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chen wrote:透過陀螺儀加速/減速的確可以調整姿態,但其調整範圍有限(陀螺儀轉速有上限),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還是要動用調整火箭,將陀螺儀累積的慣量釋放掉。 轉速不影響轉動範圍呀....陀螺儀持續轉,衛星就可以持續反方向旋轉。
ANDYLIU66Y wrote:急什麼,估計明後天就(恕刪) 就大家科普一下而已。你急嗎?上回誰不是説老共去一趟月球沒什麼,老美60年前就去過了!這次難道沒用台積電5nm晶片,所以訊號累格,非戰之罪?真有你的⋯⋯
昨天還是沒有消息,最新説法是:地面接收站海拔過低國產立方衛星「飛鼠」、「玉山」24日晚間11時由美國火箭「獵鷹九號」搭載升空,國家太空中心表示,兩顆衛星升空後每天早、晚各通過台灣上空一次,我國基地台至今晚都沒有收到衛星傳回地面的訊號。參與衛星研製的團隊分析,數十國地面站都有收到兩顆衛星的訊號,台灣被自產衛星遺漏,恐因我國地面站海拔高度太低。團隊重新檢視天線等地面硬體設備,持續嘗試與衛星聯絡。國家太空中心表示,兩顆衛星升空後,25日上午首度通過台灣,截至今晚共通過台灣四次,台灣地面站都沒收到衛星傳下來的訊號。明天上午衛星通過台灣上空時,將再度嘗試聯絡。中央大學太空系主任趙吉光表示,中大研製的衛星「飛鼠」升空後,他們收到資料,證明飛鼠的健康狀態良好。台灣接收站目前沒聯絡上衛星,但許多國家幫忙聯絡,目前包括澳洲、新加坡、德國等歐洲國家共數十國都有聯絡上衛星。中大目前評估,衛星本身和相關的軟體沒問題,可能是地面設備出問題,他們今天起體檢各項地面硬體設備,努力找出失聯的原因。參與研製「玉山」衛星的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副教授高聖龍說,挪威、加拿大等國地面站已收到玉山的訊號,推估是台灣的地面站「太接近地面」,玉山的地面站在新竹太空中心樓頂,飛鼠的地面站則在中央大學裡,海拔高度都太低,不像他國設在高山上,影響訊號接收情形。兩顆衛星的訊號傳輸頻率為UHF400,是國內首次接觸的頻率,還不太熟悉,團隊持續探討相關原因。他們也調整硬體,比如改變天線角度來提升接收品質。
mobile0134 wrote:要有攜帶燃料才可以誒,這兩顆是要怎麼調整姿態啊。 用三軸穩定器,藉由調整飛輪速度改變三維力距就可以控制姿態,只要有電就可以操作。這兩顆是立方衛星,應該沒有空間放引擎和燃料(主要用來調整軌道高度)。至於冷噴射姿態控制的壽命很短的,壓縮氣體用完就沒了,更不用說應該也塞不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