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3

恭喜華為走自己的路:國際版搭載MicroG

nomo333 wrote:
台積電研發出193奈...(恕刪)</blockqu

嚴格說 中國的技術 至少落後5年
不只是光刻機 還包含化學藥劑等
但這不是壞事
壓力讓人成長
nomo333

光刻機是最慢的,其他的都在之前

2021-12-31 9:47
懷疑歐洲市場的接受度,
又不是沒手機可以用了⋯⋯
god52101314
god52101314 樓主

就像台灣 MIC品牌市佔率非最高 但也有人用

2021-12-31 11:01
nonennee165 wrote:
懷疑歐洲市場的接受度(恕刪)


不會好
但也肯定有市場
歐美反谷歌蘋果的人不在少數

而且個資被敵對政權保管比較安全
歐美人有什麼犯罪違法行為
谷歌蘋果連搜令也不用就被當局知道
用華為的話,他們政府要找個人問話也難
華為在上海與ICRD合作
在深圳與中芯合作
預計2023強勢回歸



專利在前陣子已經出現在網路





大陸的消息

擴產力度激增,2022年預計進入密集投片期。根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結果, 2021 年我國國內8 英寸產能新增12 萬片/月,並預計2022 年後新增39.1 萬片/月;2021 年我國國內新增12 英寸產能16 萬片/月,並預計2022 年後新增產能100.3 萬片/月。而根據芯謀研究數據結果顯示,截止2020 年四季度我國8 寸裝機量約為117 萬片,12 英寸裝機量為103 萬片。則僅統計的數據顯示,整個十四五期間合計建設8 英寸產能佔過去總裝機量的43.68%,合計12 英寸產能佔過去總裝機量的112.91%。從各家公司的產能規劃情況來看,2022 年後國內將進入密集投片與量產階段。
nomo333 wrote:
華為在上海與ICRD...(恕刪)


小弟認為
這些為"成熟製程" 非"先進製程" (10奈米以下)
美國的策略 成功延緩華為等企業的速度
至少拖慢5年以上 讓歐美等企業 有時間追上

5年時間 可以讓歐美等企業 和華為競爭
但反過來說 華為撐下去 日後就能做自己主人
不需要再依賴台灣或其他國家供應鏈

清華 北大 都投入資源 研發半導體
華為長年培養許多專業人才 更是公司後盾


美國全面性的封鎖 華為2021營收衰退3成以上

中芯科技市佔率5%
聯電市佔率約莫7%
專家們認為 中芯科技如果成熟製程
未來主要影響是聯電

2022年 美國期中選舉
一般認為 科技戰持續加重 中美脫鉤會更嚴重
但小弟認為 這是好事 各走各的路

  • 5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