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6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可憐的韭菜,中國要變北韓了。
我是一隻遊戲人間的毛毛蟲,耐心的等待變身的時機。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可憐的塔綠班,永遠只能活在平行世界。。。。

2022-10-26 14:02
shaupenhauer456

台灣就要變烏克蘭,才叫真慘啊!

2022-10-26 14:49
方偉 wrote:
中國以黨治國,以黨領政,胡錦濤在20大被架走,全面進入習帝制。

美國一刀切人民幣與綠卡面臨抉擇。

中國維持清零政策,造成的經濟損失。

這些在這棟樓的D大新聞裡,完全看不到欸。


你要看塔綠班怎樣抹黑造謠撒謊黑中國,你要看中國宮心計,派系權鬥,你怎麼會來這個樓呢?

給你個推介,去軍板吧!那裡的樓,雖然說的都是廢話,但必定能令你看得心曠神怡,安心睡覺的。
又要迎來新一輪的絞肉戰了。

這真是一場沒意義的殺戮。

"烏克蘭開始新一輪徵兵?為大規模反攻,還是戰場損失過大?

據俄羅斯媒體25日報導,烏克蘭相關官員透露,基輔將開始新一輪的徵兵動員,“既為加強防禦,也為烏軍在一些方向上發起進攻做準備”。老劉看到這條信息時,第一反應是烏克蘭還有多少軍事動員能力呢,到底這一消息意味著烏軍要進行大規模反攻,還是目前戰場的兵力損失過於嚴重呢?

先來看看新聞是怎麼說的。

俄羅斯《獨立報》25日報導稱,烏克蘭首都基輔市徵兵和社會支持中心負責人馬克西莫夫在24日公佈的採訪中透露,基輔開始新一輪動員。

報導稱,烏方指出,在當前形勢下,動員將持續到2023年。對於誰預計將率先收到徵兵通知的問題,馬克西莫夫的回答是所有有服兵役義務的人。烏克蘭國防部日前向記者解釋稱,考慮到國家持續的戰時狀態,徵兵通知可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發出,只要不違反法律。

老劉查找了烏克蘭官方媒體上的相關報導。烏克蘭國家通訊社24的文章稱,烏克蘭軍隊需要裝備補充和兵員補充。這就是為什麼有必要繼續進行動員,預計所有60歲以下的應徵入伍者都會收到徵兵傳票。

馬克西莫夫說:“我們必須增加自己的潛力,增加兵員數量。我們看到,我們的軍隊在某些方向上在進行進攻行動。當然,我們必須有相當數量的兵力。我相信動員將繼續下去。這是必要的。烏克蘭軍隊需要兵員,不僅用於防禦,還要用於進攻,以解放我們的領土。”

從上述俄烏媒體的兩條相關消息可以看出,俄羅斯媒體的轉引以及烏克蘭官方通訊社的報導,內容基本一致。其中最關鍵的信息包括三條:一是烏方將進行新一輪徵兵,而且徵兵還將在該國法律範圍內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二是徵兵的年齡範圍相當大,涉及人員的上限竟然設置在60歲以下。三是徵兵的用途是“既用於防禦,也用於進攻”。

但老劉看到這一消息的第一反應就是無論徵兵的理由如何,對外傳遞的一個核心信息就是——烏克蘭軍隊目前非常缺兵員。

要注意,這一輪徵兵並不是烏克蘭官方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首次進行的軍事動員,此前烏克蘭就曾公開宣稱要進行100萬人的軍事動員。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參與俄烏衝突的外國軍事僱傭人員。

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報導,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7月8日在一次網絡會議上說,目前烏方已動員70多萬名武裝部隊軍人、9萬多名國民警衛隊軍人、6萬多名邊防軍軍人、10萬多名國家警察,總動員兵力超過100萬人。

當然老劉始終對於烏克蘭在戰時可以迅速動員100萬兵力的能力是持保留態度的,特別是烏克蘭總人口基數是4000萬左右,在衝突之初有不少人口通過多種方式離開了烏克蘭,如果再排除掉宣布“加入”俄羅斯的四個州的人口以及國內的老幼婦孺,烏克蘭是否還有能力迅速動員100萬的武裝力量呢?

對比之下,俄總統普京此前宣布的局部動員令是要徵召30萬兵力,而俄羅斯的人口基數大概是烏克蘭人口基數的3倍左右。

還有一個信息值得關注。前不久俄烏雙方曾進行過一輪大規模的換俘行動,雙方交換的人員都達上百人,而烏克蘭方面被釋放的人員全部為女性。當時俄軍方的說法是這一百多人都是烏克蘭的女軍人,而烏克蘭國防部的說法是其中包括大量平民和志願者。

無論對於這100多名烏方人員的身份表述,俄烏雙方誰說的更可信,都似乎透露出一個問題,烏克蘭在戰區有大量女性存在,她們中應該如烏軍方所言有一定比例的平民與志願者,但可能更大比例則是女兵。這張照片也折射出烏克蘭在衝突中男性軍人匱乏的實際狀態。

畢竟按照俄國防部發言人的表述,俄軍的作戰重點就是消滅烏克蘭的軍事作戰潛力,特別是西方提供的高端裝備以及烏軍的有生力量。

據俄《觀點報》25日報導,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25日表示,過去24小時,俄軍在3個方向打死了280多名烏軍人。在庫皮揚斯克方向,烏軍一個營的兵力在狹窄的戰線上攻擊俄軍在盧甘斯克的庫澤莫夫卡居民點的陣地。烏軍進攻被擊退,至少30名烏克蘭軍人被打死。另外,由於俄軍在克拉斯諾-紅利曼方向採取積極行動,打死了120多名烏克蘭軍人。同時,烏軍試圖用2個連的兵力在尼古拉耶夫-克里沃羅格方向上攻擊俄軍在赫爾鬆地區兩個居民點的陣地,所有的攻擊都被擊退了,約130名烏克蘭軍人被消滅。

按照這個數據來看,一天就有將近300名經過訓練的烏克蘭軍人被擊斃或受傷,那對於烏克蘭的戰爭動員能力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即便俄軍方公佈的數據有一定信息戰成分,那也說明烏軍每天都有大量兵力被打死打傷。

從上述幾方面信息來研判,烏克蘭目前在青壯年男性範圍內進行新一輪徵兵的難度將很高,因為這部分人員在之前的徵兵中就是優先被徵召的對象。因此也就不能理解為何此次徵兵的範圍要卡在60歲之下了。"
算是一個不錯的總結吧!

"俄烏戰爭八個月:冬天來臨前進入「第四階段」

2月24日開打的俄烏戰爭踏入第九個月,烏克蘭全境的天氣已漸有冬意,晚上溫度都跌至攝氏6、7度的水平。寒冬之下,雙方戰線料想難有推進。但俄羅斯宣傳策略、烏克蘭戰場,以至美國中期選舉的變故,都有可能在冬天之前,甚至冬天之際將戰爭帶到另一個階段。

戰爭開打至今,大概經歷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俄軍四路圍攻烏克蘭,希望迅速取得基輔,推倒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府。

第二階段則是直至6、7月之交的頓巴斯戰爭。

其後戰爭進入第三階段。烏克蘭得到類似美製「海馬斯」多管火箭砲(HIMARS)之類的武裝之後,成功限制了俄軍的進展,不斷襲擊對方後勤。

至此,人們要問的是,戰爭的第四階段會以何種情勢展現?

以下是一些對潛在發展的推測。

首先,俄羅斯將會把針對歐洲的能源戰以另一種形式施加於烏克蘭身上。從10月10日至今,烏克蘭已有超過200處供電設施受襲,超過三成供電能力受損,全國各地也進入了不同程度的限電管制之中。如果俄方攻勢持續,沒有能源的寒冬將會是烏克蘭人戰鬥意志的一大考驗。而在烏克蘭經濟活動漸有恢復之際,俄方的「能源戰」將變成嘗試拖垮烏克蘭經濟的「經濟戰」。

目前,歐美國家正積極向烏克蘭提供防空系統。但不少分析都認為烏克蘭領土遼闊,根本不可能有完整的對空防衛,而且多方向密集攻擊的無人機更是防不勝防。同時,烏克蘭電網維修的人力和零件已臨極限(特別是烏克蘭電網零件並不使用歐洲制式,難由歐盟國家供應),未來很難像今天一般迅速修復被毀的供電設施。

其次,除了對供電基建的攻擊外,戰爭也有邁向核級別的升級可能。日前,俄方就主動聯絡英、美、法、土四國國防部,警告烏方可能會使用所謂的「髒彈」(dirty bomb),即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傳統炸彈。烏克蘭、英美法三方以至北約都否定這種指控,而事實上,「髒彈」在戰場上並不實用,對烏克蘭也沒有戰略價值,但俄國主理放射性防衛的軍方將領則稱烏克蘭有可能引爆「髒彈」再嫁禍俄方,以誘使其北約盟友升級俄烏戰爭。

正如此前來自俄國的「核武」威脅一般,此等「核相關」的宣傳,無論其符合事實與否,也有使戰事脫離常規衝突的可能。由於俄國是核大國,而烏克蘭不是,非常規戰爭將有利俄方。

(近日,挪威因無人機久飛近其能源基建而逮捕了一些俄羅斯公民;德國也出現鐵路被人為毀壞而一度停運的事件——有論者亦懷疑這種針對北約國家基建的騷擾或攻擊,也是另一種超越常規戰爭的升級可能。)

其三,烏克蘭與俄羅斯可能會在赫爾松(Kherson)市展開冬季前的大戰,其戰果將對未來戰事發展有深遠影響。近來,俄方已宣布將從位於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以西的赫爾松市撤走民眾。由於第聶伯河在赫爾松一帶的兩岸交通大橋已被烏軍砲擊截斷,此舉將有助俄軍集中補給赫爾松的守軍。有分析認為,撒走人民是為俄軍從赫爾松撒退所作的準備,但亦有說法指俄軍可能正在加強赫爾松的防守。

赫爾松是俄方在第聶伯河以西的唯一駐點,如果由烏方攻下,將使烏克蘭南部的戰線出現憑河對峙的態勢,也將是俄軍的另一大敗。反過來,如果俄軍能穩守赫爾松到冬天之後,在新兵加入戰線後,此地卻可作其伺機向西推進的橋頭堡。

最後,美國中期選舉將在11月8日進行,共和黨很大可能會奪得國會眾議院的控制權,或許會動搖美國的援烏決心。雖說援助烏克蘭名義上是兩黨共識,但眾議院的共和黨領袖麥卡錫(Kevin McCarthy)已表明不會向烏克蘭開出「空白支票」,而一直反對援助烏克蘭的QAnon陰謀論政客、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在麥卡錫上月宣布共和黨政綱更坐在麥卡錫身後的當眼位置,突顯出這種有孤立主義傾向的共和黨人的影響力。

而正當共和黨援烏意向可能有變之際,民主黨亦有包括眾議員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等標誌性人物在內的30位進步派政客去信拜登,呼籲白宮在烏克蘭問題上主動尋找外交出路——在俄烏問題上,此等話語往往與施壓烏克蘭割地求和牽扯在一起。換言之,未來減少援助烏克蘭的壓力,不只來自共和黨,也可能會得到民主黨部分力量的支持。

由於美國軍援佔了全球對烏軍援的絕大部分,是其他所有國家加總的數倍,美援的缺口難以由其他國家補上,也將決定烏克蘭最終的失敗。

綜合上述四個可能發展,在俄烏戰爭的「第四階段」中,優勢很可能會重新回到俄方手中。"
印度也轁光養晦了很多年了,現在也開始發力追上來。

東升西降,下一代,將會是一個中印較勁,西方跪拜的世界嗎?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看到有朋友調侃說,印度人現在睡覺都要笑醒了。

確實,對印度來說,2022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年份,現在至少是四喜臨門。

第一喜,印度現在正是排燈節期間,排燈節是印度最熱鬧喜慶的日子。

第二喜,印度剛剛慶祝獨立75週年,逢五逢十的年份,自然更為喜慶。

第三喜,印度GDP超過了英國,現在世界第五,昔日殖民地超越了宗主國,焉能不喜?

第四喜,那就是印度裔的蘇納克,當上了英國首相。而且創下了兩項歷史:
1,他是英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印度裔首相;
2,42歲的他是英國200多年來最年輕的首相。

所以,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對英國新首相上台最高興的,不是英國人,而是印度人。

至少部分印度人狂喜:當年是英國人欺負印度,現在是印度人領導英國。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所以,對於蘇納克上台,印度從上到下,都很高興。印度總理莫迪更是第一時間發推,向蘇納克送出最熱烈的祝賀,並期待“將我們歷史的關係轉化為現代夥伴關係”。

那歷史關係是什麼呢?

莫迪說得很隱晦,其實就是英國殖民印度、欺壓印度、剝削印度、歧視印度的歷史關係。不然,蘇納克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不會從印度去東非(也是英國殖民地)謀生,並在非洲生下他們的孩子,第二代隨後移民英國,在英國生下了蘇納克。

當然,對印度人來說,覺得蘇納克很親切,至少有三層因素:

第一層,他有印度人的血統;

第二層,他娶的還是印度女孩,印度超級大富豪的女兒,她還保留著印度國籍;

第三層,蘇納克還很印度化,他公開信仰印度教,參加排燈節活動,而且還向神牛致敬,同時當初宣誓就任財政大臣時,以印度教宗教經典宣誓就職。

因此,雖然生活在英國,但在蘇納克家,肯定不會出現牛肉。當然,畢竟在英國,蘇納克也很注意平衡。

蘇納克自己就說:“我的父母是為了生活,而移民英國的。我的文化背景意味著,我要在周末去印度教神廟,因為我是一名印度教徒,但每個週六,我也一定會去看當地的足球比賽,兩者對我來說,缺一不可。”

這是蘇納克的聰明之處,果然是八面玲瓏,左右逢源。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相比印度人的狂喜,英國人感覺更五味雜陳。

對蘇納克上台,英國頭面人物都表示歡迎。應該說,經歷了那麼多風風雨雨,大英帝國人口也多元化了,英國人也總體想通了,再公開歧視印度人,這涉嫌種族歧視,顯然是一種政治不正確。

但私下里呢?

看英國一個電視節目,有聽眾就打電話抱怨:蘇納克都不是一個真正的英國人,有些事情很重要……85%的英國人是白人,他們希望首相是能代表他們的首相……

當然主持人也調侃:對,你說得很對,你能想像英國白人去統治一個跟他們不一樣的國家嗎?哦,以前都沒發生過。(諷刺英國當初的殖民侵略)

然後,他接著諷刺:一些英國人當年公投脫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讓英國成為白人天下(拒絕外來移民),哪知道,接下來是7年的連鎖反應,最後直接的後果,一個印度人首相上台了……

這個世界,很多事就是這樣打臉。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有點扯遠了,但蘇納克成為英國首相,我們確確實實看到了印度人的不尋常。

不錯,印度總體還不富裕,更不乏生活在貧困線下的印度人,但真別瞧不起印度人。

至少在國際上,在美國五百強企業裡面,就有80多位負責人是印度後裔。

IBM的CEO,谷歌的CEO,微軟的CEO,聯邦快遞的CEO,推特的CEO,等等等等,都有印度血統。

為什麼會這樣?

我總覺得,還是印度人的勤奮、聰明,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和中國人一樣,特別重視教育。

以蘇納克的家族為例,祖父母都比較貧寒,不然不會到非洲去謀生,但在教育上特別捨得花錢,所以第二代就走出非洲,到英國當了中產,生下第三代,更是不惜重金,讓他們去私立學校接受教育,去牛津、斯坦福深造……

當然,對很多印度人來說,四喜臨門還不夠,還在期待著第五喜。

別忘了,美國現在的副總統哈里斯,也有印度人血統。80歲拜登最近的表現,大家都看在眼裡。前幾天慶祝印度排燈節,他又語出驚人,對剛過完58歲生日的哈里斯說:“祝這位偉大的總統生日快樂!我們知道,你的媽媽永遠與你同在。”

拜登總統說:哈里斯,偉大的總統?!

因此不少印度人希望,拜登因為健康問題能提前退休,那哈里斯接任美國總統。這樣的話,美國和英國,都是印度後裔掌權,那真是盛況空前了。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最後,怎麼看?

簡單三點吧。

第一,印度確實在崛起。

這種崛起,最根本的表現,還是印度的經濟實力。2022年印度GDP超越英國,更是一個重要里程碑。發展是硬道理啊。

當然,還有海外印度人的傑出表現。除了大量的印度裔CEO、科學家外,別忘了,在葡萄牙、斐濟、愛爾蘭、圭亞那、馬來西亞、毛里求斯、新加坡、蘇里南和塞舌爾等國,都曾出現過印度血統的總統或總理。

印度人才滿天下,這是一個事實。當然,另一個問題,就是印度人才的外流,也是觸目驚心。

第二,印度也別太高興。

我們更要看到,印度裔當外國總統,和印度國家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

有可能,這种血統關係,確實會讓兩國變得親近;但更可能,為了避嫌,對方決策更瞻前顧後,反而更不敢對印度表現得太友好。

不信,大家就看吧。蘇納克的英國,和莫迪的印度,說不准哪天就又鬧翻了。

印度現在是四喜臨門很多人還在盼著第五喜

第三,文化是最持久的力量。

過去的300年,是印度人最屈辱的300年。當年印度獨立時,丘吉爾曾很輕蔑地說,所有印度領導人都是低素質的稻草人。當殖民地飢荒導致300多萬印度人死亡時,丘吉爾還說過一句話:印度人會像兔子一樣繁殖,不用擔心……

風水輪流轉,現在,印度人卻開始領導英國。我總覺得,這裡面有印度人的苦乾和奮鬥,生育率高,但最重要的,還是教育,還是文化。印度悠久的文化,注定了印度肯定還會大放光彩。

事實上,如果不是75年前印度獨立,那今天不是印度人領導英國的問題,而是英國被印度徹底同化了,英國人要說印度式英語了。當然,這種虧本買賣,精明的英國人打死也不會幹的。

所以說,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文化不被遺棄,文明必然復興。當然,過程不會直線發展,政治更是充滿變數。不排除蘇納克哪天又被英國人趕下台,然後被痛斥:這些印度人,果然很不靠譜……"
vspebrian wrote:
天然氣與原油價格持續(恕刪)


只是美元漲
歐元又沒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本不太想貼這種八卦新聞,畢竟只是個別事件,但這一戰,是關乎島上二千三百萬人和左岸十四億人的性命,財產,和將來,又很難不讓人格外關心。

當然,先宣示一下立場,我是認為,這一戰,和現階段的俄烏戰爭一樣,是毫無意義的。兩邊的體量相差太大(20多年前,台灣GDP佔大陸GDP的37%,去年郤跌到4.38%),而軍費相差也達到17倍。雖說中共要守的土地比台灣多,但軍力的差距郤是明顯的(當然,塔綠班要堅持殲20射不出導彈,我也沒打算叫醒他們)。

而明顯地,看過俄烏戰爭的人,都會明白,老美是不會親身下場的(歐洲就算了)。泡菜國要防著隔鄰混水摸魚,日笨有和平憲法,其他亞洲國家除非否認一個中國,否則這場戰爭就只是左右岸的事。而中共對這場戰爭的準備,本來就是以老美會親身下場來準備的。

而政府既然開始計劃儲存物資,那就是明白,這場戰爭必定是以鎖台來開始的。但重點還是一樣,台灣太細了,完全沒有戰略縱深,也沒法從鎖台戰法中獲得外部補給。別國也不會進攻中國本土,那要比消耗戰,台灣能堅持多久?一個月? 半年? 然後呢?

而事實上,除了會出現無謂的死傷,這場戰爭真的毫無意義。但當然,就算毫無意義,像烏克蘭一樣,終始還是要打一場的。但願中共能打得好棒棒,讓死傷少一點。

"PTT八卦板出現大量「投降論」 40歲處男:投降至少躲牆內打手槍

中共二十大閉幕之後所形成的人事布局,讓全世界討論是否準備對台動武,台灣許多人也在討論是否不久的將來,兩岸將會開戰。PTT八卦板不少人也在討論「投降論」,其中一位自稱40歲處男的網友發文詢問,「開戰時要怎麼投降才能自保?」以起許多網友的討論。

原PO發文表示,「聽說快打仗了,如果真的打起來要怎麼向對方投降能自保呢?對了,別拷貝(靠北)我什麼抗中保台,為了妻小家產之類的。我四十處男啦,沒有甚麼資產,父母住在鄉下,為什麼要我為了那些達官貴人,還有炒房的人拼上自己的性命呢?投降至少還能躲在牆內打手槍對吧?有沒有開戰時,魯蛇要怎麼投降才能自保的八卦?」

網友在推文中回應表示,「先在門口掛五星旗」、「抓一隻塔綠班領賞」、「到時候民進黨會先示範,等教學就好了」、「先唱國歌,只有六句,很好記,不錯聽」、「對,我才不願捍衛炒房的基礎!」。

但也有網友駁斥,「政府沒投降你就只是移動標靶」、「美軍奪還戰你就在裡面惹,直接抓投降仔抗美」、「你不打之後改跟美國打」、「國共內戰示範過了:死在戰場上或許是幸運的,因為活下來的人命運更悲慘。」

另外還有網友認真分析如何投降,開戰前一定會被徵召,進入軍隊,進入軍隊後,首先保持中立心態,軍中一定有獨派跟統派,這個時候不要表態,先求自保。

網友接著說,暗中觀察軍中那些人是統派,當觀察出那些是統派後,大家心照不宣地漸漸走在一起,盡量有默契地被分在一起,走在一起交流再一起,小白旗一定要備在身上可以選擇在軍中休息時帶隊集體投奔祖國懷抱,或著是開戰時假裝要衝前鋒,其實是要直接投降。"
若能發射空空飛彈,這就是繼老美的女武神後,全球第二款制空無人僚機了。

"不輸殲20!陸首曝攻擊11隱形無人機可占取空優

據中方官媒《環球時報》23日報導,軍事分析家說,這可能暗示了一些新戰鬥概念。央視說,目前在北京展覽館「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中亮相的攻擊-11具有高隱形、高穿透力和精準打擊力。它不僅飛得高、飛得快,還能像殲-20隱形戰機般,在高威脅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執行攻擊占取空優,以及壓制性防空作戰等任務。

而觀察家說,這是中方官媒首度透露,攻擊-11能占取空優。廣泛認為,包括攻擊-11在內的武裝無人偵察機因為是次音速,加上機動性低,對主要以空戰為主的搶占空優任務來說,並非首選。然而,部分軍事專家說,這和攻擊-11所具備的奪取空優概念可能不同。

一位要求匿名的北京軍事專家說,由於隱形戰機能深入穿透敵方防空,對敵方軍機場和基地執行精準打擊任務;這樣一來,敵軍一開始就沒有戰機可用,只好放棄空優。

最近央視「軍事科技」播出的動畫顯示,多架攻擊-11可以搭配雙座殲-20聯手執行任務。在這概念下,殲-20可以遙控無人機,讓攻擊-11充當飛彈卡車,並發射空對空飛彈。專家說,這是攻擊-11可能執行搶占空優任務的另一種方式。

據官方2021年在廣東珠海航展秀出的攻擊-11模型顯示,它有兩個內部彈艙,而每個彈艙都能裝載4枚看似精確制導空對地滑翔彈的武器。儘管目前還不清楚,攻擊-11的彈艙能不能裝載空對空飛彈,可是分析家說,它們擁有搭載多種彈藥的潛力。"
Derek2025 wrote:
若能發射空空飛彈,這(恕刪)


無人那是需要體系搭配的
且相關的技術不是都成熟的
主要大國都還在探討
美國人在這方面研究不少
但美國成本高
且現在美國政府的財政壓力很大
要持續大資源投入可能得看看美國認定的排序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AI,大數據,無人機,這些都可算是中國領先的領域。老美的難題還是一樣,人口基數較少,研發生產成本高,錢也缺。

2022-10-26 15:52
economic

AI,大數據,無人機,美國技術沒有比較差,尤其現在都還在很初步的探索階段,距離實際大量使用在空軍都還有不小的距離,美國強在累積,尤其一些更基礎的科學相對要強

2022-10-26 17:10
Derek2025 wrote:
又要迎來新一輪的絞肉(恕刪)


對俄羅斯來說這就是俄羅斯要的阿
逼烏克蘭自己把自己弄死
只要烏克蘭連公務員和軍人的薪水都發不出來
那俄羅斯要取得更多的進展就容易得太多了
且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得多
而那個時候烏克蘭和西方自然就有壓力來談判

當然同樣的俄羅斯得扛過可能起碼到明年上半年
歐洲現在很明顯地說得多給得少很多
俄羅斯則是儘可能去弄低成本的無人自殺裝備給烏克蘭壓力
烏克蘭在冬天缺能源基本是個跑不掉的現實
那烏克蘭人還能多支持打下去就不知道了
還會有多少烏克蘭人跑出去給歐洲壓力恐怕也是很難說
非常支持烏克蘭的保加利亞已經用了黑海路線的低價俄羅斯能源
先等美國大選後吧
俄羅斯可能也等這個
看看美國在沒有選舉下的實際政策到底是甚麼
俄羅斯還得頭痛這麼依賴包含中國和伊朗對未來的彼此關係變化如何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 229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