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2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殲二十 wrote:
希望她不要臨陣慫了,解放軍絕對會利用這個好機會,
問題只是不知中共的盤算是要先拿30分50分還是索性拿滿100分的戰果。

回顧四天前#3910的估算,我認為中共是取中道偏上拿70分。
hunginn wrote:
看來美國得不償失!離(恕刪)


應該不至於等兩年
中美有太多需要互相合作的
20大之後吧
還得看看民主黨今年到底選多差
別忘了下半年經濟大機率因為世界通膨很差
中國自己內需也不太好
製造業的訂單能見度很差的
國際合作共同擴大需求的必要性還是很高
跟美俄衝突很多還是不定時會談差不多吧
不過這次韓國顯得非常不願意得罪中國
而日本剛好相反顯得很不怕得罪中國
又加上日本國防支出創新高(日圓計算)
我是蠻好奇以日本的財政條件
擴大國防支出一定排擠社會福利
尤其在生活越來越艱困的日圓大貶值時代
岸田能維持支持度?
然後中國會不會直接改變目標
針對美國以美國現在的實力還真沒太多好辦法
針對台灣並不利於統一創造和談條件
但如果直接就打垮日本經濟
那台灣在亞洲基本上就沒有外援了
美國在經濟上要支持日本也難度蠻高
日本經濟垮了那美軍還會留在日本?
現在的駐日美軍支出幾乎都日本支付的
當日本無法支付的時候
美國還會大量有軍隊在東北亞?
會不會甚至就退出第一島鏈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hunginn wrote:
裴洛西來台前我也是估10...(恕刪)


台灣企業沒這樣聽政府的
且企業會給政府壓力的
這次政府不就相對安靜很多了
台灣軍方的反應也很冷淡
相信軍隊內恐怕意見也不少
願意為美中衝突打仗的比率不會高的

美國現實得很
為了所謂國家利益短期大轉向過去也常發生
先看看民主黨到底選得如何
如果輸得太慘
說不定反而好調整政策走向
都反中顯得並不務實
不一定得到比較多選票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台灣企業沒這樣聽政府的
且企業會給政府壓力的
這次政府不就相對安靜很多了(恕刪)

我判斷台灣政府這次裝瞎子沒聲音,不是聽台灣企業的,而是聽美國政府的。
economic wrote:
台灣企業沒這樣聽政府(恕刪)

這次老共的軍演 戳 破了民進黨的抗中保台,除了小英口中死忠的,不信台灣人還能相信那句抗中保台這種鬼話
太久沒看這篇,剛看到之前很多關於星鏈吹,說真的,別被你的意識型態掩蓋科技現實,以距離來說,地面基地台被觸發的時間大約1到5毫秒,低軌衛星至少要20到30毫秒,另外因為距離太遠,和星鏈聯網的設備功率要求是地面基地台聯網設備數倍不止,衛星傳輸用的電磁波有穿透力的短板,也就是你在室內是沒辦法用手持設備接收,在室內接收你必須在戶外設置接收天線或裝置,這也就是為什麼馬斯克提供烏克蘭的設備中包含一個碟盤天線的原因
這兩天很多大陸人看出來了,一些台灣人也看出來了,一切都在中共計劃之中。

很簡單,中共兩天內對台對美一招緊接一招有條不紊,是早就想好了。

尤其是鎖台軍演,那規模絕不是臨時能調出來的,要一段時間準備。

細心想想,其實老太婆落島真有那麽嚴重嗎?中共是小題大做,故意把事件層次拔高的。

事前中共發言人高調嗆聲,胡鍚進還狂言要擊落老太婆專機,是用激將法,令老太婆想退也不好退。

等老太婆一落島就墜入中共甕中,從此大陸站上了道德制高點,怎麽反制台美都不為過。
-------------------

赵少康:我现在觉得大陆好像是有意让佩洛西来的
“我原来觉得佩洛西也没什么了不起,一个国会议员,大陆干嘛反应那么强烈;我现在觉得大陆好像是有意的,佩洛西落地的那一刻,大陆开始包围台湾了。(大陆)‘利用’这样一个机会,建立一个新常态。”在昨晚(5日)的《少康战情室》节目中,岛内资深媒体人赵少康如此评论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大陆的应对措施。
mzorro

老妖婆还在东南亚的时候,大陆网友拍的大视频已经显示很多陆军装备就已经在路上晃,有些已经集结在码头了,摆明了是要搞登陆演习的

2022-08-06 19:59
economic wrote:
應該不至於等兩年
中美有太多需要互相合作的
20大之後吧
還得看看民主黨今年到底選多差
別忘了下半年經濟大機率因為世界通膨很差
中國自己內需也不太好
製造業的訂單能見度很差的
國際合作共同擴大需求的必要性還是很高
跟美俄衝突很多還是不定時會談差不多吧


應該專注於個別的項目....
比方低階民生用品....這點可以大量輸出還賺頭的...降稅就不必了..
高階的電子晶片等不能合作就算了....
購買波音....就會看美國要不要開放飛航證給C919
美國的農糧還是可以買...因為中國有需求...但是價格就要互惠...
能源就算了.....LNG和石油 價性比太低...不值得跟美國買....

中國不會讓這些意識形態超過國家的利益...
雖然這些都可以談....但...比較急迫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民生用品美國愛買不買.....中國真的沒有很在乎...有的話更好賺更多...
糧食這種剛需...價格合理就買...不需要客氣.....還可以平衡一下中美貿易逆差
但是也沒有必要一定要從美國進口



economic wrote:
又加上日本國防支出創新高(日圓計算)
我是蠻好奇以日本的財政條件
擴大國防支出一定排擠社會福利
尤其在生活越來越艱困的日圓大貶值時代
岸田能維持支持度?
然後中國會不會直接改變目標
針對美國以美國現在的實力還真沒太多好辦法
針對台灣並不利於統一創造和談條件
但如果直接就打垮日本經濟
那台灣在亞洲基本上就沒有外援了
美國在經濟上要支持日本也難度蠻高
日本經濟垮了那美軍還會留在日本?
現在的駐日美軍支出幾乎都日本支付的
當日本無法支付的時候
美國還會大量有軍隊在東北亞?
會不會甚至就退出第一島鏈了


在日本問題我和你看法些許不同....
日本...是債多不怕....繼續擴大負債..
當欠債欠得夠多時....大家只會怕日本政府倒了顆粒無收
大概率可能會繼續QE....日圓跌就讓他跌....
用擴大債務支出的方式來...刺激經濟....


而日本在賭一個局....
賭台韓因為地緣政治的關係...有戰爭的可能性....
而逼迫台韓的廠商去日本設廠....
讓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重回世界第一
加上日圓狂貶.....代表著日本的人事成本降低....
日本的半導體廠就會有相對的成本優勢...
再加上日本的平均教育程度...遠高於越南和印度...
而日本的的勤勞程度不輸給中日韓台等....


如果這個局賭贏了....藉由台韓的緊張程度與戰爭疑慮...
讓半導體產業移往....日本這個比較安全的地方...並非不可能...
然後獲得美國的鉅額投資.....如同韓戰成就日本...越戰成就台灣一樣....

再加上解除美國對日本的軍事限制.........
或許日本重回亞洲強權和中國並列...是有這個可能性的

至於擔心日本政府財政破產...
我覺得還好.....我在2003年去過韓國...
那時候亞洲金融危機剛過沒多久....
韓國的政府為了救經濟....多少國民踴躍去捐金條...項鍊等....
只為了挽救韓國的破產與信用危機....
大韓民族做得到的事情....沒理由大和民族做不到....
那些6X 歲的日本老人 反正也沒多久可活了....
把手中的金飾拿去捐一捐...還是有可能的....

各國都在努力的做對自己國家有利的事情....
能不能成功就看運氣了....

所以未來很難說啦...日本一定會持續對華強硬...
這沒辦法...他們賭上了....輸了後果會很慘...
至於Chip4 明顯的 就是要幫助日本達成目標取代台韓....

我只能說日本不是沒機會....但是要看台韓是否能配合...
把產業移去日本...但是這得靠美國在那邊施壓...
Derek2025 wrote:
8月4日起一連三日中方軍演的意義,可能不在於解放軍試射了什麼武器,而是在於其局部揭示了封鎖台灣的能力。

為「封台」可作的準備

對於「封台」的威脅,各方提議的應對策略大概可分成三個環節。首先是減低「放棄台灣」對美國和西方世界的成本,當中的主要行動就是多元化半導體的供應(換句話說,則是奪去台灣在半導體生產的領導地位)。如此,即便第一島鏈不沉戰艦落入中方手中,關鍵的尖端半導體生產也不會同時變成了中國專有。

第二是幫助「台灣自救」。一方面,台灣需要大量加強食物、燃料、藥物、軍事物資的儲備,以應付長期被封鎖的可能;另一方面,台灣也應該加強不對稱軍力的發展,使之能更「靠自己」去對付中方的封鎖和潛在攻擊。

第三則是加強「封鎖即大戰」的訊息宣傳,從而製造新的認知。由於中方「封台」策略的最大優點在於其並非正式開戰,這種宣傳的目標就是要將封鎖與全面開戰等同,去除「灰色地帶」,讓中方考慮到封鎖將很可能帶來中美大戰的巨大成本。

不過,這些應對手段實施需時,效果成疑。相較而言,中方此刻已證明了其有封台的實力和行動力。”


從這段文章就看出來

第一 放棄台灣的成本降低...是各國要做的事情...

第二 要台灣努力自救...發展不對稱武器 死到最後一兵一族..

第三 就是認知作戰...在扭曲事實...如同紐取新疆一樣....

說實話...到底台灣人要蠢到什麼程度...
才會認可被各國放棄...拿來和中共同歸於盡...消耗對方...
這種理念...放棄好好的日子...跑去當炮灰...
蘋果傳要求台灣出貨至內地零件 須標「中國台灣」或「中華台北」

據日經報道指,蘋果(美:AAPL)已經要求合作供應商,確保由台灣出貨至中國的零件,必須嚴格遵守中國海關的監管要求,包括在產品產地標誌上有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表述規定。

據報道指,蘋果在今日向供應商表示,中國已經開始嚴格執行一項長期規定,要求台灣進口零部件在產地描述上,必須標明是在「中國台灣(Taiwan, China)」或 「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生產。”
  • 228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8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