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opy wrote:
這個跟那個ID什麼草葯的不都在PO同樣的的資料,然後被拿資料打臉裝沒看見。
是不是忘了切換帳號??
對不起, herblee 並沒有引用過這一篇論文 , 談及 O1a1-P203 這個單倍群

圖 S1. 模擬遷移與混合的建議模型。 AN:南島語系人群;NRY:非重組 Y 染色體。
1. 更新世末期(距今 15,000 年前:O3 主要見於中國東部,O1 主要見於東南亞,O2 主要見於印度支那)。
2. 粒線體 DNA 和 NRY 單倍群局部擴展為亞型(例如:O1 至 O1a*M119、O1a1*P203 和 O1a2-M50)。
3. 台灣的南島語係人群(距今 6,000 至 4,000 年前)。
西部平原的原住民、平原民族和山地民族共享相同的 NRY 和粒線體 DNA 基因庫。
大多數人攜帶 NRY 單倍群 O1a1*P203。
1. 首次大陸基因流動,引進了NRY O3、A、C和其他Y單倍群。當時,邵族是平原民族,正開始向中央山脈遷徙。
2. 邵族男性完全隔離,粒線體DNA共享(與布農族和鄒族)至今。
3. 400年前,中國大陸漢人遷移到台灣(被荷蘭人招募,荷蘭船載來台灣,是台灣第一批外籍勞工)。
4. 台灣平埔族,所謂熟番,已經被嚴重漢化。
透過連續遷移,邵族擺脫了大陸基因流動的影響。邵族是最後一批成功保存其南島文化和祖先基因組的平埔族。他們最近才從滅絕的邊緣走出來,目前正在台灣中部山脈日月潭週邊地區擴張。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Thao people of Taiwan using Y-chromosome, mitochondrial DNA and HLA gene systems
摘要背景
儘管人們嘗試利用民間故事、語言學、體質人類學和族群研究來追溯台灣邵族的歷史,但他們的歷史仍然不完整。
邵族的文化遺產與西部平埔族巴宰族和台灣其他幾個山地民族有關。在過去的 400 年裡,他們的文化和基因圖譜被來自東亞移民重塑。他們的祖靈地因為日本人和日月潭水壩建設而流離失所,幾乎面臨滅絕。
本文將 30 名邵族個體的粒線體 DNA (mtDNA)、組織白血球抗原 (HLA) 和非重組 Y 染色體的遺傳訊息與 836 名其他台灣山地和平原原住民 (TwrIP 和 TwPp)、384 名非原住民台灣人 (non-TwA) 和 149 名大陸東亞人進行了比較。結果 線粒體DNA單倍群F4b和B4b1a2的系統地理學分析顯示邵族、布農族和鄒族之間存在基因流動,並暗示他們在1萬至3000年前擁有共同的祖先。
與平原上高度漢化的巴宰人密切接觸的說法沒有被否定,這表明平原民族和山地民族很可能在新石器時代共享相同的南島農業基因庫。
結論
邵族自6000至4500年前抵達台灣以來,經過反覆遷徙,最終定居在中央山脈。他們是最後一批與原始文化緊密聯繫的平埔族,儘管有大量來自亞洲大陸的基因流動,但他們仍保留了南島遺傳遺產。這項研究的結果對邵族的族譜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與正在進行的關於邵族起源的人類學和語言學爭論有關。

因為邵族是很晚, 在2001年8月8日才被我國政府正式承認為原住民部族之一。
相傳邵族的祖先是追逐白鹿翻越「阿里山」一帶('arithan / 'ari a hundun)而來。人口甚少,但與分布在阿里山的鄒族(Cou ; Tsou)在血緣、祭典、語言相當不同,能證明並不是其中一支;另一方面由於和漢族接觸較早,也曾被歸類為平埔族,但該族到底是屬於「高山族」或者是「平埔族」學界並無定見。清政府亦名之為「化番」(歸化生番),既不是「熟番」也不是「生番」。
伊能嘉矩將其視為平埔族、鳥居龍藏將其列為高山族。從文化、服飾、體質等特徵來看,邵族均和鄒族人不同
邵族族人自己也否認他們是鄒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