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95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又發現了中國的科技突破。

"突破性進展!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運行刷新記錄

  中國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HL-2M),近日取得突破性進展,等離子體電流突破100萬安培(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的新紀錄,這也標誌着中國核聚變研發邁出重要一步,技術水平位居國際前列。

  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在2020年12月建成並實現了首次放電,表明中國掌握和擁有了大型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經驗和技術,為中國核聚變研究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的等離子體電流能力,近日運行突破1兆安,創造了中國可控核聚變裝置運行新紀錄,將來可以達到2.5兆安培以上。

  等離子體電流強度,是托卡馬克核聚變裝置(又稱磁環機)的核心參數,等離子體電流達到1兆安,是實現聚變能源的必要條件,未來托卡馬克聚變堆必須在兆安培電流下穩定運行。

  中核集團核聚變堆技術領域首席專家段旭如表示,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個裝置,能夠實現兆安培高參數等離子體運行,在此條件下的一些新物理和技術問題,都有待研究和解決。

  早在1950年代起,中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就已經開始,幾乎與國際上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同步。現時,不同國家都有自行研製的可控核聚變裝置,在國際上還有由多國合作的項目。

  2006年,中國、歐盟、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和印度,共同簽署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項目啟動協定。這個項目,也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際大科學工程之一,同時也是中國以平等身份參加的最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

  那麼,為甚麼要如此大力推動可控核聚變研究?「人造太陽」的終極目標是甚麼?

  可控核聚變能源,被認為是人類未來社會的理想清潔能源。它具有資源豐富、能減少破壞環境、固有安全性等優點,是最有希望徹底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終極方案。

  核聚變的原料,正是海水當中就有的氘和氚,儲量相當豐富。一升海水能提取0.03克氘,能產生相當於300升汽油完全燃燒釋放的能量。

  同時,氘和氚反應的生成物是氦氣,沒有放射性,對環境無害;而且,一旦造成反應的等離子體熄滅,聚變反應就會終止,所以聚變燃料的保存運輸、聚變電站的運行都比較安全。

  不過,真正實現可控核聚變的條件十分苛刻,人類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Derek2025 wrote:
想借個位向01投訴一(恕刪)


下次你試看看
按上一頁 看看你打的內容還在不在

如果沒消失 先複製在點一下送出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以前試過了。如果是轉往登入頁,就算是按上一頁,內容也會被清空。如果是已登入但按錯其他鍵,按上一頁才可以救回內容。

2022-10-25 22:30
這個政府今次是做對了,雖然作用有限。


"台軍急眼了:明年開始大規模囤積彈藥,準備與解放軍打持久戰

老司機幾天前提到,美國總結俄烏衝突的經驗時就注意到,彈藥儲備不足已經成為整個西方世界的弱點,由此甚至影響到未來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眼看美軍多年積攢的彈藥基本都送到烏克蘭,恐怕難以滿足台灣的需要。

對此,台灣方面也急眼了。

台灣《聯合報》10日稱,台“國防部”列出的明年預算約4151億元(新台幣,下同),其中作業維持預算創新高,高達1337億元,比今年的1069億增加268億元,增幅為25%。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認為,台軍大幅提升戰備彈藥與裝備存量,並補充缺裝,明顯是為因應在外援可能斷絕下,“讓台灣本島地面可持久進行防衛戰”。

揭仲分析稱,台軍預備大量採購各種傳統彈藥,以增加戰備彈藥存量;且地面部隊將開始進行大規模的缺裝補充;此外,台灣海空軍為應付解放軍在台灣周邊海空域的活動,導致零附件採購預算也大量增加。

據介紹,台軍海陸空的通用性彈藥,統一由台“陸軍司令部”編列預算採購,在明年的“戰備彈藥及教育訓練用彈藥購置”部分就編列近80億元,相當於今年(21億)的4倍。

其中台灣自製彈藥部分預計開銷約40億元,主要為地面部隊所需彈藥,包括“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的各類彈藥約8.6億元、40毫米低速高爆穿甲彈等4類彈藥約11億元、30毫米翼穩脫殼穿甲曳光彈約4.2億元,另外還有供單兵反裝甲用的“紅隼”反裝甲火箭4億元。揭仲表示,後3項明顯是為了準備“國土防衛作戰”。

除大量採購戰備彈藥,台軍地面部隊在明年也編列高額預算,緩減台軍遭詬病已久的弊病,例如因作業維持預算長期不足,導致長期缺裝。例如台“陸軍司令部”在除了持續編列6億元進行“地面部隊戰鬥個人裝具籌補”外,還新增“陸軍各式零附件安全及戰備存量需求”17.5億元、“戰鬥個裝防護頭盔、戰鬥個裝防護背心及戰鬥個裝3級抗彈板”46億元,堪稱台軍地面部隊“近20年規模最大的缺裝補充”。

揭仲認為,從台軍明年大量採購傳統戰備彈藥並進行大規模缺裝補充,顯示台軍“為應付2027年台灣海峽可能的軍事風險”,已調高各類彈藥與裝備器材的戰備存量,並希望在短期內快速補足,強化台軍在戰時外援可能斷絕的環境下,持久進行防衛戰的準備。

此外,為應對解放軍的頻繁活動,台海空軍明年也大幅增加裝備零附件的採購,以因應頻繁出勤造成的後勤維修壓力。台“空軍司令部”就在採購各型飛機、發動機、防空武器、通信裝備、雷達系統、工兵裝備及地面支持各型裝備等所需軍事裝備及設施方面編列約192億元,較今年大幅增加72億元。其中僅F-16型機裝備零附件採購就編列95億元,幾乎是今年編列數24億元的4倍。

台軍此舉顯然表明,島內也意識到“一旦爆發台海衝突,美國不可靠”。但台軍大量採購的這些彈藥和裝備性能實在有限,戰術思維更是落後,想靠它們在“外援斷絕”的情況下與解放軍打持久戰,這到底是誰給的勇氣呢?"
有點好奇,彭博是建國同志的好朋友嗎?

"美國經濟未來12個月內衰退概率達100%

當地時間10月17日,彭博經濟(Bloomberg Economics)發布了其經濟學家建立的最新模型數據,預測美國經濟在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已經“板上釘釘”,概率達到100%。而這一經濟信息,對於美國總統拜登而言,顯然是在11月中期選舉之前遭受到的一個重大打擊。



這一“經濟衰退概率模型”由彭博首席經濟學家安娜·黃(Anna Wong)和經濟學家伊麗莎·溫格(Eliza Winger)建立,採用了13個宏觀經濟和金融指標作預測。模型顯示,美國經濟在未來多個時間段的衰退概率都比此前的預測概率更高。

其中,到2023年10月的未來12個月內,美國經濟衰退概率從上一次更新的65%升至了100%。與此同時,衰退提前到來的概率也在上升,這一模型預測,美國經濟未來10個月內出現衰退的可能性從0%升至25%,未來11個月內的衰退概率則從30%快速升至73%。

此外,彭博社對42位經濟學家進行的另一項調查則顯示,他們預測美國經濟未來12個月內陷入衰退的概率目前為60%,同樣高於一個月前預測的50%。

這些預測與美國總統拜登對於經濟的樂觀表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在拜登看來,他重點關注就業增長是否強勁。正在忙於中期選舉競選活動的他,試圖告訴美國人:美國經濟在其政府的領導之下依舊穩定。不過,彭博社認為,如今這些預測對拜登而言不是好消息,因為經濟仍是選民最關心的問題。"
Derek2025 wrote:
這個政府今次是做對了(恕刪)


台灣的體量太小
重點在美國的決心
這又不是美國的核心利益
那就沒啥好說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有點好奇,彭博是建國(恕刪)


只是簡單的經濟模型
價格和需求在一般狀況下成反比
歷史經驗是通膨的前期會有不正常的囤貨現象
此時價格會更不正常的大幅度上升
了解未來價格會上升的商人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會增加庫存並減少或延後出售手中的貨物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但除了兩種商品外
價格大幅度長期上升的中後期會引發需求下降
當消費者信心失去的時候
經濟就會陷入衰退
類似的經濟歷史已經很多次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俄軍應該開始檢討價格貴又容易被擊落的ka-52武裝直升機.

中國買了30幾架, 每架3000萬美金. 放在兩棲攻擊艦, 將會是對台灣第一波開戰使用的武裝直升機.

Ka-52又貴又好打, 看來也會被台灣打好玩的.

中國乾脆好心一點, ka-52就全部捐還給俄國, 算是做面子. 堵住普丁的嘴巴, 反正不耐打, 留著沒用.

=====================
俄軍Ka-52直升機頻遭擊落 現有機隊已損失逾25%

俄軍攻擊直升機Ka-52「短吻鱷」近期在烏克蘭南方頻頻遭到烏軍防空系統擊墜,英國國防部在25日發布的烏俄戰爭動態中提到,俄軍現役90架的Ka-52機隊,有超過25%在烏克蘭遭擊墜。

英國國防部指出,自俄軍入侵以來,俄軍的Ka-52直升機至少有23架「確認被擊毀」,超過俄軍現有Ka-52機隊的25%。俄羅斯目前仍未能保持足夠的空中優勢,無法在前線地區進行可靠且有效的近距離空中支援,而且俄軍的火砲彈藥已經嚴重不足。
======================
economic wrote:
只是簡單的經濟模型價(恕刪)


天然氣與原油價格持續下挫中. 你鬼話連篇一大堆, 全都被打臉了

歐洲暖冬, 未來十天, 氣溫跟台灣一樣舒服, 天然氣與電力很夠用. 儲備全滿, 沒有難過冬.

中國寒冬, 東北已經降到零下7度了.... 哈哈

能源價格被炒到那麼高, 中國人買單昂貴能源供暖, 人均財富會下降比較快....

你們統派五毛小粉紅, 詛咒歐洲寒冬, 變成咒到中國自己

烏俄戰爭, 中國損失最大, 美歐日至少扣押了俄國1兆美元的資產. 農產品, 原物料, 能源也漲價賺到錢, 中國什麼都沒有扣押下來, 還要出錢出力, 冬天還冷得比別人早, 悲啊~~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又是毫無資料來源的編故事嗎?

2022-10-26 13:59
shaupenhauer456

能源要是降價,你美國主子的拉稀登還需要舔著臉去求王爺國不要限產嗎?結果還被OPEC當眾打臉![大笑]

2022-10-26 14:47
那法國總統出來靠背美國什麼天然氣?
那為何有的國家晚上不敢開路燈
你怎不去待晚上10度以下的地方看看
你貼出的地方有的都晚上10度以下叫暖冬?
反正爽的是你無關的是一堆人,凍的還是歐洲人
vspebrian wrote:
天然氣與原油價格持續(恕刪)
vspebrian

歐洲是高緯度,巴黎的緯度(46度)比哈爾濱(44度)更高,中國氣溫少了15度,供暖費用折損大量財富.夜間最低溫降到10度左右,最高溫18~24度,大陸型乾燥氣候真的不冷, 對歐洲人來說叫溫暖天氣.

2022-10-26 11:51
shaupenhauer456

大陸前陣子還倒賣天然氣給歐盟,賺的盆滿鉢滿。中國又不像歐盟腦殘,去制裁俄羅斯。中俄油氣交易不僅沒有減少,陸上管道也開工了。哪裡需要啥高價買氣。瞎編也要符合基本事實![大笑]

2022-10-26 14:49
中國以黨治國,以黨領政,胡錦濤在20大被架走,全面進入習帝制。

美國一刀切人民幣與綠卡面臨抉擇。

中國維持清零政策,造成的經濟損失。

這些在這棟樓的D大新聞裡,完全看不到欸。
  • 229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9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