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荷蘭ASML公司放狠話:全套設計圖給你們(中國),也未必能造出光刻機

air東東 wrote:
玩遊戲時,如果遇到等(恕刪)

有些人講不贏人家,就只會用罵的,
瞧那醜陋的模樣,
這就是臺灣的主流民意,
更滑稽的是,想要謾罵,還要開新帳號,
好像自己也覺得見不得人,
ASML根本就不敢給, 給了
中國在一年就可以造出相同功能的機台
而且還是全中國產

因為EUV光刻, 不能算什麼新技術
這理論早就有了
真正的難點在透鏡與反射鏡和穩定光源頻率
這要真給中國自己搞
不用幾年, 真的是造得出來的

而且他們真的今年開幹了
Stockmania wrote:
支那馬列畜生國封了多(恕刪)



智障啊
支那是 日本在外交公文中對中華民國的正式稱呼
在戰後中華民國要求盟軍司令
強令日本禁止再以此稱呼中華民國!!!

kaomotiva wrote:
智障啊
支那是 日本在外交公文中對中華民國的正式稱呼
在戰後中華民國要求盟軍司令
強令日本禁止再以此稱呼中華民國!!!


支那不是口口聲聲繼承了中華民國 ...
就委屈點概括承受吧 ....

還有不用翻牆來這費唇舌 ...
台灣人沒啥人想搭理小粉紅 ..

有時看1450或小覺青談台積電或ASML
談得輕巧!
就覺得好笑!

大叔曾至荷蘭Eindhove的ASML見習過.
ASML一向開放多元,
隨著先進製程帶來投資風險
它需要台積電,三星分別入股分攤
未來要開放得只有更多!


他不是覺青,沒有仇中與反中的問題!

大陸是未來半導體生產最大基地與市場
如果不是某些像瓦聖納公約的技術輸出規範.
ASML先進製程曝光機早賣,
幹嘛讓大陸自主發展,培養以後市場敵人.
就如台積電如果一早就進大陸,
大陸還要搞中芯一樣?


另外ASML EUV 是現在先進製程主流
但未來呢?
prettyguy wrote:
有些人講不贏人家,就只會用罵的,
瞧那醜陋的模樣,
這就是臺灣的主流民意,
更滑稽的是,想要謾罵,還要開新帳號,
好像自己也覺得見不得人,


你在說貴國的 渾球時報 還是 韭菜日報 ??
說謾罵 支那說第二 誰敢稱第一 .. 你就別謙虛了 ...

台灣是多元民意喔 ..
不像貴國一言堂 只差內褲沒有全國統一顏色 ...


新帳號 ? 你要不要去換一台電腦 or 手機 ?
Stockmania wrote:
你在說貴國的 渾球時(恕刪)

我有點名你嗎?
怎麼自己對號入座呢?
心虛嗎?
底下這句話夠唬爛的!

台南阿翰 wrote:
台灣很多中小企業都握有半導體關鍵零組件,建議中國與我國建交以換取更好的合作關係~
ASML是荷蘭公司 但是美國扶持的公司
美國政府在後面
有些技術來自美國政府
當初只有ASML跟Nikkon兩家可選
ASML願意在美設廠 並答應零件使用55%以上來自美國廠商
所以美國才力扶這家公司
他是荷蘭公司 但是美式經營

所以中國不可能獲取這些技術 美國現在跟中國開打 怎可能讓這些高端技術流入中國
ASML也不可能賣中國 因為機器含有美國技術
光刻機如印鈔機 艾司摩爾是怎樣崛起成全球唯一

2020/07/18 中時新聞網 趙永紝

在晶片領域,有一樣叫光刻機的設備,不是印鈔機,但卻比印鈔機還珍貴。歷數全球,也只有荷蘭一家叫做艾司摩爾(ASML)的公司集全球高階製造業之大成,一年時間造的出二十台高階設備,台積電與三星每年為此搶破了頭。

但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艾司摩爾還只是飛利浦旗下的一家合資小公司。全司上下算上老闆31位員工,只能擠在飛利浦總部旁臨時搭起的板房裡辦公。一出門就能看到板房旁邊一隻巨大的垃圾桶。出門銷售,也只能頂著母公司的名義,在對手的映襯下,顯得弱小、可憐,又無助。

不過說起來,作為半導體行業「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機的本質其實與投影儀+照相機差不多,以光為刀,將設計好的電路圖投射到矽片之上。在那個晶片製程還停留在幾十奈米的時代,能做光刻機的企業,少說也有數十家,而尼康憑藉著相機時代的積累,在那個日本半導體產業全面崛起的年代,正是當之無愧的巨頭。

短短四年,就將昔日光刻機大國美國拉下馬,與舊王者GCA平起平坐,拿下三成市場市占。手裡幾家大客戶英特爾、IBM、AMD、德州儀器,每天排隊堵在尼康門口等待最新產品下線的熱情,與如今大家眼巴巴等著艾司摩爾EUV光刻機交貨的迫切並無二致。

但誰也不曾想,二十年不到,風光對調,作為美國忠實盟友的艾司摩爾一躍翻身,執掌起代工廠的生殺大權,更成為大國博弈之間的關鍵殺招。「如果我們交不出EUV,摩爾定律就會從此停止」,艾司摩爾如是說。

從市場角度出發,作為上世紀九十年代最大的光刻機巨頭,尼康的衰落,始於那一回157奈米光源乾刻法與193奈米光源濕刻法的技術之爭。


背後起主導作用的,是由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的一個叫做摩爾定律的產業規範: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相應的晶片製程也會不斷縮小)。而每一次製程前進,也會帶來一次晶片性能性能的飛躍。

這是對晶片設計的要求,但同時也在要求光刻機的必須領先設計環節一步,交付出相應規格的設備來。

幾十奈米時代的光刻機,門檻其實並不高,三十多人的艾司摩爾能輕易入局這個行業,連設計晶片的英特爾也可以自己做出幾台嘗嘗鮮,難度左右不過是把買回來的高價零件拼拼湊湊,堆出一台難度比起照相機高深些許的設備。

尼康與他們不同的是,對手靠的是產業鏈一起發力,而尼康的零件技術全部自己搞定,就像如今的蘋果,晶片、操作系統大包大攬,隨便拿出幾塊鏡片,應付晶片製程是綽綽有餘的。

但造晶片也好,造光刻機也好,關卡等級其實是指數級別增加的,上世紀90年代,光刻機的光源波長被卡死在193奈米,成為了擺在全產業面前的一道難關。

雕刻東西,花樣要精細,刀尖就得鋒利,但是要如何把193奈米的光波再「磨」細呢?大半個半導體業界都參與進來,分兩隊人馬躍躍欲試:尼康等公司主張用在前代技術的基礎上,採用157奈米的 F2雷射,走穩健道路。

新生的EUV LLC聯盟則押注更激進的極紫外技術,用僅有十幾奈米的極紫外光,刻十奈米以下的晶片製程。

但技術都已經走到這地步,不管哪一種方法,做起來其實都不容易。

這時候台積電一個叫做林本堅的天才工程師出現了:降低光的波長,光源出發是根本方法,但高中學生都知道,水會降低光的波長——在透鏡和矽片之間加一層水,原有的193奈米激光經過折射,不就直接越過了157奈米的天塹,降低到132奈米了嗎!

林本聰拿著這項「沉浸式光刻」方案,跑遍美國、德國、日本等國,遊說各家半導體巨頭,但都吃了閉門羹。甚至有某公司高層給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捎了句狠話,讓林本堅「不要攪局」

畢竟這只是理想情況,在精密的機器中加水構建浸潤環境,既要考慮實際性能,又要操心污染。如果為了這一條短期替代方案,耽誤了光源研究,吃力不討好只是其次,被對手反超可就不好看了。

當時尚是小角色的艾司摩爾決定賭一把,相比之前在傳統乾式微影上的投入,押注浸潤式技術更有可能以小搏大。於是和林本堅一拍即合,僅用一年時間,就在2004年就拚全力趕出了第一台樣機,並先後奪下IBM和台積電等大客戶的訂單。

尼康晚了半步,很快也就亮出了乾式微影157奈米技術的成品,但畢竟被艾司摩爾搶了頭陣,更何況波長還略落後於對手。等到一年後又完成了對浸潤式技術的追趕,但已經落後就難再追了

兩千年初踏錯了乾刻濕刻的選擇之前,其實早於1997年,在尼康被EUV LLC排擠在外時,就已經注定了如今光刻機市場一家獨大的結局。

當年為了嘗試突破193奈米,英特爾更傾向於激進的EUV方案,於是早在1997年,就攢起了一個叫EUV LLC的聯盟。聯盟中的名字個個如雷貫耳:除了英特爾和牽頭的美國能源部以外,還有摩托羅拉、AMD、IBM,以及能源部下屬三大國家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桑迪亞國家實驗室和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

資金到位,技術入場,人才雲集,但偏偏聯盟中的美國光刻機企業SVG、Ultratech早在80年代就被打得七零八落。於是,英特爾想拉來尼康和艾司摩爾一起入伙。但問題在於,這兩家公司,一個來自日本,一個來自荷蘭,都不是本土企業。

偏偏,美國政府又將EUV技術視為推動本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並不太希望外國企業參與其中。

但EUV光刻機又幾乎逼近物理學、材料學以及精密製造的極限。光源功率要求極高,透鏡和反射鏡系統也極致精密,還需要真空環境,配套的抗蝕劑和防護膜的良品率也不高。別說是對小國日本與荷蘭,就算是美國,想要一己之力自主突破這項技術,也是癡人說夢。

為了表現誠意,艾司摩爾同意在美國建立一所工廠和一個研發中心,以此滿足所有美國本土的產能需求。另外,還保證55%的零部件均從美國供應商處採購,並接受定期審查。

美國能源部最後和艾司摩爾達成了協議,允許其加入EUV LLC,共同參與開發,共享研究成果。6年時間裡,EUV LLC的研發人員發表了數百篇論文,大幅推進了EUV技術的研究進展。

分享技術只是一方面,其後美國還送給艾司摩爾一份大禮。2009年,美國的Cymer公司研發出EUV所需的大功率光源,成為艾司摩爾的供應商,更在四年後以25億美元高價直接被併購。這可是光刻機的核心零件,這樣頂尖的技術,全球範圍也不超過三家。

毫不誇張的說,艾司摩爾雖然是一家荷蘭企業,但崛起的背後,其實是一場地地道道的美國式成功。

2012年,英特爾連同三星和台積電,三家企業共計投資52.29億歐元,先後入股艾司摩爾,以此獲得優先供貨權,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

終於,在2015年,第一台可量產的EUV樣機正式發佈。當年只要能搶先拿到機器開工,就相當於直接開動了印鈔產線,EUV光刻機也成為目前的主流製程技術。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