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6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Derek2025 wrote:
歐洲就比較可憐了,只(恕刪)


15度這有點誇張了吧
連中國東北我看到的市政供暖都有20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simonsu8879576

沒供暖?不可能。前幾天台北最冷的時候,「寒」舍的室內溫度就是15度。大概就是設定最高溫度15度吧!

2022-03-29 15:16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德國全年平均氣溫是5-13度.

2022-03-29 15:26
Derek2025 wrote:
普丁還真是深謀遠慮。(恕刪)


所以共和黨正在打擊拜登的對俄政策阿
拜登搞了一堆
他在國內的民調沒有任何上升
基本上他年底大敗機率極高
且他轉了方向對付俄羅斯
卻鬆了對中國
這點讓拜登在美國傳統對外政策的人眼中是很有問題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今日有很多新消息。“(恕刪)


我是沒覺得俄羅斯會放棄赫爾松這一塊地方
這邊烏克蘭的兵力不多
但如果俄羅斯用吸引烏克蘭分兵來這邊
那說不定對俄羅斯有利
這一代能從克里米亞兩面攻擊
烏克蘭跑來這邊其實不是好的選擇
就把基輔到奧德薩這一線鞏固好才比較實際
然後跟俄羅斯在哈爾科夫打長久戰

對俄羅斯來說
兵力不夠又太分散了
所以我之前才會說像是奧德薩就黑海艦隊給壓力牽制就好
整個烏東也不要一次拿
先拿大概兩共和國+哈爾科夫+赫爾松
這樣大概算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只要這邊幾年可以穩定下來
烏東早晚跑不掉

我前面說過
俄羅斯雖然兵力不夠
但俄羅斯的部隊可以輪調修整
所以其實作戰能力會比只有一套人的烏克蘭好很多
烏克蘭現在是放棄其他所有活動只有打仗
靠的是儲備和外援
最近就很明顯的各國民眾對這個事件感覺鈍化了
歐洲更明顯的狀況是能源和通膨的抗議越來越大
要選票的政客都很敏感的
猜測烏克蘭後面還能要到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少
反擊那是想太多了
那根本算俄羅斯主動退出去暫時給烏克蘭的
尤其基輔那邊
那邊俄羅斯的部隊過去一段時間的後勤真的太差了
打得太苦了
後退休整絕對是個好的選擇
換一批人可能會更好一點
那包含準備後勤
起碼也得幾週吧
說基輔五月又開打
那是真的可能的
甚至馬里烏波爾打下後就修整一段時間都有可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今日有很多新消息。“(恕刪)


當然有鬼啦
車臣 俄國不也打了第二次才滅了對方.

這些談判要素 看看就好.. 全都是假議題
最後大多不會成真
這一刻, 有些事情應可相信是真的.

1. 俄軍的戰損還是影響到攻勢的持續
2. 俄軍的補給, 跟不上預期
3. 收縮攻勢, 集中資源攻佔馬立波和烏東, 應是停火前最後一項任務.
4. 烏軍沒能組織大規模的反攻, 只能佔佔俄軍薄弱和撤離的地方
5. 但烏軍的強項是人頭換坦克, 傷亡慘重但戰果不差
6. 俄都應該真想停一停了, 大家都需要時間喘口氣.

現在就看馬立波和烏東, 倒底守不守得住.

至於戲子總統念念不忘的11國擔保方案, 不加入北約的共同防衛條約, 還真有意思. 只不過, 一旦這些國家簽了這協議, 日後俄軍再發兵, 就要和俄軍直接交戰了. 這些國家會肯嗎? 相反, 落實了這協議, 烏克蘭就拴不住了, 普丁會讓這份協議落實嗎? (畢竟可能還要一年時間) 這是不是戲子總統迫普丁在協議落實前要再度攻烏?
Derek2025 wrote:
你不是和我活在同一個(恕刪)

是啊
六億人收入不到1000元
都敢嘲笑年收入幾萬美元的歐盟
這世界平行線多了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economic wrote:
我是沒覺得俄羅斯會放(恕刪)


若真的停火了, 西方會給烏克蘭送戰機坦克嗎?

烏克蘭還有錢買嗎?
Derek2025 wrote:
歐洲就比較可憐了,只(恕刪)

你土共國先擔心自己六億人
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幣怎麽活下去吧
吹甚麽牛逼啊?
Derek2025 wrote:
若真的停火了, 西方(恕刪)

不會
會拿來把土共往死裡打
旋風 wrote:
你土共國先擔心自己六億人
收入不到1000元人民幣怎麽活下去吧
吹甚麽牛逼啊?


天哪, 你就能不能別那麼幼稚. 現在全個世界, 就算中國人算是活得比較好的一群了. 你真的知道, 現在老美和歐洲人活得怎樣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油、通脹、罷工——歐洲正亂成一鍋粥!

“我對你的解釋亦或是藉口都毫無興趣,因為我相信我不會從中得到答案。”

俄烏戰爭給世界帶來的惡果,正在逐漸顯現。

長久以來,因為對外部能源高度依賴,整個歐洲就像癮君子一般——毒品帶來的愉悅終究是虛幻,一旦失去,隨之而來的不止是空虛無力,還有身體內部無法預料的反噬。

雖然還沒有效仿英美推出“禁油令”,但因為戰爭的連鎖反應,歐洲燃油市場已經亂了陣腳。

01
聲聲炮火,航空中斷,物價飆升。儘管本土並無戰火,但幾乎所有歐洲人,都感受到了戰爭的硝煙。

“政府已經失靈,燃油和商品價格已經不受控制。”

“讓我們的經濟慢慢死亡吧,政府只會火上澆油。”

……

在西班牙馬德里大街上,在示威人群手中的橫幅上,類似的話語到處都是。人們呼籲政府出面強勢調控市場價格,保證民用物資保持在合理範圍之內。

否則,“西班牙將徹底崩潰”。

他們的瘋狂,自然不是偶然。在歐盟所有成員國中,西班牙的能源漲幅是最驚人的,短短時間便達到72%。而在這背後,是數以萬計的西班牙司機,無法負擔高昂的燃油價格,不得不停止工作。

目前,西班牙全國貨運已經中斷超過一周。

除此之外,西班牙各種依賴進口的原材料,也因為戰爭和一系列制裁舉動,被迫中止,導致終端商品價格瘋狂上漲。

更加之,西班牙生態部和農業部的新政策,又引發出大量農牧業、狩獵相關的爭議。

三者疊加,造成的後果,是災難性的。

供應鏈近乎中斷,大量民用商品不僅貴得離譜,而且短缺,普通人的生活、農業和畜牧業生產難以為續。

忍無可忍,成千上萬的農民、牲畜飼養人、獵人、鬥牛飼養者,以及來自各地的其他團體,乘坐1500輛公交車趕往首都馬德里參加遊行。

根據組織者提供的數據,大約有40萬人參加這場抗議活動。

他們的遊行示威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反對能源價格暴漲、烏克蘭戰爭以及交通司機的罷工行為。

而大規模的遊行,終於將所有不滿的聲音推向最高潮。

而這些,僅僅是歐洲現狀的縮影,還有更多國家面臨同樣的困境。

西班牙作為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人均GDP接近3萬美元,在歐盟內部的分量更是舉重若輕。連西班牙都無法承受了,其他國家又能好到哪裡去?

在德國,大量卡車司機聚集在一起,數英里長的車隊堵在交通要道,上演“卡車抗議”活動。

在法國,漁民封鎖碼頭和航線,農民們則駕駛著自己的拖拉機堵住街道,以此要求政府出面控制燃油價格。否則他們將不再返回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抗議。

希臘,意大利,波蘭……類似的情景到處都是。

另一方面,油價飆升,推高通脹,普通民眾的生活難以為繼,卻讓富人們吃得滿嘴流油。

據彭博億萬富翁指數,自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至今,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上漲了32%,美國油氣富豪的個人財富則增長了2390億美元,漲幅達到10%。

對比何其強烈。

此外,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除了能源短缺,還有不可忽視的一點。

現在可是春耕的季節,而烏克蘭作為歐洲糧倉,持續的戰火不僅導致錯過播種時間,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湧入歐洲,新一輪難民危機近在眼前。

而到今年冬天,歐洲將最先面臨糧食危機,與能源短缺一同推高本就高企的通脹,使得經濟雪上加霜。

而人吃不飽飯,自然會鬧事。搞不好就是星星之火,將呈現燎原之勢,這也許並非誇大。

這一輪配合美國實施的製裁行動,最受傷的不是俄羅斯,反而是歐盟自己。內部爆發瞭如此嚴重的矛盾,能有多少國家挺過去,現在還是未知數。

甚至,這個好不容易組建起來的聯盟,也會走向破裂。

02
輿論煽動是一把雙刃劍。

現在整個歐洲的媒體論調,都將俄羅斯塑造成一個邪惡帝國,烏克蘭則是備受欺壓的白蓮花。對大量湧入本國的烏克蘭難民,主流輿論導向,也是接收並善待。

然而,這一輪難民潮才剛剛開始。目前烏克蘭難民數量已超過300萬,據聯合國難民署預測,未來將有多達1000萬烏克蘭平民西逃。

當這些人真正融入到歐洲人的生活,搶了本地人工作的飯碗,右翼保護主義的浪潮,一定會被激發出來。

回想2015年,整個歐洲不過接納了100萬難民,就釀成了難民危機,徹底摧毀了歐洲集體安全的幻覺——事實證明,面對百萬難民,各國能做到的只是閉門自保,歐盟並沒有維護歐洲安全的能力。

而如今的宏觀形勢,比當年更糟糕,難民的數量也遠超當年,結成的惡果,很可能比當年更嚴重。

實際上,自2008年以來,歐盟內部許多國家其實很困難,比如法國就一直沒有走出次貸危機的影響,結果又被疫情重傷,現在還碰上俄烏戰爭,可謂極度難受。

不過,法國還有錢有底蘊,歐盟內部更多其他國家其實困難,多國仍沒有擺脫債務危機的影響,一旦這些問題集中爆發後,不少歐盟成員國恐怕無法挺過去,執政黨垮台也是有可能的。

這也是歐盟的一大危機之一,或許數年前英國脫歐才是開始,更多國家脫歐已經有了現實可能。

好巧不巧,今年剛好是法國大選之年。勒龐等右翼勢力主張退出歐盟、退出北約、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而這在整個歐洲的呼聲,一直不低。

除了勒龐,法國政壇還有一個更保守、更右的澤穆爾。據最新的民調顯示,這兩位極右翼候選人的支持率,加起來已經超過現任總統馬克龍,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若是,法國大選的最終結果,出現全面右轉保守化的黑天鵝,昔日的歐盟三巨頭德國、英國、法國,三去其二,歐洲一體化還能走下去嗎?

猶記得,2016年6月24日,英國脫歐公投第二天,勒龐在新聞發布會上對此表示祝賀。她背後的海報上,赫然寫著:英國脫歐完成,現在到法國了!

這一預言,今天來看,難保不會成真。

我們由此可見,所謂的歐洲團結,可能只是個笑話。

在你推我攮的環境中,歐盟的失敗是不言而喻的事情。或者說,能成功才是見鬼了——各方爾虞我詐,沒有誰真正願意為了歐洲做出犧牲。

歷史也一次又一次在證明這一點。

經濟危機時,北歐國家會對南歐國家見死不救;上一輪難民危機時,東歐國家紛紛閉關鎖國拒絕難民分配;在疫情疫情,各國禁止醫療物資出口保護本國需求。

尤其是,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惡化、能源危機、糧食問題愈演愈烈,各國政府必然優先考慮本國民眾的醫療安全。歐洲團結的口號也將如同風中殘燭般隨時熄滅。

恍如空中樓閣,了無希望。

03
剛剛過世的保守主義者斯克魯頓曾經說,“當人們試圖超越民族國家,建立某種跨國政治機構時,……其結果就是像今日歐盟那樣的不負責任的官僚機構。”

歐盟今日之處境,完美符合斯克魯頓的嘲諷。

曾幾何時,在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後,歐洲大陸一片焦土,各國經營下定決心與過去的自己和解。於是,他們開始尋求康德的永久和平論:自由民主國家聯合起來通往永久和平。

這一理論對當時的人們很具有吸引力,最終構造出今日被稱之為歐洲價值觀的東西。

最初,法國人提出成立煤鋼共同體,使用意大利緞帶、比利時裝訂、法國印刷、德國墨水、荷蘭紙張,總部放在盧森堡,以此來體現歐洲合作精神。

不得不說,這個形式一打開,所有人都嚐到了甜頭,於是有陸續推出共稅共同體、農業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乃至最後的貨幣共同體。

原本,美國在背後推動歐洲一體化,是為了在牽制蘇聯的同時,實現對歐洲的控制。然而在冷戰結束後,失去最大威脅的歐洲各國,認為美國再也無法要挾自己,獲得了空前自由。

於是歐元誕生的那一瞬間,一個工業實力、教育、科技、體量均可比肩超級大國的經濟體,就這樣破殼而出,並逐步吸納更多東歐國家加入,實現影響力擴張。

昔日的仇敵放下仇恨,團結為一個經濟體,這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都是歐洲一體化的象徵,也是全球一體化的榜樣。

但這個曾經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自誕生起就不太好運。

當敵人死去,曾經最強的盟友,轉眼就成為最強大的敵人。

於是,剛剛通過廣場協定處理完日本問題的美國,決定把戰爭燒到歐洲去。具體來說,就是那個一戰的禍亂之源:巴爾幹半島。

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科索沃戰爭爆發,歐元匯率一度暴跌30%。

與如今的局面,頗有些類似。

隨後,08年經濟危機、希臘債務危機、難民危機、英國脫歐、互搶物資的混亂疫情時代,在加上如今的能源短缺通脹飆升,歐盟GDP已經連續多年停滯,終於在今年被中國超過。

隨著經濟增長的停滯,歐洲國家發現自己沒有享受到紅利,反而喪失了獨立的財政政策,使得很多國家喪失了刺激經濟的財政手段。

這一危機的最高潮,就是希臘被迫接受歐盟緊縮財政政策。

隨後15年的難民危機,則徹底摧毀了歐洲集體安全的幻覺——事實證明,面對百萬難民,各國能做到的只是閉門自保,歐盟並沒有維護歐洲安全的能力。

實際上,因為有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國作為緩衝,俄羅斯與歐盟之間,本可以協力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美國無法坐視這種事情發生,主導北約東擴,加上以普京為代表的強硬派崛起,俄歐合作空間被大大壓縮。

但即便如此,俄羅斯外匯儲備中仍有40%以上是歐元,整體經濟重心始終向歐盟傾斜。

雙方相愛相殺,誰也離不開誰。

然而,自俄烏局勢惡化後,全球市場震盪。美元一路上漲,歐元雖然不像盧布一樣慘,卻也是持續貶值不止。而能源價格又在上漲,這等於變相吞噬歐洲人的財富。再加上各路資本大量流出,歐洲國家現在真的很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美國通脹率升至40多年來的新高,物價上漲使消費者受到嚴重影響。

據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BLS)的數據顯示,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上漲7.9%,為1982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CPI衡量了普通美國人使用的各類商品和服務的價格。

消費物價僅2月就上漲了0.8%。這超出了道瓊斯(Dow Jones)調查的經濟學家們之前的預估。據CNBC報導,經濟學家們曾預測消費物價將環比上漲0.7%,年同比上漲7.8%。

食品價格是引發通脹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8.6%,這是自2020年4月疫情初期以來的單月最大漲幅。

能源價格同比漲幅達到驚人的25.6%,2月環比上漲了3.5%,許多經濟學家預測能源價格將繼續走高。

雖然食品和汽油價格波動確實推動了通脹率升高,但核心通脹率上升6.4%,表明目前美國的物價正在全面上漲。核心通脹率衡量了不含能源和食品的CPI變化。

經濟學家警告,消費者的生活成本可能繼續增加。"
mzorro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欧盟团结本身就是个笑话,组织结构严密如苏联都可以一日崩塌,更别说松散的欧盟了,不远的将来就会看到欧盟的分裂的,不得不说,英国人确实是老狐狸。

2022-03-29 22:14
  • 22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