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09162 wrote:會有廠商不喜歡低關稅嗎? 但中國為何要對台灣這麼好?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我常問,標準到底在哪裡? 從來沒有人面對!我看到的是馬政府開放陸客陸生,開放直航,簽訂ECFA...綠營一路反對,甚至抹黑,但自己執政後,幾乎照單全收!
85609162 wrote:今非昔比,請你告訴我,今年有什麼廠商加碼投資中國的?我認識的台商有幾個在二月時工廠直接賣掉,並回到台灣,至今沒再去過。 中國大陸是一個14億人的市場!世界最大的手機、電腦、電視、汽車.....市場!
85609162 wrote:九二共識是請君入甕的第一步,國民黨回頭是岸。 中共在2012年接受92共識,好處是可以利用太平島的200浬經濟海域讓南海人工島合於國際法,以為這樣子就可以走和平崛起之路!結果2016年太平島被判島為礁後,杜特蒂見機傍上習大款,拿到不少好處可見那時92共識已經是賠錢貨了!為什麼直到現在才不提92共識?可以觀察習大款西狩,明顯是大象翻身,一帶一路翻轉軸線成一路一帶!
chiashin wrote:中國大陸是一個14億(恕刪) 請你要明白,中國市場大那是品牌商的事,台灣的品牌商佔台股的比重並不高,台商賣的大多是零件或半成品,或是不是賣一般消費者的成品,中國拿這些零件是為了組裝出口,不是都是中國自己要用的,三角貿易,才是為何我們對中國出超的根本原因。美國下單,台灣接單,中國組裝,再送到世界各地,如果你了解台股的話,就會知道主要出口到中國的公司,都是有形的電子電機或機械。其他產業早已拼不過中國,出口沒有競爭力。台灣是因為中國人工較便宜,在中國蓋廠,不然我們會把貨都出到其他國家,而不是中國。這些台灣50或中型100的大公司是把中國視為工廠而不是市場。這次美國製造業回流是台商的機會,美國需要台灣的流水線管理能力,在這一點,美國不如我們 。
p620329 wrote:請問你是那家公司老闆(恕刪) 我看到的情況是如此,是通例,除非我們有產品上的優勢,不然中國不會想買貴的,你不需要拿貴公司的例子,我相信貴公司產品有競爭力,但台灣在消費性產品這一塊的確沒有太大的優勢,電腦電子機械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