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iace wrote:地窄人稠,最寶貴得資産是人力。一家企業,最重大的支出,也是人力、租金、資本支出。資本支出可控,最不可控就是人力成本了。提高薪水,受益最大是外勞、跟時薪人員。外勞受益,對你我都沒好處,企業成本提高,賺錢少,受害的是台灣投資大衆。工時提高,受益的只有時薪人員,受害的佔gdp 65%的服務業,服務業影響了所有人日常最基本的生活。 幸好我沒遇到這種老闆,我老闆抱持著錢從這個社會賺來的,不可以殺雞取卵一定要再把錢花回去鼓勵大家花錢,除了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社會也這樣的活水下,一起提昇才會有賺不完的錢!
Nuke worker wrote:幸好我沒遇到這種老...(恕刪) 我才沒那麼傻在台灣當老板,除非回到原始的農業社會,作一天事領一天薪水。我沒義務養 沒效率的政府。也沒那個本事去負擔員工以後退休的生活跟一家人的健保。我離開最後那一家公司,跟老板深談,建議他公司收一收,利潤微薄,一個月耗掉50萬繳勞健保,提列退休金。跟本不可能存活。當時被資遣的沒有專長的員工,找不到正常工作,跑了求教於我,我只能建議他們找派遣工作。正常工作都找不到,提高最低資薪能改變什麼?現在一個月25-26K的助理工作,連碩士都要搶,搞不好還有博士,沒企業要投資,那裡來的好工作,提高最低工資有用嗎?我自己的小孩沒那麼慘,老爸有的是經驗,學校畢業後找工作,年薪都是70萬起跳。薪水要靠自救,別指望政府政客,政客要的只是選票。PS:話說回來,我當老板,不可能用你這樣的員工。面談兩句就刷掉了
高等教育失靈,學生出來往往做的是非技術性工作,那讀大學有何作用?但不讀大學又不行,隔壁阿貓阿狗都念了,難道自己不唸嗎? 現在許多傳統產業公司引進外勞,但外勞非長久之計,總歸一句不是自己人,長遠來看只靠著外勞生存只能說過一天是一天,產品真正的進步,能否真正賺錢提高獲利率才是真正之道,外勞並非錯,如果台灣能真正發揮高教的知識,產出高價值的產品,台灣人能掌握真正的核心,那是再多的外勞也不會造成薪資排擠的問題,畢竟從帳面上看,外籍勞工只是一種製造的生產要素而已。
樓主這句經典:~~高薪,可以透過節省存到錢,低薪,怎麼節省依舊是沒錢~~~~高薪,可以透過節省存到錢,低薪,怎麼節省依舊是沒錢~~~~高薪,可以透過節省存到錢,低薪,怎麼節省依舊是沒錢~~藍緣兩黨都不敢得罪財團......唉但你認為韓國人幸福嗎?韓國自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