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4

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watching-guy wrote:
但是豐田打破中國魔咒了.豐田汽車即將走出谷底, 10月汽車銷售量創下歷年10月歷史最高紀錄



有趣,看你的昨天的文章看好豐田,今早買進豐田 7203.T的話,現跌 2% (截至剛剛為止)。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 (7203.T) JPY 2,555.50 (-1.98%) As of 11:35 AM GMT+9. Market Open.

路透社報導:豐田到十月已連續九個月下滑。

Toyota's global output declines for ninth straight month in October
Reuters
Thu, November 28, 2024 at 12:38 PM GMT+8

TOKYO (Reuters) - Toyota Motor's (TM, 7203.T) global output dropped for a ninth consecutive month in October, dragged lower by big falls in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but the decline was mild compared to previous months.

The world's biggest automaker also logged its first rise in five months for global sales, which grew 1.4% to 903,103 vehicles, a record for the month of October.

Toyota said on Thursday it produced 893,164 vehicles globally, down 0.8%. That compares with an 8% fall in September.


生產在美國下跌13%,因為安全氣囊問題停產四個月。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umbled 13%, hurt by a four-month production halt of SUV models Grand Highlander and Lexus TX due to an airbag issue. Production of the models resumed on Oct. 21 and output at the automaker's Indiana plant is expected to return to normal in January.


在本土品牌競爭激烈的中國,產出下滑9%。在泰國也減少13%,因為需求疲軟。(看清楚了,在中國是競爭因素,在泰國才是需求疲軟。你掐頭去尾只看「中國」and「需求疲軟」接起來嗎?)

In China, where competition against local brands remains intense, output slid 9%. Toyota also produced 13% fewer cars in Thailand amid soft demand.

In Japan, which accounts for about a third of Toyota's worldwide output, production climbed 8%, bouncing back from weak numbers a year ago when an accident at a supplier's facility led to a partial production halt at multiple plants.

In Canada and Mexico, output for the automaker was up 2% for both countries.

The production and sales figures include vehicles from Toyota's luxury Lexus brand but exclude group companies Hino and Daihatsu.

(Reporting by Kantaro Komiya; Editing by Edwina Gibbs)
晉與明夷

真的…他就裝沒看到就好 [窮]

2024-11-29 16:45
hidear1024

晉與明夷別這樣說,你的文章讓我張了不少知識[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2024-11-29 18:48
watching-guy wrote:
美國這樣做, 會養大...(恕刪)

美國這樣做很多年了?意外嗎?

養大了日本後改養台灣、南韓來搞日本、

台灣養肥了再改養南韓搞台灣,

弄死了日本半導體業、搞殘了台灣面板業,



製造業遷徙本來就是一直在發生的,

但要在一二十年內捧出一個國家來替代中國成為新的生產基地?

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你很難找到像中國那樣垂直和水平高度整合的供應地,

同時還具有相對穩定的人力資源、基礎建設與物流能力,

這部分節省下來的成本可是十分可觀的,

看看印度製造2014年喊到現在多久了,

結果從緯創、富士康到三星光被印度工人惡搞就賠了一筆~

最後就是2023 年印度外國直接投資 (FDI)年減 43% 剩下 281.63 億美元,

跟 2020 年的 640.72 億美元高點相比暴跌 56%。


富士康宣佈退出印度半導體晶片廠合資企業
Sidannaisi

真沒有想到居然還有這麼多投資,外資墳場可不是亂叫的。

2024-11-29 17:29
撐過美國的6年貿易戰
中美將由戰略相持
轉為中國戰略進攻
美國就跟黔驢一樣 已經技窮 來來回回就那幾招
中國一招未出 已經適應 還大幅增長

就看川普這四年能否撐過去 不然2028 美國 卒
盧布崩盤了,

俄國的外匯存底用盡了,人民幣也看貶, 從民間也榨不出美元歐元

再打下去, 必定拖垮中國經濟,中國不只拿不出那麽多美元支持俄國, 中國的銀行也不想握住盧布,俄國民間是在拋售人民幣

俄國從烏克蘭撤退停戰的時間近了

今天Uniqlo 說要停用新疆棉, 我想過幾天去逛逛,以前都沒買過,以後可以去逛了, 呵呵
watching-guy wrote:
美國這樣做, 會養大...(恕刪)


大外行妄想的鬼扯
看越南基礎建設就知道沒有可能
而中國對越南的建設可沒多出力
你只能崩潰啦
watching-guy wrote:
盧布崩盤了, 俄國的...(恕刪)


俄羅斯主要交換又不是國際
最重要是維持與中國穩定的交易
watching-guy

你也真好笑, 俄國沒外匯存底了, 無法付錢, 是要如何能保持中俄穩定交易呢? 盧布給中國銀行嗎? 中國的銀行也不想要盧布啊. 以物易物? 石油換電視?

2024-11-30 13:32
kch008 wrote:
中美新冷戰. 中國再4...(恕刪)


4年中國能追上半導體和AI硬體上的差距?
可能性接近於0
美國領先的還有生物醫藥
這中國要追上起碼10年以上都不一定有機會

中國的確進步相當快
但一定還是會符合科學規律的
晉與明夷 wrote:
有趣,看你的昨天的文...(恕刪)


豐田比較掙扎
以國際大廠而言
豐田絕對是相對穩定很多的
美國市場主要兩點
油價只要高
那豐田的銷售量不會差的
但如果油價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另外一點是豐田的混動
在包含美國市場(非中國市場)純電的增長幾乎停滯了
但混動反而有爆發式增長
而豐田畢竟在這領域底子很好
起碼相對其他國際大廠會相對好
可面對中國整體的新能源車帶來的競爭
豐田當然也是有一定壓力的
但日本車企正在整併
日產不就要跟本田結合了
鈴木與豐田也幾乎算整併了
固態電池技術上豐田也很有累積的
豐田在本輪競爭其實現在的位置不算差
但結果還是得各自努力
亞利安星人 wrote:
美國這樣做很多年了?...(恕刪)


做初步的轉移很簡單
但可以不斷的自我調整往上升級就很難
尤其這過程中要發展出自己的企業更難
看看日本台灣韓國
這都有在國際上具備競爭力的企業的
但越南和墨西哥這類國家呢?
都是外資主導
本國的資本和技術並沒有成形到可以有相關的企業
加上基礎建設跟不上
那後續持續有進展難度太高了
包含越南在內還有教育的高素質人力跟不上等狀況
一個國家要持續發展沒這麼容易
而美國其實不具備相關的技術了
畢竟早都轉出去了
美國具備的是金融
但問題是現在中國要轉移製造不需要美國金融
中國自己的金融就有錢
所以主導並不會在美國
美國與以色列
在加薩與黎巴嫩南部戰事失利後
想換一條路線來改變態勢
近期在土耳其的幫助下
美國、以色列、土耳其支持的恐怖份子
開始進攻敘利亞阿勒頗
試圖將敘利亞軍隊引入北部
再由以色列軍隊進攻敘利亞南部
來截斷伊朗對真主黨的援助

目前黎巴嫩真主黨、伊拉克的援軍
正趕往阿勒頗協助敘利亞政府軍
俄羅斯在72小時內
將運送新式武器至敘利亞

目前俄羅斯的PMC僱傭兵公司已經抵達阿勒頗和謝赫馬克蘇德地區

庫德族的YPG/SDF
已同意俄羅斯人進入他們的地區
他們已準備好戰鬥

SDF已抵達阿勒頗

  • 22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