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8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gunslingerh wrote:
我覺得俄羅斯最大的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戰場資訊與戰場管理,就像一個空有力氣的大力士,卻被一個靈活的小個子弄得手足無措的。

俄羅斯火力是沒問題,問題是打不到與打不準,不曉得目標在哪,就算知道也只能用數量去彌補精度,搞得事倍功半,就算有電磁炮找不到敵人或無法精確制導也沒用,就是打不到敵人。

從能量密度的角度,我覺得電磁炮現在陸戰應該還不到實用化的地步。普通砲彈是靠化學爆炸給與能量,移動行電磁炮只能靠發電機來充能,在同樣體積重量下,化學炸藥比起柴油之類的燃料的單位體積重量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同樣發一百發砲彈,所花的時間,與攜帶便利性,一般砲彈都遠勝電磁炮。


你說得對呀,但誰強誰弱也好,這也只是西方眼裡的一場戰爭遊戲。一想到這一點,就真的覺得這場戰爭沒有意義。

其實,現在最想戰爭升級的,就是西方,所以才會有在西方授意下,在普丁生日第二天對大橋發動的恐怖襲擊。而為何普丁沒被激得真的丟核彈,不是因為甚麼西方壓力,道德壓力,而是對俄來說,讓戰爭降溫,爭取和談才是終結戰爭的方法(所以,就算明天西方的基建被炸了,西方也只會譴責譴責再譴責,因為大家都明白,不把戰火燒到自己的國土才是硬道理。有些事情,大家口裡都不說,但誰都不是儍子)。

數量和速度,其實也是一種比較,數量不夠多,就可以用速度去克服,但若數量多到一個點,也一樣能克服速度。就像之前俄軍的推進那樣。現在俄軍要優先解決的問題,其實是人手不足。相對地,烏軍用人頭頂子彈來推進,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因為,那是真的要死很多人的。烏克蘭現在的人口大約是三千多萬,俄羅斯是一億多,你拿人頭來頂子彈,你能頂多久?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說真的,我打完都覺得你們反反覆打這些文宣撒謊來洗台灣人的腦很無聊,難得你們還是樂在其中。。。

2022-10-12 15:37
方偉

文宣?我們?這樣拉,約出來見面我請你喝星巴克,讓我看看誰是網軍[拇指向下]

2022-10-12 20:38
gunslingerh wrote:
從能量密度的角度,我覺得電磁炮現在陸戰應該還不到實用化的地步。普通砲彈是靠化學爆炸給與能量,移動行電磁炮只能靠發電機來充能,在同樣體積重量下,化學炸藥比起柴油之類的燃料的單位體積重量可以提供更高的能量。同樣發一百發砲彈,所花的時間,與攜帶便利性,一般砲彈都遠勝電磁炮。


"相對於傳統火砲,電磁炮在技術上實現了質的飛躍。第一,電磁炮的彈丸飛行速度堪比部分彈道導彈,所以無論彈丸本身側重動能破壞,還是爆炸破壞,以如此之快的速度衝擊目標的瞬間就足以帶來致命破壞效果。2018年中國測試了一種全長33米的超大型電磁炮,據稱該炮可以同時擊穿10米厚混凝土靶標以及多層裝甲板!毫無疑問,傳統火砲很難達到這種驚人的效果。

第二,電磁炮在射程上極其出色,甚至可能達到300千米以上。早在冷兵器時代,誰的攻擊範圍具有優勢,那麼誰的勝算也就更大。到火藥熱兵器乃至制導武器時代,射程更是軍備競賽雙方竭力追求的。而電磁炮幾乎接近部分導彈的射程,足以碾壓傳統的化學能武器,對地面部隊和海軍艦艇而言,在配備電磁炮時即可盡量拉大和敵人的距離,並在同時有效快速打擊敵人。

第三,電磁炮有著很大的通用性。由於電磁炮的彈丸速度以及射程優勢,這就使其接近真正意義的戰場多面手,面對不同型號和距離的目標時,電磁軌道可以根據需要調節電能高低進而控制打擊參數和方向。雖然現在的地面防空作戰以S-400一類地空導彈系統為主,但導彈容易被干擾以及相對價格偏高也是其弱點,此時電磁炮就很可能作為地空導彈的補充手段,在遠距離攔截空中目標。非但如此,電磁炮理論上還能攔截120-500千米外助推段的彈道導彈!

第四,電磁炮有“廉價”屬性。早在冷戰時期,美軍在研究戰艦對地支援和對海打擊時就發現艦炮和反艦/巡航導彈之間存在火力空白段,一方面傳統艦炮射程有限,另一方面導彈價格太貴而且單艦攜帶量有限,而且在交戰區域進行海上補給不但困難而且有很大安全隱患。

相比之下,電磁炮的砲彈在保持攻擊範圍和破壞力的同時兼顧了彈藥攜帶量,而且還能省略發射藥和砲彈殼,進一步壓縮了成本,而且也沒有傳統火砲的炸膛隱患。所以電磁炮雖然表面上比同等傳統火砲昂貴幾倍,但總體上的成本節省卻顯而易見。

第五,成熟化後的電磁炮在生存性方面有很大優勢。此前提到,近日亮相的國產電磁炮發射時並無明顯的砲口焰和響動,這也是未來軍用電磁炮的衡量標準。在反砲兵作戰中,紅外、電子以及無人機必然會將發射焰火等線索作為鎖定敵發射陣地的渠道,而電磁炮不但可以在盡量遠離敵人時發動攻擊,而且自身“低調”的特性無疑也大大降低了被鎖定的可能性。此外由於電磁炮從行軍到進入發射狀態幾乎可以一氣呵成,省略了傳統火砲轉換狀態甚至專門部署陣地的時間,對方的反砲兵作戰就很難正常進行。"
economic wrote:
電磁砲需要處理的東西還很多
首先還是小型化的問題
現在威力可以的都太笨重了
然後摩擦力的問題也還沒有比較好的方法解決
此外還有總成本的問題
小型激光武器可能會比較早出現在實際戰場
這用來對付低價無人裝備似乎可以了
成本也夠低


中國的科技突破,西方最大的反應只有兩個,第一是造假,第二是抄襲,就像一堆把頭埋在沙中的鴕鳥。

所以在不少西方人眼中,中國還是一個很落後的國度。

"電磁軌道炮作為近年來興起的一個武器概念,在各國投入幾十年的研究後,如今卻在東西方走向了不同的結果。

去年7月份,美國國會宣布將停止對電磁軌道炮研究的撥款,並將重點轉入到高超音速導彈的研究。有分析認為,美國電磁炮研究陷入到技術瓶頸之中。

另一方面,中國在2018年完成電磁砲艦載測試後,已經穩穩佔據相關研究的頭部位置。而在美國電磁炮研究難以為繼之時,中國電磁炮研究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並且把美國沒辦成的事情給辦成了。

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根據中國軍事研究人員透露出的消息,目前中國將把對軌道炮的測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由於攻克了電磁軌道炮研究的關鍵難題,中國電磁軌道炮的測試進度將加快。按照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將極有可能成為全球首個正式裝備電磁軌道炮的國家。

經過近年來的高頻度宣傳,很多人對這種武器並不陌生。簡單來說,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

相比較傳統砲彈,電磁軌道炮具有射速快、射程遠、威力大、效率高、成本低等特點,被視為未來武器發展方向。雖然西方很早就開始相關研究,但其技術難點一直是困擾電磁軌道炮突破的障礙。

電磁軌道炮技術的難點在於啟動時超高壓的電流以及在砲管內劇烈加速的金屬彈丸會對軌道炮導軌或內壁造成不可修復的磨損,從而降低電磁軌道炮的壽命和準確性,而這一難點也成為美國國防部放棄電磁軌道炮的主因。

根據美國國防人士的說法,在美國進行的電磁軌道炮測試時發現,每次大約僅進行20次試射後,其軌道炮的砲管就會因為磨損和其他損壞,不得不進行更換,這就導致其發射效率過低,成本也居高不下。而類似的問題,也在其他國家進行電磁軌道炮測試時有所發現,那麼中國人又是如何克服這個難題的?

根據位於陝西的中國華陰兵器試驗中心研究人員的說法,目前中國在電磁軌道炮上取得重大突破,使其耐用性大大提升,主要的秘訣就在於兩種關鍵技術:一是液態金屬,二是耐熱塗層。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技術是如何能解決電磁軌道炮的難題?中國又為何能率先取得突破呢?

先說說液態金屬,提起液態金屬,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科幻電影中的液態機器人,科幻片中的液態機器人,就算被子彈打中,也能自行恢復,而這種設定不可僅僅存在於科幻片中。

前面提到,在電磁軌道炮發射中,砲管會因為高壓高電流而變形,但如果砲管能在變形後自主恢復呢?那不就用不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砲管了,而液態金屬恰恰就能做到這一點。

液態金屬又稱為非晶合金,就是一種不定型、可流動液體的金屬,主要就是以鎵、銦作為基礎材料。人們很早就發現,液態金屬在航空航天、精密機械、消費電子、醫療、3D打印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因此被視為人類利用金屬的第二次革命。

早在1960年,美國就率先開展液態金屬的研究,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技術突破。直到2001年,由清華大學劉靜團隊開展相關領域摸索,並在其後首次發現液態金屬與水的複合體,在電場控制下具有多變型效應,攻克“液態金屬冷卻技術”。而直到201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才將“液態金屬冷卻技術”列為未來前沿技術,此時已經落後劉靜團隊10多年。

而且中國不僅有技術優勢,前面提到,液態金屬主要以鎵、銦作為基礎材料,而中國恰好是這種材料的主要生產國。中國雲南省生產的銦佔據了全球的80%,因為“中國液態金屬谷”位於中國雲南省。

當然,電磁炮砲管結構十分複雜,也不可能所有的零部件採用液態金屬,那麼如何去保護其他的子部件呢?這就需要另一種新型材料,即耐高溫塗料。

我們知道,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同樣是佼佼者,比如中國的東風-17導彈,能以10馬赫的超高速在大氣中飛行,但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彈體因空氣摩擦將承受千度高溫的考驗,如果沒有一個好的耐熱方案,彈體會因為摩擦會提前受損,此前美軍進行過幾次高超音速導彈試射失利,就與之有關。

在2019年的一篇報導中指出,由國防科技大學團隊經過15年的研究,開發出一種氣凝膠隔熱材料,這種材料考驗製成耐熱塗層附著在物體表面,使得物體能耐受1000攝氏度以上高溫,在東風-17導彈上,已經驗證了這種氣凝膠隔熱材料的實用性。同樣地,在電磁軌道炮上,這種材料也能派上用場。

其實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無論是液態金屬,還是耐熱材料的發展,都離不開中國材料領域的進步。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材料領域都是大幅度落後於西方的,以至於在很多方面被“卡脖子”,成為中國的一大短板。起步晚、底子薄、發展慢一直是中國材料領域的狀況。進入21世紀後,中國將發展材料視為重點,大力投資相關產業,並且重點發展高端新材料,例如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溫合金、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等。這一段時間,中國材料領域取得“百花齊放”的效果,包括生物材料、納米材料等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另一方面,中國工業升級,創造了大量新材料市場,使得中國材料產值不斷提升。根據數據,中國的新材料產業總產值已由2010年的0.65萬億元增至2015年的近2萬億元。因此可以看出,中國在新材料上的突破,反哺高端科學領域,並非是偶然事件,而是符合發展規律。

回到電磁軌道炮上來,其技術的突破毫無疑問,也將在中國掀起新一輪的軍事工業革命。像美國此前就有計劃,將電磁軌道炮安裝在新一代“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從而引領新世紀海洋戰爭的革命。然而隨著電磁軌道炮項目的停滯以及“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計劃的中途而廢,這個目標顯然難以達成了。

但是中國此前已經在一艘072型坦克登陸艦上成功測試了艦載電磁軌道炮,證明其可行性。有分析認為,將來在新一批055型驅逐艦的建造上,這個就會考慮搭載電磁軌道炮,而這種搭載了電磁軌道炮的055A型驅逐艦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強的驅逐艦,對於整個中國海軍實力的提升,有著重大意義。

如今在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美國將遏制中國實力增長視為重點,同時中國也將突破美國封鎖視為目標,而新技術的突破,或許將成為逆轉天平的關鍵所在。"
Derek2025 wrote:
你說得對呀,但誰強誰(恕刪)


被你說得好像是俄羅斯被歐美聯盟侵略一樣?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你這麼說,那中國天天在台灣家門口演習,天天到你家門口飛來飛去,你一定是覺得沒問題了。只要中國一天不"侵略"台灣,你就請收聲吧!

2022-10-12 15:39
方偉

所以之前俄羅斯家門口被誰每天飛來飛去?又在胡扯了![拇指向下]

2022-10-12 18:38
Derek2025 wrote:
中國的科技突破,西方(恕刪)


請不要吹牛還沒服役的實驗室產品. 你不知道有一槍打下十架無人機的實驗室產品吧. 沒有服役的東西, 只是你吹牛寫小說的素材, 並不會在戰場中出現.

現在俄國拿昂貴的遠程飛彈當炸彈用, 去炸烏克蘭馬路廣場. 中國吐槽嘲笑, 飛彈是沒有用的...

===========
遠程導彈連轟烏克蘭 俄軍飛彈還夠用嗎?中媒漏氣:報復打擊會逐步降低

依靠遠程巡航導彈遠程打擊 「樞密院十號」:不合理

「樞密院十號」指出,以之前局部戰爭的經驗來看,單純靠巡航導彈實施遠程打擊,並不符合常理。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戰斧導彈的採購單價在 100 萬美元左右 ( 約台幣 3,186 萬 ),彈頭威力也相對有限,不適合打擊加固目標。西方軍隊在打擊基礎設施時,主要也都使用較為廉價的精確制導導彈。

「樞密院十號」也指出,掌握制空權的俄國空軍,每天出動不到 100 架次,沒有將制空權轉化為戰場優勢,也沒有壓制烏軍的中遠程防空導彈。這就導致俄軍無法效仿北約作戰模式

「樞密院十號」表示,過於依賴高單價的遠程導彈就是俄軍之前沒有辦法大規模打擊烏克蘭基礎設施的重要原因之一,「隨先進遠程搗蛋的快速消耗,俄軍的報復性打擊強度會逐步降低」,未來焦點應該會回到地面戰場。

=============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放心吧!我同意,在你眼裡,那都是造假的,抄襲的,絕對不會是真的。

2022-10-12 15:41
類粉紅一直怪烏克蘭不投降,但是又不肯聯署中國支援俄國先進武器,我從來沒看過這麼不要臉的
俄羅斯現在需要殲-117,型號我不在乎,就是能隱形飛到烏西去打擊納粹設施的飛機
Derek2025 wrote:
你說得對呀,但誰強誰(恕刪)


俄羅斯不是只缺人
差得更多的是裝備和訓練
現代戰爭也不是靠人數
只是兩邊的戰線有上千公里
沒點人還真的漏洞太多
不管進攻和防守的選擇都還需要一定的人數

至於速度和數量
現代化追求的不是這樣的
現代追求的是能精準地打中要打的目標
越戰那種大型轟炸機帶一堆傳統炸藥亂炸取得的實際效果還遠不如現代只要1/20精準彈藥取得的效果
所以我才說俄羅斯缺乏的是現代化電子元件來改造大量的傳統庫存
只要能夠打中
速度不是唯一技術
不然美國弄隱形轟炸機幹嘛
俄羅斯的TU-160怎不被認為效能比B2好
能精準打中
然後就是破壞力的問題
依據要打的目標的需求
選擇不同的破壞力

電磁砲還很多限制
例如這種彈道比較固定
所以路徑上有阻擋就打不中目標了
其他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很多
且早說過了單一武器只能改變戰爭的型態
但改變不瞭大的戰局的
那需要的是戰略武器

此外打持久戰更重要的是成本
這跟能打多久有關
俄羅斯那種不夠精準的傳統彈藥亂炸的成本太高了
且大多屬於小型的小當量
破壞力並不夠破壞堡壘之類的防禦設施
所以俄羅斯採用數量來堆
但這樣成本太高了
俄羅斯從伊朗買了些成本低廉且突防能力還不錯的低成本且經度還可以的東西
這給烏克蘭造成了一定的麻煩
這種在實際使用上要比電磁砲應用廣得多了
看美中在這類投入的資源還比較多就知道軍方是怎選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vspebrian wrote:
請不要吹牛還沒服役的(恕刪)


你也只能亂扯一通
這兩天丟的數量最多的就是新弄得低成本的東西
不然俄羅斯哪有能耐一天丟這麼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中國的科技突破,西方(恕刪)


那是你們自己不少媒體也太誇大的亂報導一通
進步是不小
但沒那樣神奇
太多的技術上還是美國要強得多
只是美國的成本很高
大規模製造能力也不太行
但技術還是很厲害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其實,你這種想法很正常,"老美甚麼都最強"的確已經深入民心很多年。但說穿了,科研就是人才和錢吧!這兩樣東西,中國都不缺,所以中國近年科研有井噴式的發展,是很自然的結果。

2022-10-12 16:04
Derek2025 wrote:
"相對於傳統火砲,電(恕刪)


我相信中國在電磁炮應該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就看看何時能夠部屬。

我之前的意思是,在陸戰時只能夠靠發電機供電,電磁炮的限制會很大。比如說20枚火箭的發射車,普通火箭只需要一台彈藥車,但是能量密度的關係,電磁炮可能要帶兩台加油車,而且因為要發電跟充能,發射間隔跟火箭比會沒有效率。所以陸戰會有很大的限制。

但是在大型船艦上應該就沒問題了,隨便一台引擎都有有上萬W的發電量。
修行是一段自我實證的過程
vspebrian

電磁砲, 把毒藥當解藥, 加速中國海軍戰敗的速度,

2022-10-12 15:55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你能這樣想很好呀!給你一個讚!

2022-10-12 16:09
  • 225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