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從 DNA看看 臺灣人的上、下 50,000年? 中國、臺灣非 同文同種!

farmer3000 wrote:
中國考古研究所 王明輝對 黃帝都邑(河洛古國)遺址的頭骨鑑定,人骨體質特徵與 O3-M122人種大不同,但和 O1a1-P203人種一致相像。

繼續造假?都已經被AI抓包了,還拿出來

https://youtu.be/CYLt3fCBSZQ?si=2rFRgP5vkGPAtsZb

隨便造謠就想張冠李戴?

原先老想跟矮黑族攀關係,現在又想認祖歸宗,改口台灣原住民最多的基因也是源於中國大陸了?同文同種
hidear1024

最有趣的是,喂給ai之後,他說:台灣絕大多數的閩南人和客家人都沒有南島基因,只有原住民有[大笑]

2025-08-29 1:15
farmer3000 wrote:
hidear...(恕刪)


好歐,喂給chatgpt看看
[沒空看全文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結論,或是看我幫畫的重點


你的這段論述裡涉及了幾個層面:**考古學、體質人類學、分子遺傳學(單倍群)、以及政治立場**。我幫你逐一分析:

---

### 1. 「黃帝是否為真實歷史人物」

* 黃帝在中國古史中是一個核心的「始祖」形象,但主流歷史學界普遍認為他屬於**半傳說性人物**。
* 考古學上確實發現了**河洛古國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洛陽盆地一帶)**,年代大致在公元前3500–前1500年間,但將其直接對應「黃帝」仍屬推測。

---

### 2. 「黃帝及漢族的單倍群是否為 O3-M122(現稱 O-M122,即 O2)」

* 基因研究顯示,現今大陸漢族男性的主體 Y 單倍群確實是 **O-M122(O2)**,佔比大約 60%以上。
* O1(O1a1-P203)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閩粵台)、南島語族、臺灣原住民族群**,比例在中原漢族中很低。
* 因此說「黃帝及漢族祖源是 O1 而不是 O2」**缺乏直接證據**。目前學界沒有任何確定的「黃帝單倍群」基因證據。

---

### 3. 「考古學家王明輝對河洛古國頭骨的鑑定」

* 我查不到公開發表的考古學資料能證實「王明輝」明確指出頭骨與 O1a1-P203相符、不同於 O-M122。
* 體質人類學上的頭骨特徵判斷**不能直接等同於 Y 染色體單倍群**。骨相只能反映人群差異,而單倍群需透過 DNA 檢測。這兩者不能直接對等。

---

### 4. 「臺灣是河洛人的主要後裔」

* 臺灣閩南人、客家人大多祖籍福建、廣東,主要的 Y 單倍群為 **O2 (O-M122)** 與 **O1a (O1a1-P203)**,但比例不同:

* 閩南人:O2 佔多數,O1a 次之
* 客家人:O2 更高
* 臺灣原住民族群(南島語系):O1a 極高
* 所以如果說「O1a 是活化石,主要保存在臺灣」——這句話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群**是對的,但要把它直接等同於「黃帝」或「漢族始源」,就不符合現有證據。

---

### 5. 「契丹與 O3-M122(O2)」

* 契丹(遼朝)考古遺骸中,部分樣本的 Y 單倍群確實是 **C、N** 等北亞特徵,與東亞主流的 O2 不同。
* 沒有證據顯示契丹主要是 O3-M122。將「契丹=O2,漢族=O1」是**混淆概念**。

---

✅ **總結**:

* 「黃帝=O1a,契丹=O2」這種論斷沒有可靠學術證據,更多是一種政治/民族敘事。
* 現代考古與基因學界的主流看法是:

* 漢族主體 Y 單倍群 = **O2 (O-M122)**
* 臺灣原住民族群 & 南島語族 = **O1a (O1a1-P203)**
* 黃帝是否存在,以及他屬於哪個單倍群,**沒有直接證據**
---


怕你看不懂,幫你畫重點:

1,
「黃帝及漢族祖源是 O1 而不是 O2」**缺乏直接證據**。目前學界沒有任何確定的「黃帝單倍群」基因證據。

2,
* 我查不到公開發表的考古學資料能證實「王明輝」明確指出頭骨與 O1a1-P203相符、不同於 O-M122。
* 體質人類學上的頭骨特徵判斷**不能直接等同於 Y 染色體單倍群**。骨相只能反映人群差異,而單倍群需透過 DNA 檢測。這兩者不能直接對等。

3,
如果說「O1a 是活化石,主要保存在臺灣」——這句話對於**臺灣原住民族群**是對的,但要把它直接等同於「黃帝」或「漢族始源」,就不符合現有證據。

4,
* 契丹(遼朝)考古遺骸中,部分樣本的 Y 單倍群確實是 **C、N** 等北亞特徵,與東亞主流的 O2 不同。
* 沒有證據顯示契丹主要是 O3-M122。將「契丹=O2,漢族=O1」是**混淆概念**

至此,
farmer3000你所有的論點不是缺乏證據,就是你提供的證據不足以支持你的論點,或者乾脆就是造假的

喜歡扯黃帝是不是,先去把黃帝的DNA檢測報告拿出來讓我笑笑啊,還想騙啊?
farmer3000 wrote:
hidear...(恕刪)



來來來,同場加映

再餵給deepseek看看
[沒空看全文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結論,或是看我幫畫的重點

经过核查,您所提到的论述存在多处事实性错误和不准确的说法,混合了学术概念、民族情绪和错误关联。以下我将为您逐一解析:

1. 🧬 关于“人种”和基因类型的表述不科学

现代考古学和人类学极少使用“人种”这种带有主观和歧视色彩的概念,更不会用“契丹O3-M122人种”、“皇汉”、“O1a1-P203人种”这类非学术的标签。人类的基因分布是连续且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民族标签(如“契丹”、“皇汉”)或Y染色体单倍群(如O3-M122、O1a1-P203)来定义古代人群的“种族”或文化归属。

· Y单倍群(如O3-M122, O1a1-P203)只能说明父系遗传谱系,无法代表一个人的全部遗传背景,更不能等同于文化或民族身份。一个古代族群通常包含多种单倍群。
· 将基因类型与现代民族(如“皇汉”)或古代民族(如“契丹”)直接挂钩,是过度简化和误导性的。学术研究关注的是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迁徙和混合,而非用现代标签去“认祖归宗”。

2. 🔬 “中国考古研究所王明辉”的鉴定结论

经过检索,未能找到任何权威的学术报道或论文称“中国考古研究所王明辉”对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出土人骨进行了DNA鉴定,并得出了与“O1a1-P203人种一致”或类似结论。

· 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由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布,其公布的重大发现包括北斗九星天文遗迹、家蚕牙雕、丝绸实物、瓮城雏形等,并未提及通过古DNA检测将人群与特定Y单倍群(如O1a1-P203)相关联。
· 对古代人群体质的研究,体质人类学(通过骨骼形态特征分析)和古基因组学(通过古DNA分析)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即便有体质特征的研究,也无法直接、准确地推断出其Y染色体单倍群类型,这必须依赖古DNA检测。
· 因此,您提到的所谓“王明辉的鉴定结论”缺乏可靠的学术来源支持,很可能是虚构或错误信息。

3. 🌍 关于“河洛古国”居民与台湾人群的关联

声称“古代河洛人后裔群体主要在台湾”是非常不准确和武断的。

· 双槐树遗址(河洛古国)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其居民是距今5300年前左右的古代人群。数千年来,中国大地上的族群经历了无数次迁徙、融合和演变。不存在一个数千年来血脉、文化完全孤立的“活化石”群体。
· 台湾地区的现代居民(包括河洛人、客家人、大陆各省移民及原住民)其组成和来源非常复杂。“河洛人”通常指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从福建等地渡海迁台的移民后裔,其文化与闽南文化一脉相承。将他们的祖先直接等同于五千多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居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跨度极大,缺乏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证据支持。
· 考古学家认为双槐树遗址展现了中原文明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文化因素被后世华夏文明广泛吸收和继承,但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演进,而非直系血统的简单延续。

4. 📚 关于学术研究的“歪曲”指控

指控复旦大学学者或中国考古学家“歪曲”研究,缺乏事实依据。

· 严肃的学术研究是基于对考古材料(器物、遗迹、人骨等)和科学数据(包括DNA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其研究结论有其科学的依据和逻辑。
· 对古代人群的遗传研究是揭示历史真相的科学手段,其本身是客观中立的。重要的是基于科学证据进行解读,而非预先设定某个民族或群体的立场。

💎 结论

您提到的论述不正确。它混合了不科学的“人种”观念、对遗传学知识的错误应用、缺乏来源的所谓“鉴定结论”,以及将古代文化与现代族群进行简单且武断的直接挂钩。评价考古发现和人类遗传学研究,应依据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科学证据,避免使用非学术的、情绪化的标签,并理解人群的流动与文化的传承是复杂而动态的过程。


噗,deepseek打你臉打的更細緻了,也更狠了,他還直接就說:
”王明辉的鉴定结论”缺乏可靠的学术来源支持,很可能是虚构或错误信息。“


一樣幫你畫重點:
1.
数千年来,中国大地上的族群经历了无数次迁徙、融合和演变。不存在一个数千年来血脉、文化完全孤立的“活化石”群体。

2.
台湾地区的现代居民(包括河洛人、客家人、大陆各省移民及原住民)其组成和来源非常复杂。“河洛人”通常指宋元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从福建等地渡海迁台的移民后裔,其文化与闽南文化一脉相承。将他们的祖先直接等同于五千多年前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居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跨度极大,缺乏遗传学和考古学的证据支持。


farmer3000你拿著這種明顯造假的東西想騙誰啊?


然後再問一個你始終不敢回答我的問題:

「判斷中國人的主要標準,是看文化認同,還是看基因序列?」

雖然我知道你還是不敢回答,但沒關係,逃避只會更暴露你的造假和心虛而已
hidear1024 wrote:
* 基因研究顯示,現今大陸漢族男性的主體 Y 單倍群確實是 **O-M122(O2)**,佔比大約 60%以上。...(恕刪)

契丹五毛版 AI認錯了這**漢族不是 契丹人**,我逼 它了嗎? 本樓核心就是這一句話!
現在又再認了一次錯! 這 契丹 O2人種還佔了 中國總人口的 60%以上。
它說: 契丹人是古代生活在今日中國東北(遼寧、吉林、內蒙古一帶)的游牧民族。
也就是 我開樓文即 下圖中的紅圈處,O2即 舊 O3人種,個人延用舊稱以利參考史料!
位置具體地說,是在 燕山以北的遼河流域!東北遼寧省至 內蒙赤峰一帶。



漢語是 漢族的母語,契丹 O3-M122人種應該聽、說、讀、寫沒問題吧?
但 真相是 契丹 O3-M122人種連 啥是漢語也不知道,更別提聽、說、讀、寫了!
我就好奇了,chatgpt、deepseek懂啥是 漢語嗎? 別又來編上、中古漢語這套謊話了!
hidear1024

漢族不是契丹人,中國人有92%是漢族,所以中國人也不是契丹人,你自己打自己臉知道嗎[^++^]

2025-08-29 8:04
hidear1024

你說chatgpt和deepseek不懂漢語,不過人家顯然都比一個敢說出:「英語和漢語從未改變過這種神論」的蠢貨的懂得多呢

2025-08-29 8:20
farmer3000 wrote:
從 DNA看看 臺灣人的上、下 50,000年? 中國、臺灣非 同文同種!

該族群之母語,是臺灣客家語,其歷經荷治時期、明鄭時期、清治時期等,均通用於他們所居住之地區。到了日治時期,客家語仍是臺灣多數客家人的母語。

雖然臺灣在1684年納入清朝版圖,清朝政府卻因為治安上的考量,禁止中國內地居民移民臺灣。清朝政府對於違禁偷渡的處罰規範相當嚴厲,不但協助偷渡的船戶與偷渡者要受罰,失職官員也須接受處份。但是移民臺灣的嘗試始終沒有消失,反而是偷渡者千方百計逃避關口檢驗、渡過艱險的黑水溝(今臺灣海峽),也因此造成許多慘劇。
farmer3000
farmer3000 樓主

1200年前(宋、元、明、清)就實施禁海(洋)令,造成被屠殺的漢族逃不出來!近 400年來 臺灣的是 契丹O3-M122人種。

2025-08-29 7:24
farmer3000 wrote:
160,000年前,...(恕刪)

中國在南海跟菲律賓發生衝突
我們有菲律賓血緣的原住民應該要替菲律賓祖國出力反抗南海的中國船艦。

臺灣各原住民族擁有各自的起源傳說,近年來依據語言學、考古學和文化人類學等的研究推斷,在17世紀漢人移民臺灣之前,臺灣原住民族在臺灣的活動已有大約8,000年之久[10]。
臺灣原住民族在遺傳學和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於南島民族和南島語系,和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馬達加斯加和大洋洲等的南島民族族群有密切關聯[11][12]。
中華民國原住民族委員會在介紹臺灣原住民族與世界南島語系民族的關係時即表明「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民族,臺灣是南島民族分佈的最北端。」[13]
cman4434

中國漢人是台灣人的祖源,搞清楚

2025-08-29 7:01
hidear1024

台灣原住民占人口比例只有2.6,而且普遍不認同菲律賓是同胞,還想騙嗎?[大笑]

2025-08-29 8:08
下贱
hidear1024 wrote:
[沒空看全文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結論,或是看我幫畫的重點]

farmer3000你拿著這種明顯造假的東西想騙誰啊?



這個嗎 ? 民進黨網軍

farmer3000 wrote:
標題 : 從 DNA看看 臺灣人的上、下 50,000年? 中國、臺灣非 同文同種!
......
好文分享:

臺灣從來不是 中國政權的一部分,自古以來 中原也不是!

大罷免、護主權!

中國發展 基因武器屠殺 臺灣人未遂,害人害己!

2025-06-08 17:30 #1
cman4434 wrote:
P.S 漢語至古也沒有注音這種玩意兒,它是由1912年章太炎和吳稚暉等人共同發明的,當時稱作「注音字母」。

切音法是在印度佛經譯著的影響下發明的。
也在這個背景造就唐詩的輝煌,
催化出官方韻書的工作。
民國的注音符號是以切音概念設計的,
聲韻調分明,
只是複韻母仍嫌複雜,
故在切音基礎上再分離介音一乂凵。
和拼音文字不是一個概念。
airbus330 wrote:
中國在南海跟菲律賓發...(恕刪)


這就是標準的政治屁話.一點學術參考價值也沒有
  • 4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