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您說的不無道理, 但...(恕刪)
嚷我換個方式問您好了
花一樣的錢 請問你是不是希望買到更好的品質跟安全?
再換一種說法好了
如果在台灣 加價10% 甚至 20%, 能確保你買的食物或商品的品質與安全(並沒有黑心油或商品)給你, 或是你的家人跟孩子, 請問你願意嗎?
我相信大家都是願意的 對嗎?
再試問, 你喝的咖啡 跟很多商品的原料 都需要從國外進口 因為台灣不是原料出口國
請問我們購買的價格會因為台灣人薪資低而比較便宜?
答案很明顯 不會!
所以 就8:2法則來看 大眾跟小眾法則
沒錯 你說的麥當勞跟便利商店是比較便宜 但是 這畢竟不是廣泛的日常的民生必需品 (小眾)
我想討論的更是 天天會碰到的 外食 餐廳 用品 原料 市場 食用油 食物 等等 更不用說星巴克 西餐 日式 料理等好的用餐環境
台灣是比較低價 但我們常常妥協了品質跟安全
你看看菜市場的品質 小吃店 漁獲 青菜 商店 ...ETC
在台灣哪一個可以讓您自豪的信任 品質跟安全?
我想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低價是買不到品質跟安全的 這是一個自然法則與人性 特別是這個全球化的世界
涮涮鍋 wrote:
BBC一月報導:在受...(恕刪)
所謂的"購買力"
其中有一大部分叫作"勞動力"的購買力
當一個國家內
"購買一個人為你勞動一輩子"的價格很低很低的時候
這個國家的購買力平價不高也很難
同樣的例子也出現在印度
在印度,300塊美金就可以買一個處女或者一個壯漢回家
但是,人家的PPP,高居全球第三高
s927471 wrote:
嚷我換個方式問您好了...(恕刪)
台灣的服務與服務品質不比美日差,
但費用卻低很多,至少這點您應該同意吧。
至於台灣的食品確實存在您所說的品質問題
但最近也抓出來,正在改善中。
日本十來年前也發生過類似問題
但您所提到這些,成本增加有限,影響的購買力也是有限的,
(似乎您說的才是小眾)
台灣的外食仍是相當便宜,
池上,7-11的便當,還是55-80搞定
當然 如果您一定要星巴客的咖啡,不去7-11,85度C, 那當然貴
就如吃水果,在台灣您不吃香蕉橘子,要吃外來的美國櫻桃,紐西蘭奇異果,價格當然高
再說,
很多東西都有替代方案,
您一定要用高價的外國貨,當然價格高
但如石油 天然氣,沒得取代的
那就全世界都差不多了
即便如此,台灣ppp人均GDP 還是高於日韓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台灣的服務與服務品質...(恕刪)
s927471大大說的是要較好的生活品質,台灣購買力就不見的比較好,你說的是能活著最基本的需求而已。
PPP有個很大的問題是,沒有考慮到生活品質,且購買力只有評估在國內消費。
所以,在台灣要生存真的很容易,因為有10元滷肉飯、50元便當、25元飲料....,但這些廉價的東西背後不是因為台灣物價便宜,是犧牲掉品質。但在台灣要過好品質的生活,以收入來說負擔就很大了,甚至負擔不起。
你覺得可以喝85度C,為什麼一定要喝星巴克? 但如果大家都不想讓生活變更好,世界就不會進步。如果我可以吃紐澳進口的牛肉,我幹嘛吃台灣的灌水牛。台灣即便PPP比日本高,但生活品質就是比日本差,就像你說的香蕉橘子,是的,台灣PPP的確高,但只能吃起香蕉橘子,日本PPP低,但卻吃得起櫻桃而且還可以去不同國家玩。
Roadstar wrote:
s927471大大說...(恕刪)
呵呵
吃櫻桃就是有生活品質?
那吃蓮霧算不算有生活品質?
在台灣吃櫻桃叫有生活品質
那在美國吃蓮霧應該也算有生活品質吧
在美國 台灣蓮霧可比櫻桃貴呢
在日本,台灣蕉應該比櫻桃貴吧?(有誤請指正)
------------
生活品質不是那麼容易定義的啦
否則那些用精品的,拿LV, 戴勞力士的,生活品質就很高了?
用iPhone的生活品質就很高? 拿紅米,zenfone5的生活品質低?
現在還在用iphone4的,就比用iPhone 6, 6plus的生活品質低?
-----------
還有呢
東京的日本人,房子比台北市的還小,所以日本人的生活品質低?
-----------
其實您說的不無道理
人均PPP是不容易看出生活水準,但人均GDP一樣不容易看出生活品質
但對居多數的中下階層,人均PPP卻可以用來評斷生活好不好過
您說是嗎?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