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luxlai wrote:卡勉西克掉了, 東邊...(恕刪) 對烏克蘭來說還是老問題啊每一個都不想放棄最後就是通通都會掉且還無端的耗損力量不是不能反擊而是看狀況不隊要果斷的起碼短期退來保存有生力量而不是又跟現在蘇梅這樣在那邊消耗對烏克蘭來說扎波羅熱這邊的南線基本沒救了但這邊會很麻煩是當俄羅斯把整個北推基輔可能明年就會開始承受可能被大範圍包圍的壓力了最近俄羅斯在哈爾科夫也有新的動作看起來在哈爾科夫建立緩衝區是有想法和動作的今年機率不大但如果包含頓巴斯那邊都打得順那明年在哈爾科夫建立大的緩衝區甚至對哈爾科夫市形成一定的包圍不是不可能的加上如果南線由北往南+由東往西的夾擊往北沿河到底會推到哪邊也很有空間
PainterJ wrote:舊秩序又過了一天 美軍連胡賽都還沒解決連甘迺迪號(CVN 79)的交付都要推遲 2 年 。 預計交付時間為 2027 年 3 月,這將使美國海軍的航母庫存從 11 艘減少到 10 艘,為期 ~1 年。
polluxlai wrote:...(恕刪) 這次進展似乎不錯烏克蘭穩定西線錨點的陣地一下就被拿下了~~~~~~自 2022 年 3 月中旬以來,該鎮以南的戰線一直處於靜止狀態,俄羅斯人在大約 72 小時的戰鬥中將這個關鍵的防禦節點踢倒。扎波羅熱州俄羅斯聯邦武裝部隊的突擊連隊已徹底清剿卡緬斯科耶(Каменское)居民點,並在普拉夫尼(Плавні)居民點擴大了控制區域——該地通往扎波羅熱市的公路現已被掌控。目前距扎波羅熱市僅40公里。
🧵 **重大消息**:由於斯洛維尼亞公眾強烈反對在北約峰會中「同意」提高國防開支,該國現在將就北約成員身份舉行公投。這可能對整個聯盟產生深遠影響。這場公投僅具**諮詢性質**(也就是說結果可被忽略),而隨之而來的宣傳戰毫無疑問將受到英美兩國的密集干預。但這項公投讓「是否繼續留在北約」的問題正式被提上檯面,而目前正是許多歐洲人開始質疑他們是否願意繼續成為北約一員的時候。許多人遺忘或根本不知道,在許多情況下,讓某些國家加入北約是靠大量的陰謀詭計所達成的。這在前南斯拉夫國家中尤其明顯,因為北約在瓦解南斯拉夫的過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斯洛維尼亞民眾向來對北約並不熱情。蒙特內哥羅於2017年加入北約,儘管當地存在**壓倒性的反對聲浪**,當時美國中情局與英國軍情六處(CIA/MI6)策劃了一場偽旗政變來壓制反對聲音。2020年的調查顯示,不到三分之一的選民支持北約成員身份。但即使如此,蒙特內哥羅政府至今也不敢討論退出北約,因為擔心遭受美方威脅。馬其頓在2019年被**以最腐敗的方式**強行推入北約,這是在一場由MI6、索羅斯基金會與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聯手發動的政變之後完成的。為了入盟,甚至被迫將國名更改為「北馬其頓」,儘管有超過**80% 的人民反對**這一改名。與此同時,西方仍在大力推動**塞爾維亞與波赫(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加入北約。然根據民意調查,**80% 的塞族人**以及**98% 的波赫塞族人**(佔該國人口約三分之一)反對加入北約。如今斯洛維尼亞的公投將為當地的反北約聲浪火上加油。在整個中東歐地區,**反美、反北約、親俄情緒**正持續增長。這是否會引發更多國家的民眾開始要求就北約成員身份舉行公投?我們拭目以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僅有 30% 的斯洛維尼亞受訪者**表示完全或部分信任自家媒體對俄烏戰爭的報導;而**67% 的人表示不信任**相關報導。在這方面,**芬蘭的媒體信任度最高**(83%),而**匈牙利、希臘和保加利亞**的排名則低於斯洛維尼亞。此外,**只有 56% 的斯洛維尼亞受訪者**認為北約對國家安全重要,這是所有北約成員國中**最低的比例**。不到一半的斯洛維尼亞人認為,如果有北約成員遭到攻擊,斯洛維尼亞應出手相助;同樣也少於半數的人相信北約成員身份能降低本國遭攻擊的風險。斯洛維尼亞人對於**增加國防開支也普遍持負面態度**。根據 **Angus Reid Global Monitor** 的資料,大多數馬其頓人**反對為加入北約而改國名**。根據政策研究中心的民調,**有 82.5% 的受訪者反對希臘要求改名**的條件。希臘堅持馬其頓在國際組織中只能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之名參與。然而,超過三分之二的聯合國會員國(包括美國)已承認其憲法名稱為「馬其頓共和國」。---**斯洛伐克**是該區域的明顯異數,**有 50% 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是安全威脅**,這一數據比 2022 年增加了 11 個百分點。許多斯洛伐克的政治人物利用「和平論述」來為與俄羅斯合作或停止對烏克蘭軍援辯護。雖然義大利與法國的右翼領袖也使用類似的話術,**斯洛伐克多年來一直宣傳**,北約是美國操縱小國、發動代理戰爭的工具。共有 **66% 的斯洛伐克人相信**這樣一個說法:「美國正將斯洛伐克拖入一場有利可圖的對俄戰爭。」
今年以來,歐洲主要半導體大廠——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英飛凌(Infineon)與恩智浦(NXP),紛紛將部分晶片製造業務委外給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如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與台積電南京廠。這一趨勢反映出他們正積極響應中國政府提出的「在中國,為中國(China for China)」政策。意法半導體,其與華虹半導體合作,準備於 2025 年底量產 40 奈米工業與車用晶片;英飛凌則逐步將低階功率晶片與微控制器產品轉由中國代工;恩智浦更於 2025 年初設立「中國業務部」,並開始評估將 16 至 28 奈米製程的產品交由中芯與華虹製造,同時在天津擴充封裝與測試能力。這些動作不僅為了因應中國市場需求,更是為了降低地緣政治風險與供應鏈不穩定性,同時提高本地生產靈活度與成本效率。業界預期,這些合作案將於 2025 年下半年逐漸量產,2026 年起將對企業營收產生實質貢獻。簡言之,歐洲IDM廠商正以「技術本地化 + 製造本地化」雙軌並進,加快融入中國半導體供應鏈生態,以鞏固在全球電動車與工控市場的競爭優勢。
卡緬西克在烏克蘭確定丟掉之後那扎波羅熱州基本就沒救了短期大機率不會去打扎波羅熱市比較可能會先拿庫班然後等俄羅斯的東部戰術集群由東向西到這邊附近才兩邊夾攻扎波羅熱市夏季攻勢不一定能做到得看看俄羅斯的進度這邊一整個丟掉之後克里米亞的安全性會上升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