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進展!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運行刷新記錄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的新紀錄,這也標誌着中國核聚變研發邁出重要一步,技術水平位居國際前列。
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在2020年12月建成並實現了首次放電,表明中國掌握和擁有了大型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經驗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研究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的等離子體電流能力,近日運行突破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將來可以達到2.5兆安培以上。
等離子體電流強度,是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又稱磁環機)的核心參數,等離子體電流達到1兆安,是實現聚變能源的必要條件,未來托卡馬克聚變堆必須在兆安培電流下穩定運行。
中核集團核聚變堆技術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表示,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個裝置,能夠實現兆安培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在此條件下的一些新物理和技術問題,都有待研究和解決。
早在1950年代起,中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就已經開始,幾乎與國際上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同步。現時,不同國家都有自行研製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在國際上還有由多國合作的項目。
2006年,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共同簽署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啟動協定。這個項目,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以平等身份參加的最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那麼,為甚麼要如此大力推動可控核聚變研究?「人造太陽」的終極目標是甚麼?
可控核聚變能源,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社會的理想清潔能源。它具有資源豐富、能減少破壞環境、固有安全性等優點,是最有希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方案。
核聚變的原料,正是海水當中就有的氘和氚,儲量相當豐富。一升海水能提取0.03克氘,能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
同時,氘和氚反應的生成物是氦氣,沒有放射性,對環境無害;而且,一旦造成反應的等離子體熄滅,聚變反應就會終止,所以聚變燃料的保存運輸、聚變電站的運行都比較安全。
不過,真正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條件十分苛刻,人類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台軍急眼了:明年開始大規模囤積彈藥,準備與解放軍打持久戰
老司機幾天前提到,美國總結俄烏衝突的經驗時就注意到,彈藥儲備不足已經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弱點,由此甚至影響到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眼看美軍多年積攢的彈藥基本都送到烏克蘭,恐怕難以滿足台灣的需要。
對此,台灣方面也急眼了。
台灣《聯合報》10日稱,台“國防部”列出的明年預算約4151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作業維持預算創新高,高達1337億元,比今年的1069億增加268億元,增幅為25%。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認為,台軍大幅提升戰備彈藥與裝備存量,並補充缺裝,明顯是為因應在外援可能斷絕下,“讓台灣本島地面可持久進行防衛戰”。
揭仲分析稱,台軍預備大量採購各種傳統彈藥,以增加戰備彈藥存量;且地面部隊將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缺裝補充;此外,台灣海空軍為應付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活動,導致零附件採購預算也大量增加。
據介紹,台軍海陸空的通用性彈藥,統一由台“陸軍司令部”編列預算採購,在明年的“戰備彈藥及教育訓練用彈藥購置”部分就編列近80億元,相當於今年(21億)的4倍。
其中台灣自製彈藥部分預計開銷約40億元,主要為地面部隊所需彈藥,包括“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的各類彈藥約8.6億元、40毫米低速高爆穿甲彈等4類彈藥約11億元、30毫米翼穩脫殼穿甲曳光彈約4.2億元,另外還有供單兵反裝甲用的“紅隼”反裝甲火箭4億元。揭仲表示,後3項明顯是為了準備“國土防衛作戰”。
除大量採購戰備彈藥,台軍地面部隊在明年也編列高額預算,緩減台軍遭詬病已久的弊病,例如因作業維持預算長期不足,導致長期缺裝。例如台“陸軍司令部”在除了持續編列6億元進行“地面部隊戰鬥個人裝具籌補”外,還新增“陸軍各式零附件安全及戰備存量需求”17.5億元、“戰鬥個裝防護頭盔、戰鬥個裝防護背心及戰鬥個裝3級抗彈板”46億元,堪稱台軍地面部隊“近20年規模最大的缺裝補充”。
揭仲認為,從台軍明年大量採購傳統戰備彈藥並進行大規模缺裝補充,顯示台軍“為應付2027年台灣海峽可能的軍事風險”,已調高各類彈藥與裝備器材的戰備存量,並希望在短期內快速補足,強化台軍在戰時外援可能斷絕的環境下,持久進行防衛戰的準備。
此外,為應對解放軍的頻繁活動,台海空軍明年也大幅增加裝備零附件的採購,以因應頻繁出勤造成的後勤維修壓力。台“空軍司令部”就在採購各型飛機、發動機、防空武器、通信裝備、雷達系統、工兵裝備及地面支持各型裝備等所需軍事裝備及設施方面編列約192億元,較今年大幅增加72億元。其中僅F-16型機裝備零附件採購就編列95億元,幾乎是今年編列數24億元的4倍。
台軍此舉顯然表明,島內也意識到“一旦爆發台海衝突,美國不可靠”。但台軍大量採購的這些彈藥和裝備性能實在有限,戰術思維更是落後,想靠它們在“外援斷絕”的情況下與解放軍打持久戰,這到底是誰給的勇氣呢?"
"美國經濟未來12個月內衰退概率達100%
當地時間10月17日,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發布了其經濟學家建立的最新模型數據,預測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已經“板上釘釘”,概率達到100%。而這一經濟信息,對於美國總統拜登而言,顯然是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遭受到的一個重大打擊。

這一“經濟衰退概率模型”由彭博首席經濟學家安娜·黃(Anna Wong)和經濟學家伊麗莎·溫格(Eliza Winger)建立,採用了13個宏觀經濟和金融指標作預測。模型顯示,美國經濟在未來多個時間段的衰退概率都比此前的預測概率更高。
其中,到2023年10月的未來12個月內,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從上一次更新的65%升至了100%。與此同時,衰退提前到來的概率也在上升,這一模型預測,美國經濟未來10個月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從0%升至25%,未來11個月內的衰退概率則從30%快速升至73%。
此外,彭博社對42位經濟學家進行的另一項調查則顯示,他們預測美國經濟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概率目前為60%,同樣高於一個月前預測的50%。
這些預測與美國總統拜登對於經濟的樂觀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拜登看來,他重點關注就業增長是否強勁。正在忙於中期選舉競選活動的他,試圖告訴美國人:美國經濟在其政府的領導之下依舊穩定。不過,彭博社認為,如今這些預測對拜登而言不是好消息,因為經濟仍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中國買了30幾架, 每架3000萬美金. 放在兩棲攻擊艦, 將會是對台灣第一波開戰使用的武裝直升機.
Ka-52又貴又好打, 看來也會被台灣打好玩的.
中國乾脆好心一點, ka-52就全部捐還給俄國, 算是做面子. 堵住普丁的嘴巴, 反正不耐打, 留著沒用.
=====================
俄軍Ka-52直升機頻遭擊落 現有機隊已損失逾25%
俄軍攻擊直升機Ka-52「短吻鱷」近期在烏克蘭南方頻頻遭到烏軍防空系統擊墜,英國國防部在25日發布的烏俄戰爭動態中提到,俄軍現役90架的Ka-52機隊,有超過25%在烏克蘭遭擊墜。
英國國防部指出,自俄軍入侵以來,俄軍的Ka-52直升機至少有23架「確認被擊毀」,超過俄軍現有Ka-52機隊的25%。俄羅斯目前仍未能保持足夠的空中優勢,無法在前線地區進行可靠且有效的近距離空中支援,而且俄軍的火砲彈藥已經嚴重不足。
======================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