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時候建立新的秩序。
“習近平下月將訪沙烏地阿拉伯 或談石油人民幣計價推動多極世界
中國二十大上月落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順利取得第三任期,逐步重返國際外交舞台。《華爾街日報》報導,習近平預定12月第二週出訪沙烏地阿拉伯;中沙兩國正在尋求深化關係,包含商談石油以人民幣計價,推動一個不再由美國為主導的多極世界。
《華爾街日報》今(11/8)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沙官員正在安排習近平與沙國實際掌權的王儲穆罕默德( Mohammed bin Salman)舉行峰會;這趟出訪已經醞釀多月,暫定將在12月第二週進行。
沙烏地阿拉伯近期與美國在石油價格上有所齟齬。美國希望石油輸出國組織和盟國(OPEC+)增產以壓低油價,因為油價若高,有助俄羅斯獲取資金投入烏克蘭戰爭,也會影響美國拜登政府的期中選舉選情。但主導OPEC的沙國上月卻宣布減產,被美國批評短視近利、助俄為虐。
沙國的出發點,是希望將油價維持在每桶90至100美元之間,強調這並非為了讓俄羅斯有利可圖,而是為了石油的供需平衡。沙國也表示,並不希望在冷戰時期那樣被迫選邊站;冷戰時期的沙烏地阿拉伯大多站在美國那一邊。
中國此時的出現正是個良機。中國外長王毅上月強調,在中國對中東的外交佈局裡,沙烏地阿拉伯是優先。近年來,中沙關係深化,中國可能會入股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俗稱沙烏地阿美),也正商談將人民幣計價的石油期貨列入定價模式、或者允許沙國出口至中國的石油以人民幣計價。
軍事上,沙國已採購中國的無人機;在美國擔憂核武擴散而拒絕協助沙烏地製造彈道飛彈後,中國出手協助沙烏地建造了黃餅(鈾的氧化物)設施,朝核能邁出第一步。中沙還討論了共同在紅海建造海軍基地。
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RBC Capital Markets)全球大宗商品戰略研究主任克羅芙特(Helima Croft)表示,沙國往中國靠近,是一種出於考量未來的策略調整,沙國看到了東方對它的重要性,設法建立多元的外交關係。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Eurasia Group總裁布藍莫(Ian Bremmer)指出,比起沙國與拜登政府的因石油生產問題而有摩擦,沙國調整外交策略這件事影響更深遠。
12月第二週第一天是個關鍵日子
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過去,沙國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曾超過每日200萬桶,但已降到剩不到50萬桶。美國自己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產國;沙國最大的客戶則是中國,其次是印度。
OPEC+將在12月4日針對原油產量做出新決定,而這之後,七國集團(G7)即將對俄羅斯實施石油價格上限,歐盟也將禁運俄國石油。
12月4日就是該月第二週的第一天。《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中國)、與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若在這個能源市場的關鍵時刻會面,可能會影響俄烏戰爭的走向,端看俄羅斯的石油收入會否受到影響。
習近平此次出訪,預計還會與阿拉伯世界的其他領袖會面。為了展示中國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深化,訪問期間很可能會有盛大排場、達成多份協議。知情人士透露,沙國準備以2017年迎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規格來招待習近平,而不是像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今年7月訪沙烏地時那樣,連沙國首都利雅德都沒能踏上一步;王儲莫罕默德在港口城市吉達(Jeddah)與拜登見面,拜登想談石油又想談人權,最後什麼也沒談成。
打破美國單極
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1990年建交,雙邊往來不跳脫石油貿易。除了在石油和軍事上的合作,作為伊斯蘭教聖地守護者的沙烏地阿拉伯,也沒有為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發聲,反而為中國辯護;反之,中國也沒對沙國進攻葉門、殺害異議記者哈紹吉(Jamal Khashoggi)等事發表意見,雙方安然共處。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尚未表現出取代在中東取代美國地位的意願和能力,沙烏地阿拉伯也不是真的希望讓中國取代美國。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扎耶德大學(Zayed University)政治學助理教授傅爾頓(Jonathan Fulton)表示,中沙關係很大程度仍以貿易為主,但已不只是沙國拿來氣死美國的手段,沙國確實嘗試爭取從美中兩方都獲取利益;美國現在的態度是二元競爭,只能在美中之間二選一,但阿拉伯灣大多數國家並不想玩這種站隊遊戲。
傅爾頓說,中國在中東影響力增加,也影響美國決策者的考量。美方一方面希望把重心轉向東亞,一方面又不希望讓中國有機會在歐洲與非洲的戰略十字路口扎根;而中國也希望美國感到難以割捨阿拉伯灣,「中國大概覺得讓美國這樣想,他們會得到一些好處」。”
“抗議生活成本過高要求立即大選 倫敦數千人上街示威
隨着俄烏戰事爆發,英國的能源價格被推高,通脹亦進一步飆升。當地時間周六(5日),數千名民眾雲集英國首都倫敦市中心,抗議生活成本過高,並要求立即舉行大選。
據英國《衛報》報道,此次名為「英國是破碎的」(Britain is Broken)的抗議活動由「反緊縮人民大會」(People’s Assembly Against Austerity)發起,並得到了核裁軍運動(CND)、英國聯合工會(Unite)、及環保組織「停止開採石油」(Just Stop Oil)和「反抗滅絕」(Extinction Rebellion)等的支持。
「反緊縮人民大會」表示,抗議者要求立即舉行大選,採取行動提高低收入者薪資,並廢除「反工會」的就業法案。
抗議者們冒雨從維多利亞堤岸行進至特拉法加廣場。34歲的抗議者Michelle Uden對表示,他們希望英國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和保守黨政府下台,要求英國政府為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提供更多資金,並停止對NHS的私有化。
工黨前領袖科爾賓(Jeremy Corbyn)也與工黨議員參加了抗議活動,他說,抗議者要求提高工資,改善工人權益,英國政府「最終會不得不聽取意見」。
本屆英國議會的任期至2024年12月結束。辛偉誠10月24日在當選新任保守黨黨首後首次發表講話,已表明不會提前舉行大選。”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