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民主的悲哀.. 李光耀1992年就香港問題當面當重批評港督彭定康


scopin5200 wrote:
新加坡不愧為亞洲先...(恕刪)


李氏家族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是還有新加坡位於優良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
當你住過新加坡高樓且面向大海的旅館時,
你就知道我指的是什麼了。

號霸 wrote:
新加坡賭場
對本國人限制一堆
在台灣可是要上街頭的
法無明定叫
公民不服從
立法開賭場還限制
那就是剝奪基本人權了


肯定的
台灣人民素質程度比起大陸人,是超出一定水平的

博弈專法會規範

法無明定叫
公民不服從

法有明定叫
惡法非法

大陸人看著\
台灣人民經法定程序,是有聲請釋憲權的
●黎明之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 ●黑暗不能終結黑暗.唯有光芒!
THE-ONE wrote:
肯定的台灣人民素質...(恕刪)



原來愛詐騙 將人家大陸老人養老本騙光

以及愛在國外偷東西叫素質高 ??




丟臉丟到國外 台灣旅客在東京迪士尼行竊被捕事件頻傳

記者陳睿中/綜合報導

丟臉丟到國外了嗎?交通部觀光局於日前發布一則公文至全台灣各地旅遊的公會,內容中
明文表示,自2013年至2014年3月為止,日本東京迪士尼樂園已經發生9起國人在東京迪士
尼樂園因涉嫌行竊被捕的事件,因此提醒旅客要謹守分際,切勿誤觸法網。

根據常帶團赴日的徐小姐表示,東京迪士尼樂園內的紀念品往往都相當可愛,若有意帶回
台灣轉賣也可再賺一筆代買費用,但是還是要以正當的方式取得,以偷竊的方式實在是不
可取的行為,而且也會丟台灣人的臉。
有趣的是對港督批評英國輸出民主,因為香港在英殖民時期,從來沒實施過民主制度,
港督當然沒的選,立法會全都官派,直到回歸至今,特首間接選舉,立法會才能有普選,
被輸出民主地區大多是已經獨立的殖民地,抓在手上的殖民地就不允許民主,相同的是香港回歸後不再是殖民地,所以又輸出民主,鼓動要求最高規格民主,香港也如預期產生混亂,

李光耀的言論,猜測英國政客其實也認同與支持,因為本來就是這麼在做,
只能說英國人發明民主制度也摸透了民主這件事,而且果然很奸詐,

用另一個角度看,香港現在被說很亂物價高不民主沒言論自由等,但回歸至今20年,整體經濟仍然持續往上升,況且至少比英殖民時期還民主一點點,
所以走向更民主的道路,不一定就不能發展經濟,李光耀的言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各地環境狀況人的素質之類,變數很多,適合新加坡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地區,

至於民主制度在台灣又產生不同後果,只能說全民共業,歡喜選甘願受 !!

法号_戒根 wrote:
给楼主补充一个李光耀1967年对中国的预测

不得不说他很厉害(恕刪)


李光耀根本先知!


MyH0ME wrote:
就問問家裡有小孩的, 哪個同意讓小孩自己作主決定自己所有事?
事實上, 群眾/選民的智慧跟小孩沒什麼兩樣, 只不過這太傷自尊, 沒人肯承認這個事實....(恕刪)



看看那些什麼學運,大腸花,藝人,導演,律師什麼的.....

才多久時間而已.....有哪幾個經的過時間的考驗......

假掰的假掰,

摸奶的摸奶,

背叛的背叛,

通姦的通姦,罄竹難書......
所以走向更民主的道路,不一定就不能發展經濟,李光耀的言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各地環境狀況人的素質之類,變數很多,適合新加坡不一定適合其他國家地區,
========================================
討論現在式 好不好,不要自我聰明的以為以後會怎麼樣..等等!

:李光耀的言論並不一定完全正確
直至目前兩個影片中的話都應證了事實,所以他的話正確性是OK的,

把台灣交給李光耀去管理,絕對超乎現在的台灣.

yanyu_911 wrote:
所以走向更民主的道...(恕刪)


2017年04月08日 04:10 工商時報 主筆室
1981年秋天主計長鍾時益在行政院表示:「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和世界其他各國比較,位居世界高速成長國家的第七位。」翻開昔日統計,1970年代台灣經濟成長平均9.7%,確實優於韓國的8.3%、新加坡的9.1%及香港的9.5%,高居四小龍之首,深獲國際矚目。

近年我國經濟成長、出口、薪資老是居四小龍之末,因此多數人早已遺忘曾為四小龍之首的歲月。重溫那個距離我們不算太遠的年代,會發現那時台灣朝氣蓬勃,為鄰國所羨慕,來訪的各國元首、政要更是絡繹於途。上班族每年經常加薪10%,人均所得更在1992年升逾1萬美元,同年韓國僅7千多美元,我國經濟遙遙領先。

那個經濟奇蹟的年代,薪資大幅成長,就業機會俯拾皆是,如今的年輕人、大學生已難想像。那時候台灣非僅經濟成長耀眼,出口規模也在四小龍裡名列前茅,1979~1987年這九年我們的出口總額年年居四小龍之首,隨後雖不再居第一,但由於政局安定,政策雷厲風行,經濟表現依舊強勁。當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東亞,各國經濟重創、銀行破產、股市狂瀉之際,台灣經濟成長率仍達4.5%,是四小龍唯一正成長的國家,而在小龍被諷為小蟲的時刻,台灣卻被國際媒體譽為「亞洲不倒翁」,經濟實力可謂睥睨亞鄰諸國矣。

然而,這一美好的年代隨著2000年以來三次政黨輪替出現了變化,朝野在民主選舉下輪流執政雖是我國民主政治的一大進步,但隨之而起的卻是政治對立的白熱化,立院擾攘不休,內閣改組頻繁,社會浮躁不安,自2000年以來我們換了13任行政院長,平均每位院長只做了1.3年,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政策走向忽東忽西,兩岸經貿忽緊忽鬆,部會之間各唱各調,官樣文章愈作愈漂亮,經濟藍圖愈畫愈模糊,行政部門愈來愈沒擔當,在錯亂的政治環境下,我們在四小龍的經濟、出口、就業、薪資排名自然是江河日下。

在這樣紛擾的環境下,人心思危,依據主計總處近期發布的統計,我國赴海外就業人數10年增加一倍、實質薪資倒退16年、民間投資與民間消費成長率不及1990年代三分之一,與昔日被國際譽為經濟奇蹟、亞洲不倒翁的情景相比,相去何其遠。

台灣自2000年以來的經濟已不復當年,出口規模自2004年被新加坡超越而居四小龍之末,人均GDP於2005年為南韓超越也淪為四小龍之末,經濟成長率過去4年有3年居四小龍之末,而近年依美元計算的名目薪資更已降至韓國的五成,綜此,台灣經濟幾已全面落居四小龍之末,不過十多年,竟已淪落至這般光景,實令人感慨萬千。

元末散曲家湯式曾寫道:「問西湖,昔日如何?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問西湖,今日如何?朝也干戈,暮也干戈。昔日也二十里沽酒樓,香風綺羅,今日個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光景蹉跎,人物消磨,昔日西湖,今日南柯。」

此曲道盡50年來的台灣興衰,往日四小龍之首的歲月,年年加薪一成,產業蒸蒸日上,其榮景不就是朝也笙歌、暮也笙歌嗎?如今政治爭鬥不休,看看立院亂象、看看博愛特區的拒馬、再看看政府清算國民黨如此不遺餘力,豈不是朝也干戈、暮也干戈嗎?昔日經濟景氣好,民間消費成長一成,不就是二十里沽酒樓,香風綺羅嗎?如今薪資倒退,撙節過日子,百業蕭索,不就是兩三個打魚船,落日滄波嗎?湯式處於元末而有此感慨,譜此哀歌,可以理解,然而如今台灣社會竟與之有幾分雷同,豈能不引以為戒?

我們想告訴朝野,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台灣如今就算全民同心攜手,要重返昔日四小龍之首,猶有困難,更何況經年累月的政治紛擾,試問有誰願意在一個動盪的國家投資?又有誰願意在此安身立命?這個政治格局不放大,動輒以轉型正義為名,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勢將耗盡政府資源及社會資本,這樣經濟還發展的起來嗎?

1980年代不少研究認為四小龍的成功在於他們都擁有一個穩定的政局及強勢的政府,以致政策得以快速落實。可嘆的是,如今台灣在選舉政治下,執政者面面討好,畏首畏尾,每逢改革便要開大會,每遇反彈總是急轉彎,如此疏於政策決斷而擅於政治爭鬥,經濟地位落至四小龍之末,理之必然也。

追昔撫今,台灣要重返昔日四小龍之首的榮景,根本之途仍在於恢復穩定的政局及強勢的政府,並革除政治惡鬥的習性。須知,人民投票選出總統,所寄望於總統的不是搞鬥爭,而是拚經濟。十多年來的朝野爭鬥已把我們從龍頭鬥到龍尾了,但願執政者謙卑自省,以蒼生為念,以歷史為念,果能如此,我們相信,台灣未來依舊有機會迎來「朝也笙歌、暮也笙歌」的日子。

(工商時報)

台灣民主的悲哀就是民眾不團結,沒辦法像全民大煉鋼一樣的全民吃香蕉皮,否則早就是全民吃香蕉皮加上晚上十點鐘睡覺的模範國家了.
"群眾/選民的智慧跟小孩沒什麼兩樣"

居然有人自認自己國家全民智商不足?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