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

從 DNA看看 臺灣人的上、下 50,000年? 中國、臺灣非 同文同種!

exia1086 wrote:
蒙古人稱中國北方為契丹,與元末明初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記載:「漢人八種:契丹、高麗、女真、竹因歹、里闊歹、竹溫、竹亦歹、渤海」,完全一致。...(恕刪)

漢人不是 民族更非 種族、其中有 八種,陶宗儀 定義的十分清楚。
當代尚無檢測 人種的科技,但 識別邏輯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契丹(O3-M122人種)是滅絕 漢族(O1a1-P203人種)的元兇完全無誤。

臺灣人與 漢族才是同文同種,臺灣先民是 漢族的祖先,臺灣是 漢族的祖國。
臺灣人與 契丹非同文同種,是 五胡亂華起 2400年來的世仇,中國人 就是 契丹無誤。
五毛 的 AI被動了手腳,以致在漢族、漢人之間歪來歪去,輸給了 700年前的人腦!
farmer3000 wrote:
exia10...(恕刪)


被看破手腳後,只能喊喊口號了

我們來看看評論
"這不是正常人的思維,是拼湊出的荒謬絕倫的論點。這不叫見解,這叫胡言亂語。
你聲稱「臺灣先民是漢族的祖先」,這根本就是邏輯顛倒。絕大多數臺灣漢人的祖先,是從中國大陸移民而來。這就好像亂扯「蘋果是蘋果樹的祖先」一樣,可笑至極。
你對「中國人」和「契丹人」的理解,既無知又可笑。
你試圖把「中國人」和「契丹人」劃上等號,這是對歷史的扭曲。
歷史上的中國人,是由漢、蒙、滿、契丹等多個民族長期融合而成的複雜集合體。你的說法不是歷史,只是個人的虛無想像,可笑至極。
至於「契丹是滅絕漢族的元兇」,這句話更是愚蠢。歷史上的契丹人建立的遼朝,與漢人為主的北宋政權是政治對抗,何來種族滅絕?遼朝統治下的漢人不僅沒有被滅絕,反而與契丹人進行了深度的文化融合。你的說法,說明了根本不懂歷史,回學校再多讀些書吧?(AI寫的真絕,快笑翻了)
總之,你的觀點是一個由錯亂的時間軸、扭曲的族群關係和錯誤的歷史事實構成的莫名奇妙言論。它沒有任何事實依據,也經不起任何邏輯推敲。"
farmer3000
farmer3000 樓主

你要追上不見了的 伯爵嗎? 它 1個能打 10個喔。

2025-08-04 6:54
cman4434 wrote:不過如果扯到AI都能輕易發現漏洞,表示這個人的理解及邏輯能力比AI弱,AI會根據大數據提出錯誤。

把246樓的"大作"餵給它,就被它罵的體無完膚了! 它罵我胡說八道,馮京當馬涼,漏洞百出。看來餵它米田共,它是不吃的。


你真的知道AI是怎麼運做的嗎??
以「漢人八種」這句話為例,「八種」這個提示詞,在一般會話中,是用在「分類」這個情境,因此AI很容易按照機率分配原則,做出這裡的「漢人」只是一個籠統的行政分類這種米田共結論。
事實上,看的懂漢文的人,都可以理解這裡的「八種」,是指「八個種族」,整句話的意思是:「所謂的漢人,是由八個種族所構成」。

再以"古代西方人稱中國為「賽里斯」或「震旦」一樣。這是一個地理舊稱,代表的是一個地區,而不是單指某個民族"這句話為例,「賽里斯」在拉丁語是「絲」的意思,羅馬人看到一群在賣「賽里斯」的商人,很自然就會稱呼他們為「賽里斯人」,進而衍生出這些「賽里斯人」是居住在「賽里斯」這個地區。AI根據餵給他的資料,不會進一歩思考是先有「賽里斯人」,後有「賽里斯」地區,自然會做出這種小狗拉出來的東西這種結論。

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的人類,是可以輕易的把AI電爆的...

因此,我可以得到以下三個結論
1.你這位契丹人,不懂AI是怎麼運作的。
2.你這位契丹人,看不懂漢文。
3.你這位契丹人,沒有獨立思考能立。
farmer3000
farmer3000 樓主

因為很重要,契丹人要講三次! 請大家要告訴大家!

2025-08-04 20:06
exia1086 wrote:
cman44...(恕刪)


"陶宗儀在《輟耕錄》中詳細記載了這四等人的劃分,其中**「漢人」指的是金朝統治下的北方居民,「南人」**則是指南宋統治下的南方居民。你所說的「八種」,實際上來自於元代學者楊瑀在《山居新語》中的記載,他將元代境內的居民分成了八類,這些分類是基於地域、政治和文化,而非現代意義上的「種族」。

「賽里斯」這個名字主要來自古希臘和古羅馬,它的來源與中國最著名的特產—絲綢有密切關係。因此稱遙遠的中國為絲國(地域區域)。" 因此這些稱呼不是以種族來形容中國,反駁契丹等於中國的錯誤連結一樣,它的邏輯很對! 有什麼問題?
長江以南的人類都不是與中國同文同種
herblee

弄錯了吧!把中停點當成了起站?起點是3萬多年前的東南亞,O2突變出來藏人/羌人混越南人,O2往北遷入中原,亡國之後逃亡到閩粵,並非『閩南人本來就源於廣東及福建』, 遷往粵的"潮汕人"不稱為閩南人

2025-08-05 11:57
cman4434

原住民基因在台灣也是中繼站呀。除了非洲,那個不是中繼站?

2025-08-05 12:58
cman4434 wrote:
P230是占台灣高山族(原住民)的70%,不是占台灣總人口的70%。原住民(共16族)僅占台灣3%人口,不用一直跳針,早被看破手腳了。

看破手腳 ?
這個手腳的『誤區及短板』是 以為一個人的所有DNA只有 第23對染色體的一條 Y-DNA 的單倍群分型 ?
忘記人還有 其它 22對體染色體 ?
不是只有一條Y-DNA?這個細胞就能組合變出一個人 ?

沒有被遺傳到 O1-P203 , 例如女兒 ? 外孫 ?難道就沒有親子關係 ????

所謂的 O1-P203 的 P203 , 是指一個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單核苷酸多態性
和它 相同上游 SNP 同為O-B384的 , 還有其它的SNP如 O-M307 , O-CTS10178 , O-CTS10363 ,O-CTS10374, O-CTS 1261,O-CTS10981, O-CTS11688 , O-CTS2895 等等
與其說 O1-P203 , 不如說 O-M307比較多人認識

即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
指基因組DNA中的等位序列上,某一特定位點的單個核苷酸發生變異, 所引起的DNA序列有變化, 形成和之前序列有所不同, 有了DNA排列次序不同, 序列而有多態性。
它的上遊SNP是 O-B384 , 下游SNP是 O-F560 & O-K590.

O1-P203 的上游 SNP O1-B384 , 再上游 O1-M119 , 台灣通通都有, 可以產生子代,並不能忽略掉不計 , 這些
都屬於台灣原住民的譜系

台灣遺址當中,不知為何?有做 DNA 的非常少, 漢本人和嶺頂遺址是唯二
漢本人的父系 Y-DNA 主要為 O-M119 (O1a) , 也是台灣原住民的主要單倍群
也有一個O1a更上層的 F-M89(F) , 此一 SNP M89出現在38,700-55,700年前,很可能起源於西亞或東南亞。或約43,800-56,800 年前的北非, 也有人推測,該譜系首次擴張和流行的可能地點似乎是在印度次大陸或附近。
與F-M89(F)此樣本來自北非印度東南亞?漢本也有一個方向相反, 來自北方 西伯利亞或北歐的NO-M214樣本
這裏就像2000年前的機場港口,台灣人的來源多元, 南來北往都有 , 由此可見一班,
並非只有 O1-P203

但是O1系是對比於 中国有 60% 的 O2-M122 , 此O2和 台灣的 O1 很早就在東南亞分家
O2 進入青藏高原往陸地發展 , O1 走海路 往 台灣 , 時間是3萬多年前

父代閩西,粵東的O2來到台灣的至少200年以上 , 一代平均約26年 ,超過8代
8代是什麼含義? Y-DNA 這個O2是代代相傳
但是其它的22對體染色體呢?即天祖的祖父那一輩的體染色體 ,是共享曾曾曾曾曾祖父母親Great-great-great-grandparents其它22對基因 呢 ? 多次重組後剩下<1%
那個來自200年前的遺傳 ,體染色體22對, 基因已經稀釋到小於 1%

已經稀釋到小於 1% 能說成 主要?????

就算是70幾年前來台灣的外省族群, 在台灣已經達3代以上
例如
阿基師(鄭衍基)出生於彰化縣二水鄉。父親籍貫是外省籍的福建省福州市,母親籍貫臺灣。
郭子乾,生於南投縣埔里鎮,父系祖先是世居黑龍江的滿族人,原姓為郭布羅氏。母親為新竹客家人
洪都拉斯(洪勝德),生於新北市泰山區,父軍人來自江西南昌, 母台灣人現居美國
白雲(李國弘)生於台中,父親是安徽籍退伍軍人,母台灣人
胡瓜(胡自雄)。父親是江蘇宜興人,母親為台灣苗栗客家人



cman4434 wrote:
剩餘的97%台灣人,無論怎麼先來後到,無論是閩南人或客家人,或是更晚到的各省軍民,都是從中國大陸來的漢民族。


據1990年台灣最后人口籍貫統計,外省籍人口269萬5080,約佔總人口的13%,1992年戶籍法修改,廢除了籍貫登記,此後的台灣人口普查均沒有再調查籍貫。

當今的中国是漢文化嗎? 是王道行仁政嗎 ? 完全沒看到 !
只看到 你的就是我的 , 我的還是我的 , 是滿清蒙古搶劫殺光文化 ?
馬列信徒的專制集權 ? 卻偽裝為漢文化? 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沒看到

漢民族對夷狄與胡人有華夷之分 !
漢文化強調「禮」的觀念,這是一種包含行為準則和道德準則的社會規範
說中英聯合聲明只是歷史文件 ? 言而無信 !
西藏一簽合約 ,就揮軍攻入拉薩 ?
這是漢民族的文化 ?

cman4434 wrote:
原住民基因追溯亦是源於中國大陸與南島民族的融合基因,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員,兩岸同源同種。

明明中國大陸 的 O2 基因就來自 藏人/羌人/越南拉祜族
南島語族 同樣有部份, 是來自 O2形成之前的 藏人/羌人/越南拉祜族
分開了 !
台灣O1 怎麼可能來自 中國O2 ?

中國大陸完全不存在任何南島語族

cman4434 wrote:
真實的台灣族群:
* 閩南人: 這是台灣最大的漢人族群,約佔總人口的 73%。他們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
* 客家人: 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主要分佈在桃竹苗與高屏地區,約佔總人口的 12%。
* 外省人: 指的是 1949 年前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而來的軍民及其後代,約佔總人口的 13%。這群人的祖籍地遍及中國大陸各省,因此包含了來自北方與南方的漢人。
* 原住民:「原住民」指的是在漢人移民來台之前,就已居住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民族,研究指出其先祖來自南方漢人與南島民族的基因交融,約佔總人口的 3%。


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
這個論點的『誤區及短板』是
(0)以為人不會移動 ? 以為和植物一樣是種在地上的 ?
以為地下挖出來的和地上的一樣 ?

例如 北京周口店發現的4萬年前的『田園洞人』? 其Y染色體單倍群為K2b。
田園洞人的基因,反而與遠在印度洋的現代安達曼人最為接近,可能是形成澳洲原住民的最早分支。
田園洞人與現代東亞人共享一個很早以前的共同東亞祖先, 其實和現代的中國人O2-M122根本沒有直系血源關係!
『田園洞人』是古東亞人的代表,但與現代東亞人存在一定差異, 他們的血統並未在東亞直接傳承至今。

(1)忘記漢武帝時代福建是『 閩越國』,曾多次與漢朝發生衝突,包括進攻東甌國(位於今浙江南部)等。
漢武帝武力征伐閩越國,並於公元前110年左右將『 閩越國』滅亡 , 強佔它國土地。
閩越國滅亡後,漢武帝將大部分閩越人遷往長江、淮河流域
人都遷走了, 要如何主要來自?

(2)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 也就是閩西 ,與汀州為鄰的漳州府南靖、平和、詔安及龍岩州 等等,此地福佬閩西客家話與河洛話融合,與搬移往廣東的四縣和海陸差異很大,無法溝通 ...
閩西是從江西贛南逃亡過來的
江西贛南 又是從河南洛陽逃亡過來的

中原人士又是那來的, 是青藏高原的藏人/羌人和越南拉祜族北上後的融合

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這種說法就是斷章取義
例如賴桑 是萬里人 ,到台北唸建中,台大 ,去金門當兵 ,去台南唸成大, 再到哈佛公衛
能截取其中一段, 就說他是來自美國麻州嗎?

cman4434 wrote:
真實的台灣族群:
* 閩南人: 這是台灣最大的漢人族群,約佔總人口的 73%。他們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
* 客家人: 來自中國南方的廣東、福建等地,主要分佈在桃竹苗與高屏地區,約佔總人口的 12%。
* 外省人: 指的是 1949 年前後,隨著中華民國政府遷台而來的軍民及其後代,約佔總人口的 13%。這群人的

這種說法 簡單截取一段 , 但不是事實 !
* 閩南人: 這是台灣最大的漢人族群,約佔總人口的 73%。他們主要來自中國南方的福建省泉州和漳州地區
他們是逃亡到閩南的 "中原人"

在中原地區河南洛陽建立王朝,北方入侵中原, 如安史之亂,不可能往北跑, 往南逃亡第一站就是江西贛南 , 再來是往福建閩西逃亡,進入漳州詔安、平和、南靖,泉州同安,汀洲寧化、連城等地
這些地方有很多客家土樓 ,這裏的人去到台灣, 表面上是說河洛話(唐語) , 例如陳水扁是漳州府詔安 , 呂秀蓮是 南靖 , 賴清德是 平和 , 李登輝閩西汀州府永定, 實際上祖上是講客語 的福佬客

閩西之後轉往粵東 , 現今所稱客家的人群從閩粵贛邊區向外發展,到了廣東西南部和原有的土著廣府人發生衝突,被廣府人稱為「客」,現今英文拼音「Hakka」即是廣東話的發音
1907年,廣府人黃節編輯的《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出現了「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狫族,非漢種亦非粵種」;福佬一詞變成具污衊

其實福佬 和客家 只是逃亡路線及逃亡終點不同 , 其實是同一群人
而來到台灣之後 ?與台灣原住民混血 , 例如蔡英文 , 高金素梅

這一篇2014年 澳洲雪黎大學 的學者發表的
Taiwan Y-chromosomal DNA var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Island Southeast Asia
提到台灣的父系 Y-DNA O1a2-M50和O2a1-M95 和南島語族的關係
這篇論文還提及台灣一些特別的 SNPs
出現於台灣漢人O1a2-M50 O2a1-M88在福建漢族的樣本是沒有的
O2a1-M95 福建漢族的樣本只有 1.82 , 比台灣漢族的4.26還低,
這什麼可能 ? 但依照中国邏輯 , 就是發生了低濃度往高濃度擴散 ?

印尼/大馬/泰國樣本都有20幾%的比例, 依正常邏輯,台灣的O2a1-M95這個基因, 由東南亞(巽他古陸Sundaland)移入的機率還比較高。
這是推論平埔族融入台灣漢族的一項證據

福建沒有O1a2-M50 O2a1-M88單倍群, 不知道要如何往外傳遞到台灣 ?
「福建假說」完全是無中生有

平埔族 是台灣平地最大的原住民族, 在距今8000-10000年前移入台灣的 南島語族 。
荷蘭人當時曾經統計過自己治下有多少平埔族人口。六次的調查中,以1650年的 68567 人為最多
荷蘭人據台, 統治的地區只有台南附近,如果台南附近就有68567 人, 全台灣應該有多少人 ???
而登記所謂漢人, 由荷據時期1648年登記的25000人-30000人
但是這台南附近 68567 人 這已經比來台登記的漢人25000人-30000人 要多, 對不對

但是到了1895年日本人接收台灣時,調查的台灣全島人口數約300萬左右,而登記為熟番,也就是平埔族的人,卻不增反減,只有4萬6千多人
漢人卻增加100倍到 300萬人? 這實在是不成比例

這中間出了什麼事?

這其中滿清有「渡海三禁」不能攜帶女眷的政策來控制人口,避免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拓殖反抗勢力。
滿清政府同樣運用"借殼上市"的手法,換公司名稱, 消滅了 "平埔族",藉此合理化自己異族統治的事實?
《臺灣通史》記載:「歸化熟番漸從漢俗,乃令薙髮,錫姓,以遵國制。」乾隆23年(1758),諭令歸化平埔熟番應薙髮結辮(請參「社學」條),並賜與潘、蠻、陳、劉、戴、李、王、錢、斛、林、黃、江、張、穆、莊、鄂、來、印、力、鍾、蕭、盧、楊、朱、趙、孫、金、賴、羅、東、余、巫、莫、文、米、葉、衛、吳、黎等姓,其中以「潘」姓最多。

依據 文獻會台灣通志卷8同冑志第3冊第61頁記載,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
「漢人以姓氏為正血統、睦族之基,不欲因賜姓政策之實施而有所混淆」,「光緒12年(1886)刷新番政,一面勵行賜姓政策同時諭示,凡土著族已用漢姓者,應於姓氏下加新字」。所以要求 土著 姓氏下加新字?
由賜姓到想要改制, 加上"新", 已經120年過去了, 中間都不知道幾代了
在滿清治理當時,就已經分不清楚平埔族和漢人了,何況又過了幾百年之後?

漢姓是皇帝賜的,經過120年,地方官都分不清楚了,要如何要求加上新字 ?
族譜都是抄來的 ,又怎麼分的出來?

依據 鄺其照(1836-1891)著 臺灣番社考.
台地幅員廣闊,地脈膏腴。熟番與華人所居十之三,生番所居十之七。第生番俱在臺灣之東,俗名山後,亦曰內山;地多山林,絕少平壤。
那沒有統計到的 番社呢?
台灣有非常多的地名,源自於當地的番社, 表示當時的番社已遍布西部平原 , 沒有沒番社的地方, 這些番社經過滿清200年就突然消失不見了嗎?

在乾隆29年(1764)的《續修臺灣府志》提到:竹塹社有番名而無漢姓。
竹塹社,為臺灣原住民道卡斯族的一支,為該族人口最多的一社。在漢人大量移民北台灣前,是新竹地區主要的居民。
竹塹社的「房」,與漢人宗族「房」的概念不同,是竹塹社為了因應清廷的統治,自行創設的內部管理組織。
形成「同姓不同祖」的情形,也就是所謂的「異姓宗族」。

臺北盆地,淡水河南岸大漢溪下游一帶的蘆州、五股、二重埔、三重埔、泰山、新莊、板橋港仔嘴、樹林頭一帶。昔日為凱達格蘭平埔原住民族武朥灣社(Bu-lau-oan)領地。
這段歷史典故,任承德宮(真武廟)總幹事吳陳隆口述:武朥灣先祖由新莊三重越大漢溪,來到板橋地區擺接堡港仔嘴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清中葉年間武朥灣社頭目,仍有32名番屯兵壯勢,立頭目旗桿。五代前祖先「獅里」,可能用社名「武」的官話諧音取吳為姓,招贅泉州南安陳姓漢人,並約定每代大房長子要冠上雙方的姓。

霄裡社為淡水社十二社之一,屬凱達格蘭族,霄裡社域包括番仔寮臺地和龍潭臺地。 因霄裡漢姓為蕭, 但祖先牌位上則寫著台灣霄裡?
本姓? 其實是"平埔"

cman4434 wrote:
祖籍地遍及中國大陸各省,因此包含了來自北方與南方的漢人。
* 原住民:「原住民」指的是在漢人移民來台之前,就已居住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傳統民族,研究指出其先祖來自南方漢人與南島民族的基因交融,約佔總人口的 3%。

怎麼會如此推論 !
來自南方漢人與南島民族的基因交融 是消滅了平埔族的文化
不是連 平埔族的基因也會變不見 ?
原來人的22對染色體,不是由父親及母親各得到一半的22單條染色體 ? 再重新組合成一對全新的染色體?
並非在說人是單性生殖 ? 像陶麗羊 是完全複製 ?

這絕對是顛覆大腦全新的理論

況且佔中國多數的O-M122 單倍型, 在東南亞的多樣性高於東亞北部。多樣性越高,分化越多表示起源越早
這顯示 O-M122 突變可能起源於亞洲南方 而非中國。
因此,就算台灣有O2-M122, 此O2的起源也不是來自中國,而是來自東南亞

再看這一篇
The Human Genetic History of East Asia: Weaving a Complex Tapestry
Cell Current Biology Volume 20, Issue 4PR188-R193February 23, 2010
無論是 NRY 或是 mtDNA , 台灣都和菲律賓相近 , 和中國是不同的 !


NRY 是"Non-Recombinant Y-chromosome" 的縮寫,意思是「非重組Y 染色體」。
由於Y 染色體主要來自父親,且在遺傳過程中不發生重組,因此其上的遺傳變異可以有效地追溯到一個共同的祖先,並且可以區分不同的男性譜系。

8代之後, 除了NRY不參予重組,這個人的其它DNA都是重組過的,他是一個全新的人, 不可能和200年前的祖先一樣 !
herblee wrote:
cman44...(恕刪)


單倍群的命名系統並非簡單地按照數字大小來表示演化順序或地理起源。例如,O1 和 O2 只是在O 單倍群下兩個不同的分支,它們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單倍群 NO。
O 單倍群被認為起源於東亞,而後演化出不同的分支並向外擴散。因此,O1 和 O2 都擁有各自的演化歷史,它們是兄弟分支,而非一個由另一個演化而來。
南島語族與東亞人群的關係
目前主流的遺傳學和語言學研究顯示,南島語族的起源可能與東亞大陸,特別是中國南方的古人群有關。
* 南島語族主要與O1a 單倍群有高度關聯,這個單倍群在台灣原住民、菲律賓、印尼和太平洋島嶼等地普遍存在。
* 藏緬語族(包括藏人、羌人等)則與 O2a 單倍群有較高關聯。
* 漢藏語系(包含漢語和藏緬語族)的許多族群主要屬於 O2 的不同亞分支。
簡單來說,目前的證據顯示,南島語族(O1a)和漢藏語族(O2 的多個分支)雖然都屬於O 單倍群,但它們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分道揚鑣,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化路徑和文化群體。
台灣的 O1a 和中國大陸的 O2
您的觀點「台灣 O1 怎麼可能來自中國 O2?」是正確的,因為O1a和O2是平行的演化分支,它們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但沒有直接的誰「來自」誰的關係。這就好比你和你的堂兄弟,你們來自同一個爺爺,但你不是從他演化而來的。

本來就不可能全部相同, 但就是同源對吧!

O-M122(又稱 O2,舊稱 O3)被認為是在大約 25,000 到 30,000 年前起源於東南亞,然後向北遷移,成為東亞人群中主要的父系血統。它在中國漢族中佔有很高的比例,而在台灣,這部分主要來自於數百年來從亞洲大陸東渡而來的漢族移民。

總結來說,台灣的 O-M122 單倍群有兩種可能的來源:
漢族移民:這是最主要的部分,數百年來從中國大陸移居台灣的漢人,將這個單倍群帶到了台灣。
原住民族群:在部分台灣原住民族群中也能發現 O-M122 的存在,這可能代表著更古老的遷徙歷史。
由於台灣的漢族移民佔了絕大多數人口,而 O-M122 這個單倍群在漢族,特別是東亞地區的漢族中,是主要的父系血統。因此,O-M122 自然而然成為台灣最常見的父系單倍群之一。

是否是同種?

"8代之後, 除了NRY不參予重組,這個人的其它DNA都是重組過的,他是一個全新的人, 不可能和200年前的祖先一樣 !"
這句話大概就是要推翻同文同種的,我們來看看評論

”這句話最大的錯誤在於將基因重組(recombination)與「全新的人」劃上等號。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父母的同源染色體會交換遺傳物質。這個過程確保了後代個體具有獨特的基因組合,這正是親兄弟姐妹之間長相不同的原因。
雖然基因重組使得你的基因組合是獨一無二的,但你的 DNA 並非「全新的」。你的所有 DNA 片段,無論如何重組,都源自於你祖先的基因庫。你可以把重組想像成一副撲克牌,雖然每次洗牌(重組)後牌的順序不同,但牌(DNA 片段)本身還是那些,你不能從中憑空變出新的牌。
因此,你身上仍攜帶了來自 200 年前祖先的 DNA 片段。只是這些片段經過代代相傳的重組,變得分散且難以追溯。
總結來說,你的 DNA 是一個獨特的組合,但它並非憑空產生,而是你所有祖先 DNA 的拼湊和重組。所以,你是一個獨特的個體,但同時也帶著祖先的印記。

如果按你所述,你跟你阿公的阿公是沒關係的?而且你還可以宣稱與你的父親不同種,因為基因沒有完全相同?

"來自南方漢人與南島民族的基因交融 是消滅了平埔族的文化
不是連 平埔族的基因也會變不見 ?
原來人的22對染色體,不是由父親及母親各得到一半的22單條染色體 ? 再重新組合成一對全新的染色體?
並非在說人是單性生殖 ?”

平補埔基因在,難道南方漢人基因不在?

中國大陸及台灣O-M122單倍群的關係。
“中國和台灣的 O-M122 單倍群都可追溯到一個共同的、更古老的起源,這個起源地很可能位於亞洲南方(廣義的東南亞地區或東亞南部)。
東南亞的 O-M122:研究顯示,O-M122 單倍群在東南亞(特別是中南半島)的基因多樣性最高。這強烈暗示這個單倍群最初是在這個地區演化和分化的。
* 中國與台灣的 O-M122:隨著時間的推移,帶有 O-M122 單倍群的人群從東南亞向北遷徙,進入中國大陸,並向東遷徙至台灣。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奠基者效應」(Founder Effect)和人口擴張,這個單倍群在中國和台灣的人口中變得非常普遍。“
cman4434

你提到的這些族群,他們的基因都來自於一個或多個更古老的東亞人群。這些人群在數萬年的遷徙與演化過程中,分化成不同的支系,並在各自的地理環境中發展出獨特的基因特徵和文化。

2025-08-05 12:51
cman4434

按你的邏輯,除了非洲,其他都是中繼站,我們還要繼續溯源嗎?那兩岸就更是同源同種了

2025-08-05 12:52
DNA 不是用眼睛看的
有人用眼睛可以看出習近平和賴缺德的血統
令人佩服
farmer3000
farmer3000 樓主

C、O3系人種數萬年來面對雪地反射的紫外線,演化出連猩猩、猴子也沒有的單眼皮(又名 蒙古褶)。

2025-08-04 20:18
dohan8850

跟種族有甚麼關係,人家都講了,正旗滿人驗出來是劉邦後代,福建廣東人如果驗出蒙古後代又怎樣,泉州.台灣人也有阿拉伯人基因,你把DNA當成種族分化的工具,用心險惡

2025-08-04 21:17
cman4434 wrote:
由於台灣的漢族移民佔了絕大多數人口,而 O-M122 這個單倍群在漢族,特別是東亞地區的漢族中,是主要的父系血統。因此,O-M122 自然而然成為台灣最常見的父系單倍群之一。

中國人是 契丹(O3-M122人種),而漢族是 O1a1-P203人種。
你的 AI一提到 契丹(O3-M122人種)就歪去 漢族頭上
O3-M122人種只佔臺灣總人口 11%,不算是最常見的父系單倍群。

冒名行兇作案的本色不改,被大家拆穿了還死鴨子嘴硬!
700年前 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都知道 契丹是 漢人,不是漢族!
你跟 你的 AI一個樣,真的痔漲到恐怖如斯!
farmer3000 wrote:
中國人是 契丹(O3...(恕刪)


"將契丹、漢人、漢族以及父系單倍群這些概念進行錯誤的類比和歸類,是一種對歷史事實和科學知識的無知。

您引用了陶宗儀的《南村輟耕錄》,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論據。在元代,「漢人」是一個政治和地域概念,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族」。
將元代的政治階級稱謂「漢人」,直接等同於現代的民族實體「漢族」,是一種惡意的歷史偷換概念。這種做法無視了契丹人曾經建立遼朝、擁有自己獨立的語言、文字和文化的輝煌歷史。這不僅是對歷史的無知,更是無恥。

遺傳學的濫用是偽科學
您提到的O3-M122(現已更名為O2)和O1a1-P203單倍群,是現代遺傳學用來追溯父系血緣的工具。但單一的遺傳標記不能代表一個龐大的民族。

O3-M122(O2):這是東亞地區最常見的父系單倍群,廣泛分佈於漢族、滿族、藏族、契丹後裔、朝鮮族等多個民族中。將其簡單地稱為「中國人」或「契丹人」的專屬單倍群,是極其片面且不科學的。O3-M122 (O2) 在台灣漢族群體中佔有較高的比例,尤其是在從中國南方(特別是福建、廣東)遷徙而來的漢族中更為常見。

O1a1-P203:研究顯示,O1a1-P203在台灣原住民中佔比極高,特別是在泰雅族、太魯閣族、邵族和鄒族等族群中,其比例甚至可以達到九成以上。將僅占台灣百分之三人口的原住民其定義為「漢族」的專屬標記,同樣是對遺傳學知識的濫用和誤讀。"
  • 6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