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6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vspebrian wrote:
沒招打台灣, 學烏克蘭派無人機亂一亂, 也講成是蓋世神功...(恕刪)

無人機只能亂一亂 ?

所以前面貼的俄羅斯無人機如何打爆烏克蘭雷達及發射車的影片你就故
意視而不見 ?



Who Care01 wrote:
無人機能長時間在空中巡航 ~
搜尋及攻擊躲在掩體及樹叢間的飛彈發射車跟吃飯一樣簡單喔 !

...(恕刪)
對岸平民搭著漁船, 海量湧入台灣各個海港. 一下來個百萬人遷徙,軍火都省了
vspebrian

相當腦殘的講古. 呵呵, 原來解放軍是白養的. 派一百萬人來台灣當奴隸就打贏了?

2022-11-02 16:59
真的希望世界和平
bulldog2005 wrote:
的確,雖然我在大陸,...(恕刪)


太浮動了
不過先教運用
高等教育才研究還算合理啦
不然美國那種連基本算術都太爛的對日常生活都更沒幫助
基本上起碼得補課20年
只要未來5~10年在部分關鍵領域有突破
那美國封鎖就變成傷害自己和盟友
其實技術路線已經知道哪條是可行的
以中國包含人才在內的資源
說每一項都可以突破那是大概沒辦法
但起碼一半以上的機率還是不小
然後是制度的結構
美國的高等學校靠自己的基金就基本可以運作
中國的高等院校雖然這幾年排名越來越好
但大多還是靠國家資金
那獨立自主的研發太容易受到國家設定目標的影響
缺乏美國那種早期沒效益在除錯的早期累積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illProsper wrote:
對岸平民搭著漁船, 海量湧入台灣各個海港. 一下來個百萬人遷徙,軍火都省了


相當腦殘的講古. 呵呵, 原來解放軍是白養的.

派一百萬人來台灣當奴隸就打贏了?

原來中國的打仗方式是可以贈送一百萬人免費奴工給台灣喔.

有這麼好的事, 中國明天就可以發動了, 還等什麼?
vspebrian

我笑他游泳圈不夠用, 你還真以為船會讓他開回去開30趟? 來了就沒收了, 這麼好的事, 我等著, 然後中國鬧飢荒, 海產店不賣海鮮只賣地瓜

2022-11-02 17:29
WillProsper

中國還在鬧飢荒哦? 我到底看到了什麼~~哈...你加油~

2022-11-02 17:36
vspebrian wrote:
有這麼好的事, 中國明天就可以發動了, 還等什麼?...(恕刪)

中國短期之內應該不會打爆台灣 ~

自2016年政府宣布全面改變兩岸政策後 , 這幾年台灣被踢出世界衛生組織
(WHO) , 被踢出國際民航組織(ICAO), 三不五時就有邦交國宣佈斷交 ,
轟炸機 電子作戰機一天到晚環島測繪 , 各國航空公司紛紛將台灣改名 被
取消主辦東亞青運會資格等等 .... 這相較馬英九執政時兩岸間和平氛圍改
變的確非常顯著
!

不過台積電因應兩岸惡化局勢的日本 德國 美國等海外設廠計畫則是稍有
落後 , 這就是為何上次裴洛西訪台直奔台積電關心設廠進度的原因 ~ 所以
說在台積電海外新廠完工及順利生產之前 , 美國應不至徹底激怒中國對台
灣動手
的 ...
vspebrian

俗仔, 嘴砲.... 查甫郎勿湯只出一支嘴

2022-11-02 17:27
Who Care01

之前很多烏克蘭人也是這樣挑釁俄羅斯的呀 ! 誰知道會搞成現在這樣上千萬難民下場 .... [千萬母湯]

2022-11-02 17:38
vspebrian wrote:
號外!! 昨天烏克蘭...(恕刪)


你這種人最可悲了
挑釁人家說人家不行
真被打又說被欺負
可憐阿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舊文

這玩法跟美國用Stuxnet病毒
破壞伊朗濃縮鈾離心機一樣

他回憶說:"結果是有史以來從太空中看到的最大的非核爆炸和火災。"他補充說,美國的衛星發現了這次爆炸。 爆炸發生在1982年的夏天,里德在接受采訪時說。

~~~~

雷根批准了破壞蘇聯的計劃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politics/2004/02/27/reagan-approved-plan-to-sabotage-soviets/a9184eff-47fd-402e-beb2-63970851e130/

作者:大衛-E-霍夫曼

2004年2月27日

根據雷根白宮一位官員的新回憶錄,1982年1月,羅納德-雷根總統批准了中央情報局的一項計劃,通過秘密轉讓含有隱患的技術來破壞蘇聯的經濟,包括後來引發西伯利亞天然氣管道爆炸的軟件。

當時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前空軍部長托馬斯-C-里德在《深淵:冷戰內部》中描述了這一事件,該書將於下月由百齡壇出版社出版。 里德寫道,在冷戰的最後幾年,在局長威廉-J-凱西的領導下,管道爆炸只是中央情報局對蘇聯進行 "冷眼經濟戰 "的一個例子。

當時,美國正試圖阻止西歐進口蘇聯的天然氣。 也有跡象表明,蘇聯人試圖竊取各種西方技術。 然後一個克格勃內部人士透露了確切的購物清單,中情局以一種他們不會發現的方式將有缺陷的軟件塞給了蘇聯人。

"里德寫道:"為了破壞蘇聯的天然氣供應、其從西方獲得的硬通貨收入以及俄羅斯的內部經濟,用於運行泵、渦輪機和閥門的管道軟件被編程為失控,在適當的間隔後重新設定泵的速度和閥門的設置,以產生遠遠超出管道接頭和焊接處可接受的壓力。

他回憶說:"結果是有史以來從太空中看到的最大的非核爆炸和火災。"他補充說,美國的衛星發現了這次爆炸。 爆炸發生在1982年的夏天,里德在接受采訪時說。

"雖然管道爆炸沒有造成人身傷害,但它對蘇聯經濟造成了重大損害,"他寫道。 " 它的最終破產,而不是一場血戰或核交換,是使冷戰結束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蘇聯人開始明白,他們一直在偷竊假技術,但現在他們該怎麼辦?根據暗示,蘇聯的每個細胞都可能被感染。他們沒有辦法知道哪些設備是可靠的,哪些是假的。一切都很可疑,這就是整個行動的預期結局。"

里德說,他得到了中情局的批准,可以公佈行動的細節。 中情局在一次被稱為 "告別檔案 "的情報行動中了解到克格勃對西方技術的所有追求。 該行動的部分內容早些時候已被披露,包括1996年中情局《情報研究》雜誌的一篇論文。 這篇論文的作者是格斯-韋斯(Gus W. Weiss),他是技術和情報方面的專家,在製定發送有缺陷材料的計劃中發揮了作用,並與里德一起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 韋斯於11月25日去世,享年72歲。

根據魏斯的文章和里德的書,蘇聯當局在1970年創建了一個新的克格勃單位,被稱為T局,以探測西方的研究和發展,尋找急需的技術。 T局竊取技術的行動部門被稱為X線。 它的間諜經常出現在蘇聯對美國的訪問中;在一次訪問波音公司的工廠時,"一位蘇聯客人在他的鞋子上塗了粘合劑,以獲得金屬樣品",魏斯在他的文章中回憶道。

然後,在1981年7月的渥太華經濟峰會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告訴裡根,法國情報部門已經獲得了一個他們稱之為 "告別 "的特工,弗拉基米爾-韋特洛夫上校,一個53歲的工程師,被指派評估T局收集的情報。

維特羅夫回憶說,他是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提供服務的,他拍攝並提供了4000份關於該計劃的文件。 這些文件揭示了世界各地200多名X射線官員的名字,並顯示了蘇聯如何進行廣泛的努力來竊取西方技術。

"雷根對密特朗的敏感啟示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並對他提出向美國政府提供這些材料表示感謝,"里德寫道。 "1981年8月,《告別檔案》抵達中情局。里德在書中說:"它立即引起了一場風暴。 " 這些文件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清晰。它們說明了蘇聯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實驗室、工廠和政府機構的滲透程度。"

"閱讀這些材料使我最糟糕的噩夢成真,"魏斯回憶說。 他寫道:"這些文件顯示,蘇聯人已經竊取了關於雷達、計算機、機床和半導體的寶貴數據。" 我們的科學正在支持他們的國防"。

告別檔案包括一份未來蘇聯優先事項的購物清單。1982 年 1 月,韋斯說他向凱西提出了一個計劃,讓蘇聯的技術在一段時間內工作,然後失敗。里德表示,中央情報局“將在克格勃購物清單上的軟件和硬件中添加‘額外成分’。”

“雷根熱情地接受了這個計劃,”里德寫道。“凱西被允許了。” 根據 Weiss 的說法,“美國工業幫助準備要向 X 線‘營銷’的物品。” 1986 年的《航空周刊》和《太空技術》以及 1995 年彼得·施韋澤 (Peter Schweizer) 的著作《勝利:加速蘇聯解體的雷根政府的秘密戰略》中報導了有關有缺陷技術的一些細節。

此前,天然氣管道遭到破壞並沒有被披露,在當時是一個嚴密保密的秘密。里德寫道,當管道爆炸時,第一份報告引起了美國軍方和白宮的關注。他說:“北美防空司令部擔心從一個已知沒有火箭基地的地方發射導彈。”他指的是北美防空司令部。“或者也許是小型核裝置的爆炸。” 然而,衛星沒有發現任何核爆炸的跡象。

“在這些相互矛盾的指標可能演變成國際危機之前,”他補充說,“格斯·韋斯來到大廳告訴他的國家安全委員會同事不要擔心。”

雷根和美國在蘇聯解體中所起的作用仍然是一個激烈爭論的問題。一些人認為美國的政策是關鍵因素——雷根的軍事集結;戰略防禦計劃,雷根提出的導彈防禦系統;在地區衝突中對抗蘇聯;以及美國高科技的快速發展。但也有人說,蘇聯內部因素更為重要,包括經濟衰退和米哈伊爾·戈爾契夫總統的開放和改革的革命政策。

里德從 1982 年 1 月到 1983 年 6 月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他說美國及其北約盟國後來“在美國和海外建立了整個 Line X 收集網絡”。魏斯說:“蘇聯技術收藏的核心崩潰了,無法恢復。”

然而,維特羅夫的間諜活動被克格勃發現,並於 1983 年被處決。

大衛·霍夫曼
David E. Hoffman 是《華盛頓郵報》的特約編輯。

© 1996-2022 華盛頓郵報
bulldog2005 wrote:
這次戰爭,全球驚恐的發現原來私人財產是可以被本國意外的政權凍結甚至挪用的,這已經遠遠超過民主國家所視作“普世價值”的私有權力範圍。也導致瑞士銀行的存款急速撤離,以致瑞士停止凍結俄羅斯私人賬戶。

這次戰爭,也加速了全球已經開始的糧食危機,印度等國家已經停止出口糖以及其他農作物。第三世界國家在未來的10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饑荒。

這次戰爭,改變了歐洲甚至全球的能源結構,法國德國發現自己做了冤大頭,錢都被美國賺走了,而美國卻是這段時間進口俄羅斯能源最大的買家,中國與印度則更乾脆,跟俄羅斯買了能源后直接把船運到歐洲,一船賺1.5億左右。但中國與俄羅斯持續增加能源合作。

這次戰爭,也讓全球發現除了G7之外,幾乎大部分國家其實對大陸的善意大於惡感。中國不再是那個貧窮落後,每次在聯合國只會投放棄票的國家。

這次戰爭,讓全球第二以及第三大外匯流通貨幣的位置岌岌可危,人民幣開始擡頭,BRICS進入了全球的視野,就連阿聯酋也要進入。

未來的10年,將會是充滿變數,衝突與利益犬牙交錯的10年。天災,戰爭,政治改變將會頻繁發生。對於全球的經濟,也將會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當然,以上都是“我認爲”。不用擡杠,要杠就是你贏。


這也是我在這個樓想表達的東西。

世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現在的世界,伴隨著老美霸權的衰落,合久必分的時刻又再次來臨。

這次戰爭,西方打破了太多自己設下的底線,整個遊戲規則已被嚴重破壞,新的秩序將會慢慢地被重建起來,而這一次,將不會再是西方說了算,甚至是,因著他們的智慧,最嚴重的後果是西方將會再一次失去世界的話語權。

當然,這不會是十年八載的事,但整個過程已經在緩慢地開展中。

俄烏之戰,是這個過程的其中一個觸發點。這個戰事,打破了西方在整個世界的形象。沒有人會再把老美和"世界警察"聯想起來,歐洲也不再是"列強"(看看現在的英國,那有一點五常的樣子),土耳其甚至沙地都可以對老美說不,美元不再是真正安全的資產,世界再次開始分成兩個陣營。這邊上次的老大是前蘇聯,現在的俄羅斯郤只能當個老二甚至老三了。

這場戰爭總會過去,老美的國勢,也許還能苟延殘存些日子,但總的來說,已經回不來了。同樣,中國的復興也許會被打亂,但總的來說,已經無法阻止了。台灣要多久才會回到中國之下,其實在於中美的實力變化。若老美快速衰退,台灣回到中國治下的日子便會早些(當然,若老美還能撐多一會,或者中國的復興被拖慢一些,台海的現狀也會維持多一些日子)。只是,冒犯點說,在這個事情上,台灣是最被動的一方。台灣成不了烏克蘭,中國更不會是俄羅斯,北約更不會介入這場距離他們十萬八千里遠之台海之戰。

老美借烏克蘭殺俄羅斯一千,同時也在耗著自己八百。西方一個又一個執政黨因著這場戰爭而下台,人民連電費也付不起,老美因著這場戰爭失去大量話語權,老美戰力被暴露出越來越力不從心,只要手握著能源和糧食,小小的俄羅斯也能和整個西方抗衡,這一切一切,都是,甚至只是,十年前都沒有人能想像得到的事。

世界變了,好的消息是,向著好的方向發展中。

世界苦美久矣!

多年來被西方壓榨的單極世界,終將變成一個多極,多元,合作的多極世界,而且我斷言,這將是我們這一代人會看到的事。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我同意,甚麼都有可能,但西方能做甚麼呢? 若非二戰把全世界都打爛了,只剩下老美獨大,一個立國僅二百年的美洲地方大國,憑甚麼能成為世界中心近百年呢?

2022-11-02 22:50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連老美想要把中國從老二的位置打來都成不了,其他國家能做甚麼呢?有個說法很好,西方只懂玩國際象棋,郤不明白中國在玩的,其實是圍棋。

2022-11-02 22:51
歐盟接受了烏克蘭這個窮+惡的親戚,日後的日子可有得好受了。。。

"澤連斯基對歐盟說:我們的能源系統快崩潰了,來幫忙修一下

據德新社1日報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希望歐盟為烏克蘭提供援助,修復因俄羅斯攻擊而嚴重受損的該國能源系統。

澤連斯基1日在基輔與負責能源事務的歐盟委員卡德麗·西姆松舉行會談時說,烏克蘭40%的能源系統已被摧毀。

澤連斯基建議,歐盟委員會應該在恢復能源基礎設施方面發揮協調作用。

他說起在所謂“拉姆施泰因模式”下的烏克蘭聯絡小組,支持烏克蘭的國家在該小組內協調它們的武器援助。據媒體報導,澤連斯基說,在經濟和能源方面應該有一個類似的“拉姆施泰因”模式的組織。

澤連斯基說:“我確信我們將使一切恢復。在一個更為平靜的時期,當我們能源系統的情況再次穩定時,我們將再次向歐洲出口電力。”"
  • 229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