前英國四分之一電力將來自於風力發電

隨便看新聞就可以看到反風力發電,你說怎麽推

南龍離岸風力發電 補償談不攏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4年5月3日 上午6:13
〔自由時報記者彭健禮/竹南報導〕上緯公司規劃在竹南、後龍離岸海域設置三十六座風力發電機組,昨天與南龍區漁會漁民召開第三次說明會,雖將補償金提高到二億八千萬元,但漁民認為「做下去將永久受影響」,雙方對補償金額仍未達成共識。
南龍區漁會總幹事顏德坤強調,漁會擁有漁業權,除非上緯與漁民達成共識,不會同意上緯施做。
上緯公司董事長蔡朝陽昨天親自出席,與漁民溝通,提出的補償金額從第二次說明會的六千一百萬元提高到一億八千多萬元。但漁民認為,風力發電機組一旦設立,對漁業的影響將是永遠。
風機設置後,基於安全考量,半徑五十公尺都被列入禁漁區,採流刺網捕魚的漁民說,根本斷了他們生路,要他們如何維持生計?
另有漁民認為上緯提出的補償金額,僅是「大鍋菜」,大家雨露均沾,但有些漁民是「做休閒的」,有些卻是靠捕魚養活一家子,應對真正受影響的漁民,另外提供專案補償。
縣議員鄭秋風、謝芳紋到場力挺漁民,都認為補償金額太少,喊出「至少三億元」的價碼。對此,蔡朝陽表示,公司願意再增加一億元,在二億八千萬元的框架下,由漁民推派代表,採小組方式協商。
上緯獲環保署環評審查通過,規劃在竹南鎮龍鳳漁港到後龍鎮外埔漁港間,近海離岸一到五公里範圍,設置三十六部風力發電機組和一座海象觀測塔,預計明年在龍鳳漁港外兩公里處,先設立兩座示範風機,再續建三十四座風機,預計一○七年營運,投資金額約一百八十億元。

nkpbst wrote:
,台灣有明潭/明湖抽蓄電廠,效率約70%,也明顯優於ETOGAS號稱的60%效率,每年可以儲能發電數十億度,何必用ETOGAS這種技術?
會不會繼反核電廠之後,又出現反抽蓄電廠運動..


你真的沒詳細看! 轉成甲烷用途很廣。車用燃料也不是問題,
甲烷轉成火力發電也可以不受天候干擾就可發電。
風能轉電 不就可以解決供電不穩的問題,

這是把風能存起來的技術



peterboulong wrote:
風能和光能?別鬧了
台灣常常都在下雨,光能?
風能?你是要插幾支可以取代掉一個核電廠or火力電廠?
風也是24小時穩定供應的嗎?

水庫發電?
進雨季前水庫缺水沒有水的時候我看你怎麼發電


你真的沒詳細看資料! 請詳細看完!


第一點 這些北歐國家緯度比台灣高很多,冬天夏天 日照時間差很多。發展太陽能其實比台灣更差。台灣條件相對非常多好,只是土地面積不夠,中南部日照多了。在南部一年有280天可有日照。

第二點 風的問題 大家聽過東北季風、颱風, 這北海的風也不是開玩笑,這些國家冬天的暴風雪常會死人。北風也是很強。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他們的風暴資料。

風塔一支1億5千萬台幣有找, 價格也寫了1MW多少錢。建置費雖然高、但是長期是回本的。

核能雖然是運作費用低、但是前期與關廠的費用高。 廢料也要一筆預算去付千年的費用。
你廢料丟在蘭嶼一年就要幾億經費在那邊。
高階廢料也需要保安看守吧。不然那些都是有毒物質與製作髒彈的原料。

核能廠理論用40-60年 ,但是未來30年後的石化燃料的價格會高漲。
看看過去20年的油價表現就知道未來能源價格會越來越貴。

核能的燃料也是有波動的,不是一直都是那個價格。!鈾提煉成本也開始漲價
台灣能蓋核能電廠的位置不多。
估計未來核一廢廠之後應該會原址重蓋新的。只是蓋廠的價格也是一筆可觀的數據。
核電的興建成本越來越高,相對風力發電的成本越來越低了。


伯爵紅茶 wrote:
你真的沒詳細看! 轉...(恕刪)



3個字打死你:穩定度

請問風和太陽能的供能有穩定到365天24小時都不停供電的嗎?

難不成沒日照的時間就沒電用?

難不成風大到風力發電機組要暫停的時候就沒電用?

你看北歐國家把核能從基載發電中拿掉了嗎?主要發電是風和光嗎?不是吧?

還有造風力的鋼鐵價格會永遠不變嗎?


人家北歐就算真的沒電不夠用了最差還能和其他歐陸國家買一下電撐一下

台灣?你要和對岸日本還是菲菲買電嗎?
peterboulong wrote:
3個字打死你:穩定度


請不要打臉好嗎.................

都給你網站與說明,

電能轉甲烷變成火力發電能源。
甲烷就變成天然氣、天然氣可以存起來。
你就有穩定度. 台灣目前有11個電廠都是燒天然氣。

雖然會有損失轉換率,但是好處就是免費能源,風機裝一次可用很久很久。
風機可用上百年,太陽能板是DC轉換變壓貴,但是板子便宜一些、台灣也可自己做。
德國的太陽能板還要向台灣買.

---------

這些國外都確實可行的方案.並且是進行中。

國外也有些核電廠興建中,不過國外電廠很多是民營。政府監管、不會同流合污吧.
法國有7成都是核能發電電價也不會比台灣低.

但法國為將核能發電比例從目前的75%降至2025年的50%,
法國未來計畫在能源領域投入5,900億歐元,其中,2,620億歐元主要用於核能電廠維護和升級;1,800億歐元投資風力發電、太陽能和生質能等再生能源領域;1,700億用於能源效率領域



德國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的政策,本來被認為是很貴的,但德國對再生能源的大規模補貼,讓再生能源的成本在短時間內大降。例如太陽能電池發電的成本,下降幅度快過許多預測,在2014年以前就已經與核電打平;而離峰時間的風力發電,比核能便宜太多。
法國的工商業認為,法國的工業核能電價不能再上漲了,否則法國工業將無法與德國競爭;但法國電力公司強勢回應,說不可能一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出售電力。總之,德國的再生能源政策比法國的核電方案省錢[9]

wiki 各國核能發展

伯爵紅茶 wrote:
經濟日報
2010 英國皇家財產局(Crown Estate)日宣布Round 3離岸風力發電廠興建工程招標結果,得標者包括葡萄牙EDP能源公司、英國善翠卡集團(Centrica)、德國E.ON公司和瑞典瓦騰福公司(Vattenfall)等。
英國政府希望這些風力電廠,能夠生產32個十億瓦(GW)電力,或至少能在2020年以前滿足英國四分之一的電力需求。
預計 離岸風力發電廠每百萬瓦(MW)容量約300萬至320萬英鎊的興建成本,可能降到250萬英鎊左右。
每百萬瓦約台幣1.27億台幣
相關計畫
http://en.wikipedia.org/wiki/Wind_power_in_the_United_Kingdom
http://www.renewableuk.com/
能源多樣性供應總是好,
地理資源與海洋資源是台灣的優勢
在可燃冰還沒成熟這個是可以研究的方向
台灣目前興建中
http://www.taiwangenerations.com/project.php


台電只會向民營電廠買電
這種高科技東西
肯定不懂
您可以注意一下
各國的能源轉型都預定多少年完成

就算不須自己研發,直接購買現成的東西來裝配使用
也得面臨土地取得,當地居民協調問題
這些過程可能要比建置電廠的時間還要久

台灣到核123除役還有多少時間?
z741852
wrote:
您可以注意一下
各國的能源轉型都預定多少年完成
就算不須自己研發,直接購買現成的東西來裝配使用
台灣到核123除役還有多少時間?



資料來源:瑞典新科技報(NyTeknik),日期:2014年2月7日

瑞典2013年風能新裝機容量居全歐第四

風力發電裝置持續在歐洲成長。
擁有來自60個國家700多名會員的歐洲風能協會(EWEA)最近公布一份報告顯示,在2013年新安裝的風能裝機容量超過12 GW。超過3 GW的風力渦輪機安裝在德國,排名第一,英國及波蘭位居第二第三。瑞典去年在風能方面的新產能為724 MW位居第四。

與2012年相比,儘管全歐洲風能總裝機容量減少8%,離岸風力發電建設卻增長34%,陸上的風能建設則減少12%。全歐洲所有已安裝的風力發電機,離岸者只占大約5%。
EWEA的報告還顯示,2013年全歐洲新裝置的能源供應,風能占32%,緊接著為太陽能佔31%及天然氣佔21%

*************
PS: 離岸風能場沒有太多土地問題。

1GW =1000MW
核四 年發電量212億8680萬度 額定發電量2700 MW=2.7GW
2013 單單德國一年裝的風機容量就是3GW
僅單一年的數量整個歐洲是12GW
風機施工問題不大、主要是風場調查要花時間。

大家可思考一下.核能也是有代價、再生能源幾乎都是來自太陽能量。
風、水、光、生物能、潮汐。洋流發電對環境影響等

離岸風場一樣有海域取得問題
不同海域的風力也得考慮進去,在最適合的海域若是與漁場重疊,肯定問題會很大條
加上保育團體的環評問題

我們的確可以多頭並進
但目前全力發展風力跟太陽能建置
發出來的電能否在幾年後取代核123是大問題

全世界都在找替代能源,所以有很多的新技術都被提出,甚至已有成果
但很多的新技術仍只是剛離開實驗室,測試到大量使用往往經年累月

台灣的反核團體不願意給台灣更多的時間
寧願把時間花在反
抗議完了,目的達成,一哄而散
對後續問題完全置之不理
也不願意把時間花在督促政府加速替代能源的實裝
世界第一座風力混合發電廠正式啟用

在環保能源發電方面,特別是風力及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儲存多餘的電力。環保電力的產能因天氣狀況、日照長短十分不穩定,另外尚有用電高峰期需要顧及。因此往往容易有發電量不足或過多的情形發生。

在經過兩年的施工期後,2011年10月25日位於德國北柏林普倫茲勞全世界第一座風力混合發電廠正式啟用。混合發電廠係指結合使用許多不同能源來源,在這裡則是風力與氫氣。此座混合發電廠係將多餘的風電透過電解水反應將產生出來的氫氣儲存起來。分解出來的氫氣易於儲存,並可依使用者需求及電網最佳化提供電能。這看起來似乎是個再生能源儲存的好解答。在風大的期間,多餘的風力將以氫氣的形式儲存,而在風勢稍弱的時期,所儲存的氫氣可與生物氣體共同使用於發電與供暖方面。例外,氫氣也可用作燃料電池汽車的燃料。


氫氣的輸出僅能有限制地與天然氣管線相結合。因此會加強先將氫氣轉化成天然氣。氫氣與大氣中或生物氣體裝置的二氧化碳結合後會產生甲烷。這不僅是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減低的氣候友善效果,同時也提昇德國天然氣的備存量。

這座產能六百萬瓦的柏林混和發電廠約耗資二千一百萬歐元,其每百萬瓦的生產費用(350萬歐元)遠比傳統天然氣、煤炭發電廠昂貴(產能十億萬瓦的發電廠耗 資約需10-15億歐元,平均每百萬瓦為1-1.5百萬歐元)。這昂貴的費用必須透過再進一步的技術發展來大幅度的降低。

你說這個喔?
貴啊!

日本燒進口天然氣都燒到受不了,你要全部的國家改燒這個喔?

德國政府如果不用錢補貼綠能,哪有便宜的電…

"德國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的政策,本來被認為是很貴的,但德國對再生能源的大規模補貼,讓再生能源的成本在短時間內大降"

看德國的國庫有多厚啊,能補貼多久啊?

風電這麼神,神到德國還是得靠火力去撐場啊,連核電廠都還在跑呢
德國2011年一年就有20萬次停電 你要學德國嗎?
德國再慘也還有歐洲電網可以幫他,台灣有嗎?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KWebArticle.aspx?id=54109
德國廢核 全民電價漲一倍
德國並不只用國庫補貼,他們還用一般民生用戶的荷包去補貼。

德國對風電太陽能有保證價格,但是並不直接收購,而是讓他們自行透過電網找客戶賣電,賣完的差價由小市民付附加費去補貼。所以風電商都隨便亂賣,工業用電多,他們直接拿到批發價,風電商往往都用批發價賠錢賣給工業。反正差價有人買單,賣0元也無所謂。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