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做也不過是2~3年的事, 或許更快.
http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8%80%E5%9C%9F%E5%85%83%E7%B4%A0s://zh.wikipedia.org/zh-tw/%E7%A8%80%E5%9C%9F%E5%85%83%E7%B4%A0
------------
在1948年以前,世界上大部分稀土都產自印度和巴西的漂砂沉積礦場。到1950年代,世界上的稀土則產自南非西開普省Steenkampskraal礦場內的獨居石礁礦石。[41]從1960年代到1980年代,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Mountain Pass礦場讓美國成為主要的稀土生產國。印度和南非的礦場在今日仍然生產一些稀土精礦,但其規模無法與中國的生產規模相比。中國的儲藏量佔全世界的23%[42],但在2017年所生產的稀土數量佔全世界的81%,主要生產地點在內蒙古[4][43]。澳大利亞的產量佔世界的15%,是世界第二大,也是中國以外唯一的主要生產國[44]。世界上所有的重稀土元素(如鏑)都產自中國,例如白雲鄂博礦區(包含多種稀土金屬礦物)[43][45]。位於西澳大利亞州北部霍爾斯溪東南160公里處的布朗斯山脈礦山(Browns Range mine)目前正在開發中,並有望成為中國以外第一個重要的鏑生產礦區[46]。
由於世界對於稀土元素的需求增加導致供應緊張,人們日益擔心可能很快將會面臨短缺的情況。[47]從2009年起的幾年之內,全球對稀土元素的需求預計每年造成超過40,000公噸的短缺,因此必須積極開發。[48]根據2013年的報導,由於歐盟對這些元素的依賴、稀土元素又無法被其他元素替代,加上稀土元素的回收率低,世界對於這類元素的需求更會強化。由於需求增加,供應不足,將來的價格還會有更進一步上漲的可能,而中國以外的國家也會開發新的稀土礦場。[49]此外,由於稀土對於新創科技開發很重要,世界對於它們的需求更會增長。這些在生產時需要用到稀土元素的高科技設備包括智慧型手機、數位相機、電腦零組件、半導體等,另外如再生能源、軍事設備、玻璃製造、和冶金等也需要用到稀土元素。[50]
13enny wrote:
1、全球重稀土的大規模量產與精煉能力幾乎為中國所壟斷,且具備顯著的成本優勢;
2、越南雖坐擁全球第二大稀土礦產儲量,然其精煉環節幾乎一片空白;
3、日本雖掌握稀土精煉技術,卻僅限於輕稀土領域,且成本居高不下,重稀土產能幾乎可忽略不計,同樣高度依賴中國進口;其謀求稀土自主可控雖已歷時十年,至今對中國的依賴度仍高達70%;
4、若要求美國本土實現「從礦產開發至磁體生產」的重稀土(如鏑、鉽等)全產業鏈自主供應,預計需耗時8至12年。
以上如有不對,歡迎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