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interJ wrote:
舊秩序還在等新秩序。(恕刪)
舊秩序的老大美國總統等著去中國
舊秩序小弟的日本要跟老大打貿易戰
舊秩序的老大美國連葉門都打得有來有往(有沒有美國好棒棒)
這還是舊秩序喔
你只能不敢面對現實的崩潰啦











伊朗飛彈精準命中卡達美軍基地的「軍用先進終端設備MET」
伊朗國際
原由沙烏地阿拉伯資助
後由以色列資助
https://www.iranintl.com/en/202507102661?utm_source=chatgpt.com
衛星影像顯示伊朗襲擊後,美軍卡達基地可能受損
記者:Fardad Farahzad(Iran International)
發布時間:9 小時前,更新於晚間 8:55

一張由美國衛星公司 Satellogic 於 6 月 24 日拍攝、並由 Iran International 獲得的衛星圖像,似乎顯示位於 卡達阿爾烏代德(Al Udeid)美軍空軍基地 內,一處敏感的通訊設施可能受損。圖像上加上紅圈標示關鍵區域。
這張由私人衛星公司提供的圖像,似乎顯示該基地內一個先進通訊樞紐受到損壞。此基地在 6 月 23 日遭伊朗飛彈襲擊。
若此影像獲得確認,將成為迄今為止對中東最大美軍基地——阿爾烏代德空軍基地,以及美國中央司令部(CENTCOM)前進指揮所——實體受損的最具體證據。
美國軍方對 Iran International 就此影像提出的置評請求,尚未做出回應。
前後對照:雷達圓頂(radome)變為黑斑

一張在戰爭爆發前、來自開源衛星圖像的照片顯示:基地中心有一個白色幾何球形結構(radome),用以保護美軍「軍用先進終端設備」(MET)。

而 6 月 24 日 Satellogic 的新衛星圖顯示,該位置上的 radome 已變成一個黑色污斑。

Iran International 也取得了這張圖像的放大版本,清楚顯示該區域的變化。
伊朗報復性攻擊 & 美國反應
伊朗於 6 月 23 日襲擊該基地,是報復美軍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的空襲。這是一場持續 12 天的伊朗與以色列衝突的高潮行動。美國總統川普聲稱該行動「徹底摧毀」了伊朗的核計畫。
CENTCOM 當日表示:
> 「美軍與卡達夥伴成功防禦了伊朗針對阿爾烏代德空軍基地的彈道飛彈攻擊。」
川普則在 Truth Social 上發文,稱伊朗的報復行動「非常軟弱」,並補充說:
> 「13 枚飛彈被擊落,1 枚被『放行』,因為它飛往無威脅方向。令人欣慰的是,沒有美國人傷亡,也幾乎沒有造成任何破壞。」
美方並未進行報復打擊,而川普隨即宣布停火,目前仍持續中。
關於該雷達罩與 MET 終端
衛星圖像顯示的結構極可能是「雷達罩(radome)」,其內部設有類似衛星天線形狀的「軍用先進終端設備(MET)」。
根據美國空軍 2016 年的官方新聞稿:
該系統造價 1,500 萬美元
提供安全通訊(語音、視訊、資料)
將 CENTCOM 負責區內美軍與全球指揮系統連結
卡達設施是首個設於美國本土以外的 MET,具備抗干擾功能
美軍於 2016 年 1 月 21 日發布的檔案照片中,展示阿爾烏代德基地內 MET 設施與雷達罩。

有一張美軍軍官向同僚簡報 MET 系統的照片。

華府智庫分析
華盛頓智庫「華盛頓研究所」的防衛專家 Farzin Nadimi 向 Iran International 表示:
> 「美軍使用兩套愛國者系統,加上卡達部署的多套系統進行防禦。從伊朗飛彈被偵測到起,僅有大約兩分鐘時間可以反應。」
他還表示:
> 「伊朗可能還出動無人機參與攻擊,但此部分目前尚未公開。無人機可能趁愛國者系統攔截飛彈之際滲透成功。」
~~~~~~~~~
美軍 MET 衛星通訊終端簡介
MET(現代化通訊終端,Modernized Enterprise Terminal) 是美國國防部部署的一種高階軍用衛星通訊設備,主要用於保障戰區部隊與全球指揮中心之間的即時聯繫。該系統通常安裝於白色圓頂結構內(稱為雷達罩 radome),具備全天候、防塵、抗干擾與高保密特性。
MET 可透過軍用衛星(如 WGS 寬頻全球衛星系統)傳輸語音、視訊與數據,並具備抗電子干擾與加密通訊能力。每套系統造價約 1,500 萬美元,可支援美軍在全球各戰區的作戰指揮與聯合作戰需求。
卡達的阿爾烏代德空軍基地是美國本土以外首個部署 MET 系統的地點,作為中東地區美軍通信中樞,對 CENTCOM(美國中央司令部)極具戰略價值。MET 的正常運作對於戰時協調、遠程命令下達與即時情報傳輸至關重要,亦因此成為高優先等級的保護目標。
作者:Mallory Shelbourne
2025年7月9日 下午5:02
未來的「布干維爾號」(LHA-8)正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格斯造船廠建造中(攝於2024年8月30日)。USNI新聞照片。
根據USNI新聞的獨家報導,美國未來的兩艘「美利堅級」大型兩棲攻擊艦各自面臨一年的延遲。
根據海軍2026財年預算文件,「布干維爾號」(LHA-8)原訂於2025年10月交付,如今將延至2026年8月。建造該艦的HII英格斯造船廠指出,「建造績效指標與造船廠勞動力挑戰」是延誤的主因。
另一艘「費盧傑號」(LHA-9)也從原定的2029年9月交付推遲至2030年9月,原因同樣是「早期建造表現與人力問題」。
海軍發言人對USNI新聞表示:「海軍與英格斯造船廠正持續努力,確保布干維爾號與費盧傑號能盡早交付,並具備作戰所需的完整能力。」
根據目前時程,這類大型兩棲戰艦的建造週期約為八年。HII高層指出,若能以「每四年開工一艘」的節奏建造LHA,將有助於維持勞動力與供應鏈的穩定。
英格斯造船廠先前建造的「黃蜂級」兩棲艦幾乎都是按四年週期建造,唯一例外是馬金島號(LHD-8),該艦是首艘採用燃氣渦輪推進取代傳統鍋爐的新型大甲板兩棲艦。自馬金島號以來,「美利堅級」的建造天數明顯增加(根據《海軍艦艇登記冊》資料)。「美利堅號」(LHA-6)是唯一例外,其建造時間雖比馬金島號短,但仍長於大多數黃蜂級艦艇。
英格斯造船廠發言人金柏莉·阿吉拉德(Kimberly Aguillard)表示:「我們正與供應商與海軍合作,加快技術整合與建造效率,以減少延誤。我們承諾盡早交付最完整、具戰備能力的艦艇。」
英格斯造船廠在COVID-19疫情後,特別面臨人力短缺,許多資深工匠退休。此外,造船廠還需與服務業爭奪人力。前任總裁卡莉·威爾金森(Kari Wilkinson)曾在2023年8月對USNI新聞指出,初階工人(如管道與船殼技術人員)的留任情況已有改善。
英格斯所建造的上一艘「美利堅級」艦艇——的黎波里號(LHA-7),同樣也面臨交付延遲,建造後期推遲了數月。
這些延遲發生之際,正值美國海軍的兩棲艦隊面臨持續的戰備挑戰。
2025年5月20日,美利堅級兩棲攻擊艦的黎波里號(LHA-7)抵達海軍武器站 Seal Beach,US Navy 照片
根據美國國會審計署(GAO)去年12月的報告,美軍兩棲艦的可用率僅為46%,低於規定的50%。報告指出:「艦艇物理狀況不良與維修延遲,導致艦隊可用性下滑。」此外,過去幾年提前退役艦艇、未完成國會通報豁免流程也導致忽略關鍵維修,進一步惡化艦況。
例如,**拳師號(LHD-4)**去年部署時右舵與軸承故障,導致拳師號兩棲作戰群(ARG)被迫「分散式部署」。該艦雖於2024年4月1日出發,僅一週便返回聖地牙哥港,直到同年7月中才再次出發。
為改善問題,海軍於今年在東西岸啟動試點計畫,將兩棲艦的維修排程提早一年確認,以便承包商提早備料,減少維修延誤日數(USNI 4月報導)。
代理海軍作戰部長**吉姆·基爾比上將(Jim Kilby)**近月來頻繁提到需解決兩棲艦戰備問題。他上月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坦承:「我在提升兩棲艦可用性方面表現不佳,特別是黃蜂號與拳師號的部署。我承諾準時完成維修,讓海軍陸戰隊能如期部署。」
海軍陸戰隊指出,為滿足作戰指揮官的需求,需要維持3個ARG/MEU戰備狀態。國會則已立法要求海軍至少保有31艘兩棲戰艦。基爾比向國會表示,實際所需為46艘。
下一批部署的兩棲作戰群為硫磺島號ARG,目前正與第22海軍陸戰遠征部隊於東岸進行訓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