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服役再改良,有時確實是比不上技術成熟了才放到軍備上。
“福特號航母故障頻頻,它到底有啥問題?
說到「福特」級航母,很多人看它就像看F-35一樣,一身毛病,故障頻頻,2017年7月22日就服役了,可直到今天都還沒形成戰鬥力。但是美軍這艘10萬噸級的超級核動力航母,到底有什麼毛病呢,有人細數過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首先,「福特」號最大的問題,肯定是它的4條電磁彈射器。根據2021年美國國會的數據,「福特」號電磁彈射器的平均故障周期設計要求為平均4166次,也就是平均每彈射4166次,才壞1次,即使按照最低限值1/2000來算,也是非常優秀了。
但實際上,它剛服役時的故障率為1/181,經過努力和不斷改進,2021年終於降為1/272,但最新的數據也只有1/400。也就是說,如果按照美軍航母起飛艦載機的頻率來計算,「福特」號卯足勁彈一天艦載機,第二天彈射器必壞,這是它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除了電磁彈射器之外,「福特」號安裝的電磁設備還包括電磁攔阻系統和電磁彈藥升降機。其中電磁攔阻系統平均故障周期設計要求為1/16500,但實際只有1/41,與設計指標相差太大了,而且攔阻索事關安全,所以反而是目前該航母遇到的最大問題。

而電磁彈藥升降機平均故障周期設計要求為1/932,實際只達到1/218。福特號上總共有11台彈藥升降機,不是有些自媒體說的7台或者4台。然而服役快5年了,驗收通過的也只有8台,海軍為節省經費,打算將11部彈藥升降機減少至 8部,也就是說準備將就用目前已經通過驗收的8台,其他3台封存。
除此之外,「福特」號的雙波段雷達平均故障周期設計要求339小時,但實際只有102小時,而生產綜合射頻桅杆的供應商已倒閉。主發電機組也曾發生故障,導致長時間少一台發電機組,動力系統推進主軸曾出現故障,已修復,但維修費用至今未結清,還在扯皮當中。
更致命的是,「福特」號的近防系統3項測試至今全部未通過,多次出現故障,某些情況下甚至無法工作。而即使近防系統通過驗收了,它也無法有效防禦超音速和亞音速隱身反艦飛彈的威脅,除非將來裝備電磁炮和雷射攔截器。目前,該航母的戰鬥部署時間已經被推遲到2022年秋季,估計還要進一步推遲。
而從宏觀上說,建造「福特」號總共花了143億美元,天文數字換來卻是一艘「殘疾航母」。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福特」號出現種種故障,需要維修,所以美國海軍竟然讓造船廠從建造中的「甘迺迪」號上拆零件給它用,這又導致二號艦進度被大大拖延,而三號艦、四號艦的經費撥款至今都尚未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