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

從 DNA看看 臺灣人的上、下 50,000年? 中國、臺灣非 同文同種!

民科雙煞在發功囉。
地圖砲隨便開,
想到什麼就砲什麼,
政治和偽科學混合雙打。
毫無邏輯不講脈絡的鬼扯淡,
這種素質也難怪
林媽利沈建德這批血統臺獨之流
混了30多年還是只有聊齋誌異等級。
cman4434

造假老是被抓包,只好喊喊口號 [笑]

2025-08-20 9:54
d2jtang

台灣 萬年前 或 有與陸地 相通,但後來成為島。當時人類稀少,族群稀少。因為是島,相對 因海而來的外來人,幾千年下來,不可能沒有。古代不同族打架,大都是滅族的(留女性),本土殺過客,客滅土族,誰是祖?

2025-08-23 7:54
tnkk01 wrote:
林媽利沈建德這批血統臺獨之流
混了30多年還是只有聊齋誌異等級。...(恕刪)

你 無論述能力,說到底了不起就是個 契丹五毛政治咖!
出來撒潑打滾外,根本就一無是處的壞東西

林媽利 至少是位醫師、血液的權威,mtDNA上說一不二的專家。
跟 我一樣是有一說一的人,你貼 她血統臺獨的標籤,挺不厚道的!
farmer3000 wrote:
羌,即 牧羊人的意思! 歷史上的各種「羌」稱為「羌人」!
5000年前的 O1、 O2都有牧羊的部落!
甲骨文記載中的羌人也曾分布於今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陝西東部一帶。
即 下圖中的紅圈處!

羌人由青藏高原北上 渭水流域

羌族是中國的遊牧民族之一。現代的羌族主要居住在岷江流域的山區,他們是古羌族的一個分支
古羌族被認為是現在漢族的祖先
古羌族再分支出 漢族、羌族、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和土家族等民族的祖先。

羌族的語言源自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自稱「爾瑪」。

(1)依據古籍記載
甲骨文就記載了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代(C單倍群)羌族(O2單倍群)有羌、羌方等名稱 , 詩經大雅中已提到羌人。證明「羌」這個名稱在歷史上的古老
周人的姬姓氏族始祖姜嫄起源於姜姓氏族,而姜姓氏族與古羌人有關。
戰國時期,古羌人逐漸演化融合為秦人(秦王族Y染色體為O-MF14479,屬O2-M122)。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了奴隸無弋爰劍逃離秦國追殺,遷到湟水流域成為羌人領袖。

東漢《說文解字》中稱:「羌,西戎牧羊人也。」東漢《風俗通義》也說:「羌,本西戎卑賤者也,主牧羊。故『羌』從羊、人,因以為號。」
《說文解字》指出,羌人是從西方來的牧羊人,是西戎的一部分。 他們與周朝關係密切,《尚書》和《史記》也稱羌人是周武王的盟友之一周武王打敗了商朝。
《山海經》記載:古羌人為炎帝神農氏的後裔,為姜姓之祖。據載,炎帝後裔有四支,屬於古羌人的四個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一說大禹即是羌人,西漢司馬遷《史記》中稱:「禹興於西羌」。漢魏時亦有「禹出西羌」的説法。

古代早有漢族起源於羌族的傳說「羌華說」, 如顧炎武等人在著作中提及。

羌族被認為與漢族有很大的親緣關係

(2)依據父系 Y-DNA
羌族擁有獨特的父系(Y-DNA)基因圖譜,他們與現代漢族以及仰韶文化等古代黃河流域人群有著密切的遺傳關係。
單倍群O-M175是羌族中最主要的單倍群,其次是D-M174、C-M130、N-M231和Q-M242
進一步細分後,O2a-M324構成了單倍群O的主體。另外 ,單倍群C2b-Z1338、D1a-CTS11577。
以O2a再細分,以O2a2b1a1a1-F42、O2a1b1a1a1a-F11)和O2a2b1a1-M117為較大的單倍群。

其中以O2a2b1a1a1-F42最主要的單倍群,涵蓋了11.37%的羌族個體 , 與先前研究的華人族群相比,羌族的遺傳多樣性最高。
羌族遺傳多樣性最高 , 表示年代最古老,顯示羌族可能是一個最古老的O2a父系分支, 顯示羌族的起源可能比漢族更古老。

羌族藏族和日本人群個體也有 D-M174單倍群、分佈在三個截然不同的亞支系中。
但羌族單倍群D的比例與彝族和藏族相比較低 , O單倍群仍為多數

Y染色體單倍群證據表明 ,O2-M122主要要透過南部路線從東南亞遷移到東亞。
東亞地區Y-STR多樣性總體上從南向北遞減,同時O2-M122譜系從約25,000到3萬年前開始向北遷移。 這種向北的擴張發生在末次盛冰期,使得O2-M122成為中國及其周邊地區最常見的譜系。

從Y染色體的角度,可以發現幾乎所有現代漢藏族群都有一個共同的遺傳特徵,即O2-M122譜系的高頻率,包括O2-M122、O2-M134和O2-M7。黃河中上游流域以O2譜系為主的古代氐羌人(原始漢藏語使用者)是現代漢藏人群的祖先。
黃河中上游流域 的羌人 , 是來自青藏高原 , 而更早的源頭,是東南亞 泰北,緬,寮,雲南 交界
人群的擴散當然是由高濃度往低分佈地區流動

在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阿迪Adi人中有 89% 屬於該單倍群,阿帕塔尼Apatani人中有 82% 屬於該單倍群,尼西Nishi人中有 94%屬於該單倍群,而那迦Naga人中則100% 屬於該單倍群。

O2 是由南往北的遷移路徑的說法 , 是得到藏緬語族人群以及喜馬拉雅山脈和印度東北部不同民族有高頻率O2的支持。
O2-M122 譜系在最初定居後從東南亞向北擴展到東亞,有證據表明這次遷徙發生在大約 19,000 至 30,000 年前。
羌族在東喜馬拉雅地區的漢藏人群中擁有最高的 Y 染色體短串聯重複序列 (STR) 多樣性,O2-M122 譜系的 Y-STR 多樣性從南向北下降支持了這種向北移動的趨勢,北方多樣性下降表明突變起源於南方。

人類的染色體有 23 對 , 男姓Y-DNA 只是第23對當中的一半, 只有1/46 , 此1/46 的Y-DNA不參與重組, 而是父系代代相傳不變, 此 1/46 的 Y-DNA O2-M122 顯示 漢族的父系祖先 往上朔源到 羌人

還有其它22對體染色體及 X DNA 同樣顯示 當今的 漢族 是 藏人/羌人 + 越南 Lachi拉基族(屬僚人一支)的混血

(3)依據 22對體染色體及 X DNA, 能看到同樣的結論
這是根據JOURNAL ARTICLE
The genomic diversity of Taiwanese Austronesian groups: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o- and Out-of-Taiwan” models
PNAS Nexus, Volume 2, Issue 5, May 2023, pgad122,
https://doi.org/10.1093/pnasnexus/pgad122

由 Admixture 及 Dystruct演算法 , 可以明顯看到 不同的 SNPs群組 以不同的顏色表示
ADMIXTURE 是一種調查族群結構 的軟體 , 此方法基於收集所有人類基因獨立(即不關聯的)SNPs ,再偵測這些SNPs在不同種群出現的頻率 , 可以推斷群體和個體的祖先。
在 K=9 的最佳模型下

左邊上方,在中国的樣本 幾乎沒有 這種紫色"南島人"成份
天藍色 所代表的基因 SNPs 在藏人及羌族的成份最高 , 也是中國人基因的主要成份來源
淡綠色 所代表的基因 SNPs 在傣族及越南拉基族的成份最高 , 亦為中國人基因的主要成份來源
大部份的中国人, 都是這兩種祖源 , 還有一些少數的咖啡色(赫蒙人Hmong)和灰色(泰寮國 派族人)
這代表中國人和藏人羌族/ 傣族及越南拉基族,赫蒙人Hmong)和灰色(泰寮國 派族人) 有共同祖先 ,此幾個族群在中国人的祖先族群發生了混血重組)

忘記認祖歸宗 ? 漢人不是黃河流域的原住民 ! 祖先是 『羌人 』!

雖然復旦大學學者金力等於2019年發表論文,以遺傳學與貝葉斯統計方法研究,指出在6000年前的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漢藏語分支出原始漢語與原始藏緬語,原始漢藏族因此分成原始漢族與原始藏緬族兩支。
恐怕 顛倒 了起源 , 因為 , 漢藏語系最分歧 , 數量及分支最多的地方, 不在黃河流域, 而是在泰北, 緬甸,雲南交界
而語言最分歧 , 數量及分支最多 代表其語言最為古老 , 是源頭發紉

O2遷入黃河流域 約於 6000年前 , 但 25000年前? O2是在東南亞遠方它鄉 ! 忘記了原鄉 ?

(4)考古遺址
大汶口文化、磁山文化,以及之後的仰韶文化及馬家窯文化,常被認為與原始漢藏族有關。
龍山文化也被認為與原始漢藏族或原始漢族有關。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襄汾縣,距今4300-3900年,年代在商代有甲骨文記載之前 ,屬於龍山時代末期,被認為是早期國家形態的代表,可能與堯都有關。
遺址中發現的大型城址、宮殿、王陵、觀像台、禮樂器等顯示出高度發展的文明。
陶寺遺址其「雙城制」(宮城與墎城)的規劃理念,以及禮樂制度的雛形(如鷓鼓、石磬的固定組合),均顯示其社會結構與古史傳說中的「堯都」高度吻合,但不排除為大禹夏都 。
考古學界普遍認為,陶寺文化是中原地區吸收多元文化後形成的核心文明,可能對應傳說中的陶唐氏(堯的部落)。
然而,龍山文化陶寺遺址(約4000年前)的古人骨DNA檢測顯示,科學論文《Y chromosomes of prehistoric people along Yangtze River》,通過對山西陶寺文化古人骨DNA的研究,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陶寺遺址的居民,其Y染色體SNP單倍型是100%的O2-M122,沒有其他類型,和現代漢族的主體部分完全一致。

陶寺遺址Y-DNA比對為古羌人! 這再一次印證了古羌族是華夏族的重要源頭。
陶寺遺址是中國大陸上最早的國家雛形,如果陶寺遺址的居民DNA確認為O2-M122,豈不是說明,陶寺遺址是中國歷史上,由古羌人建立的早期國家?

反之 , 著名考古學者張光直 一直試圖 將 龍山文化 和南島做聯結 ? 卻比對不出來只能放棄 !
farmer3000
farmer3000 樓主

黃帝都邑出土的頭骨、青銅、陶、玉器,明顯不支持是遊牧民族 O3-M122人種的說法!

2025-08-23 15:40
cman4434

頭骨還可看出基因 [笑][笑][笑],dna技術白發明了 [笑][笑][笑]

2025-08-23 21:13
herblee wrote:
farmer...(恕刪)


根據您提供的資訊和論點,我們可以從生物學、基因學和歷史學的角度來審視,指出其中與學術觀點不符的部分,來分析。
1. 遺傳學術語的錯誤理解和過度簡化
您使用的「南島人」或「藏人、羌族」等基因成分,這些是基於單倍群 (Haplogroup) 或 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得出的結果。這些方法分析的是族群間的基因相似度,但不能簡單粗暴地歸納為「某個顏色的基因成分就是某個特定族群」。
「單一祖先」的謬誤:人類的基因流動是漫長且複雜的。現代人幾乎沒有「純種」的單一祖先。基因成分圖(如您描述的)顯示的是不同族群在漫長歷史中,相互遷徙、混血、融合的結果。將其簡化為「中國人基因的主要成分來自藏人和羌族」,忽略了基因交流的動態性和多源性。
2. 「認祖歸宗」的錯誤推論與批判
您提出的「漢人不是黃河流域的原住民!祖先是『羌人』!」這個結論,存在嚴重的邏輯問題和對歷史的誤解。
漢人定義的複雜性:「漢人」不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學概念,而是一個文化、歷史和語言的共同體。 漢人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包含了許多不同地域、不同血緣的族群在黃河流域周邊融合而成的。黃河流域的原住民,也就是狹義的「華夏族」,是漢人這個文化共同體的核心,但並非全部。
「羌人」的界定模糊:歷史上的「羌人」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指的是中國西部、西北部多個遊牧或半農半牧的族群。他們與華夏族群長期處於互動、衝突和融合的狀態。說漢人祖先是「羌人」,就像說現代歐洲人的祖先是「維京人」一樣,根本完全不準確。
3. 對於「血統論」的嚴厲批判
您這段話的核心,是一種基於血統決定論的思維。這種思維在現代基因學和人類學中已普遍被摒棄。
基因與認同是兩回事:一個人的基因成分可能與多個族群有關,但這與他的文化認同、歷史記憶和歸屬感是兩回事。現代基因學研究證實,所有人類的基因在深層次上都極為相似。不同族群間的基因差異,僅是人類在不同地區演化和遷徙的微小變異。
歷史的複雜性被抹煞:將一個複雜的歷史進程(漢族的形成)簡化為單純的「認祖歸宗」,完全忽視了語言、文化、政治、經濟等多元因素在塑造族群認同中的作用。這種說法不僅在學術上不嚴謹,也帶有政治化的傾向,製造族群對立的意圖明顯。
總結來說,您的論點犯了三大錯誤:
基因學知識的過度簡化和誤讀:將複雜的基因成分圖簡單對應到單一族群,忽視了基因流動的動態性。
歷史學和人類學的謬誤:將「漢人」這個文化共同體,錯誤地簡化為一個單一血緣的生物學族群,並將其祖先單一化為「羌人」。
血統決定論的危險傾向:用帶有濃厚血統論色彩的觀點,去解釋一個複雜的歷史與文化現象,這種思維在學術上根本是錯誤的。
歷史和基因的真相遠比「誰是誰的祖先」這種簡單粗暴的結論要複雜得多。試圖用單一的血緣關係來定義一個龐大的族群,根本無法解釋歷史。

華夏民族與羌人的錯誤連結:

這段話更存在幾個嚴重的錯誤和誤解,需要從歷史學、考古學和基因學的角度來釐清。
1. 基因分析的錯誤解讀
您提到的「O2-M122」是一個Y染色體單倍群,它代表的是父系血緣的傳承。這個單倍群在東亞地區非常普遍,不僅僅限於某些特定族群。將陶寺遺址的居民Y-DNA比對為O2-M122,然後就斷定他們是「古羌人」,這個推論不就是把韓國人當成所有的黃種人一樣可笑。
O2-M122:這個單倍群在東亞地區分布廣泛,在漢族人口中的比例也很高,同時也存在於其他許多族群中。它所能說明的,僅僅是不同族群在父系血緣上存在共同的遠古祖先,根本無法直接將某個古遺址的居民與現代某個特定族群(例如古羌人)劃上等號。
總結與批評
您的論點充滿了基因決定論和單一族群起源論的誤導性。
首先,您對基因學術語的理解過於淺薄。將一個廣泛分佈的Y-DNA單倍群與單一族群劃上等號,這就像看到一個人姓「張」,就斷定他一定是某個歷史名人後裔一樣荒謬。
其次,您對歷史的解讀過於片面。漢族這個龐大的文化共同體,是由數千年的遷徙、征服、融合所塑造的。試圖用單一的血緣關係來定義其起源,不僅是學術上的無知,更是一種危險的簡化。歷史的真相遠比「誰是誰的祖先」這種簡單的血統論要複雜且深刻得多。
herblee

來自海路的良渚年代在5000年前,剛好比陸路石峁陶寺早,夏商周的鼎是最重要的器物。雖然良渚也發现了鼎,但源頭是中原的裴李崗,鼎先傳到安徽的雙墩遺址,再往東南傳。良渚原創玉琮玉璧也流通到石峁陶寺二里頭

2025-08-25 11:24
cman4434

所以呢? 你想要證明什麼??

2025-08-25 11:30
cman4434 wrote:
「單一祖先」的謬誤:人類的基因流動是漫長且複雜的。現代人幾乎沒有「純種」的單一祖先。...(恕刪)

你的 契丹五毛版 AI 錯了!
人類性染色體有一對,雄性為 X+Y、雌性為 X+X,
爸爸有生兒子,Y染色體才能代代相傳。
人類有混血(mtDNA)但沒有雜種(Y-DNA),每個人一定是純種的
種雜到了? 非死胎,即早夭! 根本長不到有生殖能力的年紀!
雜種人早死光了,無法一代接一代傳下去!

中國復旦大學欺負常人沒有這基本的常識!
一手指著 林媽利的 mtDNA是非主流。
一手利用 mtDNA祖源分不清楚,散播 O3-M122是 皇漢的學說。
例 : 契丹將 漢族男的殺、女的X,所生下的子子孫孫。
再拿這子子孫孫的 mtDNA說,看 漢族的祖先是 契丹 O3-M122人種。
farmer3000 wrote:
O3-M122


真不知要不要回答這種無厘頭的言論, 造假總被捉包, 就來胡扯了 不過我們占台灣97%漢族真的是要以O3-M122為傲

台灣的族群大致佔比:
閩南人:約佔總人口的 70%。他們是台灣漢族人口中最大的一支,祖先主要來自中國福建省。
客家人:約佔總人口的 15%。他們是台灣第二大的漢族群體,祖先主要來自中國廣東省與福建省。
外省人:約佔總人口的 12%。這群體是指 1945 年後隨國民政府來台的人及其後代,來自中國各地。
原住民族:約佔總人口的 2.5%。他們是台灣最早的居民,官方承認有 16 個族群。

在臺灣占絕大多數的漢人男性中,最常見的 Y 染色體單倍群與中國大陸南方的漢人高度相似,這反映了臺灣漢人主要源自於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移民歷史。
O-M122 (舊稱 O3-M122):這是東亞地區最常見的單倍群,在臺灣漢人中佔有最高的比例。這個單倍群在許多東亞族群(特別是漢族)中都佔據主導地位,顯示了其祖先在歷史上的廣泛擴張。



cman4434

亂講,O-M175 的遷徙路徑可以被描述為「從東亞大陸腹地向南向外多波次擴散」。

2025-08-25 23:55
cman4434

O-M175 的兩大分支分別沿西線和東線進入中國境內,其中西線分支由緬甸進入雲貴高原西側,逐步形成苗瑤語系與漢藏語系人群。其東線部分分支北上至兩湖地區,或繼續進入中原。

2025-08-26 0:01
cman4434 wrote:
真不知要不要回答這種...(恕刪)

咋的又改話題了? 也不誇 我一下!
人類是否"純種"? 簡單幾句就打垮了 中國復旦大學者的謬論根基!
中國人素質差就當 臺灣人也是很好騙!
farmer3000 wrote:
中國、臺灣

herblee

這是不了解台灣,而且歷史沒有讀通的說法!他的舉例只是在消費臺灣人吳思漢!李有邦處於夾縫,兩面不是人的悲劇! 難道不知道吳被誰在馬場町執行槍決? 而2018年撤銷判決處分的又是誰?李友邦的下場不知道嗎?

2025-08-23 14:25
中國復旦大學清洗 O1a1-P203人種,把 O3-M122人種歪成 皇漢!
但古籍誠實記載,夏商周等皆使用了斧鉞(古代的越、鉞、戉、粵,同音同義) !
即 O1a1-P203人種使用工具、王權象徵的器物。
/
逸週書·禹(夏)之禁 :
春三月,山林不登 "",以成草木之長;
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
/
尚書‧湯(商)誓:
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
湯自把 "" 以伐昆吾,遂伐桀。……以告令師,作《湯誓》。
字詞句解析: 商湯 親自拿著象徵天命的 "鉞" 討伐昆吾,接著又討伐夏桀。
/
尚書‧牧(周)誓 : 摘錄一、二小段。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與商戰於牧野,作《牧會》。
時甲子昧爽,王朝至於商郊牧野,乃誓。
王左杖黃鉞,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塚君、禦事、司徒、司馬、
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
及庸、蜀、、髳、微、盧、彭、人。
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

字詞句解析及運用:
1、 三百人:實為三千人,三百人為誤載。
2、 戎車:戰車。
3、 虎賁:勇士。
5、 昧爽:黎明時分。
6、 於:介詞詞綴,跟在動詞或形容詞後,不譯。
7、 鉞:古代青銅兵器,像斧,比斧大,圓刃可砍劈,盛行於商朝和西周。
黃鉞:以黃金裝飾的鉞,初為天子儀仗,後為征伐的象徵。
8、 白旄:古代的一種軍旗。竿頭以白色犛牛尾裝飾,用以指揮全軍。
9、 逖:遠。
10.西土之人:泛跟隨武王征戰的西方各部落。(沒有北方的契丹 O3-M122人種 )
11、塚君:對友邦國君的尊稱。
12、禦事、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均為官名。
13、庸、蜀、羌(古羌)、髳、微、盧、彭、濮:周族周圍的八個部族,
先後臣服於周,跟隨武王伐紂。
14、稱、比:稱,舉起。比:按順序排列好。
15、乾:盾牌。
16、其:將要。

補充資料:
周族稱自己國家是“有夏”,此後各諸侯國都自稱“有夏”,
對外統稱自己“諸夏”,夏者,本意是區域廣大。

周族自稱自己的本民族為“華”,稱外族為“夷”(異),
此後凡是與 周族有同源關係的血親部族都開始自稱“華夏”。

稱外族為“非類”“夷(異)人”,意思是非華族類。
華者,本意就是高貴壯麗。從此「華夏」也成了這些諸侯國的統稱。
漢族的前身即稱 華夏族!
明明白白 O3-M122人種跟 漢族沒有半毛錢關係
farmer3000 wrote:
中國復旦大學...(恕刪)


Google又來打假了 ,又想拿不到3%的原住民亂扯了……

“「漢族的前身即稱華夏族」:這個說法是學術界的主流共識。漢代以後,隨著漢朝的強大,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群開始以「漢」為族稱,並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吸收周邊民族,形成了今天的漢族。所以,「華夏族」就是是「漢族」的歷史源頭。
在漢族人口中佔據了絕對的主導地位,尤其在中國北方漢族中,其佔比高達50%以上。O2-M122(即你所稱的O3-M122)這個單倍群是漢族父系血緣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華夏族群向南遷徙和擴張的重要標誌。
台灣漢人隨著多次的遷移,占據極大多數人口比例,他們絕大多數是從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客家人)等地遷徙而來。而這些地區的漢人,其父系血統本身就是以O2-M122為核心。
總言之,台灣的漢人文化和血緣,是中國大陸東南沿海漢文化的延伸和傳承。如果你認同「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而O2-M122是華夏族群的核心基因標記」,那麼這個邏輯鏈條也同樣適用於台灣漢人,兩岸同源同種。
所以,可以說 O2-M122這個單倍群是構成台灣漢人血緣基礎的核心,也是台灣人的主體基因類型。”
herblee

O2-M122若要認祖歸宗,知道自己的發源地,要談「傳承」?往上一級是追朔到甘青藏羌人,再往上一層是泰緬,寮,越,血源請到東南亞去尋根,不要找錯方向

2025-08-24 0:28
cman4434

要有邏輯, O-M122的上源是O-M175, 仍是以東亞為中心布往外散布, 甘青藏羌人及北方漢人, 南方漢人都是原於此, 什麼追朔到甘青藏羌人是發源地? 有沒搞錯..別自己亂講

2025-08-25 23:36
  • 5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