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7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如果被炸的是西方國家的基建,傳媒早就舖天蓋地報導並譴責了。

沒有媒體話語權,很多事情就只能打著門牙和血吞。。。。

"普京︰克里米亞大橋爆炸是烏方情報部門的恐怖主義行為

俄羅斯總統普京表示,克里米亞大橋爆炸的幕後黑手,是烏克蘭的特工人員,形容是恐怖主義行為。

普京與帶領調查的聯邦偵察委員會主席巴斯特雷金舉行視像會面時表示,爆炸是由烏克蘭特工部門設計、籌備及下令執行,目的是破壞俄羅斯重要的民用基礎設施。

巴斯特雷金就說,調查人員已經確定在橋上引爆炸彈的貨車,曾經到過保加利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俄羅斯聯邦的北奧塞梯,以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等地。

巴斯特雷金就說,調查人員已經確定在橋上引爆炸彈的貨車,曾經到過保加利亞、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俄羅斯聯邦的北奧塞梯,以及俄羅斯南部克拉斯諾達爾等地,認為除了烏克蘭當局的人,參與大橋恐襲的亦包括俄羅斯及其他國家公民,已對相關恐怖主義行為刑事立案。"
Derek2025 wrote:
其實,老美只是有著警(恕刪)


人家拳頭大阿
沒利益美軍就跟阿富汗那樣撤退了啦
中東在未來可能是競爭的重點
美國勢力從這邊撤退
但俄羅斯和中國都準備進來
這邊還是佔據世界能源很重大的比重
美國在這邊退太快恐怕有點失算
但美國現在的國力支撐不了在中東投入太多
這邊可能比亞洲還危險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Derek2025 樓主

老美退得太快,以色列就危險了。

2022-10-10 8:35
其實烏的傷亡也很重,現在真是拿人頭頂著子彈來衝。

現在只是雙方都殺紅了眼,再加上戲子總統這個無法自主的蠢才,這個遊戲才被迫要玩下去。

這樣耗下去,實在沒有意義。烏克蘭既無法滅人家的國,連打進邊境也被禁止,來來回回去爭奪這幾千公里的土地,死無數的人,然後呢?

到俄軍30萬人出場,戰線又被推回去,然後呢。。。。最後也是要和談。

說穿了,對西方來說,這只是一場戰爭遊戲。

"俄羅斯國防部稱:“赫爾松州新卡緬卡居民點地區在俄羅斯軍隊對烏克蘭武裝力量第128山地突擊旅推進縱隊進行集中打擊後挫敗了對方集中部隊的企圖。還擊敗烏克蘭武裝部隊在赫爾松州切爾沃諾耶、新沃斯克列先斯科耶、彼得羅巴甫洛夫卡居民點地區火力陣地的5個縱隊,人員,軍事設備和火炮。“
敵方目前在這個方向已失去了80多名烏克蘭士兵,2輛坦克,22輛軍事戰車,7架無人機,波蘭“蟹式“自行火炮,2枚美國M777榴彈炮和4輛汽車。"

"俄羅斯國防部周日稱,哈爾科夫州一天內消滅了大約110名烏克蘭士兵。
據國防部的資料顯示,庫普揚斯克防線烏克蘭軍隊由雇傭軍加強的第14和第92機械化旅的兩個營部隊試圖突破俄羅斯軍隊在哈爾科夫州基斯洛夫卡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庫澤米夫卡的防禦。俄羅斯國防部稱:
“所有敵方的進攻都被擊退。消滅了50多名烏克蘭軍人,摧毀1輛坦克和9輛裝甲戰車。此外在哈爾科夫州扎戈魯伊科夫卡居民點地區的烏克蘭武裝部隊第92機械化旅的儲備被火力打擊後俄羅斯軍隊消滅了大約有60名烏克蘭軍人,摧毀了2輛坦克和3輛裝甲車。“"
還真想看看美軍從沙特撤軍的那一刻,雖然正常地,老美應該不會蠢到這個地步。

老美一些天真的政客,還真以為世界不能沒有老美。

“美國議員提案:為了報復沙特、阿聯酋,從兩國撤軍

當地時間5日,“歐佩克+”國家頂住美國壓力,宣布將大規模減產石油。美國方面隨即揚言報復。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6日報導,美國國會3名民主黨議員提案要撤回美國在沙特阿拉伯及阿聯酋部署的軍隊和導彈防禦系統等,以回擊“歐佩克+”國家的減產舉措。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準備提案報復的民主黨議員們分別是肖恩·卡斯滕(Sean Casten)、湯姆·馬林諾夫斯基(Tom Malinowski)和蘇珊·懷爾德(Susan Wild)。

報導稱,他們對“歐佩克+”國家下個月開始的減產計劃感到憤怒,稱此舉是“敵對行為”,也是美國與沙特、阿聯酋關係的“轉折點”。他們在5日晚提出要通過立法的方式取消美國對兩國的軍事支持。

馬林諾夫斯基6日對NPR表示,減產是在“蓄意傷害”美國,“我認為,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繼續在那裡駐軍,這幾乎完全是為了保護他們的油田和安全利益。這對我們來說毫無意義。”

據今日俄羅斯9日報導,三位議員於6日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其中說“儘管拜登總統最近幾個月一直向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示好,但是這兩國決定大幅減產的舉措,是對美國的敵對行為,也是它們在俄烏衝突中選擇站在俄羅斯一邊的明確信號。”

當地時間2022年7月15日,沙特吉達,沙特阿拉伯王儲本·薩勒曼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會晤。

聲明還說:這兩國長期以來都依賴美國在海灣地區的軍事存在保護其油田和安全。我們認為美國軍隊和承包商沒有理由繼續再向積極反美的國家提供這項保護。如果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想幫助普京,那它們應該請求俄羅斯來保衛它們。

報導稱,三位議員認為,海灣國家減產提價將會“增加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收入”。他們敦促海灣國家要想與美國保持良好關係,必須要表現出“更大的意願”與美國進行合作。

不過,這些民主黨議員的提案能否產生實質影響仍有待觀察。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稱,受中期選舉影響,這項提案在短期內無法進行討論或投票。美國“政治新聞網”則援引專家的分析稱,從沙特等兩國撤軍“很難想像(能夠實行)”,因為它“可能會帶來嚴重後果,使美國在該地區的安全架構發生巨大變化”。

當地時間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在維也納召開月度部長級會議,各方一致同意從11月起將原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這是自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石油減產措施,相當於全球石油需求的2%左右。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稱,美國總統拜登6日對記者稱,他對“歐佩克+”的決定感到失望,並表示“我們正在研究有哪些可能的替代方案”。

一些憤怒的民主黨人發誓要報復。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中東小組主席、民主黨議員墨菲稱:“我認為是時候對美國與沙特的聯盟進行全面重新評估了。”馬林諾夫斯基等三名議員則提出議案,要求撤回對沙特和阿聯酋的軍事支持。

對於美國的威脅,沙特顯得十分冷靜。當地時間7日,沙特外交大臣朱貝爾接受美國福克斯電視台採訪時表示,美國油價高企的原因是他們“煉油設施短缺已持續20多年”。他強調,沙特沒有將石油政治化。“有人聲稱沙特這樣做(減產)是為了傷害美國,或者以任何方式參與政治的想法,是絕對不正確的。”

俄羅斯方面對沙特等國表達了支持。當地時間9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評論稱,“歐佩克+”國家“採取了負責任的立場”,這是“常識的勝利”。而美國已開始“失去自製力”。”
economic wrote:
人家拳頭大阿沒利益美(恕刪)


中國已經進來了不是嗎.看看沙烏地阿拉伯的態度有沒有背後有人的那種感覺
好圖狼 wrote:
中國已經進來了不是嗎(恕刪)


中國只是經濟影響力進來了
軍事力量並沒有真的進來
這邊的能源是中國重要利益
中國只要國力夠
會想在這邊有更多的軍事布局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中國只是經濟影響力進(恕刪)


按照老共自己之前的規劃.五十年內重心限太平洋.這是前些年的白皮書上面寫的
為甚麼說“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因為我們的世界,正在由治入亂,要直到老美變回一個地區大國,新的秩序才會建立起來。

到時才真的會是各國聯手去管理好我們居住的星球。而非一個西方國家聯手掠奪各國資源來自肥的世界。

“沈聯濤:是多邊主義在消亡,還是美國單極主導的“多邊秩序”?

全球多邊主義體制已死了嗎?中美競爭經常被描述為兩種不同世界主張、價值觀與信仰體系間的存亡之辯。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個熙攘的世界中,確實存在對多邊主義的不同定義。

《不列顛百科全書》解釋道,因共同利益、互惠精神與相似的價值觀或意識形態而團結起來的“三個或以上的國家,對它們之間關係的組織過程”——是為多邊主義。這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由七國集團統一口徑後的定義,其中美國是實際上的領導者,成員還包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與日本。

這樣一個多邊世界秩序,圍繞三組國際機制來運行:聯合國(處理安全議題和文化、糧食和衛生等福利問題),世界貿易組織(外貿議題),和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雙生子——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組織(金融議題)。

由於當時的優先事項是重建全球經濟,其他國家樂於接受一個單極(美國)主導下的多邊主義,一個專注於貿易、金融與發展的多邊主義。冷戰時期,由於蘇東陣營軍備強大而經濟羸弱,地緣政治受到了限制。有“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所護航,全球發展得相對順利。

諷刺的是,這套體系的成功,卻帶動一批新興國家的崛起,反過來對體制的存續構成“挑戰”。中國、俄羅斯與印度還有其他國家,都開始“挑戰”這套秩序。

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七國集團與新興國家間的尖銳矛盾,已經前所未有地暴露。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要繼續走美利堅單極主導的多邊主義,還是選擇擁抱多極背景下的多邊主義,而與之相關的規則還有待修訂。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我們就注意到這個趨勢,當七國集團承認他們必須接納新興國家後,二十國集團得以組建,包括了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南非、沙特阿拉伯、土耳其、阿根廷、墨西哥、韓國、澳大利亞與歐盟。

今年的二十國集團峰會將在巴厘島舉行,並討論從金融到外交事務、糧食供應等一系列廣泛的話題。然而考慮到七國集團拒絕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對話,巴厘峰會能否在氣候變化和世界和平等議題上取得全球共識,還有待觀察。

現有國際秩序的三大支柱,正深陷困境。由於美國否決了違背其自身利益的判決,世貿組織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已經停擺。關稅正捲土重來,美國單方面施加的製裁,已經威脅到全球供應與支付鏈的完整性。

金融領域,美元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但即便IMF在去年向特別提款權(SDR)中註入了6500億美元,世界銀行與其他多邊發展銀行手上的資源加起來,對於解決氣候變化、全球債務困境和其它全球公共產品匱乏等問題,依然是杯水車薪。

美國從過去靠外交與談判解決問題,如今卻越來越傾向於將金融工具武器化,單方面製裁媒體、個人、企業與國家,甚至發動軍事衝突。這是造成當前國際秩序嚴重的兩極分化與對立的根源。

研究貧富差距的思想家布蘭科·米蘭諾維奇注意到,自冷戰末期以來,美國及盟友在沒有獲得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在四個大洲上攻擊過五個國家:入侵巴拿馬、轟炸南聯盟,入侵阿富汗、伊拉克與空襲利比亞(在利比亞的案例中,美國帶頭推翻卡扎菲政權更是違背了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換句話說,如果一個聯合國安理會永久成員國都不遵守規則,還有誰會遵守呢?

米蘭諾維奇還舉了兩個聯合國正在失敗的例子——目標擴得太寬,以至於插手了只有主權國家和地方政府處理的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社會不公平等關鍵議題上,聯合國明顯缺乏充足的資源。

自新冠疫情與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世界至少被分成三大陣營:七國集團給“秩序挑戰者們”扣上“修正主義”的帽子。然而其他國家,比如中國,並不反對布雷頓森林體系衍生出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或世貿組織等國際機制。它們只是要求進一步討論如何改革現有體制,增加資金貢獻,以及也許給七國集團以外的成員更大發言權。

當前圍繞多邊主義辯論的核心問題是,究竟誰來為提供全球公共產品買單,比如安全、衛生、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解決區域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人家既然願意出錢,則理應讓人家有權發聲。

只要美國繼續當世界警察,提供關鍵的金融與技術標準,並在教育、科研、媒體和金融領域充當領導者,它的單極秩序就會有國家追隨。然而當美國甩開外交,滿腦子都想用軍事手段解決問題,比如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發動戰爭,施加製裁等做法,那麼其它國家就會重新考慮他們應何去何從。

美國的單極秩序有美元的強大實力做後盾。但美國已經從1988年的債權國,變成如今全球最大的債務國。截至去年年底,美國已欠下全世界18萬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78%。

既然美國繼續依賴大量的財政與經常賬戶赤字維持運轉,債權人可以預期其債務還會持續增加。美國作為一個“借錢慣犯”,不可能繼續維持單極的地位。早晚有一天,債權國會就美國如何還得起債的問題討要說法,或者為了全世界考慮,要求美國安全地管理債務。

總的來說,美國主導的單極多邊主義保質期正在接近。而一個基於多極的多邊主義秩序還未形成,這就是我們處在當下亂局的原因。”
好圖狼 wrote:
按照老共自己之前的規(恕刪)


真正的重心是保護自己的利益
而海上這條通道那是重點中的重點
要不然怎唯一的海外基地在那邊
長期都有海軍在那邊護航
那還是海軍實力不強的時候就去了
都弄航母了
那就不可能只在自家海岸邊玩
再來個20年大艦隊每年去那邊逛逛恐怕是常態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到底是俄羅斯,還是歐洲的政局更不穩,就難說了。

“俄媒:巴黎爆發反對北約歐盟大規模抗議,大多數法媒“忽略了”

“巴黎街頭爆發反對北約和歐盟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今日俄羅斯”(RT)9日以此為題描述法國首都巴黎8日一幕:大批抗議者聚集巴黎市中心,要求法國根本性改變其對北約和歐盟的立場。RT同時稱,對於此次抗議集會,大多數法媒“忽略了”。

報導說,抗議活動是由法國極右翼政治人物弗洛里安·菲利波領導的“愛國者”黨組織的。據菲利波特介紹,此次抗議集會名為“全國抵抗集會”,吸引了“成千上萬人”參加。RT稱,示威活動是由抗議者所說的經濟“破壞”以及“能源和健康限制”所引發的。

RT描述稱,當天,巴黎街頭的示威者舉有寫著“抵抗”的大橫幅和寫著“Frexit”的標語牌(Frexit指的是要求法國脫離歐盟),許多抗議者還揮舞著法國國旗。

報導還援引菲利波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視頻稱,視頻中的人群高呼:“讓我們離開北約!”視頻顯示,抗議者在議會大樓附近遊行時,還要求法國總統馬克龍下台。

報導稱,抗議者譴責北約是“戰爭販子”,還進行經濟“破壞”和“能源和健康限制”——這些限制與歐盟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有關。

“法國官員沒有對此次抗議集會置評,也沒有提供有關示威者人數的官方數據,而法國媒體也大多忽略了此次事件。”RT接著說,據“愛國者”黨網站消息,類似的集會也在9月3日至17日舉行。

這場抗議活動發生之際,法國正努力應對持續的能源危機。RT提到,上個月,法國能源監管委員會(CRE)負責人警告說,如果今年冬天出現嚴重的寒冷天氣,法國家庭可能會面臨停電。於今年4月在法國大選中與馬克龍展開對決的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候選人瑪麗娜·勒龐也警告說,法國應該為嚴冬做好準備。她在受訪時告訴媒體,對俄羅斯的製裁沒有起作用,反而傷害了法國人民。”
  • 225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