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安世半導體要求中國員工無視荷蘭總部指示

young000 wrote:
最近的大例子是韓國造船子公司要死光了


死光? 鬼扯啊,人家韓國不止手上訂單做不完, 維修收入也很可觀,

目前營運中的貨櫃船隻建造國,貨櫃位最多仍是韓國建造, 達到 50.1%,1660萬貨櫃位,中國僅29.1%, 僅960萬貨櫃位, 跟韓國的差距還有700萬貨櫃位, 日本也不差,有320萬,比重 10%

而且目前韓國手上的新船訂單還有220萬貨櫃位,因此中國想超越韓國,還要很久的時間才辦得到

中國是要去哪生920萬貨櫃位來跟韓國打平手呢?打完平手還要超越一倍, 更是遙遠的距離

目前台船手上也有 12艘新船訂單, 貨櫃位有 10萬個以上,日本手上則是有43萬貨櫃位正在建造

美國手上也有三艘貨櫃船正在建造中, 土耳其有4艘正在建造

而且美國對中國加徵港口費後, 美國製造的貨櫃船訂單, 預估會成長數倍, 因為向南韓日本台灣下單等交期要拖太久,反而是跟美國訂購會較早交船
Block Anti

這只是存量和增量的關係,韓國在1985年起造船興起,2000年開始超越日本成全球第一.中國大約在2015年超越韓國,以一艘貨櫃輪大約可用25-30年計.以中韓現時造船比例,大概要8-10年在存量超韓

2025-10-24 9:15
poppo6656

你是不是不知道中國也收美國人港口費了?你是不是不知道中國製造的船停中國港口不用收費?你是不是不知道中國與幾乎所有國家都是最大貿易國?

2025-10-25 8:52
watching-guy wrote:
死光? 鬼扯啊,人家...(恕刪)


我不介意一次一次打你的臉,只要你願意被打:

現有艦隊(以班輪公司總部國加總)

瑞士(MSC):約 20%

丹麥(馬士基):約 14%

法國(CMA CGM):約 12–13%

中國(中遠海運+OOCL):約 10–11%

德國(赫伯羅特):約 7%

台灣(長榮):約 5%

日本(ONE):約 5%

韓國(HMM):約 3%
(其餘為中小航商合計。)以上依 Alphaliner 最新榜單與行研彙整。
AXSMarine
+2
Supply Chain 24/7
+2

在建訂單(以造船國統計,按 TEU)

中國:約 74%(約 7.36 百萬 TEU)

南韓:約 20%(約 2.04 百萬 TEU)

日本:約 4%(約 0.43 百萬 TEU)

其他:合計約 2%(僅 29 艘分散於少數國家)
(來源:Alphaliner 週報經 Seatrade Maritime 摘要。)
Seatrade Maritime News

旁證:美國本土造船能量極小,全球 5,448 艘大型商船在手訂單中,美國僅 3 艘,短期無法承接大量班輪新造。
Progressive Policy Institute

原文敘述的主要錯誤

把「韓國 50.1%、1,660 萬 TEU」套到「現役貨櫃船」或「在建訂單」:

現役艦隊按國家加總,韓國僅約個位數%(主力是 HMM),遠非 50%。
AXSMarine

貨櫃船全球在手訂單總量本身就約 1,000 萬 TEU 級,不可能出現單一國家「1,660 萬 TEU」。
Seatrade Maritime News

把造船國份額說反:實際上中國在貨櫃船訂單約 74%、南韓約 20%、日本約 4%,而非韓國壓倒性第一。
Seatrade Maritime News

由於美國對中船徵收港口費,美國本土訂單將「成長數倍且更快交船」:
目前沒有權威數據證實「數倍暴增」,且美國本土造船產能極有限,交期未必比中韓日更快。
watching-guy

當時運價非常低,航運不破產就不錯了, 沒敢想擴充, 但是又疫苗之後, 運價快速爆升, 中國卻因為封控拉長而晚了台灣日本一年多才恢復下單擴充船隊

2025-10-24 14:13
bulldog2005

又開始幻想,那時候江南造船廠(我熟)積壓的單子都做不完了。你以爲貨輪,LNG是買菜?幾年前就要下訂單了不懂?就聽你在亂講。數字的部分改掉了沒有?還在亂扯?

2025-10-24 14:55
bulldog2005 wrote:
...(恕刪)


全球營運中的貨櫃輪, 50.1%貨櫃位船隻是南韓建造, 這累積營收,是遠遠超越中國所建造僅占29.1%貨櫃位的營收

其次, 疫情過後,航海王大賺,中國因封控與窮困,擴充船隊晚台灣日本一年多, 因此近年集中訂船, 也拉長了交船期, 因此未交數量才會奇怪的變多

但是沒想到訂船之後,川普又當選了, 而且美國國會也對中國造船業下毒手, 現在很多在中國的購船選擇權都面臨取消的壓力
tteffuB 特肥吧

原來你是算盤古開天以來的累積建造量,人家是算現在在手的建造量,時代變了。

2025-10-24 9:54
watching-guy

現役的船, 沒人算退役拆掉的

2025-10-24 14:09
maxwelly wrote:
一般世界大廠貨源都有second source,很少單壓一家廠商,一面為了保險起見,一面也為了壓價。沒了安世,應該還能買到別的貨,說全球車廠要斷供了,言過其實。

晶片短缺惡化,大眾汽車停止沃爾夫斯堡高爾夫和途觀車型生產

10月22日,根據德國《圖片報》(Bild)報道,大眾汽車因關鍵晶片供應中斷,其位於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工廠準備於今日暫停高爾夫(Golf)車型的生產,這是公司最受歡迎的車型之一。此次停產也將波及途觀(Tiguan)、途安(Touran)和探岳(Tayron)等其他在該工廠生產的車型,公司核心產品線受到衝擊。

此次生產中斷的直接原因是晶片短缺。沃爾夫斯堡工廠是大眾汽車的核心生產基地之一,此次停產涉及高爾夫和途觀等全球暢銷車型,這對該公司的生產計劃和交付能力構成了嚴重挑戰。

據媒體引述公司內部消息人士,大眾汽車目前沒有可行的替代方案。從其他製造商採購晶片需要經過耗時的測試和認證流程,無法立即填補供應缺口。大眾汽車方面也未提供晶片短缺情況可能恢復的時間表,使得生產前景充滿變數。

大眾汽車的停產可能影響數萬名員工,並對歐洲經濟的支柱產業造成衝擊。其他德國汽車巨頭寶馬(BMW)、梅賽德斯(Mercedes)和戴姆勒(Daimler)雖表示其生產仍在繼續,但正在密切分析局勢,整個汽車行業都籠罩在供應中斷可能蔓延的陰影之下。

+++++++++++++++++++++++
事實勝於雄辯,荷蘭搶劫,德國當災,現在中國是一點都不著急,就跟荷蘭慢慢玩。歐洲車廠受創對中國車廠有利,而且這還怪不了中國,有荷蘭充當背鍋俠。
全球網友力挺中國 痛斥荷蘭海盜!〔17:10 起看〕



一般預估會於11月時,荷蘭就得跪求饒。(似澳洲必和必拓集團礦石,必須以30%的金額改人民幣結算否則就不買。)



當然也有不同的看法,荷蘭不會跪。



持續吃瓜看戲中.....
德國汽車生產量高峰的時候是一年600萬
現在剩400萬
分水嶺就是俄烏戰爭
這場戰爭德國不是參戰國
但是德國損失嚴重
現在美國繼續亂搞
要拉歐洲國家一起下海玩貿易戰
歐洲就繼續笨下去吧
伊魯米 wrote:
最可笑的是安世根本沒...(恕刪)


最可笑的並非荷蘭拿陳舊法律去接管安世,而是 政治.檢控.法院一條龍 的為政治服務,荷蘭.甚至整個歐洲 的「法治」已經淪為笑話,前人建立的政治.法律.行政體制,經過百年的考驗,已經證實是失敗!
荷蘭政府做得很好, 有法律就拿來用,對居心不良的中國斯文有禮, 只是害自己被掏空

當年中國人也是放火燒了日本本田的山東車廠, 中國政府也像是不關他的事,沒比荷蘭好到哪

從此日本與中國的關係,就翻轉向下了
36170657

居心不良的人總喜歡說別人居心不良,打著中國字歧視中國人,你要不要改打荷蘭語?你知道在荷蘭人眼裡你跟阿陸仔是一樣的嗎?古代漢奸有好下場的嗎?

2025-10-25 8:58
2025/9/29 荷蘭政府今天表示,歐洲聯盟所有成員國已加入由荷蘭推動的歐洲半導體聯盟(Semicon Coalition)。

荷蘭政府9月30日起凍結中國聞泰科技荷蘭子公司安世半導體控制權1年。
------------------------------------------------

前一天達成歐盟國家全體加入歐洲半導體聯盟,下一天荷蘭就動手搶安世。時間上有這麼巧?

荷蘭突然覺醒了海盗基因,是因為牠想成為歐洲半導體聯盟的龍頭,但牠没有製造芯片的巨頭企業,於是就把安世搶過來,作為歐洲半導體聯盟的核心企業。
安世主要產品就跟台灣的一堆做MODFET的幾乎一樣
其實車廠換料需要認證,但不會太久
車用零件的水準要求比一般消費性設備高很多
只是會多花點時間
除非是一些邏輯IC,就可能找不到替代料,或是要改電路用別的IC
那少說也要幾個月,複雜的甚至要半年以上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