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ence wrote:
我想美中電動車讓人疑慮是..
一、自駕與爆衝問題
二、充電自燃問題
三、撞擊後火燒車逃生問題
四、美國、中國車兩者造車工藝水準令人懷疑
實際上每種技術都有其問題,要大局觀去看,只有從數字及第三方研究.
只以個別或少數事例去觀察,必定會有偏頗..
1. 智駕難以在電油車上達到好效果,這是工程學回饋時間問題,機械操作,由指令下達至實際反應時間有大量延遲,所以要達到智駕,自駕一定向新能源發展. 而自駕和人為操控駕駛方面,在保險業有數據,顯示人駕意外比率更高.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180118/Tesla%E5%AE%89%E5%85%A8%E5%A0%B1%E5%91%8A%EF%BC%9A%E8%87%AA%E5%8B%95%E9%A7%95%E9%A7%9B%E6%AF%94%E4%BA%BA%E9%A1%9E%E9%A7%95%E9%A7%9B%E6%9B%B4%E5%AE%89%E5%85%A8
Tesla安全報告:自動駕駛比人類駕駛更安全
中國國內亦有為自駕出租車保險業研究意外比率亦比人駕低.
4. 美中電車造工
https://www.headline01.com/a/tzCa7KEfA9cQRt59_ZDnKg-E8694866.html
日本一研究機構將拆解調查比亞迪ATTO 3電動汽車,為企業開發零部件提供參考
實際近年中國電車出海,不少海外自媒體,車廠及改車單位都有拆解,及報導有關分析..
看到中國車整體質素大幅提升,
同價位車基本上造工質素遠超外國車.
所謂造工問題,很多時有人將中國低價車作比較.令人混淆而已..
經濟通新聞 2025-06-23 18:01
《經濟通通訊社23日專訊》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廣州市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目標到2027年,全市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初見成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規模不斷壯大,培育2-3家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50萬輛的汽車企業,整車與零部件產值比達1:0.6,整車及關鍵零部件品牌影響力大幅提升,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全國領先。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初步商業化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方面,L2(含)以上級別智能網聯汽車新車佔比超90%,積極開放應用場景,推動自動駕駛規模化示範應用、示範運營。強化廣深聯動,力爭實現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域互聯互通。(jq)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